| | 梅賽德斯-奔馳amg歷史應該從上世紀的1967年開始,兩位德國人:hans werner aufrecht和eberhard melcher,在德國一個名為grosaspach的小鎮上開始了他們的改裝事業,“amg”名字的由來就是來自這三者間,aufrecht先生和melcher先生及地方名字的第一個字母,amg就此誕生!aufrecht先生之前是一位當時還是名為daimler benz(戴姆勒奔馳)車廠任引擎測試、調教工作,所以對於benz的引擎可以說了如指掌。
當然,一如許多歐洲的改裝廠,他們剛開始時的業務都是以賽車為主,幫客人改裝車輛衹是副業,1971年,比利時的spa 24小時耐力賽上,amg以一臺“300sel 6.9 amg”賽車拿到了全場第二,公司名聲也是有這個時候打響了。1978年,當時的旗艦級跑車,代號r107(也就是r129的前身)被amg開發為歐洲房車賽的戰車,並在當年拿下了總排名第三名的成績,這也是amg第二度在賽車場上嶄露頭角,雖然成績還沒有到達最高的領奬臺,但對於專一使用m.benz為藍本進行賽車,這點daimler benz是看在眼裏的。450slc在1980年,終於在紐布靈賽道獲得首場冠軍,或者也可以將之看成是amg在賽車場的里程碑。
八十年代後期,同樣是amg嚮民用改裝車市場進發的年代,這些年裏,amg不斷推出高性能的完成車以打響在改裝市場的名聲,而如果要說其中的表表者,就不得不提到這臺車了,它便是1986年推出的高性能房跑車:車架代號c124的300e 5.6 amg,馬力達到360匹,而極速更是達到近300公裏的驚人數字。與此同時,80年代的amg也不是一味追求大馬力、高性能的引擎了,他們開始為自己的品牌添加例如空力套件、輪圈、飾件等改裝用品以滿足日益蓬勃的改裝市場。
1993年,amg正式成為benz公司下屬部門,並首度推出可以在全球mercedes-benz銷售網內銷售的c36,及後的1999年,mercedes全面收購amg,從那時起,amg便成為了m.benz車廠下的高性能街車改裝部門。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現在的amg並不是benz的賽車部門,因為amg本身是沒有賽車部門的,現在我們所見的挂着amg品牌的賽車,其實是由amg的創辦人hans werner aufrecht先生另外成立的一傢名為hwa gmbh的公司所製作,然後再售予amg,再以amg身份出現的産品! 至於目前amg所改裝的民用車,幾乎覆蓋了整個benz車係,從小型的a-class、b-class、c-class,到中型的e、clk、slk、cls,再大型的s、sl、cl、m、g、r等所有級別,而且改裝項目種類繁多,作為一個改裝品牌的翹楚,相信實力與質量已經不在顧慮範圍內了!
奔馳amg的輝煌歷史
1967年,hans werner aufrecht(a)和erhard melcher(m)在德國grossaspach(g)創立了amg公司,現有雇員500名,每年大約生産12000輛汽車。在70年代,amg曾取得不小的成功,建造了許多基於奔馳汽車的賽車和高性能街車,但直到1988年,amg纔成為生産製造高性能汽車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一年amg與奔馳公司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而奔馳也開始重返德國汽車巡回賽等賽事。兩傢公司合作發展的第一輛車是1993年出品的c36 amg,如今奔馳公司承諾要在每種奔馳車上生産其amg型號。
強調高性能的傳統,特別是大馬力發動機的應用以及m和amg特有的造車理念-限量供應,這些都會使全世界的車迷如醉如狂,也造就了像m和amg這樣的公司長盛不衰的輝煌。
在早些時候,amg主要是在奔馳300 se的基礎上打造一些賽車來參加歐洲巡回車賽。不過為求得勝利,公司也經過了漫長的等待,首次賽場上的突破是在1971年。一臺由amg改裝的奔馳300 sel 6.8在著名的比利時spa賽道24小時賽中獲得同級車冠軍,而總排名拿到第2。當時的車手為hans heyer以及他的隊友clemes schickendanz。後來被證實1971年的成功,是amg在賽道上取得令人羨慕成績的轉折點。
amg的賽道史
1980:amg奔馳 450 slc在紐布靈賽道上舉行的歐洲巡回錦標賽中獲得第一的位置。
1986:amg奔馳 190 e 2.3-16在德國房車賽(dtm)獲得2次勝利。
1988:amg奔馳 190 e 2.3-16在德國房車賽中獲得4次勝利,amg與奔馳在賽車方面進行官方正式合作。
1989:amg成為dtm中最成功的車隊,車手klaus ludwig與johnny cecotto拿到7個分站賽冠軍,駕駛車型為amg奔馳 190 e 2.5-16 evolution i。
1990:推出更強大的190 e 2.5-16 evolution ii。
1991:amg奔馳登頂,奔馳拿到年度生産商冠軍頭銜,車手klaus ludwig拿到全年第2。dtm賽事亦吸引了1.53億觀衆。
1992:amg奔馳再一次得到車隊最高榮譽,奔馳也再獲生産商冠軍頭銜,klaus ludwig駕駛190 e 2.5-16 evolution ii獲得dtm冠軍。同樣效力於amg奔馳的ellen lohr也成為dtm第一位獲得分站賽冠軍的女車手,同時前f1冠軍keke ro愛生活,愛飈車erg也為amg奔馳效力。
1993:amg奔馳車手roland asch獲得亞軍,此賽季也是amg mercedes 190 e最後徵戰的一年,從始至終,190已經獲得50次勝利。
1994:新的奔馳c級車出現在賽道上,采用6缸引擎,klaus ludwig再一次拿到dtm桂冠。
1995:amg贏得第3次dtm錦標,同時也贏得itc(國際巡回車錦標賽)初次登場的勝利,車手為bernd schneider。
1996:bernd schneider駕駛amg奔馳獲得itc第二的位置。
1997:新的奔馳clk-gtr出現,由amg僅耗時128天打造完成,使bernd schneider拿到fia gt錦標賽冠軍。
1998:amg奔馳笑傲fiat-gt賽事,贏得所有的11場賽事,klaus ludwig以及ricardo zonta駕駛clk-gtr獲得冠軍頭銜,amg奔馳輕取生産商冠軍。
2000:新dtm賽事第1年,bernd schneider駕駛奔馳clk-dtm獲得冠軍。
