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目录 作者: 周扬 Zhou Yang 重回大唐,争霸天下 天宝五载,大唐建国已过百年,经历的近数十年的治国,已知天命的李隆基有些疲惫了,自从他册封了杨氏为贵妃后,他的心思也渐渐地离开了枯燥而繁琐的朝政。‘欢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作者: 高月 Gao Yue 重回大唐,争霸天下
天宝五载,大唐建国已过百年,经历的近数十年的治国,已知天命的李隆基有些疲惫了,自从他册封了杨氏为贵妃后,他的心思也渐渐地离开了枯燥而繁琐的朝政。
‘欢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他开始纵情于音乐歌舞之中,从此皇帝不再早朝...... 作者: 郭敬明 Guo Jingming 郭敬明短篇小说作品 中国的天下 概念,指被中国皇朝的皇帝主宰,在一定普遍的秩序原则所支配的空间。为天下 中心的中国王朝直接支配之地域,被称为“夏”、“华”、“中夏”、“中华”、“中国”等,与周围的“四方”、“夷”等的地域作区别。不过,若这些地域接受中国皇帝主宰的秩序原则,她们就被认可和接纳。 日本
日本的天下 的概念,最早在古坟时代出现。当时,统治者一方面对中国皇朝称臣,一方面在国内又自称大王。不过,根据熊本县的江田船山古坟出土的铁剑的铭文中,统治者在公元5世纪后期左右对国内自称“治天下 大王”。所以认为在那个时期之前,日本国内已经出现“与中国世界不同的独特天下 ”概念发生的证据。根据《隋书》,7世纪初的大业3年(607年)时,日本倭国国王(原文“俀国王”)给隋炀帝的亲笔信中自称为“日出处天子”的事看来,与中国世界不同的天下 概念继续存在着。7世纪中,随住律令制的引进,将中国式的天下 概念一同被引入。伴随律令制的特征——公民思想,以“天下 公民”的形式进化。到后来发展成王朝国家,平安时代的“天下 ”概念一时衰微。但镰仓幕府的成立,像是“开创天下 ”一样,随着武士门第的掘起和社会发展,“天下 ”与“日本”渐渐成为同义词了。
朝鲜
在朝鲜,历史上极少使用“天下 ”的概念。因为朝鲜长时期以中国皇朝为天下 的中心。但在更古老的时代,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古代朝鲜半岛王朝,特别在高丽的时代,是以朝鲜为独立的天下 中心概念。不过,高丽后期程朱理学的流入,从名分立场来说,对朝鲜为中心的天下 概念加以批判;另一方面,程朱理学产生了“小中华”“小华”等的小中华思想。在中国流行而朝鲜视为异端的阳明学下之小中华主义,认为清朝对中国支配是“中国屈服于夷狄的支配”,更加哺育出朝鲜才是正统中华思想的主流。于是乎,朝鲜将中国作为“天下 ”中心的概念和把朝鲜作为“天下 ”中心的概念并存。
越南
越南的天下 概念及民族意识始于13世纪元朝的入侵而发展。击败元朝的陈朝赋予越南王朝天下 概念,成为南越国的正式继任者,从那时起,中国领域的岭南地方到越南北部地域设定为固有的天下 概念。然而,到18世纪末后黎朝末期,把南越为越南王朝的正统史观被施加批判,到阮朝的时代,国号也成了“大南”,“越”字被消掉,直到当时欧洲人的设定形成今时今日越南之领域天下 。越南的“天下 ”主要被中越关系影响,在越南一边的“天下 ”完全变貌了。 中国
商朝时代,以“天下 ”为世界观的概念没未成立。“天下 ”概念的萌芽被认为始于周朝之“天”的人格化概念。“四方”、“万邦”的用语就是源自天下 概念。所清朝时代的华夷思想“天下 ”图。谓“四方”,是在王朝成立的对象领域,周王在中国的中心统治,而周边的异民族包围华夏的土地。所谓“万邦”,是代表“人民”和“疆土”的关系,异民族的人民包含华夏的人民,华夏疆土中也包含着异民族的土地。周王根据天命,“接受”和“认可”这个“万邦”。
周朝的后期(春秋时代·战国时代)时,周朝的封建诸侯向外发展,对国内和周边地区作政治支配和同化。同时,异民族亦被周封建,成为了诸侯大国。以许多的封建诸侯国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把黄河流域作中心的“中国”概念也扩大。《左传》《国语》等历史书,开始使用“天下 ”一词。
周朝、秦朝支配的地域及政治被一元化合并,作为与现实政治世界对应的地理概念“天下 ”,也明确发展。秦之统一是“天下 之统一”,中国所谓的“统一天下 ”,也就是中国的扩大。汉朝建立,这个“中国等于天下 ”的概念被现实的册封关系影响变貌,册封下,将周边诸民族包含在内的“天下 ”概念形成了。所谓册封,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缔结为君臣关系,根据这个关系,周边国家的统治者统治下的地域,接受中国皇帝主宰的秩序原则。
南北朝时代,中国内部同时出现多个皇帝,天下 的政治陷于分裂。不过,唐朝时代的中华帝国皇帝唐太宗被各个北方游牧民族国家称为“天可汗”之时代也来临了。怛罗斯战役中,中华帝国与西方比得上对等实力的伊斯兰帝国阿拔斯王朝有军事矛盾和贸易等谈判。不过,唐朝与以前的秦汉帝国不同,在那时天下 概念里,已无像匈奴一样的对等国家存在。
然而到了宋朝的时代,北方出现辽朝、金朝、西夏等强大的王朝,宋朝被压迫之下,与北方的帝国们系结了虚拟性的血缘关系(譬如像宋称兄,辽称弟一样的外交关系)。同时期的高丽等属国,都采取臣属于两王朝的形式,天下 完全二分。有空前绝后的支配领域之蒙古帝国·元朝再次统一了中国。不过,在元朝的统治中,政治上分为南人(原本南宋的人民,江南的人士)和汉人(原本金朝的人民,华北的人士)也被区别。此后,明朝以靠近秦汉帝国的理念形式统合“中国”,“天下 ”之概念大致上和以前的概念同义,不过多了向世界扩张的想法。
明朝末期,发生对程朱理学的批判,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儒教思想也发生变化。明末清初,王夫之认为《大学》推崇的“平天下 ”不过是叙述治国,天下 的次元并不通用,因此批评程朱理学。另一方面,明朝的灭亡和原为夷狄的清朝支配中国之现实下,华夷两方的反转也大大地影响了“天下 ”概念。同时代的顾炎武就叙述,“亡国”不代表“亡天下 ”,就算作为夷狄的清朝成为皇帝,中华文明的天下 也能继续维持。这样,对“天下 ”概念的讨论和批判增加了。不过,这个时候中华帝国还能成为“天下 ”的中心。
