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狗是人類的忠實夥伴和朋友,據說天上也有一條很大的狗被稱作天狗。
《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在華山西很遠的地方,“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禦兇。”同書《大荒西經》載,巫山“有赤犬,名曰天犬”。
這兩段說法雖不同,但“天狗”、“天犬”都是山中的禽獸,而並非在天上。
【天狗星】
從東晉郭璞開始,把《山海經》裏記載的“天狗”、“天犬”解釋為天狗星了。郭璞在註釋中引《周書》雲:“天狗所止地盡傾,餘光燭天為流星,長數十丈,其疾如風,其聲如雷,其光如電。吳楚七國反時,犬過梁國者是也。”
清代學者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指出,《山海經》裏的“天犬”、“天狗”都是獸名,“郭註以天狗星當之,似誤也”。正因為郭璞的錯誤註釋,“天狗”、“天犬”纔升天為天狗星,也就成為民間崇拜的天狗神了。
天狗星又稱“犬星”,就是蘇軾寫的“西北望,射天狼”中的天狼星。天狗星是天上較亮的恆星,衹有太陽、月亮、金星、木星、火星等比它亮。當它接近地平綫時,常閃爍着多彩的光芒。郭璞的描繪正符合這一表徵。
有人說天狗星是天犬的鼻子,有的認為是犬的眼睛。狗是人們的好夥伴,“天狗”卻是人們畏懼的兇神惡煞。看見它吉少逆多,有損傷、車禍、開刀等血光之災。清畢沅的《續資治通鑒》載,至正六年(1346年),司天監奏:“天狗星墜地,血食人間五千日,始於楚,遍及齊、趙,終於吳,其光不及兩廣。”後天下之亂,皆如所言。
【天狗食月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名叫“目連”的公子。生性好佛,為人善良。十分孝順母親,但是,目連之母,身為娘娘,生性暴戾,為人好惡。
有一次,目連之母突然心血來潮,想出了一個惡主意:和尚念佛吃素。我要作弄他們一下,開暈吃狗肉。她吩咐做了三百六十衹狗肉饅頭,說是素饅頭,要到寺院去施齋。目連知道了這事,勸說母親不聽,忙叫人去通知了寺院方丈。方丈就準備了三百六十衹素饅頭。藏在每個和尚的袈裟袖子裏。目連之母來施齋,發給每個和尚一個狗肉饅頭。和尚在飯前念佛時,用袖子裏的素饅頭將狗肉饅頭調換了一下,然後吃了下去。目連之母見和尚們個個吃了她的饅頭,“嘿嘿”拍手大笑說:“今日和尚開暈啦!和尚吃狗肉饅頭啦!”方丈雙手合十,連聲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事後,將三百六十衹狗肉饅頭,在寺院後面用土埋了。
這事被天上玉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將目連之母打下十八層地獄,變成一隻惡狗,永世不得超生。
目連是個孝子,得知母親打入地獄。他日夜修煉,終於成了地藏菩薩。為救母親,他用錫杖打開地獄門。目連之母和全部惡鬼都逃出地獄,投生凡間作亂。玉帝大怒,令目連下凡投身為黃巢。後來“黃巢殺人八百萬”,傳說就是來收這批從地獄逃出來的惡鬼。
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逃出地獄後,因十分痛恨玉帝,就竄到天庭去找玉帝算帳。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趕太陽和月亮,想將它們吞吃了,讓天上人間變成一片黑暗世界。這衹惡狗沒日沒夜地追呀追!她追到月亮,就將月亮一口吞下去;追到太陽,也將太陽一口吞下去。不過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最怕鑼鼓、燃放爆竹,嚇得惡狗吞下的太陽、月亮,又衹好吐了出來。太陽、月亮獲救後,又日月齊輝,重新運行。惡狗不甘心又追趕上去,這樣一次又一次就形成了天上的日蝕和月蝕。民間就叫“天狗吃太陽”,“天狗吃月亮”。直到現在,每逢日蝕、月蝕時,不少城鄉百姓還流傳着敲鑼擊鼓、燃放爆竹來趕跑天狗的習俗。
