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塔 :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中國 >陝西 >西安 >西安公交站 > 大雁塔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在陝西省西安市南和平門外慈恩寺內。公元652年,玄奘為貯藏印度取回的經像而建。原塔高五層,武則天時增為十層,後遭兵火,衹存七層,高64米。為正方形樓閣式磚塔,氣勢雄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No. 2
  大雁塔聯繫方式地址:和平門外4公裏的慈恩寺內。
  郵編:710000大雁塔投訴電話西安旅遊投訴電話:029-87296758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大雁塔景區榮譽aaaa級景區大雁塔門票價格25元(登塔需另加15元)大雁塔節慶活動清明節黃帝陵祭祖黃陵縣每年4月宣讀祭文、供奉祭品、鳴竹炮、植鬆柏、拜謁黃帝廟。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西安每年9月傳統文化展覽和歌舞、民俗、民間鑼鼓表演等
  中國華山國際攀岩比賽華山每年9月攀岩
  西安城墻國際馬拉鬆友誼賽西安古城墻每年11月第1個周日男、女組5公裏、10公裏賽,半程馬拉鬆賽。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西安隔年11月百米長捲題辭、著名書畫傢筆會、參觀碑林及文房四寶展銷等。
  大雁塔開放時間09:00~17:00(每日)大雁塔最佳旅遊時間西安地處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
  除了較寒冷的鼕季外,其它時間都比較適合旅遊。大雁塔特別提醒公交車
  西安公交車中,以數字1、2、6打頭的車是普通公交車,上車1元;以5、7打頭的是中巴,前三站5角,以後每四站加5角。市內有610旅遊專綫車,以火車站為起點,經過北新街、革命公園、鐘樓、鼓樓、廣濟街、朱雀門、小雁塔、南稍門、大興善寺、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秦王宮等地,票價在1-2元之間,且都在景點正門下車,大大方便了遊人。
  去兵馬俑,華清池一綫,可在火車站乘306/307路,價格便宜,速度較快,車次多,最好別上那些一日幾遊的車,會拉你到一些人造景點和購物點,不僅時間太受限製,而且斬客厲害。去華山可在汽車東站乘中巴,單程20元(依維柯),車程1.5小時。
  出租車
  西安市出租車車色為緑色,收費低廉。桑塔納起步價6元,3公裏後為1.6元/公裏;其他車型起步費均為6元,3公裏後1.4元/公裏。市區有乘車點標識。大雁塔美食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着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嚐西安的風味小吃是遊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鐘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此外還有梆梆面、柿面糊塌、涼皮、炒粉魚、鍋盔、千層油酥餅等特色小吃。
  在西安城內經營羊肉泡饃的餐館很多,幾乎每一條大街上都會有幾傢專門的羊肉泡饃館,其中最有名的無疑要算老孫傢羊肉泡饃了,此外,同盛祥牛羊肉泡饃館、陝西太子樓御膳館有限公司、西關牛羊肉泡饃館、春發生泡饃館等也久有盛名。
  首創“西安餃子宴”的是西安餐飲行業中唯一的國傢二級企業——西安解放路餃子館,此外,天津餃子館、德發長餃子館、永新餃子館等幾傢餐館也各具特色。
  在西安品嚐小吃除可在南稍門、東新街的夜市外,還可以去鼓樓後的小吃街。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很有特色,但是切記適可而止,不要吃壞肚子。
  大雁塔住宿西安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參觀,市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飯店和賓館,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車站及汽車站附近,就有不少的賓館可供普通遊客住宿,雖然不是很豪華,但也幹淨舒適,而且價格不貴,一般都在百元以下。市內還有很多的旅遊定點飯店,套間和標準間客房內一般有衛生間、電話、和電視。普通標準間客房價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價格有所浮動,大部分飯店可為住店客人代訂飛機票、火車票,非常方便。大雁塔購物西安作為中國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經濟發展迅猛。市內有很多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及超市,主要集中在西大街的百勝、世紀金花、南大街的中大國際、海大天地,東大街、解放路等地,這裏的商品種類很全,但是一般在晚上八、九點鐘就停止營業了。在西安還有許多文物商店,如位於碑林博物館旁邊的書院門仿古一條街、西安南郊朱雀路中段的西安古玩市場、以及雁塔路中段5號的文寶齋,都可以買到兵馬俑復製品、唐三彩等仿古工藝品,以及剪紙、布藝等民間手工藝品。
  除此之外,在個體小商店、街頭攤點購物時,經過精挑細選之後,您盡可以討價還價。在一番口舌之後,買到了比標價便宜很多的商品,也是購物的樂趣之一。大雁塔交通可乘1、21、521路公交車直達,也可乘3路或26路到南梢門站,下車後西行即到。大雁塔玩法參觀、遊覽、
  大雁塔位於和平門外4公裏的慈恩寺內,相傳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奏請在寺內建塔用於存放他自印度帶回來的經籍。這座塔初名為經塔。後世人稱它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贊嘆。
  
  ;這座有着1300多年歷史的大雁塔,成為古城西安獨具風格的標志。大雁塔初建時衹有5層,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後經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層,底邊各長25米。
  
  大雁塔是中國樓閣式磚塔的優秀典型。塔身用青磚砌成,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至於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則是後人為了區別於薦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內有木梯,可以盤旋登塔,自券門憑欄遠眺,可飽覽關中大好風光。
  