2001:再現去年盛世,bernd schneider駕駛奔馳clk-dtm獲得車手冠軍,amg獲車隊冠軍。
2002:全新clk-dtm加入賽事,前f1車手阿萊西加入amg奔馳車隊。
amg重要技術里程碑
1971: 奔馳300 sel 6.3 amg,最大馬力280匹,扭力542牛,底盤更優,剎車更勁。
70年代中期到末期:為奔馳車提供更強勁的amg引擎,改進底盤以及剎車係統,采用amg輕型合金輪圈以及寬胎。
1982:為奔馳s級提供車載視頻。
1983:奔馳280 ce 5.0 amg,采用8缸引擎,最大馬力276匹,最大扭力408牛。
1984:奔馳500 sec amg,8缸引擎,特點是最新開發的4氣門技術,最大馬力340匹,最高時速260公裏。同時推出300 e 5.0 amg,8缸引擎,最大馬力340匹,最高時速280公裏。
1985:排氣係統采用新的金屬催化器。
1986:300 e 5.6 amg,8缸引擎,5.6升排量,4氣門技術,360匹馬力,510牛扭力,最高時速300公裏。這亦是第一次將日常用奔馳車達到高性能車指標,被美國車迷譽為“the hammer”。
1987:奔馳300 e amg以及190 e amg,采用3.2升6缸引擎,最大馬力245匹。
1988:奔馳300 e 6.0 amg,8缸引擎,6升排量,4氣門技術,385匹,566牛扭力。
1989:奔馳190 e 2.5-16 evolution amg,4缸引擎,225匹馬力,240牛扭力。
1990:奔馳300 e-24 3.4 amg,6缸引擎,272匹馬力,335牛扭力。
1993:奔馳c 36 amg,6缸引擎,280匹馬力,385牛扭力。這也是奔馳與amg第一次合作完成的車型。
1996:奔馳e 50 amg,8缸引擎,347匹馬力,480牛扭力。
1997:奔馳c 43 amg,8缸引擎,306匹馬力,410牛扭力,可選旅行車版。
1997:奔馳e 55 amg,8缸引擎,354匹馬力,530牛扭力,可選旅行車版。
1998:奔馳clk 55 amg ,8缸引擎,347匹馬力,510牛扭力,可選敞篷版。
1998:奔馳clk-gtr街車版,6.9升12缸引擎,最大馬力600匹,限量生産25部。
1999:奔馳sl 73 amg,7.3升v12引擎,最大馬力525匹,扭力750匹。
1999:奔馳sl 55 amg,8缸引擎,354匹馬力,530牛扭力。
1999:奔馳s 55 amg 及 g 55 amg,8缸引擎,馬力分別為354匹/360匹,扭力分別為525牛/530牛。
1999:奔馳ml 55 amg,8缸引擎,347匹馬力,510牛扭力。
1999:在奔馳s 55 amg上推出“amg高級移動媒體係統”,世界上第一套6通道數字環繞音響係統。
2000:mercedes-amg為daimler-chrysler開發s-class pullman轎車。
2000:奔馳cl 55 amg,8缸引擎,360匹馬力,530牛扭力。
2000:奔馳e 55 amg用上4matic 4輪驅動係統,同樣也可用於旅行車版。
2001:奔馳c 32 以及slk 32 amg ,超級增壓v6引擎,354匹馬力,440牛扭力,c 32 amg 還可以選擇旅行車版以及sports coupé版。
2001:奔馳s 以及cl 63 amg,12缸引擎,444匹馬力,620牛扭力。
2001:“amg高級移動媒體”高端通信以及娛樂係統引入奔馳s-class pullman轎車。
2001:奔馳sl 55 amg,超級增壓v8引擎,馬力500匹,扭力700牛。
2002:推出clk 55 amg, e 55 amg, c 30 cdi amg, s 55 amg 以及cl 55 amg高性能車。 | | 梅賽德斯-奔馳amg歷史應該從上世紀的1967年開始,兩位德國人:Hans Werner Aufrecht和Eberhard Melcher,在德國一個名為Grosaspach的小鎮上開始了他們的改裝事業,“AMG”名字的由來就是來自這三者間,Aufrecht先生和Melcher先生及地方名字的第一個字母,AMG就此誕生!Aufrecht先生之前是一位當時還是名為Daimler Benz(戴姆勒奔馳)車廠任引擎測試、調教工作,所以對於Benz的引擎可以說了如指掌。
當然,一如許多歐洲的改裝廠,他們剛開始時的業務都是以賽車為主,幫客人改裝車輛衹是副業,1971年,比利時的SPA 24小時耐力賽上,AMG以一臺“300SEL 6.9 AMG”賽車拿到了全場第二,公司名聲也是有這個時候打響了。1978年,當時的旗艦級跑車,代號R107(也就是R129的前身)被AMG開發為歐洲房車賽的戰車,並在當年拿下了總排名第三名的成績,這也是AMG第二度在賽車場上嶄露頭角,雖然成績還沒有到達最高的領奬臺,但對於專一使用M.Benz為藍本進行賽車,這點Daimler Benz是看在眼裏的。450SLC在1980年,終於在紐布靈賽道獲得首場冠軍,或者也可以將之看成是AMG在賽車場的里程碑。
八十年代後期,同樣是AMG嚮民用改裝車市場進發的年代,這些年裏,AMG不斷推出高性能的完成車以打響在改裝市場的名聲,而如果要說其中的表表者,就不得不提到這臺車了,它便是1986年推出的高性能房跑車:車架代號C124的300E 5.6 AMG,馬力達到360匹,而極速更是達到近300公裏的驚人數字。與此同時,80年代的AMG也不是一味追求大馬力、高性能的引擎了,他們開始為自己的品牌添加例如空力套件、輪圈、飾件等改裝用品以滿足日益蓬勃的改裝市場。
1993年,AMG正式成為Benz公司下屬部門,並首度推出可以在全球Mercedes-Benz銷售網內銷售的C36,及後的1999年,Mercedes全面收購AMG,從那時起,AMG便成為了M.Benz車廠下的高性能街車改裝部門。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現在的AMG並不是BENZ的賽車部門,因為AMG本身是沒有賽車部門的,現在我們所見的挂着AMG品牌的賽車,其實是由AMG的創辦人Hans Werner Aufrecht先生另外成立的一傢名為HWA GmbH的公司所製作,然後再售予AMG,再以AMG身份出現的産品! 至於目前AMG所改裝的民用車,幾乎覆蓋了整個Benz車係,從小型的A-Class、B-Class、C-Class,到中型的E、CLK、SLK、CLS,再大型的S、SL、CL、M、G、R等所有級別,而且改裝項目種類繁多,作為一個改裝品牌的翹楚,相信實力與質量已經不在顧慮範圍內了!