被视为由中国皇帝主宰的华夷秩序理念,与册封朝贡国来维持外国关系的“天下 ”概念,于1793年,在英国的外交使节乔治·马戛尔尼被派遣到中国的时候开始变化。乔治·马戛尔尼期盼按照欧洲外交的主权平等主义与清朝缔结贸易条约。不过,清朝的乾隆帝表示中国“地大物博”,拒绝了英国的要求,他认为中国作为天朝上国,不需要外国的商品即可自给自足,双方不存在平等贸易的基本条件。不久进入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败北的清朝与英国等国缔结了单边的不平等条约。不过,清朝单方面向民众表示,这是皇帝恩赐各国。于是鸦片战争后,清朝在欧洲各国威胁下,依然打算捉住“天下 ”的概念。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法国不满清朝不变革其外交姿势,于是一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在那个条约内,列明英法是“自主国家”,赋予与中国有同等地位。这个结果,清朝不可能继续按照以前的华夷秩序与欧洲各国进行外交,于是重新设置总理衙门进行对欧洲外交事务。
因为欧洲各国按照主权平等主义形成了近代外交体制,采取对等国外交的形式,令到一向以华夷秩序作准的中华帝国外交体制慢慢崩溃。现实中,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朝鲜从此脱离册封关系,基于册封朝贡的清朝外交秩序告终。“天下 ”的概念也受到影响,以前的华夷秩序全变貌了。19世纪末期,清朝驻英国大使薛福成将区别中华和夷狄的“华夷隔绝之天下 ”思想,改变成中华和外国维持对等关系的“中外连属之天下 ”思想。
倭国/日本
统一日本“天下 ”的丰臣秀吉如前所述,日本(倭国)的“天下 ”概念起源追溯到古坟时代。5世纪时,认为是后期制作而成的江田船山古坟出土铁剑铭文中有“治天下 □□□□□大王”字眼,依□□□□□部分“ワカタケル”读音推段,应该是指雄略天皇。雄略天皇发送到中国的国书中自称“倭王武”。可是,他对国内则自称治天下 大王,即表明他统治与中国不同的倭国独特天下 之大王。这证明当时已经出现“倭国是与中国世界不同的独特天下 ”的观念。以后的倭王们也世世代代继承治天下 大王的称号。以此事为背景,7世纪初,倭国王给隋炀帝的亲笔国书中自称“日出处天子 ”之事便可理解。
此后,8世纪初律令制被引入的时候,中国的天下 概念一同引进。在那个时代,天下 的意义一般被认为是律令国家支配的范围,范围适合今天日本列岛中的本州、四国、九州等。不过,那时天下 概念也包含虾夷等不被直接支配的异民族。与中国王朝的天下 思想一样,日本将“天下 ”中心设定在律令国家中心,以天皇为主宰的秩序波及之范围,周围则是与“夷”对应的异民族,充满小中华主义性色彩。“天下 ”概念随住律令国家的崩溃,日本朝住王朝国家·中世纪国家的发展下慢慢薄弱。
九条兼实的日记《玉叶》中,描述源赖朝创立幕府时,称为“开创天下 ”。这天下 概念承自上述律令制的天下 概念,开创出新的国家、法制、秩序。可是就算源赖朝有成为王者的意识,但这时期的天下 概念至今还没克服天皇对王朝的支配,对天下 的主宰者天皇被寄予期待的事例还多。根据义堂周信的日记《空华日用工夫集》,足利义满跟义堂周信的讨论中,屡次将自己政治对象“天下 ”、“天下 人”作为话题。室町时代,人们慢慢意识将军是天下 的主宰的思想。但,足利义满也研究“日本国王等于治天”的思想为自己定位,在那时的“天下 人”概念,至今还是过渡期。
支撑天下 概念的室町幕府势力渐弱,于是社会出现以下犯上的乱像。不久,有实力的地方诸侯据地称雄,像安土桃山时代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他们认为自己控制之地域就是天下 。接着,作为新秩序的统一者“天下 人”概念登场,天下 人意思是“天下 一统”(这个用语出自日本南北朝时代)。这样,现实的“天下 ”地理概念明确化,大致上为今天的日本列岛的领域。
近代,江户时代的江户幕府将概念定位为“天下 人等于将军”、“天下 的朝廷等于幕府法”,与原来“地方性的朝廷等于藩法”概念形成二元式社会,成立了幕藩体制国家。对外关系,继续采用华夷秩序,发布锁国政策,以此政策固定以日本列岛为中心的“天下 ”概念。
朝鲜
李氏朝鲜第四任君主朝鲜世宗李祹高丽时代中,佛教、道教、萨满教共存,但是朝鲜的独自天下 概念檀君朝鲜神话亦出现。而高丽前期则交替使用中国王朝的年号和高丽独自的年号。高丽王国内自称“朕”,死后赠与庙号,王的命令称为“制”、“诏”等,当时的宫廷的颂歌有“海东天子”、“南蛮北狄自来朝”字眼,金石文雕刻“皇帝诏曰”。天子的特权的祀天也在进行,是首都开城称呼为“皇都”。根据中国的华夷思想,中国王朝皇帝以外的外国君主绝对不容许使用这些称号。
高丽时代的中国“天下 ”概念,在宋辽、宋金对立形势中维持着,南朝宋和北朝辽、金等帝国皆使用中国“天下 ”概念形式。可是,高丽理念上倾向南朝的,唯有地理上偏向北朝,所以采纳两朝年号,却将南朝年号放在前头,宋朝称赞高丽为忠实的“小中华”。以后,高丽废除朕的自称、庙号、制、诏的用语,高丽国王自称“不谷”(“谷”指行善之意,所谓不谷是谦恭的自称)。这个时候程朱理学的流入,名分论更繁盛。
李氏朝鲜时代,明朝因册封把国号封为“朝鲜”,与“周朝—箕子朝鲜”关系同样看待“明朝—李氏朝鲜”关系的中华性“天下 ”概念,明朝阳明学说流行。不过,朝鲜将之思想视为儒教的异端。清朝时期朝鲜接受册封,有识之士将明朝的崇祯年号和清朝年号一同使用。朝鲜认为中国被清朝这个夷狄王朝统治,于是意识朝鲜才是中华的主流。
越南
越南李朝的开国君主李太祖李公蕴如前所述,越南的“天下 ”概念在13世纪随着蒙古军被击退,国威发扬后被确认。陈朝的《大越史记》中,将秦汉时代视为越南最初的正统王朝年,这个“天下 ”概念的对象地域就是位处广东和越南北部的南越国。作为这个“天下 ”概念的实例,1428年,大越从明朝独立的时候,代表这个时代的文人的阮廌描述“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明显地,越南的“天下 ”和中国的“天下 ”并列。在这样的“天下 ”概念下,以前的佛教、道教的神明,和越南的神明同被尊重,对外战争胜利后,每每对越南的神明加封。这个事例中,皇帝在越南的“天下 ”概念中与越南神明思想融合,表现着从民族的信仰支撑“天下 ”概念。
15世纪末左右,“天下 ”概念开始发生若干的变化。本在越南的正史中的南越国渐渐被除名,而基于口传的越南神话中之泾阳王姜禄续(炎帝神农氏的后裔)、雒龙君雒崇缆 (传说中越南人的始祖)等被纳入正史。以及为越南作一体考虑,将中国领土内的岭南地方为“天下 ”概念之思想衰退,18世纪末,南越国在越南正史中正式除名。
