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侍王府(Site of King Shiwang's Residence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簡稱侍王府。坐落在金華城東鼓樓裏酒坊巷52一3號,是我國現存太平天國王府建築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藝術品最多的一處,極為罕見,1988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侍王李世賢,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1861年(清鹹豐十一年)5月28日,他率太平軍進軍浙江攻剋金華後,遂以金華為中心建立太平天國浙江根據地。侍王府為當年李世賢在浙江的指揮中心。
侍王府規模宏大,分為宮殿、住宅、園林三部分,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是大殿(議事廳)、二堂和後堂(又稱耐寒軒)。侍王府分東、西兩院。
東院現存的建築有照壁、正廳、後廳、耐寒軒等。照壁高約6米,面寬17米,上面有許多石雕或磚雕的竜鳳圖案。照壁為太平軍所建,其餘的建築是利用了試院的建築改建而成的,都是硬山頂、磚木結構的衙署式建築。正廳又稱“議事廳”,面闊5間,是當時李世賢舉行重要軍事會議的場所。
西院為侍王府住宅,共有四進:進入門廳後,有長廊與前廳相連,前廳為李世賢理事處,兩旁為花園;二進建築的中廳在所有的建築中最為精美講究,為侍王的辦公地點;三進建築為侍王住房;四進為一幢樓房,是侍王部屬和衛士的住所。西院的一、二進建築有大量的壁畫、梁枋彩繪以及木、石、磚雕等,二進的中廳有“兵營圖”、“四季捕魚圖”、“砍柴圖”等壁畫,表現了有關太平天國制度、戰爭以及民間傳統的漁、樵、耕、讀等內容。
侍王府原係唐宋時州衙所在,元為宣慰司署,元末朱元漳曾駐此。明時為巡按御史行臺,清朝為試士院。太平軍攻剋金華後,即在此召集工匠大加修茸,並在原千戶所;日址構屋數重。整個建築分為宮殿、住宅、園林、後勤四部分,毗連寬廣的練兵場,總計占地面積達63000多平方米,現保存原有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
1863年太平軍撤出金華以後,雖經破壞,但基本保持原貌。現在太平天國侍王府分為東西兩院。東院以大殿為主體。門前的照壁,高約6米,面闊17米,正背面均鑲嵌着一組組相互對稱、造型精美的磚石雕,是太平天國遺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大殿後為二殿、耐寒軒(三殿)。大殿係當年太平軍首領議事廳,寬27.65米,深16米,園柱直徑一抱有餘,所有墻壁、梁柱上均繪有各種壁畫和彩畫,十分壯麗宏偉。1939年抗日關鍵時刻,周恩來總理曾到這裏(議事廳)作過重要的抗戰演講。西院以住宅建築為主,共四進。一二進之間有一長廊,構成工字形,這和東院大殿與二殿由過廳組成工字形一樣,是太平天國王府建築中的一大特點,二三進相傳是李世賢的辦公地址和住址。四進相傳是王府衛隊的住處。在這四進的墻壁和染架上滿是壁畫和彩畫,尤以《樵夫挑刺圖》和《四季捕漁圖》及《望樓兵營圖》最為著名。耐寒軒前的二株高數丈的千年古柏,相傳為五代吳越王錢謬親手種植,歷經1100多年,如今軀幹斜而不倒,枝葉直指雲天,因而被譽為“活文物”。
侍王府是太平天國的藝術寶庫,1983年底已發現石雕、磚雕各11,木雕526件,大小壁畫ii9幅,彩畫407幅,還有各種圖案不計其數,這些藝術品與整個侍王府的建築風格和諧統一,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而且也是研究太平天國革命歷史的珍貴資料。待王府壁畫、彩畫之多為全國之最,超過全國各地太平天國遺址所保存的壁畫、彩畫之總和. 。
太平天國侍王府是太平天國的藝術寶庫,其壁畫、彩畫之多為全國之最,超過全國各地太平天國遺址所保存的壁畫、彩畫之總和,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而且也是研究太平天國革命歷史的珍貴資料。
百科大全
Taiping Tianguo Shiwang Fu
太平天國侍王府 Site of King Shiwang’s Residence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在浙江的指揮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酒坊巷。
李世賢(1834~1865)為太平天國後期將領,廣西藤縣人。1860年封為侍王,1861年由安徽、江西進軍浙江,攻剋金華後,利用原試院和千戶所舊址建成侍王府。1963年建太平天國侍王府紀念館。1979~1987年國傢多次撥款進行維修。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侍王府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分東、西兩院。東院現存建築有照壁、正廳、後廳、耐寒軒等。照壁為太平軍所建,高約 6米,面寬17米,上飾石雕和磚雕竜鳳等圖案。其餘建築係利用試院建築改建,為硬山頂、磚木結構的衙署式建築。正廳又稱議事廳,面闊 5間,進深11檁,是當年李世賢舉行重要軍事會議的場所。西院為住宅,是在原千戶所舊址上興建的,共四進。第一進為門廳,有長廊連接;第二進的正廳是李世賢理事處,兩側為花園;第三進為5間平房;第四進為9間平房,是侍王及部屬的住所。四進建築的墻壁和梁架上滿施彩畫和壁畫,其中正廳最多,共有壁畫68幅,梁架彩畫 270餘方。所畫題材廣泛,有太平天國制度規定的題材,如竜、獅、象,有反映太平軍戰時生活的兵營、望樓,也有民間流行的漁、樵、耕、讀等內容。西院門廳西南的空曠地是當年的練兵場。第四進以北的土丘為望樓遺址。
(梅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