奔馳amg的輝煌歷史
1967年,Hans Werner Aufrecht(A)和Erhard Melcher(M)在德國Grossaspach(G)創立了AMG公司,現有雇員500名,每年大約生産12000輛汽車。在70年代,AMG曾取得不小的成功,建造了許多基於奔馳汽車的賽車和高性能街車,但直到1988年,AMG纔成為生産製造高性能汽車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一年AMG與奔馳公司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而奔馳也開始重返德國汽車巡回賽等賽事。兩傢公司合作發展的第一輛車是1993年出品的C36 AMG,如今奔馳公司承諾要在每種奔馳車上生産其AMG型號。
強調高性能的傳統,特別是大馬力發動機的應用以及M和AMG特有的造車理念-限量供應,這些都會使全世界的車迷如醉如狂,也造就了像M和AMG這樣的公司長盛不衰的輝煌。
在早些時候,AMG主要是在奔馳300 SE的基礎上打造一些賽車來參加歐洲巡回車賽。不過為求得勝利,公司也經過了漫長的等待,首次賽場上的突破是在1971年。一臺由AMG改裝的奔馳300 SEL 6.8在著名的比利時Spa賽道24小時賽中獲得同級車冠軍,而總排名拿到第2。當時的車手為Hans Heyer以及他的隊友Clemes Schickendanz。後來被證實1971年的成功,是AMG在賽道上取得令人羨慕成績的轉折點。
AMG的賽道史
1980:AMG奔馳 450 SLC在紐布靈賽道上舉行的歐洲巡回錦標賽中獲得第一的位置。
1986:AMG奔馳 190 E 2.3-16在德國房車賽(DTM)獲得2次勝利。
1988:AMG奔馳 190 E 2.3-16在德國房車賽中獲得4次勝利,AMG與奔馳在賽車方面進行官方正式合作。
1989:AMG成為DTM中最成功的車隊,車手Klaus Ludwig與Johnny Cecotto拿到7個分站賽冠軍,駕駛車型為AMG奔馳 190 E 2.5-16 Evolution I。
1990:推出更強大的190 E 2.5-16 Evolution II。
1991:AMG奔馳登頂,奔馳拿到年度生産商冠軍頭銜,車手Klaus Ludwig拿到全年第2。DTM賽事亦吸引了1.53億觀衆。
1992:AMG奔馳再一次得到車隊最高榮譽,奔馳也再獲生産商冠軍頭銜,Klaus Ludwig駕駛190 E 2.5-16 Evolution II獲得DTM冠軍。同樣效力於AMG奔馳的Ellen Lohr也成為DTM第一位獲得分站賽冠軍的女車手,同時前F1冠軍Keke Ro愛生活,愛飈車erg也為AMG奔馳效力。
1993:AMG奔馳車手Roland Asch獲得亞軍,此賽季也是AMG Mercedes 190 E最後徵戰的一年,從始至終,190已經獲得50次勝利。
1994:新的奔馳C級車出現在賽道上,采用6缸引擎,Klaus Ludwig再一次拿到DTM桂冠。
1995:AMG贏得第3次DTM錦標,同時也贏得ITC(國際巡回車錦標賽)初次登場的勝利,車手為Bernd Schneider。
1996:Bernd Schneider駕駛AMG奔馳獲得ITC第二的位置。
1997:新的奔馳CLK-GTR出現,由AMG僅耗時128天打造完成,使Bernd Schneider拿到FIA GT錦標賽冠軍。
1998:AMG奔馳笑傲FIAT-GT賽事,贏得所有的11場賽事,Klaus Ludwig以及Ricardo Zonta駕駛CLK-GTR獲得冠軍頭銜,AMG奔馳輕取生産商冠軍。
2000:新DTM賽事第1年,Bernd Schneider駕駛奔馳CLK-DTM獲得冠軍。
2001:再現去年盛世,Bernd Schneider駕駛奔馳CLK-DTM獲得車手冠軍,AMG獲車隊冠軍。
2002:全新CLK-DTM加入賽事,前F1車手阿萊西加入AMG奔馳車隊。
AMG重要技術里程碑
1971: 奔馳300 SEL 6.3 AMG,最大馬力280匹,扭力542牛,底盤更優,剎車更勁。
70年代中期到末期:為奔馳車提供更強勁的AMG引擎,改進底盤以及剎車係統,采用AMG輕型合金輪圈以及寬胎。
1982:為奔馳S級提供車載視頻。
1983:奔馳280 CE 5.0 AMG,采用8缸引擎,最大馬力276匹,最大扭力408牛。
1984:奔馳500 SEC AMG,8缸引擎,特點是最新開發的4氣門技術,最大馬力340匹,最高時速260公裏。同時推出300 E 5.0 AMG,8缸引擎,最大馬力340匹,最高時速280公裏。
1985:排氣係統采用新的金屬催化器。
1986:300 E 5.6 AMG,8缸引擎,5.6升排量,4氣門技術,360匹馬力,510牛扭力,最高時速300公裏。這亦是第一次將日常用奔馳車達到高性能車指標,被美國車迷譽為“The hammer”。
1987:奔馳300 E AMG以及190 E AMG,采用3.2升6缸引擎,最大馬力245匹。
1988:奔馳300 E 6.0 AMG,8缸引擎,6升排量,4氣門技術,385匹,566牛扭力。
1989:奔馳190 E 2.5-16 Evolution AMG,4缸引擎,225匹馬力,240牛扭力。
1990:奔馳300 E-24 3.4 AMG,6缸引擎,272匹馬力,335牛扭力。
1993:奔馳C 36 AMG,6缸引擎,280匹馬力,385牛扭力。這也是奔馳與AMG第一次合作完成的車型。
1996:奔馳E 50 AMG,8缸引擎,347匹馬力,480牛扭力。
1997:奔馳C 43 AMG,8缸引擎,306匹馬力,410牛扭力,可選旅行車版。
1997:奔馳E 55 AMG,8缸引擎,354匹馬力,530牛扭力,可選旅行車版。
1998:奔馳CLK 55 AMG ,8缸引擎,347匹馬力,510牛扭力,可選敞篷版。
1998:奔馳CLK-GTR街車版,6.9升12缸引擎,最大馬力600匹,限量生産25部。
1999:奔馳SL 73 AMG,7.3升V12引擎,最大馬力525匹,扭力750匹。
1999:奔馳SL 55 AMG,8缸引擎,354匹馬力,530牛扭力。
1999:奔馳S 55 AMG 及 G 55 AMG,8缸引擎,馬力分別為354匹/360匹,扭力分別為525牛/530牛。
1999:奔馳ML 55 AMG,8缸引擎,347匹馬力,510牛扭力。
1999:在奔馳S 55 AMG上推出“AMG高級移動媒體係統”,世界上第一套6通道數字環繞音響係統。
2000:Mercedes-AMG為Daimler-Chrysler開發S-Class Pullman轎車。
2000:奔馳CL 55 AMG,8缸引擎,360匹馬力,530牛扭力。
2000:奔馳E 55 AMG用上4MATIC 4輪驅動係統,同樣也可用於旅行車版。
2001:奔馳C 32 以及SLK 32 AMG ,超級增壓V6引擎,354匹馬力,440牛扭力,C 32 AMG 還可以選擇旅行車版以及Sports Coupé版。
2001:奔馳S 以及CL 63 AMG,12缸引擎,444匹馬力,620牛扭力。
2001:“AMG高級移動媒體”高端通信以及娛樂係統引入奔馳S-Class Pullman轎車。