以后,越南北南二分,南方由后黎朝和郑朝统治,北方由莫朝和阮朝统治。这时候的“天下 ”是指黎朝的皇帝统治下地区为中心的世界。19世纪阮朝成立,对中国报称国号为“越南”。但是自称国号为“大南”,与中华世界作区别的越南天下 领域得到肯定。 庄子·杂篇·天下 Zhuangzi miscellaneous articles world 原文
天下 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 ,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 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 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 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 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 裂。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顺。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闇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 之心。天下 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 何!离于天下 ,其去王也远矣!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 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 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 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 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銒、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 ,上说下教。虽天下 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 ,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于天下 者,明之不如己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奚髁无任,而笑天下 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 之大圣;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其风囗窢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魭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 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 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 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虽未至于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奇见之也。以天下 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环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 而晓辩者,天下 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有三足。郢有天下 。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 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袄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译文
天下 搞学术的人很多,都认为自己的学问达到了顶峰。古代所谓的道述,究意在哪里?回答说:“无所不在。”问:“神由何而降?明从何而生?”回答说:“神圣自有其由来,王业自有其成因,都渊源于一。”
不离根本,称为天人。不离精纯,称为神人。不离本真,称为至人。以天为宰,以德为根本,以道为门径,能够预示变化,称为圣人。以仁布施恩惠,以义作为道理,以礼规范行为,以乐调和性情,温和慈爱,称为君子。以法律为尺度,以名号为标志,以比较为验证,以考核来判断,等级之数像一二三四那样明白,百官以此为序列,以职事为常务,以衣食为主旨,生产储藏,关心老弱孤寡,使其皆有所意养,这是养民的常理。
古代的圣人是很完备的啊!合于神明,效法自然,养育万物,泽及百姓,以天道为根本,以法度为末节,六合通达而四时顺畅,无论小大精粗,其作用无所不在。古时候的道术和法规制度,很多还保存在传世的史书中。保存《诗》《书》《礼》《乐》中的,邹鲁一带的学者和缙绅先生们大都知晓。《诗》用来表达志,《书》用来记载事情,《礼》用来规范行为。《乐》用来调和,《易》用来说明阴阳,《春秋》用来正名分。其散布于天下 百设立于中国的,百家之学还常常引用它。
天下 大乱,贤王不显,道德分岐,天下 人多各得一孔之见而自我欣赏。譬如耳目鼻口,它们各有其功能,但却不能互相通用。犹如百家众技,各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如此,但不完备和全面,都是孤陋寡闻的人。割裂天地的完美,离析万物之理,把古人完美的道德弄得支离破碎,很少能具备天地的完美,相称于神明之容。所以,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抑郁而不发挥,天下 的人各尽所欲而自为方术。可悲啊!百家各行其道而不回头,必定不能相合。后世的学者,不幸不能见到天地的纯真和古人的全貌,道术将被天下 所割裂!