  大雁塔的底層南門兩側,鑲嵌兩塊石碑,一塊“大唐三藏聖教序”,是唐太宗在貞觀廿二年(648)。為玄奘所譯諸經作的總序。另一塊“大唐三藏聖教序論”是唐高宗為“聖教序”所作的紀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門楣上的綫刻殿堂圖,更是研究唐代建築的珍貴資料。
大雁塔地宮 Big Wild Goose Pagoda underground palace
  2008年5月,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王亞榮日前表示,和陝西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宮。由此推測玄奘自印度取經歸來後,所帶回的珍寶有可能藏於大雁塔下的地宮內。
  據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九年,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後,帶回大量佛捨利、上百部貝葉梵文真經及八尊金銀佛像。為了供奉和珍藏帶回的佛經、金銀佛像、捨利等寶物,經朝廷批準,玄奘親自設計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現在,玄奘所帶回的珍寶到底珍藏在哪裏,卻無人知曉。
  王亞榮認為,古塔地下一般情況下都有地宮,和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千年地宮,衹是大雁塔地宮尚未發掘而已。由此推測,大雁塔下的地宮裏極有可能藏有玄奘當初帶回的珍寶。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長解守濤介紹說,2007年有關部門曾對大雁塔的內部結構進行探測,探地雷達曾經探測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這些空洞應該就是大雁塔的地宮。
大雁塔觀光 Big Wild Goose Pagoda Tour
  【塔座】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綫刻佛像及磚雕對聯。
  在南門東西兩側的碑龕內鑲嵌着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均為唐代著名書法傢褚遂良書寫,碑文高度贊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國傢保護的珍貴書法碑刻。
  【一層】
  在唐時新進士及第後,有大唐天子於杏園賜宴,於麯江聚會飲酒,慈恩塔下題名等風俗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麯江流飲”和“雁塔題名”。
  進入南門,洞壁兩側鑲嵌有多通明代題名碑,其中“名題雁塔,天地間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當時“雁塔”之風光寫照。此外,描寫玄奘輝煌一生的《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譯經圖碑》也值得一觀。
  在塔內一層通天明柱之上,懸挂着四幅長聯,寫的是唐代的歷史、人物、故事,身臨其境,吟誦一番,頗有原詞原句的感受。
  一層塔內,還設有古塔常識及中國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與發展,佛塔的結構和分類。
  塔座登道的動測墁磚處,平臥有一通“玄奘取經跬步足跡石”,所刻圖案生動地反映了玄奘當年西天取經的傳說故事,以及他萬裏徵途、始於跬步、追求真理的奮鬥精神。
  【二層】
  大雁塔二層的塔室內,供奉着一尊銅質鎏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像,係明初寶貴文物,被視為“定塔之寶”。到此遊覽的遊客均爭先禮拜瞻仰。
  在兩側的塔壁上,還附有文殊、普賢菩薩壁畫兩幅及現代名人書法多幅。多是唐代詩人登臨大雁塔有感而發的詩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長。
  【三層】
  在三層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貴的佛捨利及大雁塔模型。有關捨利的由來有着一段美麗的故事,係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謙法師所贈,屬一乘佛寶。
  大雁塔的模型是嚴格按照1:60的比例,請名傢製作,選材上乘,惟妙惟肖。
  【五層】
  大雁塔五層上,陳列着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該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製的佛足造像復製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涵十分豐富,素有“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之說法。
  在五層的塔室內,還收集展出有玄奘鮮為人知的數首詩詞。可窺見玄奘高超的詩詞藝術造詣。
  【六層】
  六層懸挂有唐代五位詩人詩會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詩聖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酒籌助興賦詩述懷,個個才華橫溢,詩句出神入化。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
  【七層】
大雁塔旅遊 Big Wild Goose Pagoda Tour
  1、交通:乘5、41、601、27路車大雁塔站下車。
  2、開放時間 09:00~17:00(每日)
  大雁塔公交站臺以及附近的站臺
  ========
  大雁塔站(雁塔路/大雁塔十字北):5 21 23 27 30 41 224 320 401 500 501 527 601 606 609 715
  大雁塔站(西北口/小寨東路/大雁塔十字西):19 24 34 44 400 408 521 610 701 遊6
  大雁塔站(東口/芙蓉東路):19 34 44 400 408 521 701
  大雁塔站(西南口/慈恩西路):610 24 遊6
  雁塔西路東口站(雁塔西苑):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遊6
  大雁塔南廣場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224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遊6