2001:奔馳SL 55 AMG,超級增壓V8引擎,馬力500匹,扭力700牛。
2002:推出CLK 55 AMG, E 55 AMG, C 30 CDI AMG, S 55 AMG 以及CL 55 AMG高性能車。
Benz歷史
我們現在所提到的奔馳汽車公司並不是由奔馳先生一人創辦的,它是兩大汽車巨人的合作,他們就是汽車發明的鼻祖卡爾·費利特裏奇·奔馳和戈特利布·戴姆勒。1926年這兩大汽車公司合併為一傢形成了戴姆勒·奔馳公司。此時戴姆勒早已去逝。而奔馳也已經是82歲高齡了。然而造化弄人這兩位汽車發明巨匠不知什麽原因,雖然兩人分別在僅距80km的兩座小城內,卻從未見過一次面。成為汽車史上的一大憾事。但他們的繼承人不負衆望,使兩位偉人所開創的事業得以發揚光大,使奔馳汽車公司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汽車公司。 1878年2月奔馳在他34歲時,首次研製成功了一臺二衝程煤氣發動機。 1882年4月,戴姆勒辭去奧托公司職務,與朋友們共同創建汽車製造廠。 1883年3月年奔馳開始創建“奔馳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與此同時,戴姆勒成功的發明了世界第一臺高壓縮比的內燃發動機,成為現代汽車發動機的鼻祖。 1885年9月戴姆勒把它的單缸發動機裝到自行車上,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同年10月,奔馳設計製造了一輛裝汽油機的三輪汽車。 1886年3月,奔馳發明的汽油發動機為動力的三輪車被授予專利,與此同時,戴姆勒也發明出了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同年他還取得了船用發動機專利。 1889年7月,戴姆勒首先為它的汽車安裝上了四檔變速器。 1890年6月,戴姆勒汽車公司成立(DMG),梅巴赫設計了第一臺直列4缸四衝程發動機。 1894年7月,世界首次從巴黎到魯昂(Rouen)的汽車賽,裝有戴姆勒發動機的汽車取得了勝利。 1895年5月,世界第一條公共汽車綫路開始運營,該車采用奔馳與馬力的發動機。 1896年5月,戴姆勒汽車公司製造成功世界上第一輛貨車。戴姆勒為P&L公司製造了世界首臺汽車用4缸發動機。 1897年8月,世界首傢出租車服務公司在斯圖加特將戴姆勒製造的汽車作為出租車,並投入運營。 1901年4月,戴姆勒汽車公司製造的第一臺35馬力的梅賽德斯跑車贏得Nice-La Turbie爬山賽冠軍。 1902年10月,戴姆勒獲得了“梅賽德斯”法定使用權,並將“梅塞德斯”作為其新的商標。 1903年12月,奔馳汽車公司的第一種裝有對置式,水冷發動機和傳動軸的汽車帕西法爾型汽車製造成功。 1910年11月,奔馳汽車公司開發了第一臺4氣門發動機。 1914年3月,奔馳製造了第一臺12氣缸250馬力的航空發動機. 1926年6月29日戴姆勒公司和奔馳公司合併,成立了在汽車史上舉足輕重的戴姆勒-奔馳公司(Daimler-Benz),從此他們生産的所有汽車都命名為“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在這之後,公司堅持以生産軍用産品為方針,决心依靠德意志銀行建立全德統一的汽車工業康采恩。 1934年8月“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公司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防彈汽車770K,該車是為希特勒特製的高級轎車,車身用4mm厚的鋼板製成,擋風玻璃有50mm厚,輪胎是鋼絲網狀防彈車胎,後排坐墊靠背裝有防彈鋼板,地板也被加厚到4.5mm整車重理超過5噸,它配有一臺排量為7655ml的V8發動機,可産生100kw的功率,此車共生産了17輛,大部分都毀於二戰,現在僅存3輛成為稀世珍品。 1936年4月“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公司首次將柴油發動機成功地安裝在了轎車上,從而使轎車的使用費用大大降低。 1954年公司在300SL型汽車上率使用了汽油噴射裝置。從而成為了淘汰傳統化油器的新科技。 954年公司在帶有傳奇色彩的跑車300sl上率先使用了汽油噴射裝置。從而成為了淘汰傳統化油器的新科技。 1961年,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帶有空氣懸架的汽車300se。 1969年9月,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公司在法蘭剋福汽車展上推出了c111一代試驗車,該車采用了三轉子的汪剋爾發動機,擁有驚人的280匹馬力。一年之後,又推出了c111二代車,和一代不同的是,它采用了帶四個轉子的汪剋爾發動機,輸出350匹馬力的強大動力,使得它具有十分突出的性能。 1972年,公司開發了一款全新的豪華車280se。隨後,這款車被命名為“s-class”(內部代號:w116),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最早的s係列車。 1974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搭載5缸柴油發動機的汽車240d 3.0。 1978年,公司在法蘭剋福國際汽車展上推出了一款搭載5l排量的輕型鋁合金發動機的汽車450slc 5.0。 1979年,公司憑藉着全新開發的“g-class”進軍越野車市場。 1986年,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伴隨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業務的蒸蒸日上,2006年,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的總部遷至北京,同時公司也更名為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奔馳中國),擁有在中國大陸以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銷售梅賽德斯汽車集團旗下産品的所有經銷權。由始至終,奔馳中國一直致力於滿足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1998年,德國戴姆勒-奔馳公司和美國剋萊斯勒公司合併為全球化運營的戴姆勒-剋萊斯勒集團。 1999年,公司首次突破年銷售100萬輛轎車的大關。時至今日,梅賽德斯-奔馳的三叉星徽標識也已遍布中國。根據數據顯示,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市場的保有量已經超過15萬輛,且還保持着高速增長。