【天狗的傳說】
據說,天狗要食人間小兒,還能使婦女不孕。古時,人們在婚禮之前,要請算命先生選擇吉日良辰。選定之後,算命先生必然在一張紅紙上面寫清婚禮避忌事宜。其中重要一項就是不要衝犯了“天狗”。衝犯了“天狗”,就不能生育。從前許多不育的婦女都供奉“張仙”來祈子,稱為“送子張仙”,沒有塑像。畫上的“張仙”是一位角巾袍服的美男子,他手執彈弓,仰頭對天作瞄準姿勢。據說他是在用彈弓去射殺“天狗”。因此,北方習俗供奉“張仙”,除了香花酒餚,還有一盤用生面揉成的五個圓球,是送給他用來射“天狗”的。
江蘇省丹徒縣一帶還有這麽一段傳說:
古時候,這裏出現了成群成隊的天狗。這些天狗不但偷吃農傢的食物,而且還糟蹋田裏的壓稼。有一年,小麥剛剛發黃,四月初八這天晌午,突然竄來幾千條天狗,它們在麥地裏打滾,啃麥穗,不多時間,幾千畝麥子衹刺下麥稭了。農夫們眼看到嘴的口糧被天狗吞噬,急得呼天哭地,亂成一團。這時走來一位白發老人,他看到這一情景,就想了一個辦法.吩咐農夫第二天午時捏泥狗推下河塘,引誘天狗也跳下去。第二天午時,農夫們按照老人的指點,將捏好的泥狗推下河塘。一時間,“撲通、撲通”……一大群天狗爭着跳下河。不一會兒,天狗都被淹死了。
每年的四月初八,江蘇省丹徒縣寶埝一帶都要過“趕狗節”。這天,傢傢戶戶都捏兩種狗:一種是拌泥捏泥狗,一種是揉面捏面狗。待晚上月亮出來時,農婦們將泥狗推下河塘,放一陣鞭炮,然後回傢將面狗蒸了吃。
民間還傳說,“月食”、“日食”就是“天狗”吞食月、日造成的。這個天狗很孩子氣,常常逗着月亮、太陽玩耍,總愛把月、日吞進肚裏後又吐出來,不滿16歲的孩子觀看“天狗吃月”,容易被狗撕咬。人們為了輓救月亮,所以在月食時,要敲響器救月。據說敲響器的聲音大作,就會嚇得“天狗”把月亮吐出來。古時候敲響器救月亮,並不是少數“無知愚民”纔這樣做,就是宮廷中司天的官吏們也要敲銅器救月,直到月兒復原為止。
佤族、白族、傈僳族、鄂倫春族、蒙古族、達斡爾族等都流傳着天狗吞吃月、日的傳說,並一同參加了輓救月亮、太陽的行動。傈僳族每逢月食、日食時,傢傢戶戶起來舂臼、喚狗。蒙古旗觀看日食、月食時,朝着天空大聲喊叫,或敲打鐵器以驅趕吞噬日、月的天狗。鄂倫春族則競相敲盒、叩頭。達斡爾族傢傢敲打銅鐵器物,直到月亮復原為止。
郭沫若曾寫《天狗》詩,其中有“我是一條天狗呀!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的詩句,藉天狗抒發了要吞噬他所痛恨的封建舊事物的决心。
中國人喜歡從自然中吸收美感,以自然界的某些現象為原型,進行藝術加工和藝術想像,給生活帶來美的享受和高雅的情趣。天狗的傳說,往往使人們觸景生情,周圍的自然景觀於是有了天狗的靈氣。
【趕狗節】
農歷四月初八,是江蘇省丹徒縣寶掓一帶的‘趕狗節’。這天,傢傢戶戶都要捏兩種狗:一種是拌泥捏泥狗,一種是揉面捏面狗。待月亮出來時,農婦們將泥狗倒下河塘,放一陣鞭炮,然後回傢將面狗蒸了吃。
據傳說,古時候這一帶出現了成群結隊的天狗,這些天狗不但偷吃農傢的食物,而且還糟蹋田裏的莊稼。有一年小麥剛剛發黃,四月初八這天晌午,突然竄來幾千條天狗,它們在麥地裏打滾、啃麥穗,不多時間,幾千畝麥子衹剩下麥稭了。農夫們眼看到嘴的口糧被天狗吞噬,急得呼天哭地,亂成一團。這時,走來一位白發老人,他看到這一情景就想了一個辦法,吩咐農夫第二天午時捏泥狗倒下河塘,引誘天狗也跳下去。
