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阳中心相继两次通过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一太阳年为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也称为"回归年"或"分至年"。 |
tài yáng nián tài yáng nián |
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 1/4太阳日的周期,一般以太阳回到同一部分天区或季节循环来表示 |
|
依据太阳量度的年的长度 |
|
太阳年就是年,何必加上“太阳”二字呢?是有点多余。但因阴历与阳历结合成了阴阳合历,产生了“阴历年”,也就是“夏历年”、“农历年”,“年”多了,就不得不区别一下了。只好罗嗦些称“太阳年”了。
太阳年被现在的法定阳历独占了,它的新年元旦是公历元月1日,这一天有什么自然意义,或说天文意义,少有人过问。“人家咂着咱咂着”,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这是相当普遍的说法。可当您茶余饭后,也不妨当闲话听一听,聊一聊,作一点文化知识的高档消遣。
先说,法定公历并不能与阳历划等号。阳历是太阳历的总称。公历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是很不好的一种。说它不好,有相当的理由。您看了本文,也会给它这个评语。那现在就先看看太阳年的自然图景,也就是天文图景。
怎样看这个图?
如果当成地球的横切面图,则左侧的数字就是太阳在对应节气时的直射纬度。从这纬度数字,世界各地的居民就可以估计什么季节太阳的威力有多大了。
如果当成天空太阳黄道大圆图(即地球绕太阳的轨道面与理想天球面的交线),则圆内数字为对应节气点的太阳黄经度。太阳每年从立春点(315°)出发,逆时针转一周。太阳经过这些节气点黄经的历法日期,就是节气日。节气日的近似日期是近似节气日。真节气日的分布几乎没有规律,近似节气日的设定就是为了把它们调整得有规律,以便一般人掌握。掌握这个规律就可适应地调节生活和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如过去没有规律,农民只好查历书了。近似节气日的日期误差一般不会大于一日。日期误差的一日,并不意味误差时间大于24小时,可能仅仅是几分钟,不过错在当日0时的前后了。您可放心大胆地使用近似节气日,误不了您的事。当然您如果搞天文研究,那您还得用天文年历上的真节气时刻。透明历法只供民用。
太阳年24节气天文示意图
(圆内数字为太阳黄经度)
(纬度)
北回归线+23°27´ ———夏至———
+22°36´ 小暑105° 90° 75°芒种
+20°10 大暑120° 60°小满
北分季线+16°21´ 立秋135°———————————————45°立夏
+11°29´ ´处暑150° 30°谷雨
+05°55´ 白露165° 15°清明
赤道+00°00´ 秋分180°—————————————————-——_0°春分
-05°55´ 寒露195° 345°惊蛰
-11°29´霜降210° 330°雨水
南分季线-16°21´ 立冬225°———————————————315°立春
-20°10´´ 小雪240° 300°大寒
-22°36´ 大雪255° 270° 285°小寒
南回归线-23°27´ ———冬至———
附: 24节气黄经赤纬及近似日期表
近似日期 近似日期| 近似日期 近似日期
节气 黄经 赤纬 自然历 公历 | 节气 黄经 赤纬 自然历 公历
立春 315 -16°21´01-0102-04 | 立秋 135 +16°21´07-0108-08
雨水 330 -11°29´01-1602-19 | 处暑 150 +11°29´07-1608-23
惊蛰 345 -05°55´02-0103-06 | 白露 165 +05°55´08-0109-02
春分 +00 +00°00´02-1603-21 | 秋分 180 -00°00´08-1608-22
清明 +15 +05°55´03-0104-05 | 寒露 195 -05°55´09-0110-03
谷雨 +30 +11°29´03-1604-20 | 霜降 210 -11°29´09-1610-22
立夏 +45 +16°21´04-0105-05 | 立冬 225 -16°21´10-0111-06
小满 +60 +20°10´04-1705-21 | 小雪 240 -20°10´10-1611-21
芒种 +75 +22°36´05-0306-06 | 大雪 255 -22°36´11-0112-06
夏至 +90 +23°27´05-1906-22 | 冬至 270 -23°27´11-1612-21
小暑 105 +22°36´06-0507-08 | 小寒 285 -22°36´12-0101-05
大暑 120 +20°10´06-2107-24 | 大寒 300 -20°10´12-1601-20
您不会不记得每年冬至吃饺子,不叱要冻掉耳朵哩。也不会忘记叱了饺子一个多星期就是阳历年。可学校放寒假还得等至少半个月,长则一个月。那就是说元旦是在大冬天。不是说“春为一岁首”吗?过年不是要迎春吗?这公历年不是太偏了吗?您仔细看看这张“太阳年24节气天文示意图”,找一找冬至在哪里?您看,它正在最下端,是冬季的正中间。到立春还有三个节气,约一个半月,45天。那元旦就在小寒的前面几天。您说它歪不歪?您不管,他不管,大家都不管,十三亿人都不管,六十亿人都不管。那只好让歪历当道了。您不想春为岁首,新年迎春吗?那至少得表个态,说句话吧!