今年第一季度,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包括港澳地區)的轎車銷量更是躍居東北亞首位,總計銷售6800輛,創造了歷史新高。在北京,戴姆勒東北亞與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北京奔馳-戴姆勒‧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生産梅賽德斯-奔馳E級和C級轎車;在福州,戴姆勒東北亞與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和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福建戴姆勒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戴姆勒東北亞投資有限公司位於北京,負責梅賽德斯-奔馳轎車、梅賽德斯-奔馳輕型商用車、戴姆勒載重車和戴姆勒金融服務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韓國的業務。戴姆勒在東北亞地區進口梅賽德斯-奔馳、邁巴赫和smart品牌的汽車,並在中國大陸製造梅賽德斯-奔馳轎車和輕型商用車。在北京,戴姆勒東北亞與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北京奔馳-戴姆勒‧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生産梅賽德斯-奔馳E級和C級轎車;在福州,戴姆勒東北亞與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和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福建戴姆勒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將生産梅賽德斯-奔馳威霆/唯雅諾和凌特輕型商用車。戴姆勒東北亞也正與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洽談,計劃在中國提供中型和重型載重車産品和技術。將生産梅賽德斯-奔馳威霆/唯雅諾和凌特輕型商用車。戴姆勒東北亞也正與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洽談,計劃在中國提供中型和重型載重車産品和技術。自第一輛汽車誕生之日起,隆隆駛嚮全球市場的車輪就再不停息。作為第一輛汽車的締造者和世界最頂級的豪華車品牌,有着全球定位戰略的梅賽德斯-奔馳正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産品投入力度,將更多印有三叉星徽烙印的頂尖産品引入中國,在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時,設立了中國豪華車市場新標桿。這也是梅賽德斯-奔馳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僅從去年至今,梅賽德斯-奔馳旗艦産品S級係列豪華轎車就先後引進S 600加長版、S 300加長版和S 500 4MATIC三款新車,並推出了全面升級的S 350加長版,使S級傢族在中國頂級豪華車細分市場的領袖地位更加穩固。而於去年正式引入的R級車也因為填補了中國豪華運動旅行車細分市場的空白,贏得廣泛贊譽。去年北京車展上的超豪華車邁巴赫62 S、SUV傢族全新車係GL大型豪華越野車以及4款最新的AMG係列車型也於日前先後進入中國。覆蓋更多應用領域和細分市場的産品引進與升級,既顯示出梅賽德斯-奔馳對中國用戶需求變化的細緻把握,也表明了梅賽德斯-奔馳對中國市場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目前,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銷售的産品包括:轎車類 - S級係列、E級、C級;跑車類 - CLK四座跑車、SLK雙門跑車、SL豪華跑車、CLS轎跑車;SUV係列 - ML多功能越野車、GL豪華越野車、G級越野車以及R級大型豪華運動旅行車等幾十款頂級車型。如今,在中國的道路山川,都可以看到這些車型飛馳而過的身影,由此不難看出中國消費者對梅賽德斯-奔馳品牌以及這些車型的喜愛和高度認可從2002年起,奔馳在中國投放的車型有:新款E級(2002年)新款S級改進版(2003年)新款CLK敞篷跑車(2003年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 C級改進版(2004年)新款SLK(2004年5月)邁巴赫57和邁巴赫62(2004年中國國際汽車展覽會) S280L(2004年)新款CLS(2005年3月)新款邁巴赫57S(2005年4月) 2003年9月,戴姆勒—剋萊斯勒及其長期合作夥伴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框架協議。根據框架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産梅賽德斯—奔馳E級和C級轎車。 2004年12月6日,梅賽德斯—奔馳新工廠的奠基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2005年8月8日,由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與戴姆勒‧剋萊斯勒股份公司、戴姆勒‧剋萊斯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組建的北京奔馳-戴姆勒‧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BBDC)在北京正式成立。BBDC的成立是梅賽德斯-奔馳對中國市場高度重視和傾力投入的又一有力證明,此舉進一步增強了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的實力,同時也正式揭開了梅賽德斯-奔馳E級轎車國産的序幕。2005年12月22日,北京奔馳-戴姆勒‧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首批國産