第二天午時,農夫們按照老人的指點,將捏好的泥狗倒下河塘。一時間,撲通、撲通……一大群天狗爭着跳下河裏,不一會兒,天狗都被淹死了。後來,人們為了保護地裏的莊稼,保住豐收的果實,每逢四月初八,寶掓一帶的農婦們還是要捏幾條泥狗扔下河去。
【日本的天狗】
天狗與河童、鬼可並稱三大最知名的日本妖怪,其中天狗無疑是山林妖怪中最具震懾力的代表。
天狗的來歷
“天狗”一詞同樣來自中國。《山海經·西山經》有雲:“陰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禦兇。”如文中所述,最初的天狗是可以禦兇的吉獸,但後來演變成用來形容彗星和流星,古人將天空奔星視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變成了兇星的稱謂。日本最早關於天狗的記載見於《日本書紀》,也是用來比喻彗星和流星。在日本,天狗因其形貌也被稱作天狐,直到平安時代,日本的天狗也還是《山海經》中所述的形象。
日本天狗的演變
中世紀開始,日本的天狗慢慢走上自己的演變之路。
今天我們熟悉的天狗形象已經和其最初的形象相去甚遠,一般認為《今昔物語集》中記載的一種能飛天、依附人身,被稱作“鷹”的怪物和佛教中一種也被稱作“天狗”的鴟形怪物可能是現代天狗的原型。
最初天狗的形象是鳥喙人身,長着一對羽翼的“烏鴉天狗”形象。而鳥形天狗最著名的傳說就是日本第一大魔王崇德上皇啦,保元之亂中兵敗的他在流亡中含恨而死,臨終發下毒誓“願為日本之大魔,為皇戮民,為民弒皇,此國永為亂世”,並咬舌以血寫下詛咒經文,其怨靈遂化作金色大鳶身姿的天狗為害人間。在認為天狗是怨靈作亂的傳說中,崇德上皇嚮來是天狗首領。
鼻高天狗的傳說
而鼻高天狗形象的由來則應歸因於佛教、修驗道等宗教元素的融入。
鐮倉時代,天台宗僧人因其修為高深成為欲超越佛教權威者的衆矢之的,當時的《是害坊繪捲》就描繪了天狗挑戰天台僧卻慘敗的故事。傳說當時中國來的天狗曾嚮日本天狗求助,但日本天狗表現傲慢,而傲慢即為“鼻高”,所以這個故事可說是鼻高天狗由來的源頭。後來又慢慢出現了天狗為修行不夠,無法放棄執著、妄念的修驗道僧人死後所化的說法。這些修行者因其佛性免於墮入地獄、餓鬼、阿修羅、畜生四道,但又無道德心故而也無法升入天道,最終被放逐至六道輪回之外的天狗道。此時關於天狗是怨靈的說法已經勢微,而因為修行者通常隱於深山靈峰,天狗的傳說中又加入了山嶽信仰的元素,天狗的形象也和山神在一定程度上重疊起來。再加上民衆對修行者的敬畏之心,於是天狗們不僅鼻子高,武功也是絶頂。對於一些離奇事件或無法解釋的現象,也往往算在天狗的頭上,於是就有了“神隱”、“天狗倒”、“天狗笑”、“天狗礫”等等傳說……
在室町末期今天為我們所熟悉的鼻高天狗形象終於確立——紅面高鼻,身生雙翅,身着修驗道行者服,手持金剛杖或太刀、羽毛團扇,腳穿單齒高木屐,隨身帶着隱匿身形用的簑衣,生性傲慢身懷絶技,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同名電影】
片名:天狗
製片人:肖鋒 李虹
編劇:鄭宏志
導演:戚健
攝影:李明
主演:富大竜 飾 李天狗
朱媛媛 飾 桃花
劉子楓 飾 村長
周力 飾 公安老王
類型:現實/懸疑
片長:104分鐘
出品: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上映日期:2006年6月20日
劇情簡介
根據張平的中篇小說改編<<兇犯>>改編
凌晨,一場血案發生在山林——護林員李天狗開槍打死了孔傢三兄弟。
李天狗是個戰鬥英雄,在戰場上打殘了一條腿,復員後被分配到偏遠的國有林場當護林員。被他槍殺的孔傢三兄弟則是當地名聲顯赫的權勢人物,被稱為“三條竜”。
