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天津 >薊縣 > 天津盤山風景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天津盤山風景區聯繫方式郵編:124100
  電話:022-2918169229821235天津盤山風景區投訴電話天津旅遊投訴電話:022-2835909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天津盤山風景區景區榮譽盤山位於天津薊縣西北20多公裏處,緊鄰北京,素有“京東第一山”的美稱。天津盤山風景區門票價格門票:26元(1米以下兒童免門票)天津盤山風景區節慶活動盤山廟會、九竜山杜鵑花節等兩大節慶活動和乾隆遊盤山表演天津盤山風景區開放時間8:30-16:30天津盤山風景區美食自備天津盤山風景區購物盤山牌果品、盤山磨盤柿天津盤山風景區交通北京——盤山
  
  行車路綫:
  南綫:從北京八王墳出發,走京通快速、京哈高速、經三河縣城直達薊縣縣城。
  
  北綫:從北京東三環出發,走京順綫,過順義,走平順綫,過金海湖,前行到薊縣羅莊子鄉王莊橋往右行沿津圍公路直達薊縣。行程88公裏。
  天津盤山風景區玩法爬山、攝影
  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天津市薊縣西北15公裏處,又因她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山舊名無終、徐無、四正、盤竜。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
  盤山是燕山山脈南緣的一段,東西長20公裏,南北寬10公裏,雄偉多姿,景色幽古,久負盛名,曾入中國15大名山之列。遠在初唐時,太宗東徵凱旋途中到此遊賞,就曾贊口不絶。到明清兩代,這裏建起寺廟72座、寶塔13座,行宮、樓臺比比皆是,景況空前。清乾隆第一次巡遊盤山時贊嘆說:“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東部興建行宮“靜寄山莊”,此後又27次到此巡遊。但時至本世紀上半葉,由於戰亂破壞、年久失修,建築多不復存。近10餘年,這座名山得到了很好的整修和開發,再次成為令世人矚目的遊覽勝地。
  盤山景區面積106平方公裏,有“五峰”、“八石”、“三盤”之勝,還有天成寺、萬鬆寺、雲罩寺、捨利塔等古代建築。五峰為挂月峰、紫蓋峰、自來峰、九華峰、舞劍峰,與山西五臺山相呼應,號稱“東五臺”。主峰挂月峰,海拔864米。五峰攢簇,引人入勝。由西路登山,山勢呈上、中、下三盤之狀。三盤景緻各具特色,上盤鬆、中盤石、下盤水,人稱“三盤之勝”。
  從蓮花嶺進山,轉過刻有“入勝”兩個巨字的大石,經過四正門徑、元寶石、迎客鬆,便到了下盤。下盤以秀水著稱,有水質凜冽甘美的涓涓泉、名曰滴水瀨的流瀑和被譽作“立沛甘露”的紅竜池。盤山第一大寺天成寺也建在這裏,此寺始建於唐代,後經重修,現廟門匾額上的“天成寺”三字出自乾隆親手筆。寺仙正殿“江山一鑒閣”面澗背崖,雕梁畫棟,古樸雅緻。閣西有座8角13層淺黃色捨利塔,它結構精巧,風姿綽然。繼續上行,過萬人悉,登歡喜嶺,即達中盤。中盤奇石嶙峋,或險或怪,千姿百態。
  “八石”中的懸空石、搖動石、天井石、將軍石等都在這裏,搖動石是一塊狀似壽桃的巨石,但伸手一推它即晃動起來,令人叫絶。登臨上盤,這裏鬆木蒼翠,林翳蔽天,而且長勢怪異,有的似臥竜、飛鷹,有的像鳳翅、傘蓋,難怪有“上盤鬆”之說。攀上盤山頂峰挂月峰,真如刻在石壁上的杜甫名句,給人“一覽衆山小”的感受。峰上有座建於唐代的定光佛捨利塔,塔高12米,傳說每年除夕,塔上便有佛光閃射。
  在盤山腳下的薊縣城內,有著名的千年古剎獨樂寺。據說安祿山叛唐,就是在此處誓師,他喜獨樂,故以“獨樂”二字名寺。寺內主體建築山門和觀音閣,為遼統和二年重修。觀音閣高23米,木質,集我國木結構建築之大成,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閣內有一座高達16.27米的觀音菩薩像,是遼代泥塑藝術珍品,又是國內最大的觀音塑像。古老雄偉的獨樂寺與蒼翠雄奇的田盤山映成輝,使這一風景名勝區更加絢麗多彩。