不以奢侈影响后世,不糜费万物,不炫耀礼法,用规矩自我勉励,以应付社会的危难,这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墨翟、禽滑厘对这种道术很喜欢,但他们实行得太过分,局限性太大。提倡非乐,主张节用,生不作乐,死不眼丧。墨子倡导博爱兼利而反对战争,主张和睦相处;又好学而渊博,不立异,不与先王相同,毁弃古代的礼乐。
黄帝有《大韶》之乐,尧有《大章》之乐,禹有《大夏》之乐,汤有《大蓡》之乐,文王有《辟雍》武王、周公作《武》乐。古代的丧礼,贵贱有仪法,上下有等级,天子的棺椁七层,诸候五层,大夫三层,士两层。现在墨子独自主张生不歌乐,死不服丧,只用3寸厚的桐木棺而没有椁,作为标准。以此来教导人,恐怕不是爱人之道;自己去实行,实在是不爱惜自己。墨子的学说尽管是成立的,然而应该歌唱而不歌唱,应该哭泣而不哭泣,应该作乐而不作乐,这合乎人情常理吗?生前辛勤劳苦,实行起来简单薄葬,这种主张太苛刻了。使人忧劳,使人悲苦,实行起来是很困难的,恐怕不能够成为圣人之道,违反了天下 人的心愿,天下 人是不堪忍受的。墨子虽然独自能够做到,但对天下 的人却无可奈何!背离了天下 的人,也就远离了王道。
墨子称道说:“从前禹治理洪水,疏异江河而沟通四夷九州,大川300,支流3000,小河无数。禹亲自持筐操铲劳作,汇合天下 的河川,辛苦得连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风里来雨里去,终于安定了天下 。禹是大圣人,为了天下 还如此劳苦。”从而使后世的墨者,多用兽皮粗布为衣,穿着木屐草鞋,白天黑夜都不休息,以自苦为准则,并说:“不能这样,就不是禹之道,不足以称为墨者。”
墨翟、禽滑厘的用意是很好的,具体做法却太过分。这将使后世的墨者,以极端劳苦的方式互相竞进。这种做法乱国有余,治国不足。尽管如此,墨子还是真心爱天下 的,这样的人实在是难以求得,即使辛苦得形容枯槁也不舍弃自己的主张,真是有才之士啊!
不为世俗牵累,不用外物矫饰,不苛求于人,不与众人发生矛盾,希望天下 安宁使人民活命,生活上以饱暖为满足,以此来表白心愿,这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宋鈃、尹文对这种道术很喜欢,制作了形状像华山一样的帽子以表示上下均平主张,应接万物以不带偏见为先;谈论内心的思维,称之为心理活动,以柔和的态度投合别人的喜欢,以调和天下 ,希望树立上述主张作为行动的主导思想。受到欺侮不以为耻辱,调解人民的争斗,禁止攻伐平息干戈,将天下 从战火中拯救出来。用这种主张周行天下 ,但他们仍然不停地对劝说,所以说人们都讨厌而他们还是硬要宣扬自己的主张。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替别人考虑得太多,为自己打算得太少,说:“我们只想要5升米的饭就够了。”不仅先生们吃不饱,弟子们也常常处在饥饿之中,但他们仍然不忘天下 ,日夜不休,说:“君子不苛刻计较,不使自身被外物所利用。”认为对天下 没有益处的,与其提示它不如禁止它。以禁攻息兵为外在活动,以清心寡欲为内在修养,无论从大的方面说还是从细微的方面说,他们的所为也就到些为止了。
公正而不阿党,平易而无偏私,排除主观的先入之见,随物变化而不三心二意,没有顾虑,不求智谋,对万物毫无选择地随顺,和它一起变化,这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彭蒙、田骈、慎到对这种道术很喜欢,以齐同万物为首要,说:“天能覆盖万物却不能承载,地能承载万物却不能覆盖,大道能包容万物却不能分辨。”知道万物都有所能,有所不能,所以说:“选择则不普遍,教导则有所不及,大道则无所遗漏。”
所以慎到抛弃智慧去除己见而随任于不得已,听任于物作为道理,他说:“强求知其所不知,就会为知所迫而受到损伤。”随便任用人,而讥笑天下 推崇贤人;放任不羁不拘形迹,而非议天下 的大圣。刑罚之轻重,随着事态的发展而相应地变化,抛弃了是非,才可以免于刑罚。不依赖智巧谋虑,不瞻前顾后,巍然独立。推动而往前走,拖拉而向后退,像飘风的往返,像羽毛的飞旋,像磨石的转动,完美而无错,动静适度而无过失,未曾有罪。这是什么原因,没有知觉的东西,就不会有标榜自己的忧患,不会有运用智谋的牵累,动静合于自然之理,所以终生不会受到毁誉。所以说:“达到像没有知觉的东西就行了,不需要圣贤,土块不会失于道。”豪杰们相互嘲笑他说:“慎到的道对活人没有用而只适用于死人,实在怪异。”
田骈也是这样,受学于彭蒙,得到不言之教。彭蒙的老师说:“古时候得道的人,达到了无所谓是非的境界。他们的道术像风吹过一样迅速,怎么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呢?”常常违反人意,不受人们所尊敬,仍不免于随物变化。他们所说的道并不是直正的道。然而,他们都还大概地听闻过一点道。
以无形无为的道为精微,以有形有为的物为粗鄙,以积蓄为不足,恬谈地独自与神明共处,这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关尹、老聃对这种道术很喜欢,主张建立在常无与常有的基础上,以太一为核心,以柔弱谦下为外表, 以空虚不毁伤万物为实质。
关尹说:“自己不存私意,有形之物各自彰显。动如流水,静如平镜,反应如回响。忽然如无有,寂静如清虚。相同则和谐,有得则有失。未曾争先而常常随顺别人。”