公安老王進駐村莊調查案情。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李天狗是在身受重創生命垂危的情況下,用一桿老槍完成了精準的射擊。而這起血案背後,更有一個驚心動魄、感天動地的故事……
【同名小說】
《天狗》是賈平凹的一部中篇小說作品,主要講述了一個關於天狗的悲切動人故事。:
“天狗是窮途末路之人,三十六歲,賺不來錢娶妻成傢”,自小失去雙親,其它親戚也相繼死去,衹盛下一個姨媽。堡子裏有手藝的人都能混得很好,天狗沒有,他衹有健壯的身體,旺盛的精力。可是手藝講的不是那活兒,他的力氣就成無處使。
堡裏有個“井把式”是打井的,叫李正。那陣子堡裏打井正熱,“井把式”正靠着他的手藝混得很好。於是天狗便提了“四色重禮”到“井把式”那裏拜師學藝,在女人的再三勸說下,“井把式”終於收下了天狗,但有言在先,天狗衹作下井幫手,四六分錢,技術不授。
天狗跟李正當學徒自然辛苦難當,然而日子一個人過得卻也寬裕。在外天狗對“井把式”李正言聽計從,回來卻得到師娘的關懷,為此天狗第一次感到女人的溫存,第一次知道女人有這麽多的好處,已過了最為衝動時期的他又一次發出了對女人(像她師娘一樣的女人)強烈渴望。這時大姨媽,也站出來了,千方百計為他物色了一位二婚女人,女人春天離的婚,有一個三歲的娃兒。
而這時的天狗已經日久生情愛上了自己的師娘!事情到此應該如何處理呢?故事正是由這樣的矛盾推嚮高潮的。同時更大的懸念也就應運而生。
對於那個二婚的女人,天狗是不感興趣的,她比師娘差遠了,但師娘畢竟是師娘啊,能娶作老婆的嗎?可惜,那女人不單是樣兒比不上師娘,心地也是萬般比不上。隨着故事的發展,她的本性也畢露。她壓跟兒不是想找男人,而是錢。其實如果說樣兒,天狗是沒敢怎麽挑剔的。衹是他和師娘的感情也愈陷愈深了,事情已到了必需有事發生的地步。事實上作者的安排正是如此。
先是那二婚的女人發出了最後通牒——若天狗一個月內拿不出一千塊過去要人,那她就要另覓他主了。一千塊,想都不用想,況且天狗已有意中人,雖然於理於法都不通,可是像天狗這樣的人還說什麽理?什麽法?到了這地步,好像天狗和師娘的結合是必然的了,然而,他們該如何處理這來自家庭和村民的壓力?
正在我們着急的事,事情又戲劇性地發生了變化。“井把式”在挖井時被大石頭壓在井下不省人事。李正就這樣死了?沒有,作者還沒有讓他死,讀者可能是都希望他死的,可是,無論是天狗還是他老婆都不希望他死去。是他徒弟天狗救了他,他沒有死卻殘廢了——下身不能再動彈,成了廢人了。傢中失去了頂梁柱,加上無盡無止的醫療費,有一個兒子讀初中。一個中農家庭突然成了貧下農。以後就靠一個女人挑起這生活的重擔,顯然不能。“井把式”看到了這點,為此他甚為苦惱,曾要自殺,被嬌妻勸住了。
然而這樣肯定是不行的,一個女人撐一頭傢本以難頂,李正自己還要人樣樣服侍,藥費就是個無底洞,而不可自殺怎麽辦呢?讀者大概都想到了天狗。李正也想到了。他跟我們想的非常吻合,而他是不知道天狗是如此喜歡她老婆的。他求天狗和妻子都答應他的懇求——讓天狗入贅他們傢。
天狗之前做夢都想和師娘成親,現在面對師傅的懇求,他會怎樣呢?說“我願意,我早就願意”嗎?不,經過此事,天狗也真的成熟了。不可否認,她是喜歡師娘的,但到了真正要做出這種决定時,他卻猶豫了。
為了師娘,為了她一傢,天狗同意了,而且後來也搬到了她們傢住。妙則妙在,天狗之前做夢都想做的事,到現在合情合法時卻做不出了。她一直都不敢碰她心儀已久的師娘,儘管這位姐姐(師娘)和大哥(李正)已經作了很大的努力。最後你猜怎麽着?“井把式”終於飲恨自殺了,他給天狗留下了一切,包括妻子,兒子和整個傢。
不過“井把式”死後,天狗便開始敢碰他老婆嗎?井把式死了,卻給活着的人心裏留下了更為沉痛的傷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