梅賽德斯-奔馳E級轎車宣佈正式上市。從上市伊始,E級轎車即獲得越來越多成功人士的追捧。截止至2006年12月31日,梅賽德斯-奔馳E級轎車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首個銷售年度總量超過了5500輛,比去年E級轎車的總體銷量增長了89%。2006年11月17日,新一代梅賽德斯- 奔馳E級轎車也正式登陸中國市場。新一代E級轎車擁有近2000個全新或改進的部件,在安全、舒適、動力等多個層面締造了國産豪華轎車的最新標準,成為國産豪華轎車無可爭議的巔峰之作。梅賽德斯-奔馳積極拓展其經銷商網絡,為更多客戶提供優質産品和服務的同時,也正不斷加大品牌建設的投入力度,在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即將在北京開業的梅賽德斯-奔馳品牌中心。梅賽德斯-奔馳品牌中心最早興建於歐洲,是一個集銷售、售後和休閑於一體,為消費者提供梅賽德斯-奔馳全方位品牌體驗的空間。2006年2月,梅賽德斯-奔馳在新加坡興建了亞洲首傢梅賽德斯-奔馳品牌中心,預計2008年,位於北京的梅賽德斯-奔馳品牌中心亦將正式開業。梅賽德斯-奔馳品牌中心包括獨特的産品綫服務項目,可以滿足用戶、潛在用戶以及梅賽德斯-奔馳愛好者對購買和體驗的雙重需求。中心內會設有産品展示區、品牌活動展示區、咖啡廳、兒童娛樂區、服務車間、辦公區以及梅賽德斯-奔馳精品專賣區等,可以滿足來訪者的多元化需求。時至今日,企業在不同地區、國傢甚至整個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推動公益事業、體育文化的全球交流既是企業品牌內涵的展現,也是企業公民所當仁不讓的社會責任。梅賽德斯-奔馳作為一個全球頂級豪華車品牌,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這點在中國市場同樣有深刻體現。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梅賽德斯-奔馳在不斷引進新車型,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還以多種方式積極參與多項社會公益事業(如贊助中國教育事業、支持殘疾人運動等),時刻履行着一個優秀企業公民應盡的義務。早在1997年,基於“兒童是國傢未來”的想法,梅賽德斯-奔馳就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為北京西南一個偏僻山村的“臥竜小學”資助興建了一座新教室。一直延續至今。梅賽德斯-奔馳為確保更多的孩子們能夠繼續完成學業,對“臥竜小學”進行着長期捐贈。同時,作為發起人和贊助商,在梅賽德斯-奔馳大力支持及社會各界名人的共同努力下,國際著名的勞倫斯體育基金會於2002年1月在中國落腳,並啓動了慈善行動計劃,旨在支持中國殘疾人的體育事業。梅賽德斯-奔馳致力於幫助中國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與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合作,共同開展的“交通安全,從我做起”公衆教育宣傳活動,已成為其在全球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所進行的不懈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去年中國最重要外交活動之一的中非合作論壇期間,奔馳中國公司也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非洲國傢元首等尊貴的客人和政府官員提供了舒適豪華的50輛全新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作為會議用車。作為成功的全球豪華車品牌,梅賽德斯-奔馳擁有自身獨特而豐富的品牌內涵。除汽車本身文化,音樂、體育等方面的文化同樣是構成梅賽德斯-奔馳品牌核心價值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中國市場,梅賽德斯-奔馳積極推動諸如F1一級方程式賽車、ATP網球大師杯賽等多項文化、體育事業在中國的發展,讓更多中國用戶從不同側面瞭解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核心價值與豐富內涵。2002年底,在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的首席贊助下,作為全球級別最高的網球職業聯賽 — 網球大師杯總决賽來到了中國,成為在中國舉辦的規格最高的網球賽事。2005年,ATP與上海市體育局將大師杯續簽至2008年,大師杯將連續四年落戶上海,這對於加深中國公衆對網球大師杯的瞭解並推動網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2004年8月,梅賽德斯-奔馳和中國網球公開賽也達成了長期合作協議,成為其最重要的贊助商。去年的網球大師杯賽上,梅賽德斯-奔馳即提供了10輛梅賽德斯-奔馳R 350大型豪華運動旅行車和50輛S 350加長版轎車作為官方用車。更能體現梅賽德斯-奔馳品牌運動與激情內涵的是,2004年9月,汽車運動頂級賽事 ― F1大奬賽首次登陸中國,世界公認的“三大車隊”之一的邁凱輪-梅賽德斯車隊(現更名為沃達豐-邁凱輪-梅賽德斯車隊)也與中國公衆親密接觸。除贊助邁凱輪車隊外,梅賽德斯-奔馳還一直為F1賽事提供AMG安全車和醫療車。F1進入中國的意義在於它不僅促進了梅賽德斯-奔馳與中國公衆溝通並展現品牌中的運動元素,更為梅賽德斯-奔馳提供了支持中國汽車運動發展的契機與途徑。同時,文化事業方面,在梅賽德斯-奔馳的贊助或推動下,繼前年年底德國愛樂樂團來華演出及世界級華人大提琴傢馬友友先生中國巡演後,去年年底又鼎力贊助了著名鋼琴傢李雲迪先生在上海和北京的兩場獨奏會,再次為中國樂迷帶來了一道音樂盛宴。汽車與音樂的結合,既讓人感受到二者作為現代高品質生活元素的雙重魅力,同時,也透露出二者同樣註重傳承經典與激情創新的特質。此外,去年梅賽德斯-奔馳還作為首席贊助商,促成了世界知名時尚品牌喬治‧阿瑪尼回顧展在上海美術館的成功舉行。為配合此次活動,梅賽德斯-奔馳特別從德國經典車中心帶來了梅賽德斯-奔馳300 SL敞篷跑車,讓中國用戶看到了一個在尊貴、豪華的基礎上,更賦有時尚、動感元素的梅賽德斯-奔馳的藝術形象。
奔馳創始人簡介:
戈特利伯·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德國工程師和發明傢,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1834年3月17日出生於德國符滕堡雷姆斯河畔捨恩多夫的一個手工業工人家庭,父親是一位面包店老闆。1852年,他就讀於斯圖加特工程學院。少年時代的戴姆勒就對燃氣發動機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學習研製奧托式燃氣發動機 。他曾任道依茨燃氣發動機股份公司工程師,改進了奧托式四衝程發動機,製造戴姆勒臥式發動機,並將臥式發動機改製成立式發動機。1872年,戴姆勒設計出四衝程發動機。1883年,他與好友-著名的發明傢威爾赫姆·邁巴赫(wilhelm maybach)合作,成功研製出使用汽油的發動機。1885年8月29日,戴姆勒將這種發動機安裝在一輛木製雙輪車上,取得“騎式雙輪車”的專利權,這實際上是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為了慶祝妻子埃瑪的43歲生日,他將立式發動機安裝於馬車上,戴姆勒首輛馬車式汽車即告誕生,這和本茨的專利汽車的出世難分先後。他和本茨一起被譽為“汽車之父”。世界上著名的戴姆勒-奔馳公司就是以他兩人的名字命名的。