老聃说:“知道雄强,持守雌柔,愿成为天下 的沟壑;知道明亮,持守暗昧,愿成为天下 的山谷。”人人都争先,独自甘愿居后,说承受天下 的垢辱;人人都务实,独自甘愿守虚,不使敛藏所以有余,多如高山堆积。他立身行事,从容不迫,无为而嘲笑机巧;人人都求福,独自甘愿委屈求全,说姑且免于受罪。以深藏为根本,以俭约为纲纪,说坚硬的易于毁坏,锐利的易于挫折。常常宽容待物,从不侵削别人,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关尹、老聃啊!真是古代的博大真人!
寂寞无形,变化无常,死死生生,与天地并存,与神明同往!茫然何往,忽然何去,包罗万物,不知归属,这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庄子对这种道术很喜欢,以虚远不可捉模的理论,广大不可测度的言论,不着边际的言辞,放纵而不拘执,不持一端之见。认为天下 沉浊,不能讲庄重的话,以危言肆意推衍,以重言体现真实,以寓言阐发道理。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拘泥于是非,与世俗相处。他的书虽然奇伟却宛转随和,言辞虽然变化多端却奇异可观。他内心充实而思想奔放,上与造物者同游,下与忘却死生不分终始的人为友。他论述道的根本,博大而通达,深广而畅达;他论述道的宗旨,和谐妥贴而上达天意。然而,他对于事物变化的反应和解释,没有止境,不离于道,茫然暗昧,未能穷尽。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书多达五车,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他分析事物之一,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 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惠施认为这些是大道理,炫耀于天下 而引导辩士,天下 的辩士也乐于和他辩论。鸡蛋有毛;鸡有三只脚;郢都包有天下 ;犬可以变为羊;马有卵;青蛙有尾巴;火不热;山有口;车轮不着地;眼睛看不见东西;物指的概念不相称,相称也没有止境;龟比蛇长;矩不方,规划出的不圆;凿孔不能围住榫头;飞鸟的影子未曾移动;疾飞的箭头有不走也有不停的时候;狗不是犬;黄马、骊牛是三个;白狗是黑的;孤驹不曾有母;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远也截不完。辩士们用这些辩题与惠施相辩论,终身无穷。
桓团、公孙龙这些好辩之徒,迷惑人心,改变人意,能够用口舌战胜人,却不能服人之心,这是辩者的局限。惠旆每天靠他的智慧与人辩论,专门和天下 的辩士一起制造怪异之说,这就是他们的根本。
然而惠施口若悬河,自认为最能干,说天地果真就伟大吗!惠施有雄心而没有道术。南方有个名叫黄缭的怪异之人,问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风雨雷霆是怎么回事。惠施毫不推辞地接受提问,不加思索地应对,广泛解说天地万物,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还嫌说得太少,又增加了一些怪异的说法。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是真实的,想通过辩赢别人而获取名声,所以与众不合。轻视道德修养,努力追逐外物,他走的是歪门邪道。从天地之道来看惠施的才能,他就像一只蚊虫那样徒劳。对于万物有什么用处!做为一家之说还可以,如果能进一步奠崇大道,那就差不多了!惠施不安于道,分散心思于万物而乐上不疲,终于以善辩出名。可惜啊!惠施的才能,放荡而不行于正道,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这就像用声音去追逐回响,用形体和影子况走一样。可悲啊! 词解《天下》 Term solution, "the world" 1.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
2.人世间,社会上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5. 自然界,天地间
天
tiān
(1) ㄊㄧㄢˉ
(2)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3)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4) 气候:~气。~冷。
(5) 季节,时节:冬~。
(6)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7)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8)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9)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10)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11) 郑码:AGD,U:5929,GBK:CCEC
(12) 笔画数:4,部首:大,笔顺编号:1134
下
xià
(1) ㄒㄧㄚˋ