  三盤|五峰|八石|天成寺|雲罩寺|萬鬆寺|捨利塔|靜寄山莊|萬佛寺|八十七神仙捲石刻、碑刻、古樹
  “三盤”,自來峰為上盤,上盤鬆勝,勁鬆蒼翠,蟠麯翳天;古中盤為中盤,中盤石勝,巨石嵯峨,千姿百態;晾甲石為下盤,下盤水勝,巨泉響澗,濺玉噴珠。
  “五峰”,挂月峰、自來峰、紫蓋峰、九華峰、舞劍峰。挂月峰,上銳下削,形似竹筍,峰巔有塔,名定光佛捨利塔,塔旁摩崖上鎸該有“去天五尺”,“一攬衆山小”等題記。挂月峰南有紫蓋峰,因峰形如傘蓋,故名。北有自來峰,為盤山第二高峰,海拔857米,又名北臺,舊時峰上有黃竜祖師殿。東為九華峰,山峰陡峭如削,又名削玉峰、東臺、蓮花峰。西側為舞劍峰,相傳唐將李靖曾在此舞劍,故名,又稱西臺,上有石刻“李從簡曾遊李靖舞劍臺”10個字,字徑5寸。此五峰號稱“東五臺”。
  “八石”,多為花崗岩“球狀風化”的巨大石塊,據外形予以命名。其中著名的有懸空石、搖動石、晾甲石、將軍石、夾木石、天井石、蛤蟆石、蟒石,俗稱“八石”。由“三盤”、“五峰”、“八石”等組成的奇麗景色,形成“山秀石多怪,林深路轉奇,三盤無限意,幽絶少人知”的人間仙境。
  自魏武帝曹操始,歷代皇帝在盤山闢山建寺,大興土木,修寺廟塔院160多處,最著名的佛寺廟宇有72座,玲瓏寶塔13座。
  天成寺又名福善寺、天成法界。在翠屏峰南,俯瞰林壑,天成圖畫,故名。始建於唐,遼、明、清擴建重修。主要建築有大殿、配殿、三間殿、江山一覽閣等。正殿東側配殿前立清乾隆帝御制《遊盤山記》碑,新建40多米長的畫廊。
  雲罩寺,地鄰盤山絶頂,海拔達800多米,是盤山地勢最高的廟宇。因位鄰巔峰,雲掩霧罩而得名。曾被清乾隆帝譽為“殊勝”。建於唐代,毀於近代戰亂,1992年8月重建,對外開放。雲罩寺由五開間大殿,三開間配殿,藏經殿及山門、平臺等建築組成。主殿有3尊通高4米的金身千葉寶蓮佛,四壁有千佛龕等。位於此處可觀雲海,望日出,聽鬆濤,撞古鐘,其鐘擊之時,聲聞於天波震三縣。雲罩寺東倚盤山絶頂挂月峰。挂月峰上矗立的定光佛捨利塔,其奇險之狀與雲罩寺相映生輝。
  萬鬆寺,是盤山最大的寺廟。清以前稱李靖庵,因唐初名將李靖曾居於此,故名。始建年代不詳,明萬歷年間重修。萬歷四年(1576),普照禪師來此住持。明神宗為寫“清心”二字。清初改稱衛公庵。因寺周圍有大片古鬆,故康熙帝賜額稱“萬鬆寺”,又為正殿書“樂天真”匾。乾隆帝為殿檐題“慈育萬物”額。日本侵華時,該寺毀於戰火,現僅存佛殿石基和《重修李靖庵碑》。
  
  靜寄山莊又名盤山行宮,在盤山南麓,占地約40公頃,清乾隆九年(1744)動工,十九年(1754)竣工。山莊圍墻石灰石塊砌成,周長7.6公裏。山莊由前宮、中宮、後宮、石佛閣、步雲樓、捉雲亭以及外八景、內八景有靜寄山莊、太古雲嵐、層岩飛翠、清虛玉宇、鏡園常照、衆音鬆吹、四面芙蓉、貞觀遺蹤。新六景有半天樓、池上居、農樂軒、雨花室、會然閣、小普陀。1926年,鬍景翼部為籌集軍餉,伐鬆拆屋,靜寄山莊遭嚴重破壞。抗日戰爭時期,又遭日軍掃蕩,山莊被夷為一片瓦礫。1966年,石佛殿三尊佛像及乾隆御書碑被砸毀,現僅存建築基址和六、七裏宮墻。。
  全稱定光佛捨利塔,在挂月峰頂,因智源禪師曾藏佛捨利60顆、佛牙一具於塔內而得名。塔為唐睿宗延和元年(712),智源禪師所建。遼、明、清各代重修。塔呈八角,三層磚築,由臺基、須彌座、塔身、相輪和塔剎構成,1985年重修。古佛捨利塔在天成寺西側,是盤山古塔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八角十三層,通高22.63米,塔身淡黃色。塔身正面有門,內置佛龕,側面有浮雕花窗。出檐為仿木磚雕鬥拱,角上出密檐,挂有104個銅鐸,溝紋大磚砌築。
  石刻、碑刻、古樹
  歷代皇帝及文人墨客遊山逛景,在盤山鎸刻題記,渲集其秀麗。佛像石刻有千像寺周圍崖壁上,鎸刻站佛、坐佛數百尊。寺後搖動石淺刻如來佛像。此外,靜寄山莊、土方寺、古中盤亦有佛雕,書法石刻。靜寄山莊以及天成寺、萬鬆寺等寺廟中著名書法石刻不下60處。碑刻有千像寺前遼統和五年立《千像祐唐寺創建講堂碑》,碑高9尺,寬3尺,正面銘文1600多字,記錄盤山勝景和建寺經過。其他碑刻24通。古樹有天成寺內樹齡800年的兩株雌性銀杏樹,古捨利塔前千年古柏,入勝口至天成寺路上的迎客鬆,樹齡800年。