卡爾·本茨 [carl.benz]:卡爾·弗裏特立奇·本茨Carl Friedrich Benz(1844-1929),德國著名的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1844年,本茨以遺腹子的身份出生於德國卡爾斯魯厄,父親原是一位火車司機,但在他出世前的1843年因發生事故去世了。從中學時期,本茨就對自然科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先後就讀於卡爾斯魯厄文理學院和卡爾斯魯厄綜合科技大學。其間,他較為係統地學習了機械構造、機械原理、發動機製造、機械製造經濟核算等課程,為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在經歷過學徒工、服兵役、娶妻生子等人生經歷後,本茨於1872年與奧格斯特.裏特(August Ritter)合作組建了“奔馳鐵器鑄造公司和機械工場”,專門生産建築材料。由於當時建築業不景氣,本茨工場經營睏難,面臨倒閉危險,萬般無奈之際,他决定製造發動機獲取高額利潤以擺脫睏境。於是,他領來了生産奧托四衝程煤氣發動機的營業執照,經過一年多的設計與試製,於1879年12月31日製造出第一臺單缸煤氣發動機(轉速為200轉/分,功率約為0.7千瓦)。不過,這臺發動機並沒有使奔馳擺脫經濟睏境,他依然面臨着破産的危險,生活十分艱苦。但是,清貧的生活並沒有改變本茨投身發動機研究的决心,經過多年努力,1886年1月29日,卡爾·本茨發明了第一輛不用馬拉的三輪車,現保存在幕尼黑的汽車博物館。奔馳汽車公司獲得'汽車製造專利權',正是這一日子,被確認為汽車的生日。1893年,本茨研製成功了性能先進的“維剋托得亞”牌汽車。它采用本茨專利的3升發動機,方向盤安裝在汽車中部。儘管該車性能先進,但由於價格高達3875馬剋,因而很少有人購買得起,成為公司的滯銷品。這種在技術上為奔馳帶來了極高榮譽的汽車,在經濟上並沒有給他多大的好處。後來本茨聽從了商人的建議,於1894年開發生産了便宜的“自行車”(定價2000馬剋)。這種“自行車”銷路很好,在一年時間內就銷出了125輛。由於是世界上第一種批量生産的機動車,因而給奔馳帶來了較高的利潤。後來,奔馳又對前期生産的'維剋托得亞'牌汽車進行了改進,將車箱座位設計成面對面的18個,它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輛公共汽車。 在發明汽車的過程中,卡爾·本茨的勇氣令人十分欽佩:首先,他甘心清苦,埋頭於自己的發明工作其次,他果敢地摒棄了在技術上已十分成熟的蒸汽機而選用了自己並不被人看好的內燃機作動力,反映了他在觀念上的巨大轉變。再次,他既能開發生産反映汽車技術最高水平的'高檔車',又能及時調整産品結構,組織生産適銷對路的'普通車',為公司贏得可觀的利潤,說明他既有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又有企業傢的經營技巧。奔馳標志的來源1909年6月申請戴姆勒公司登記了三叉星做為轎車的標志,象徵着陸上、水上和空中的機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個圓圈,在圓的上方鑲嵌了4個小星,下面有梅賽德“Mercedes”字樣。“梅賽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為戴姆勒生産的汽車將為車主們帶來幸福。 戴姆勒於1909年為三星標志申請專利權,但本茨則屬於一個圓形徽章。奔馳的標志來源於戴姆勒給他妻子的信,他認為他畫在傢裏房子上的這顆星會為他帶來好運,這顆三叉星還象徵着奔馳汽車公司嚮海陸空三個方向發展。1909年,戴姆勒先生為了紀念他的VELO型車大批量生産,將三叉星內的齒輪圖案改為月桂枝,以示勝利,而標志內的“梅斯得斯”則取自埃米爾·耶利內剋美麗女兒的名字。(耶利內剋是當時公司主要投資人,奧地利駐法國尼斯Nice的領事,戴姆勒汽車的熱情支持者。)“梅賽德斯”在西班牙語中有幸運的含義,可惜這位美女於四十歲死於不幸的婚姻,而以她命名的做法卻不脛而走。到了1916年,星形的標志與奔馳的名字終於合二為一,而隨着這兩傢歷史最悠久的汽車生産商的合併,廠方再次為商標申請專利權,而此圓環中的星形標志演變成今天的圖案,一直沿用至今。並成為世界十大著名的商標之一。
威廉•邁巴赫(wilhelm maybach):是戴姆勒-奔馳公司(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前身)的三位主要創始人之一,也是世界首輛梅賽德斯-奔馳汽車的發明者之一。他一生最大的傳奇在於創造了兩個舉世聞名的豪華品牌:梅賽德斯與邁巴赫,他分別在豪華車的不同領域演繹着各自的輝煌。1846年2月9日,威廉•邁巴赫出生於德國的海爾布隆(Heilbronn),後來全家搬到了斯圖加特(Stuttgart)。威廉•邁巴赫10歲的時候,父母相繼去世,小小的他成為了一個孤兒。幸運的是,在威廉•邁巴赫面臨生活睏難的時候,一傢慈善機構在Stuttgarter Anzeiger報上看到領養啓事並答應照顧他。在Reutlinger Bruderhaus和Gustav Werner上學期間,學校的創建者和負責人發現了威廉•邁巴赫在技術方面的天賦並很好地培養了他,這為威廉•邁巴赫日後的發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1865年,在小城魯特林根(Reutlingen),威廉•邁巴赫與“汽車鼻祖”之稱的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在Bruderhaus的車間內初次見面。年僅19歲的威廉•邁巴赫憑藉自己在繪圖方面非凡的天分,很快引起了戴姆勒的註意。相同的興趣和愛好架起了威廉•邁巴赫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友誼的橋梁,兩人成為親密無間的摯友。1869年威廉•邁巴赫接受戴姆勒的邀請來到了Gasmotorenfabrik Deutz公司,擔任技術製圖員的工作。1872年,戴姆勒作為技術主管進入由尼古拉斯•奧托創建的Gasmotorenfabrik工廠。在奧托工廠着手於四衝程發動機的研發工作,而年僅27歲的邁巴赫也被任命為設計室主管。1882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因與奧托本人在設計理念上的衝突愈演愈烈,便離開了Gasmotorenfabrik Deutz,來到斯圖加特附近的巴特坎施塔特(Bad Cannstatt)並購買了一處寬大且擁有一座房子的地産,其中一處小的花園被改造成了他的工作間。這年的10月份,威廉•邁巴赫也來到這裏,並開始與戴姆勒着手研究和開發輕型高速內燃引擎。經過細緻廣泛的研究,威廉•邁巴赫發明了不規則熱管點火係統,該係統是研發高速引擎的重要部分。