(2)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3)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4)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5)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6)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7) 使降落:~半旗。~棋。
(8) 进入:~海。
(9) 投送:~书。
(10)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1) 谦辞:在~。~官。
(12) 颁布:~令。
(13) 攻克:攻~。
(14)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15) 用,投入精力:~工夫。
(16) 退让:争执不~。
(17) 做出判断:~结论。
(18)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19) 用在名词后边(a.表示在里面,如“心~”、“言~”;b.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20) 用在动词后边(a.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b.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c.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21) 少于:不~二百人。
(22) 动物生产:鸡~蛋。
(23) 郑码:AID,U:4E0B,GBK:CFC2
(24) 笔画数:3,部首:一,笔顺编号:124 电视剧《天下》 TV series "world" 基本资料
编 剧:马卫军
导 演:吴子牛
集 数:40集
年 份:2006年
制作发行:皮卡王国际集团影业
主要演员
宋 佳 饰 客巴巴 王亚楠 饰 熹宗皇帝
王绘春 饰 魏忠贤 蒋 欣 饰 慕容秋
张铁林 饰 王磷光 聂 远 饰 沐云州
杜志国 饰 杨 链 万弘杰 饰 钱嘉义
饶敏莉 饰 余倩儿 宗峰岩 饰 信 王
邢宇飞 饰 皇 后 黑 子 饰 罗云鹏
故事简介
明朝末年天启年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大太监魏忠贤利用掌管特务机关锦衣卫和东厂的便利,残害忠良,一时间朝廷要臣大 多听命于魏忠贤。他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千岁爷。正直的东林党人不堪阉党的恶行,密谋反抗。可是不久京城接连发生东林党人被谋杀的重案,首当其冲的就是刑部尚书王大人。东林党领袖杨链在信王的支持下,带着义子钱嘉义赶赴辽东,打算联合辽东总兵熊延弼一起弹劾魏忠贤。半路上遭到神秘杀手的追杀,虽然他们逃出生天,但是熊延弼大人的贴身保镖遇害,受命追查此案的东厂人士在熊大人贴身保镖的身上发现了多封女真部落写给京城要员的信件和银票。东厂认定熊延弼伙同京城东林党人私通女真部落妄图推翻大明江山。熹宗帝大怒,责令魏忠贤严查。辽东总兵熊延弼被诱骗被捕,杨链躲进信王府暂避风险。但是,随着东厂和锦衣卫对东林党人的大肆追捕,杨链的处境也岌岌可危。杨链为了保护信王,不顾义子钱嘉义的反对,毅然走出信王府,来到紫禁城外,高读着《奏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直到北东厂鹰犬所抓。
为了营救熊延弼和义父,刑部给事中钱嘉义在信王的暗中支持下,追查暗杀熊大人保镖的神秘杀手。就在钱嘉义逐渐找到事实真相之际,魏忠贤加快了迫害东林党人的步伐,他欺瞒皇上下旨杀害了熊延弼和杨链。钱嘉义的拯救行动功亏一篑。在灯市口,临刑时,突然有两个蒙面人来劫法场,一时场面大乱,但是毕竟两个义士人单力薄,杨链和熊延弼还是血洒灯市口。钱嘉义悲痛欲绝。
劫法场的是杨链的老友妙云师太和义女慕容秋。慕容秋不顾师傅妙云师太的反对,执意留在京城为义父杨链报仇。她和丫鬟小红悄悄跟踪魏忠贤,并在紫禁城外暗杀魏忠贤,没想到魏忠贤武艺高强,躲过一劫。这次暗杀让魏忠贤和同伙奉圣夫人客巴巴惊恐万分,他们认为是王爷们在纵容东林余党在有意和他们作对。魏忠贤和客巴巴利用熹宗帝对三位王爷的疑心,煽动皇上下旨让三位王爷即刻赴藩。这让信王和皇后对大明江山的未来忧心忡忡。
天启六年冬季,皇帝为给三位王爷赴藩饯行,特意在紫禁城乾清宫设宴,并邀亲弟弟信王作陪。谁想得到,在乾清宫门外竟然遭到一群事先埋伏好的杀手行刺。幸亏杀手的行踪被暗中监视魏忠贤的慕容秋发现,慕容秋把情况告诉了正在为义父翻案的钱嘉义。钱嘉义在无奈之下,暗中通知锦衣卫百户罗云鹏,好在罗云鹏带人及时赶到,挫败了这起阴谋。皇上大怒,着令魏忠贤查清真相,缉拿真凶。根据杀手的指控,信王成了阴谋的幕后黑手。同时救驾有功的锦衣卫百户罗云鹏也牵连在内。大明江山面临着创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和最大的冤案。就在案件最关键的时刻,三位蒙面杀害皇上的杀手竟然从东厂诏狱里逃跑,这让魏忠贤又惊又怕,他加紧了对信王的诬陷!
