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 天津機器製造局
目錄
簡介
  簡稱“天津機器局”。官辦軍用企業。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創設於天津。初名“軍火機器總局”。開辦經費二十餘萬兩,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局。九年由直隸總督李鴻章接辦,易名“天津機器製造局”。常年經費由天津、煙臺兩海關撥用“四成洋稅”,每年約三十餘萬兩。自光緒六年(1880)起,每年又在戶部西北邊防餉內增撥一萬兩。十四年後另從海軍衙門撥支洋藥釐金作為常年經費的補助。十九年增建一座煉鋼廠。該局分為東、西兩局。東局設城東賈傢沽,以製造火藥、槍炮、子彈和水雷為主。西局設城南海光寺,以製造軍用器具、開花子彈及佈置水雷用的輪船和挖河船為主。東、西兩局所産軍火除供應本省淮練各軍、兵輪、炮船外,還按時撥給吉林、奉天、察哈爾、熱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陸淮軍。此外,東局還附設有水師、水雷、電報學堂。二十一年改稱“北洋機器製造局”(又名“總理北洋機器局”)。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占天津時,被破壞。
建造
  1865年(同治四年),江南製造局與金陵製造局相繼建立,南方軍火生産發展較快。清政府為考慮軍火生産佈局,决定在北方建立新式軍火生産工廠。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恭親王奕欣於1866年8月提出在京城或天津設立機器局,這與兵部會議提出在天津設局的主張一致。當年10月,奕欣正式奏請朝廷在天津設局,以製造外洋軍火,並提出由三口通商大臣祟厚負責籌劃,這一奏議得到朝廷批準。
天津機器製造局與崇厚
  崇厚委任英國人密妥士籌備建局事項,並撥給8萬銀兩在英國購買製造火藥和銅帽機器。1867年3月在天津城東賈傢沽道購地2230畝,5月正式開局,初名軍火機器總局。按照建廠計劃,經過一段準備工作後,動工興建機器總局的火藥局(通稱東局)。外國購買的機器到達後,即陸續安裝。1870年8月東局建成,局內安裝製造火藥和銅帽機器,當年開工生産,日碾黑色火藥140—180公斤。
  在東局籌備期間,直隸練兵急需劈山炮和開花炮。若等待東局建成後製造,緩不濟急。祟厚提出在天津設專局製造,經清廷批準。祟厚委任英國人戈登、薄郎等購機建局。1867年9月,在天津城南海光寺動工興建西局(亦稱南局),這是軍火機器總局的一個分局,局內設鑄鐵、鋸木、金工、木工4廠,雇用當地工人50餘名,l 868年,西局開工生産,鑄造出450磅子重銅炸炮,還製造出炮車和炮架。西局還承擔東局的修配任務,到東局建成時,西局已鑄造炮位、輪船機器零件等7000餘件。
  軍火機器總局東西兩局開辦經費共耗銀48.3萬餘兩,其中,東局為38.8萬餘兩,西局為9.5萬餘兩。這些經費,經祟厚上奏,朝廷批準,由津海關和東海關的四成洋稅開支。l870年,因天津教案,崇厚出使法國,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接辦軍火機器總局,改名為天津機器局。
天津機器局兵工廠
  李鴻章上任不久,撤換了總辦密妥士,任命湖北補用道瀋保靖為總辦。撤銷了西局,把西局的鑄鐵廠並到東局,並對東局進行擴建。新購進三套洋藥碾,新建了三所碾藥廠,對原有淋硝、磨磺、燒炭等製造問也增添了設備,擴大製造能力,以適應新舊四個藥廠的生産。經過擴建,黑色火藥日産提高到900余公斤。這一時期,還興建了鑄鐵、熟鐵、鋸木等廠和新機器房,並在蒲口購地59畝,新建火藥庫三座。
  l875年(光緒元年),增添了火藥生産品種,新建了餅藥廠房,購置了製造餅藥機器,試製成供後膛鋼炮炮彈裝用的六角藕形餅藥,同時購進了製造林明敦後膛槍和槍彈機器,把原來的機器房分出一半改建成槍廠。至1878年製造出林明敦槍520支,後因造價過高停止生産。另把銅帽廠分出一半改建成槍彈廠,並新建了鏘水、軋製銅板和配造拉火廠房。1876年5月,設立電氣水雷局,製造海防需要的各種水雷,並培養製造和使用水雷的技術人員。
  自李鴻章接辦天津機器局後,幾經擴建,品種和産量不斷增多。到1877年,産品有:黑色火藥、餅藥、銅帽、林明敦槍、槍彈、前膛炮彈、後膛鍍鉛來福炮彈、各式拉火、各式水雷。還生産鏘水,軋製銅片和製造機器。
  由於天津機器局生産不斷發展,北京神機營和朝鮮國先後派送員工到局學習製造軍火技術,為此機器局專門建立了習藝廠和朝鮮館。
