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 财会 > 失业
目录
失业的种类
  1、自愿意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2、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造成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第一是技术变化,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需求下降;第二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和劳务的偏好的改变,使得某些行业扩大而另一些行业缩小,处于规模缩小行业的劳动力因此而失去工作岗位;第三是劳动力的不流动性。流动成本的存在制约着失业者从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或另一个行业,从而使得结构性失业长期存在。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中的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厂商的生产规模也缩小,从而导致较为普遍的失业现象。周期性失业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
  也就是说,人们收入下降,产品需求大幅度下降的行业,周期性失业情况比较严重。通常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这种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图1说明了紧缩性缺口与周期性失业之间的关系。
  在图1中,横轴O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AD代表总需求,当国民收入为Yf时,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Yf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实现这一国民收入水平所要求的总需求水平为ADf,即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但实际的总需求为AD0,这一总需求水平决定的国民收入为Y0,Y0小于Yf,这就必然引起失业。Y0小于Yf是由于AD0小于ADf造成的。因此,实际总需求AD0与充分就业总需求ADf之间的差额就是造成这种失业的根源。这种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的,故而也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
  除了这几种主要失业类型外,经济学中常说的失业类型还包括隐藏性失业,所谓隐藏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也就是说,这些工作人员的边际生产力为零。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藏性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隐藏性失业
失业的影响
  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一般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失业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估计和衡量,但它最易为人们所感受到。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没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损失,户主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而受到损害。西方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解雇造成的创伤不亚于亲友的去世或学业上的失败。此外,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也受到失业的严重影响。一个失业者在就业的人员当中失去了自尊和影响力,面临着被同事拒绝的可能性,并且可能要失去自尊和自信。最终,失业者在情感上受到严重打击。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衰退期间的损失,就好像是将众多的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销毁掉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数据,提出了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
  西方学者认为,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与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关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推测或估计GDP的变动,也可以通过GDP的变动预测失业率的变动。例如,实际失业率为8%,高于6%的自然失业率2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就将比潜在GDP低4%左右。
  未来的一二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镇就业,城镇新增的适龄就业人员也有较大的就业需要,这就使得我国在未来这一二十年内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奥肯定律告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即一定要保持GDP的高速增长,这样一方面能迅速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较好的解决未来的就业压力。
  失业者可领取一定的失业救济金,但其数额少于就业时的工资水平,因而生活相对恶化,促使其重新就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合理的失业率及其失业现象的存在,是促进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2008年3月份,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25万人,失业率为4。0%。
  没有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者,我都统称为失业人。
  一个人有能力工作,又积极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状况。必须强调的是︰一个人被认为是失业的要素是:他必须是劳动力当中积极的成员,而且是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
  不充分就业一词,用以指称那些仅能找到比正常时间短的工作的就业人员——兼职工人、季节性工人、打零工的人或临时工——的状态。此词也可用以说明工人所受的教育或训练使其胜任目前的工作而绰有馀力的状况。
  多数国家政府劳工部门收集和分析失业的统计资料,最後并将其列为经济状况健全程度的主要指标。研究失业趋势和人口各组间统计数字的差异,以取得它们对经济发展总趋势和作为政府将采取行动的依据方面的含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充分就业一直是许多政府的既定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已草拟出各式各样的计画方案。应该指出的是,充分就业不一定与零失业率的含义相同;因为在任何一定时候,失业率总要包括一定数量的游离於新、旧工作之间,但在长期意义上又不是失业的人们。在美国,2%的失业率时常被引作「基础」比率。
  政府解决失业的措施:
  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减少税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如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证券。
  供给政策,如通过使工人对工作职位作出更积极的反应而影响劳动供给。促使雇主愿意接受或雇佣现有技能的工人,以突破他们对劳动就业的限制。减少工会等垄断组织对增加就业的制约。
经济百科
    一个人有能力工作,又积极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状况。必须强调的是︰一个人被认为是失业的要素是﹕他必须是劳动力当中积极的成员,而且是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
    不充分就业一词,用以指称那些仅能找到比正常时间短的工作的就业人员--兼职工人、季节性工人、打零工的人或临时工--的状态。此词也可用以说明工人所受的教育或训练使其胜任目前的工作而绰有余力的状况。
    多数国家政府劳工部门收集和分析失业的统计资料,最后并将其列为经济状况健全程度的主要指标。研究失业趋势和人口各组间统计数字的差异,以取得它们对经济发展总趋势和作为政府将采取行动的依据方面的含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充分就业一直是许多政府的既定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已草拟出各式各样的计划方案。应该指出的是,充分就业不一定与零失业率的含义相同;因为在任何一定时候,失业率总要包括一定数量的游离于新、旧工作之间,但在长期意义上又不是失业的人们。在美国,2%的失业率时常被引作基础比率。
百科辞典
  shiye
  失业
  unemployment
    资本主义制度下一部分劳动人口丧失劳动机会、成为产业后备军的组成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相应提高,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相对减少,劳动者失业增多;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失业情况更为严重。
    失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种灾难。但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把失业分成下列几种:①因产业结构失调而引起的结构性失业;②由于技术进步,要求在不同职业或不同地域间重新分配劳动力而引起的摩擦性失业;③由于冬季停止施工等引起的季节性失业;④由于拒绝接受较低工资而发生的所谓“自愿失业”,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失业的根本原因。这些说法都是在掩盖事实真相。因为,失业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曾提出过种种对策,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根据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和就业倍数的理论,推行以扩张政府开支为中心的膨胀政策,结果不仅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反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畸形现象,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失灵。其他还有“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根据这些学派的主张实行减税,紧缩政府开支;或者调节货币流通量,使它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但所有这些,无非是紧缩政策或膨胀与紧缩交互运用的两手政策,结果反而增加了失业问题的严重性。
    失业人数在全国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称为失业率。20世纪60~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有较大增长。把1970年到1983年的失业率作一比较:美国从4%增加到10.7%;日本从1.2%增加到2.7%;联邦德国从0.7%增加到9.1%;法国从2.4%增加到8.5%;英国从2.6%增加到12.4%;意大利从3.1%增加到5.2%;加拿大从5.7%增加到11.6%;荷兰从1.0%增加到14.3%。资产阶级政府为了掩盖失业真相,对未进行失业登记、未领取失业救济金者以及半失业者,均不称失业,他们所发表的失业统计和失业率,总比实际数字要小。
    失业是工人阶级的灾难,失业者往往颠沛流离,乞讨过日,或者靠政府救济过活。垄断资本为了有利于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来源,保证榨取巨额利润,是不会也不可能消灭失业大军的。要真正消灭失业,就得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本身。
     (王放勋)
    
英文解释
  1. :  Jobless,  unemployment
  2. n.:  out of employ,  state of being unemployed,  lose one's position,  out of work,  on the wallaby (track),  get notice,  employment inability,  in dry dock,  out of business,  out of bread,  on the beach,  lose employment,  be out of employment,  out of (breath/condition/date/the question/work),  idleness
  3. v.:  lose one's job
法文解释
  1. v.  chômer, être sans travail, être au chômage
近义词
失业状况
相关词
溺爱襁褓社会现象安置宏观经济经济百科百科大全下岗
补助费经济就业工作保险职业社会保障更多结果...
包含词
失业率失业的半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