以内阁首辅韩广、兵部尚书崔呈秀、刑部尚书杨寰、锦衣卫缇帅田尔耕、东厂镇抚司许显屯等朝廷要臣,拿着信王密谋谋杀皇上的铁证来见熹宗帝。熹宗帝震惊万分,不得已指使东厂软禁信王进行审查。信王被抓,让钱嘉义和信王夫人焦急万分,他们去求助三位王爷。可是三位王爷已经被严令出城踏上赴藩之路。钱嘉义追踪而去。同时,魏忠贤已经密谋派杀手杀害三位王爷。钱嘉义赶到黑石镇追上王爷们,没想到遇到江湖上著名的杀手组织铁矶堡的人在追杀王爷们。虽然钱嘉义和随同保护王爷的罗云鹏挫败了铁矶堡的阴谋,但是暗藏在锦衣卫中间的东厂杀手对瑞王爷施放了毒针。瑞王爷中巨毒,生死未卜。钱嘉义和罗云鹏不得已只好抬着瑞王爷赶往青峰山求助神医余人怀。在半路上又中了东厂杀手的埋伏,惠王爷和桂王爷也相继中了毒针,生命垂危。钱嘉义和罗云鹏他们抬着三位中毒的王爷好不容易来到了青峰山却看到余人怀已经被刺身亡,经过种种的斗智斗勇,余人怀的独生女余倩儿终于看在钱嘉义的面子上答应为三位王爷解毒。这时,田尔耕已经带着锦衣卫的大队赶来,为了逃避田尔耕地追杀,余倩儿给三位王爷服药让他们诈死骗过了田尔耕。
三位王爷的“尸首”被抬回京城,钱嘉义和余倩儿及时赶到给他们服了解药,三位王爷起死回生。他们立刻赶到紫禁城,在皇后的帮助下面见皇上弹劾魏忠贤。熹宗帝大怒,下令文武百官立刻到乾清宫义事。魏忠贤得知情况突变,跪在熹宗帝寝宫到乾清宫的路上,负薪请罪。熹宗帝的奶妈客巴巴也跪求皇上看在魏忠贤救过他的性命的份上宽恕他。内阁首辅韩广在魏忠贤的威逼下,也慌称魏忠贤患病在家所有案子的调查都是他和锦衣卫缇帅田尔耕所为,自己是受了田尔耕地欺骗。熹宗帝经不住魏忠贤话客巴巴的花言巧语,当着百官的面赦免了他,却下令对田尔耕和韩广严查!田尔耕被逼“自杀”,韩广被魏忠贤满门抄斩!一时间三位王爷和东林党人要求你洗去怨案,魏忠贤煽动文武百官跪在紫禁城前要辞官而去。熹宗帝面对整个朝廷百官的威逼,惊恐万分,只好屈服此案到此为止不再牵涉其他官员。
本来三位王爷打算拯救信王于无辜之中,可是田尔耕地“遗书”说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信王指使的,信王准备推翻熹宗帝自己当皇上。熹宗帝在登位之初,郑王妃曾经联合三位王叔准备废掉性格软弱的熹宗帝,而立福王为帝。虽然在魏忠贤和客巴巴舍命保护下,熹宗帝最后终于登基,但他对王爷的疑心一刻也没消除。所以他勒令魏忠贤和三位王爷一起审理信王谋反的案子。东厂请了钱嘉义的同事刑部最能干的师爷袁大均作状师,而信王则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钱嘉义身上。证据对信王很不利,出了三个谋杀者的证词外,信王府的管家周二爷也指证信王谋反,面对铁证,钱嘉义一时间束手无策。在刑部大堂,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连信王都已经绝望的想自行了断,没想到峰回路转,钱嘉义竟然凭借智慧和机智,起死回生,为信王洗去了冤屈。正当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时,钱嘉义却处在情感的痛苦中。原来余人怀就是父亲和义父的同乡好友余江南,父亲在他幼时就跟余家定了娃娃亲,余倩儿就是他媒妁在身的未婚妻。难怪余倩儿会看在钱嘉义的面子上救了三位王爷的命。钱嘉义即为和余倩儿重逢而高兴,又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青梅竹马的师妹慕容秋。
在四位王爷的鼓动和担保下,钱嘉义和余倩儿成了亲。慕容秋失意而去,罗云鹏有感官场险恶,也随慕容秋而去。他们一路上都被东厂杀手追杀,最后终于逃到了湖北妙云山才得以喘息。
此时,钱嘉义和妻子孤身留在京城。虽然他在信王担保下升职位刑部右侍郎,可是他却又一次卷入到一个更大的阴谋中。更令他意外的是怀孕在身的妻子竟然在众目睽睽下武功高强,逃出了东厂的抓捕。钱嘉义不明白毫不会武功的妻子何以会变成侠女?在东厂,妻子被指控为在乾清宫外谋杀皇上在逃得三个杀手之一。钱嘉义蒙了,如果是这样,自己作为谋杀皇上凶手的家属也会被满门抄斩!
信王不顾自己安危,愿意全力为钱嘉义担保。钱嘉义被从东厂放出来,他发现整个京城没有一个人敢为他妻子辩护,没办法钱嘉义只好选择自辩!他到狱中见到妻子,从妻子口中得知:本来余江南和余倩儿打算到京城去找钱嘉义和杨链,可是没想到他们的行踪被仇人魏忠贤发现。他让忠字门杀手组织的老大姜腾鲛控制住余江南,并胁迫余倩儿加入忠字门以要挟余江南。没办法,他们父女只好留在忠字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余倩儿加入了忠字门,可是由于父亲有病,她一直在青峰山侍侯父亲并没参与到乾清宫的谋杀阴谋中。钱嘉义明白,魏忠贤之所以诬陷余倩儿就是为了通过打击自己,扳倒信王。信王和魏忠贤两大政治势力的生死较量又一次开始!
