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For the observed universe, the universe of material objects and other scientific satellites. Target divided by observation, there to observe the sun-oriented solar observation satellites and to detect objects outside our solar system-based Detection of non-solar astronomy satellite. By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contained in sub-band, with infrared, ultraviolet, x-ray and γ-ray astronomy satellite. Orbits are mostly circular or nearly circular, the height of several hundred kilometers, but not less than 400 km. First astronomical satellite launched in 1960, the United States of solar radiation monitoring satellite. " 对宇宙天体和其他空间物质进行科学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传统的天文观测都是在地面上由天文台利用各种天文仪器进行的。但是来自天体的辐射绝大部分被地球大气层所阻挡,很大部分的宇宙真相不能看到。天文卫星 在离开地面几百千米或更高的轨道上运行,因为没有大气层的阻挡,卫星上所载的仪器能接收到来自天体的从无线电波段到红外波段、可见光波段、紫外波段直到x射线波段和γ射线波段的电磁波辐射。天文卫星 的观测推动了太阳物理、恒星和星系物理的迅速发展,并且促进了一门新型的分支学科——空间天文学的形成。
第一颗天文卫星 是美国在1960年发射的太阳辐射监测卫星(solrad-1),它测到了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通量。美国在60~70年代发射了3个系列的轨道观测台类型的天文卫星 ,即:轨道太阳观测台(oso),轨道天文台(oao),高能天文台(heao)。此外还发射了观测x射线、γ射线的天文卫星 。1983年发射了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 (iras)。美国和欧洲太空局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是一颗技术极为复杂的天文卫星 ,于1990年4月24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哈勃望远镜上有5个科学仪器提供可见光、红外和紫外波段的数据。 tianwen weixing
天文卫星
astronomical satellite
对宇宙天体和其他空间物质进行科学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传统的天文观测都是在地面上由天文台利用各种天文仪器进行的。但是来自天体的辐射,绝大部分被地球大气层所阻挡,只有其中的可见光波段和无线电波段能够通过,因此在地面上使用光学天文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所观测到的宇宙,只是这两个波段的电磁波辐射所提供的一幅很不完整的图景,还有很大部分的宇宙真相不能看到。天文卫星 在离开地面几百公里或更高的轨道上运行,因为没有大气层的阻挡,卫星上所载的仪器能接收到来自天体的从无线电波段到红外波段、可见光波段、紫外波段直到X射线波段和 γ射线波段的电磁波辐射。天文卫星 的观测推动了太阳物理、恒星和星系物理的迅速发展,并且促进了一门新型的分支学科──空间天文学的形成。
第一颗天文卫星 是美国在1960年发射的“太阳辐射监测卫星”(Solrad-1),它测到了太阳的紫外线和X射线通量。从1962年开始,美国又发射了专门观测太阳的“轨道太阳观测台”(OSO)卫星系列。1968年和 1972年发射的“轨道天文台” (OAO)卫星是最早的专门用于紫外天文观测的卫星。1970年发射的“小型天文卫星 ” 1号(SAS-1),是第一颗X射线观测卫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使发现的X射线源剧增到 161个。第一颗专门用于γ射线天文观测的卫星是1972年发射的“小型天文卫星 ”2号(SAS-2)。用于红外天文观测的卫星发射得较晚,1983年初才发射了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 (IRAS)。世界各国已经发射了许多天文卫星 。
分类 按观测目标的不同,天文卫星 分为两大类:以观测太阳为主的太阳观测卫星和以探测太阳系以外的天体为主的非太阳探测天文卫星 。天文卫星 也可按所载科学仪器的主要观测波段来分类,如分为红外天文卫星 、紫外天文卫星 、X射线天文卫星 和γ射线天文卫星 等。
轨道 天文卫星 的轨道多数为圆形或近圆形,高度为数百公里,但一般不低于400公里。这是因为太阳系以外的天体离开地球极远,增加轨道高度并不能缩短距离和改善观测能力,徒然增加运载器的运载能力。轨道太低时大气密度增加,卫星难以维持长时期运行。
控制 天文卫星 必须在广阔的宇宙空间找到所观测的特定天体,并把观测仪器指向这个天体,这就要求具有极为精确的定向能力和卫星姿态控制精度。已经发射的天文卫星 的定向和控制精度已达到角分或角秒的数量级,比其他卫星的定向精度高几十倍甚至上千倍。一些巡天测绘的天文卫星 往往是自旋的,对控制的要求并不高,但仍然要求具有很高的定向能力。因此,天文卫星 通常利用太阳和其他恒星位置作为定向的参考基准。在卫星上装有星敏感器、星图仪等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把测到的星图与标准星图进行比较,以确定和计算方向。
结构 天文卫星 在结构上必须有很高的安装精度和结构稳定性。有些天文卫星 装有光学望远镜,结构热变形必须降低到最小才能保证观测精度,因此结构设计和选材要求很高。
观测仪器 天文卫星 上装有各种复杂的科学观测仪器,如红外、紫外、X射线和可见光学望远镜等。这些仪器的构造复杂,制作困难。红外望远镜需要使用液氦或液氢长期冷却,探测元件必须处于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条件下。天文卫星 的观测数据输出量大,卫星控制复杂,往往需要使用卫星上电子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和操作控制。
“空间望远镜”天文卫星
美国在60~70年代发射过 3个系列的轨道观测台类型的天文卫星 ,它们是:“轨道太阳观测台”,“轨道天文台”,“高能天文台”。此外,美国和联邦德国正在联合研制一颗“空间望远镜”天文卫星 。它的主体是一个直径2.4米的反射式光学天文望远镜,观测波长范围从近红外直到远紫外,可能观测到的宇宙距离比地面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观测到的距离还远许多倍。
(王传善) 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 compactness astronomical Satellites beam astronomical Satellites beam astronomical Satellites 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s for the sake of compactness astronomical Satell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