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詞條】太陽黑子的古代觀測
【外文詞條】ancient. sunspot observation
【作者】徐振韜
指在望遠鏡發明以前直接用肉眼觀察日面上的黑子現象。在一般情況下﹐由於太陽光十分刺眼﹐看到這種現象的機會不多。但在日出或日落時﹐或在大霧籠罩或風沙彌漫的天氣﹐日光減弱﹐就有可能看到日面上的大黑子。
在古代歐洲﹐亞裏士多德認為天體是永恆不變的和完美無缺的。這種觀念後來為基督教神學所利用﹐成為中世紀禁錮科學思想的精神枷鎖。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人們用肉眼看到太陽黑子﹐竟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因此﹐歐洲在望遠鏡發明以前的漫長歷史中﹐關於太陽黑子的觀測記錄寥寥無幾﹐而且記載十分簡單。據一些研究者考證﹐歐洲古代太陽黑子觀測記錄總共衹有八條。
中國古代對太陽黑子的觀測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哲學著作《周易》中有“日中見鬥”﹐“日中見”的記載﹐說的可能就是太陽黑子。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帛畫上方﹐畫著一輪紅日﹐中間蹲著一隻烏鴉。據考證﹐這就是中國古代神話所說的“日中烏”。這應該認為是對太陽黑子現象的藝術描述。在中國的史書中﹐觀測到太陽黑子通常都記為“日中有黑子”﹑“日中有黑氣”等等。例如﹐《漢書·五行志》記載﹕成帝河平元年“亂椅穿o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據考證﹐“乙未”應為“己未”)。這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的太陽黑子記錄﹐是中國史書中的第一條黑子記錄。史書中的太陽黑子記錄﹐在宋代鄭樵編纂的《通志》和清代編輯的《古今圖書集成》中都有係統的整理和歸納。在近代﹐國內外一些研究者對太陽黑子的記載也進行了係統的統計和考證﹐其中以中國的朱文鑫和日本的神田茂所整理的黑子表為最完善。在中國的地方志﹑筆記﹑雜著和其他書籍中﹐也有相當數量的太陽黑子記錄。目前正由有關研究單位組織普查和整理。
古代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它是歷史上關於太陽活動狀況的僅有的直接觀測資料。利用這些資料來探討歷史上太陽活動的特性和規律﹐將有助於人們對太陽活動本質的認識和理解。利用古代黑子記錄還可以從事日地關係的研究。中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曾利用大量的歷史資料研究中國歷史上氣候變化和太陽活動的關係。他發現﹐凡是中國古代黑子記錄多的世紀﹐也就是中國境內奇寒鼕天次數多的世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