钱嘉义为了妻儿几乎在毫无胜算的前提下开始了求生的搏斗,他发现没到自己绝望时总会有神秘人在帮助他,而且这个人一步步引导他接近魏忠贤涉嫌幕后的铁证。钱嘉义明白有人在利用自己推翻魏忠贤,到底是敌是友?钱嘉义一时间如堕迷雾、莫衷一是。阴谋套着阴谋,杀机之后还有杀机! 铁骨柔肠,霸气十足的中国风
张杰在2008年06月10日发行的单曲,后来收录在《明天过后》专辑内
天下 - 张杰
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
遇见她如春水映梨花
挥剑断天涯相思轻放下
梦中我痴痴牵挂
顾不顾将相王侯
管不管万世千秋
求只求爱化解
这万丈红尘纷乱永无休
爱更爱天长地久
要更要似水温柔
谁在乎谁主春秋
一生有爱何惧风飞沙
悲白发留不住芳华
抛去江山如画换她笑面如花
抵过这一生空牵挂
心若无怨爱恨也随他
天地大情路永无涯
只为她袖手天下
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
遇见她如春水映梨花
挥剑断天涯相思轻放下
梦中我痴痴牵挂 第一、游戏介绍
网络游戏《天下 》2000年由国内公司天夏及国内软件开发人员独立制作,后被网易收购。无论是图象,还是程序,始终是由一群国内的网络游戏爱好者开发,而参与的玩家除了大部分在中国大陆外,还有台湾、香港、德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地的华人,是真正的中国人的网络游戏。游戏的整个氛围、背景,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武侠小说天地。
一、纯正的中国网络游戏
“中国制造”游戏味很浓,无论从游戏内部几千个NPC(电脑人物),以及所玩游戏的玩家来看,从说话语气,到人物姓名,从人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到人物所在地点的故事文化,都溶入了纯正的中国文化。
二、真正的无疆界游戏,可同时承受成千上万玩家同时游戏
从技术上来讲, 天下 采用了特殊的数据传输方法,使得在游戏里的玩家可以实现真正的无疆界任意驰骋。 游戏里, 不同的服务器之间玩家可以来回穿梭,但是,一个玩家只能出现在某一台服务器之中,正如现实中,全中国,全世界也只有一个玩家(真人)一样, 整个庞大的天下 游戏里面,无论玩家在北京, 还是在上海, 或是在广州,美国……,玩家始终以一个身份进行游戏。而这种效果,使得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玩家可以在同一空间里,相比较现今的其他网络游戏不能实现身份互连统一的缺点,可以这说是天下 的一大特色。
三、真正的传奇角色化与角色化导演
在天下 游戏里,玩家可以做仗义侠士,可以做枭雄一霸,可以为柔情美女,可以为碌碌商人,可以为隐士,可以为杀手……游戏内部丰富的角色,可以使得玩家在可同时容纳成千上万人的在线的虚拟武侠社会里,尽情演绎自己的梦想。传奇的角色化演绎, 玩家可以造就自己非常高的名望而响切游戏里,无论武功高者,武功底者,只要玩家在游戏里有众多人认可的风范,玩家便可开山立派,成立帮派,统领帮众,一展风采;而也可孤身立命,潇洒于江湖中;还可在江湖的血雨腥风里, 演绎儿女情长的爱情……
天下 游戏里, 玩家的成长是采取积极的进取方式的。 拜师,学艺,闯荡江湖……随着游戏里的成长越久, 那么经历的事越多, 对玩家的考验,对玩家的心理素质锻炼也越强。杀手的无情,监狱的惩罚,朋友的牺牲(被杀),情人的离去(离婚),帮派的兴衰,助人的快乐,仗义的豪情,武林恩怨的是是非非,进入天下 的游戏里, 玩家是肯定会经历很多现实里感受不到的更多的思考。 角色化导演,玩家只能是自己导演自己,在游戏里选择做个怎样的人,全部自己去导演。 男的可以变成是女玩家,女的可以变成是少林和尚,冷酷的变得热心,热情的变成冷漠……角色化的自由发展,也正是这个游戏的魅力所在。
四、图形化的网络游戏
天下 游戏是国产的图形MUD。 一个鼠标, 加一台显示器,再配上音箱,玩家便可以“闯天下 ”。玩家不必使用键盘, 便可以实现在游戏里的绝大部分功能, 走路、跑步,买卖物品,杀人劫货,锻炼武功,拜师学艺……而另外一些功能, 比如聊天,设置游戏快捷方式的宏键,只需稍用键盘。 玩家看到的不但是聊天的景象,更多的是丰富的图形画面,走来走去的其他玩家,山山水水,房屋街道寺庙,杂草花木,电脑人物。丰富的画面,玩家将不会感到单调, 而游戏内部玩家众多,也使得整个图形界面里,来来往往的玩家,让你感到繁忙的景象。
五、清晰的原则基础上的人情化游戏管理
天下 游戏从游戏本身的质量上保证其强大的可玩性,而游戏后面的管理也不落后。天下 游戏的主页里同时开通对游戏的各种管理,建立天下 论坛,开通网络传呼专门由GM回答玩家问题,开通多个游戏内部帮派的帮派论坛供玩家们在论坛里交流心得, 开通玩家们热情缔造的游戏主页连接,开设游戏玩家心得,玩家建议,精彩玩家文章手集,网络聊天室……等等的网络化的信息传播, 为玩家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反馈资源, 同时也使得广大玩家从不感到“寂寞”。 可以说,天下 游戏管理在原则的基础上实施了人情化的管理,节日里游戏开发者会考虑到玩家, 给玩家做礼物,玩家数据丢失,或帐号被盗以及其他玩家问题, 只要天下 游戏的管理者们力所能极的, 都会尽量排解玩家困难。 让中国人玩上自己的精彩游戏,成了天下 游戏管理者们的一个共识。 : Tian Xia n.: land, among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rule, nature, whole China under heaven, on society, whole people, domination,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everything under Heaven' meaning the world, the world, (in ancient usage) the whole country of China, The world is for all 网游之天下 成语 天地 休闲 生活 人文 美食 中文 故事 情感 风云 神兵 风云漫画 网络 工作室 彭辉 城固 小说 后宫 架空历史 游戏 网页游戏 Dota webgame 3ds 杰作 max 杰作天下博客 广告 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