  1881年,天津機器局開始仿製棉藥,經過兩年時間,仿製成功。為形成生産能力,新建廠房30餘間和棉藥庫一座。1887年,新建慄色火藥廠,由外籍工程師約士設計,司圖諾負責安裝,建有汽爐房、汽機房、分磨房、壓藥房、篩藥房、分藥房等廠房。
  為製造海軍使用的新式長鋼炮炮彈,經李鴻章電請清政府駐英大使,從英國聘請技術人員和購進機器設備。1891年,從英國葛來可力夫工廠購進鑄鋼機一套,並從格林活廠購進水壓機、10噸起重機和車床等設備。1893年,又從英國新南關機器公司購進西門子馬丁煉鋼爐全套設備,籌建煉鋼廠。1895年開始出鋼,並鑄造鋼質炮彈,至l 896年,年産炮彈達1200發。1896年,還建立無煙藥廣,試造無煙藥。
  北洋大臣王文韶,因見天津機器局規模擴大,品種增多,供應各方軍火,單以“天津”命名不能反映它的面目,1896年1月27日,經奏準改名北洋機器局。
  天津機器局常年雇用工人2000餘名,開辦初期,衹有黑藥廠、銅帽廠,後來逐步建立慄藥廠、棉藥廠、無煙藥廠、槍彈廠、機器廠和煉鋼廠,各廠配有成套機器設備。主要産品為各種火藥、銅帽、槍彈和炮彈,生産比較穩定。從1898年與1878年品種産量對比中,可以看出它的生産變化情況。1878年主要産品産量:黑色火藥25.6萬公斤,銅帽3899萬粒,各式銅拉火14.8萬支,各式炮彈6.8萬發,各式槍彈137.6萬發。1898年主要産品産量和生産能力:黑色火藥20萬公斤,加班可産32萬公斤;慄色餅藥9萬公斤,加班可産11.3萬公斤;棉藥1.04萬公斤,加班可産2.3萬公斤;無煙藥3600公斤,係試生産,待添購機器;毛瑟槍彈382萬發,加班可産400萬發;銅帽1500萬粒,加班可産2800萬粒;各式炮彈1.45萬發,還可按照需要加造。
  天津機器局生産的軍火,主要供應北洋水師、直隸、熱河、察哈爾、奉天、吉林、黑竜江、西北邊防備軍和淮係各地駐軍使用,還撥給其他省分。在中俄、中法、中日甲午戰爭中,都大量使用該局製造的軍火。1882年,李鴻章還調撥過一批軍火供應朝鮮國使用。
  天津機器局除生産軍火外,還製作過一些軍艦、船舶,包括慈禧太後的遊船。特別值得一題的是於1880年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潛水艇及第一套舟橋。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天津機器局毀於兵火。
百科大全
  天津機器製造局
  Tianjin Arsenal
  白河(海河)岸邊的天津機器製造局兵工廠
  Tian}in Jiqi Zhiza01u
  天津機器製造局(Tianjin Arsenal)
  清政府創辦的以生産彈藥為主的北方最大
  的兵工廠。又稱天津機器局、北洋機器局。
  1867年(清同治六年),清政府為建立一個
  由中央直接控製的兵工廠,令三口通商大
  臣崇厚創設於天津。建立之初,專任英人密
  妥士總管局務。1870年鼕李鴻章就任直隸
  總督兼北洋大臣後,從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調瀋保靖總理局務。經整頓擴充,規模迅速
  擴大,産品種類不斷增加。
  該局包括東西兩局:東局在天津城東
  賈傢沽,主要生産火藥、子彈,兼造步槍和
  水雷二西局在城南海光寺,製造開花彈、炮
  車和軍用器具。共設有鑄鐵、熟鐵、鋸木、
  碾藥、洋槍、槍子、水雷、火藥、煉鋼和修
  船等分廠,以及機器房、火藥庫等。還建有
  司藝廠、電機學堂、水雷學堂和電報學堂,
  作為培養各種新式人才的教育機構。雇用
  工人最多時達2 700人,規模僅次於江南機
  器製造總局。開辦經費約58萬兩白銀,常
  年經費由天津、煙臺兩海關和海軍衙門解
  撥,每年約35萬兩白銀。至銘90年(清光
  緒十六年),共支銀708萬餘兩。機器設備
  和主要原材料多由英國進口,技師亦由英
  人擔任。年産各種火藥約60餘萬磅,槍彈
  100一400萬發不等,炮彈約6萬餘發;同時
  還製造少量的林明敦後膛槍、水雷和布雷
  艇以及各種軍用器具。産品主要供應北洋
  諸軍及京瓷一帶駐軍,部分接濟東三省、河
  南及分防江南的水陸各軍。中法戰爭和中
  日甲午戰爭期間,工人日夜趕造,為支援清
  軍作戰做出了貢獻。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
  天津,該局毀於戰火,後未能恢復,部分機
  器設備被直隸總督袁世凱移往山東德州另
  行設廠。(劉申寧)
包含詞
天津機器製造局與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