但這一發明已被一位名叫沃特生的英國人申請過專利。於是他不得不放棄這一成果,轉而對市場上原有的內燃機進行技術改進,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發動機的轉速得到大大的提升,這些發明專利為後來的商業化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繼1883年的臥式引擎之後,一種配置垂直固定汽缸的叫做“老爺鐘”(Grandfather Clock)的輕小型引擎問世,這種體積小、轉速高的引擎前景被人們廣泛看好。1885年這種新的引擎被第一次應用到自行車上,這實際上就是摩托車的先驅。1886年,發動機首次被裝在四輪馬車上,成為著名的“汽油馬車”。但是威廉•邁巴赫顯然不滿意將他的發明僅僅用在四輪馬車上,他設想的第一個産物是一輛鋼輪汽車。威廉•邁巴赫成功地在這輛車上裝上滑動小齒輪的4速齒輪傳動裝置,從此滑動齒輪係統正式引入汽車製造中。1890年,當戴姆勒與Duttenhofer 和 Lorenz成立了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DMG)公司後,邁巴赫被任命為總工程師,並於當年研發出蜂窩式散熱器,這一有效的引擎冷卻係統為現代汽車的發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法國人稱呼他為“Roides Constructeurs”(發明大王)。但是不久以後,邁巴赫由於不能接受合同條款為由離開了公司。在隨後的一年半的時間裏威廉•邁巴赫繼續在他的車間裏進行設計工作,但是在資金方面由戴姆勒贊助。1892年秋天,威廉•邁巴赫在Hermann酒店宣佈了離開DMG公司這期間的一些重要的設計發明,包括噴嘴化油器,菲尼剋斯引擎和對帶傳動係統的改進。後來,由於英國實業傢弗雷德裏剋-西蒙司對DMG公司施壓,威廉•邁巴赫於1895年的10月份重新被任命為公司的技術主管。回到原來的職位後,威廉•邁巴赫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科技成就。1900 年3月6日,戈特利布•戴姆勒逝世。威廉•邁巴赫將DMG公司的産品進行了大量改進,造就了我們在歷史書上看到的第一款衹有35馬力的現代汽車。在後期,威廉•邁巴赫還設計了歷史上公認的第一輛現代轎車,它昭示着“馬車時代”的結束。而憑藉於此,威廉•邁巴赫在汽車界也被尊稱為“設計之父”,享受着非凡的榮耀。1907年, 邁巴赫由於和公司管理階層産生糾紛而離開DMG,並開始指導其子卡爾•邁巴赫設計齊柏林式硬式飛艇的引擎。1909年,邁巴赫與其子卡爾•邁巴赫(1879-1996)聯合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並開始為費迪南德•馮•齊帕林伯爵生産飛艇造所使用的強勁發動機。1919年,難捨汽車夢想的威廉•邁巴赫與卡爾•邁巴赫一起再次締造了汽車史的另一傳奇品牌邁巴赫———一個象徵着完美和昂貴的轎車。威廉•邁巴赫也因此再次聲名鵲起。截至1941年,這種高級轎車生産了1800輛左右,其車身完全按照顧客的要求精心設計裝備而成。其間,邁巴赫的旗艦車型是1931年問世的DS8“齊帕林”。“齊帕林”的長度約為5.5米,是當時聲望最高的德國轎車:以無與倫比的典雅風範和動力性能徵服了世界。1929 年12月29日,威廉•邁巴赫在斯圖加特逝世。憑藉其為汽車事業所作的貢獻,他在67年之後當之無愧的選入了汽車名人堂。
埃米爾•耶利內剋(Emil Jellinek):1853年,埃米爾•耶利內剋出生於德國薩剋森州萊比錫市。在學齡時期,他沒有給他的父母帶來絲毫的快樂,年青的埃米爾總拒絶任何一個能獲得學習的機會,除了交納幾年的私人學費,他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學校停留很長的時間。上中學時因愛胡闹而被趕出了寄宿學校. 在17歲的那年,他作為公務員在Rotkostelec西北鐵路有限公司做站務員,但2年後他又離開了工作崗位——車站也把他解雇了,原因是耶利內剋說服一位火車司機,深夜跟他一起到空的鐵路段上試驗火車最高速度(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耶利內剋同時具有企業傢和賽車手的潛質)。離開鐵路公司之後,林耐剋接着動身到了法國,應南匈牙利領事的要求,他到了丹吉爾。1年後,他到Tetuan作為代理領事,並和一個法國姑娘結了婚,且成功地建立了一間貿易商業公司,經營北美土産貿易。1881年,他回到維也納接管一間保險公司的代理處。最後,被委任為檢查員。由於某些事情他回到了阿爾及爾。他的兩個兒子Adolph和Fernand就是在那裏出生的。1889年埃米爾‧傑林耐剋帶着他的傢人返回了維也納。1893年,埃米爾•耶利內剋酷愛賽車的潛質得到了體現(主要是當時有錢了,所以就可以玩賽車了),當他和戴姆勒開始接觸後,就從後者手中訂購了一輛戴姆勒汽車和一部四汽缸發動機。1899年,埃米爾•耶利內剋以女兒梅賽德斯的名義贏得了尼斯—馬加各農—尼斯的汽車賽事。1900年 ,埃米爾•耶利內剋這位具有商業頭腦的汽車運動狂熱者銷售了28輛戴姆勒轎車,幾乎占DMG當年總産量的三分之一,成為最成功的戴姆勒汽車銷售員。1900年4月,埃米爾‧傑林耐剋與戴姆勒公司簽訂了一份有關汽車和發動機銷售的合約。條件是采用“梅賽德斯”作為産品的名字。事實證明,當梅賽德斯這個名字被印在戴姆勒汽車商標上之後,大傢很快就接受起這個美麗的名字並流行起來。不久之後,DMG公司就將其所有車命名為梅賽德斯。1902年,梅賽德斯的商標註册,梅賽德斯新紀元從此開始。在梅賽德斯-奔馳的歷史中,埃米爾•耶裏內剋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沒有埃米爾•耶裏內剋,也許到今天我們都不會聽說梅賽德斯這個名字。正是他和威廉•邁巴赫的相遇,纔促成了梅賽德斯汽車的誕生。(法國女孩 梅塞德斯:埃米爾•耶利內剋(Emil Jellinek)的第三個孩子誕生於1889年9月16日,教名取為梅賽德斯(Mercedes),西班牙語意為“優雅”“幸運”。
不久,埃米爾•耶利內剋將生意轉移到尼斯,並將傢人也帶到了那裏。隨着梅賽德斯的逐漸長大,她的父親對汽車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很快註意到了DMG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公司的簡稱)。1893年,埃米爾•耶利內剋訂購了一輛戴姆勒鳳凰牌(Phoenix)汽車和一部四汽缸發動機。之後,在尼斯他就開始駕駛自己的汽車了。因為在當時使用筆名參加比賽是一種時尚,所以埃米爾•耶利內剋就以梅賽德斯的名義報名參加了比賽。埃米爾•耶利內剋,別名“梅賽德斯先生”,在1899年3月21日,第一次贏得了比賽,當時他的女兒衹有9歲半。)
奔馳中國官方網站
www.mercedes-benz.com.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