  萬佛寺位於盤山石趣園景區內,依山而建,氣勢恢宏。萬佛寺內供奉着全國最大的西方三聖石雕立佛,10960尊栩栩如生的小佛,保佑人們平安吉祥。
天津盤山風景區
  【景點簡介】
  盤山風景區是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傢 AAAAA 級景區盤山,猶如十裏錦屏,巍然屹立於京東,歷史上被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喜歡旅遊私訪的乾隆皇帝盛贊盤山風光說:“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把盤山與江南山水比美。
  盤山風景區位於天津薊縣城西北12公裏處。盤山古名盤竜山、四正山、無終山。因它蜿蜒盤踞,“形無定嚮勢如竜”,故名盤竜山。因它一峰獨起,獨立無依,蜂窩蓮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因它位於古無終國,故名無終山。三國魏時它還叫無終山。曹操《表論田疇》說:“田疇率宗族入無終山中”。因為魏國田疇隱居無終山,曾為曹操徵服烏桓當過嚮導,但又拒絶曹操所封官爵,一直隱居山中,所以後人為了紀念田疇,把無終山改叫田盤山,意思是田疇曾經在山中盤桓。省略叫法為“盤山”。
  盤山風景區尤其以“上盤之鬆,盤中之石,下盤之水”著稱,峰石各抱地勢,競相崢嶸。挂月峰如銀鈎挂在半空;九化峰象九朵蓮花盛開一樣;真可謂峰峰相依,峰峰各異。從丁路蓮花嶺進山,夏日驕陽似火,而進山卻樹木森蔭,層巒碧染,萬壑堆青,清風送爽,十分幽黯恬靜。行不遠,就見迎面巨石上刻“入勝”二字,對面西浮青嶺的石壁刻有“四正門徑”。盤山景區導遊圖
  轉過山彎,有一巨石如元寶,名“元寶石”,上刻“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鬆”,但衹見山拋險峻,林木蔭鬱,怪石嶙峋,苔痕添翠,清流淙淙。沿盤麯石磴山路,步步登高,跨過“仙人橋”,迎面即為千年古鬆“迎客鬆”,儀態肅穆,宛如揮手揖客。鬆柏叢生,一峰雄立,峰下古塔掩映,是天成寺。為唐代所建,上有乾隆禦題石碑。天成寺之東,有澗水自翠屏峰跌下,狀若素帛飄飛,故名“飛帛洞”;再東行,可望一段白色短瀑,為“滴水瀨”。昔日此處曾有“臥雲樓”,相傳傍晚雨過初霽,一抹紅霞,穿樓而過,真是別有一番雅境。
  在翠屏峰下,遊人多在“涓涓泉”畔逗留,望那清澈泉水,涓涓而出,淙淙有如琴音。都真想手捧一泓痛飲一番。行至少林寺東,多寶塔竜頭山下的竜池,石壁上鑿出一條紅竜,每當微風徐來,池水蕩漾,倒映池中之紅竜就活了起來,猶如真竜戲水。下盤以水為勝,果不虛傳。續前行,盤九道彎,過萬人愁,登歡喜嶺,進入以石為勝的中盤。從歡喜嶺過石門,即達三成寺翠屏峰頂,一路山石錯落,鬆出石隙,千姿百態。再往前行二、三裏,即入盤山絶勝之地古中盤。衹見群巒擁簇,峰回路轉,深淵絶壑,疊翠堆青。寺前題詠石刻甚多,北面石壁鎸刻“萬象回薄”四個大字。
  過桃花洞,但見洞前石筍人立,石高且大,威武雄壯,如大將軍,名之“將軍石”在此仰望盤山的主峰,能見崖頭刻有“摩天”二大字,為清末軍機大臣榮祿所書。正如題字所云,挂月峰為盤山頂峰,峰勢上銳下削,為盤山的製高點,海拔864.4米,上有唐建定光佛捨利塔,相傳每當除夕,有佛燈之光照耀。峰下有唐建雲罩寺,峰巔石刻杜甫名句“一覽衆山小”。嚮下俯視,一峰形如傘蓋,名紫蓋峰。展目四望,蒼山如海,群巒起伏。過歡喜嶺,經逍遙遊,來到萬鬆寺,從萬鬆寺東上青鬆嶺,一路奇鬆怪石,林石競秀。
  盤山元寶石
  繼續攀登,沿礁繞峰到上方寺,此處為盤山奇險之地,峭壁如削,峰巔煙雲捲舒,上有懸空石,驚險奇絶,望之膽怯。石下兩壁如斧劈開,名天門開,下有白猿洞、路險難行、盤山,自然景觀有萬千,人文景觀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