您看了这张太阳年的自然示意图景,有何感想?您看自然的安排多么美妙!四季的分界线多么分明,自然,对称,美丽!咱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它,并按照它创制了科学精确的节气太阳历。这个太阳历正确地选定以春季的首日“立春”为一年之首日。开启了春为岁首,新年迎春的合理科学的民俗。但是它却被以阴历为主的夏历压制了。美丽的月亮成了主宰中国人生活的主历法。节气太阳历只成为夏历的附属品。“年”只起到限制“夏历年”不要游走太远的作用。但“年”毕竟被扭曲了。过年不是变成候春,就是变成误春。人们只能无奈的贴春联,唱春歌。好在,能月月准时看到嫦娥美丽变化的身影。农民种庄稼查一查附属于夏历中的24节气也知足了。
可是夏历也被迫下野了,来自西洋的公历已执政近百年。它是这样的歪。为什么我们容许它继续执政。为什么我们不把我们祖先的科学正确的创造拿来为现在和将来服务?这份宝贵的无形文化遗产为什么没有人来保卫,来发扬?
这张自然图景很科学,很正确。唯一的不足是它不透明。它的24节气的间距按日来说不稳定,排列没有确定的规律。这需要我们来加工,人不能不劳而获。自然不会给人类生长出汽车和飞机,也不会自然长出今天的高产小麦和大米。这要靠人的智慧来创造。但创造不能离开自然规律。所以我们得按这张24节气的自然图景来把它透明化。其实这并不困难。“自然历法方案”就是笔者的尝试。
我只做了三件事:
第一,我把立春日近似化并固定了。我选在公历2月4日。因为按公历的还不错的闰法,立春日是落在2月3日、4日、5日三日之上。
第二,自然四季的长度约为:春91日,夏94日,秋91日,冬89日。我把它们略作调整为:
春90日,夏95日,秋90日,冬90日。这样约化,主要是自然的造化,另外是看好了90等于三个30,和95等于90加5。这是为分月做准备。
第三,春秋冬各三月,每月30日已经是天定的了。就看夏季三个月怎样安排。有两个办法可选。其一是:32/32/31分配。另一是:30/30/35分配。各有各的优点。第一办法是较接近自然节气。但月长生出两个新品种,且丧失了5的倍数的优点。第二种保留住两个30,只增加一个新品种35,且新品种仍是5的倍数。把它放在6在月,正好可以把多出的五天当作上下半年的过渡,闰年的闰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在这五日之后了。特殊处理这五天(或六天),12个月、四季、上下半年就全相等了。这样的巧合似乎很幸运。
附带声明,笔者的自然历法方案暂没有改进公历的闰法,以后如采用新闰法,随时可以加上。
做了这三件事,24节气走了样没有?有没有呈现简单的规律性。这是最后评判的准绳。还好,笔者按本世纪的历表选定了24节气的近似日期,春秋冬三季九个月都是1日和16日,节气间距为15日。夏季六节气从标准的1日和16日依次推后0、1、2、3、4、5日,间距为16日。规律性很简单,且误差不超过一日。完全可以达标。满足一般人的精度需要。农民可以放心地按这近似节气种田。
自然历法的长期使用历表附在下面。
长期使用历表(公历对照)
01月 立春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01月 雨水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⑶ ⑶ 28 29 30
02月 惊蛰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02月 春分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⑷ ⑷ 29 30
03月 清明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03月 谷雨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⑸ ⑸ 29 30
04月 立夏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04月16小满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⑹ ⑹ 30
05月01 02芒种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05月16 17 18夏至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⑺ ⑺ 30
06月01 02 03 04小暑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06月16 17 18 19 20大暑 22 23 24 25 26 27 26 ⑻ ⑻
06月31 32 33 34 35(36)
07月 立秋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07月 处暑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⑼ 26 27 28 29 30
08月 白露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08月 秋分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⑽ 26 27 28 29 30
09月 寒露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09月 霜降 02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⑾ 27 28 29 30
10月 冬至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0月 小雪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⑿ 27 28 29 30
11月 大雪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1月 冬至 17 18 19 18 21 22 23 24 25 26 ⑴ 28 29 30
12月 小寒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2月 大寒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⑵ 29 30
说明:汉字节气名所在日期格为简化节气日。误差最多一日。
括号内数字表公历月次(首日位置),平年用前一个,闰年用后一个。
(36)为闰年的闰日。
如果兼含七日连续星期,则可制出14种年历表供长期选用。
如果需要兼含简化朔望日,则可按纪月数和大小月排列规律每年加注。 |
|
- n.: year, tropical year, solar yea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