  麯江海洋世界站:21 501 601 610 715
  雁引路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遊6
  大唐芙蓉園站(北門):21 501 601 610 715
  大唐芙蓉園(西門)站(西門門口): 24 609
  大唐芙蓉園(南門)站:24 609
  陝西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東):701
  陝西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南):27 527
  陝西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西):5 19 24 26 30 34 400 401 521 610 遊6
  陝西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北):701 710
  雁南路站(十字西):320 407
  雁南路站(十字東):24 44 320 609
  大唐芙蓉園(西門)站(麯江管委會門口):24 44 609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西):408 605 720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北):27 527
  門票
  由於大雁塔位於大慈恩寺內,所以得先買大慈恩寺門票 30元RMB/人(學生憑學生證等有效證件可購買半票,軍人、殘疾人、離退休及70歲以上的人員可免票),登塔20元RMB/人(學生憑學生證等有效證件可購買半票)。
大雁塔名字的由來 The origin of the name of Big Wild Goose Pagoda
  大雁塔的名字的來源有很多傳說。
  1.來源於印度傳說。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大乘吃素,小乘吃葷,一天,在一個小乘派寺院中,做飯的僧人因為沒有找到肉給方丈吃,仰天長嘆。正巧天上飛過一群大雁,飯僧就想,如果有衹大雁給方丈吃就好了。突然真的有一隻大雁從空中掉到地上,飯僧很吃驚,就告訴了方丈。方丈驚奇的說:“這不是雁,是菩薩顯聖捨身布施,為了別人犧牲自己。”寺中僧人大受感動,從此不再吃肉。為了紀念這衹菩薩化身的大雁,便在雁掉落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五層的佛塔,名為雁塔。流傳到中國後,也叫雁塔。
  2.與釋迦摩尼佛有關。傳說在釋迦摩尼成佛之前,他一度也像其他人一樣修苦行僧。有一天佛在樹下打坐,身體十分饑餓和疲憊,這時天上飛過一群大雁。佛祖依然入定苦修。為了考驗佛的意志,一隻大雁忽然墜落在佛的腳下。可是佛祖絲毫沒有動搖自己的心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佛祖的意志,就將藏佛經的塔稱為雁塔。
  3.相傳在玄奘法師西天拜佛求經的路途中,有一天走在大漠裏的時候遇上風沙,迷失方向。糧食和水所剩無幾,眼看就要陷入絶境。但玄奘法師依然淡然盤膝而坐,念經呼法號。這時飛來一隻大雁,法師跟隨這衹大雁走出了荒漠,找到了水源。所以玄奘法師對大雁充滿感激之情。回國後修建大慈恩寺的時候,就將塔命名為“雁塔”。
  周圍可看景點
  大雁塔廣場的音樂噴泉絶對值得一看,這可是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裏面藏品豐富;大唐芙蓉園,體驗唐代的風情
建築概況 Construction Overview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捨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塔內裝有樓梯,供人登臨,可俯視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徵。西安市徽中央所繪製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建築歷史 Architectural History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並妥善安置經像捨利為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唐高宗由於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準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由於後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製,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捨利。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轉表土心,風雨剝蝕,五十餘年後塔身逐漸塌損。
  武則天長安年間(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為七層青磚塔(另一說,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後唐時期對大雁塔進行改建,降至七層)。唐末以後,慈恩寺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毀,衹有大雁塔獨存。
  公元931年(五代後唐長興二年)對大雁塔再次修葺。後來西安地區發生了幾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
  公元1604年(明朝萬歷二十三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釐米厚的包層,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寬大,即是現今所見的大雁塔造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雁塔於1961年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大雁塔經過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來的風貌。
建築構造 Building construction
  大雁塔塔基與塔身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現通高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約48.7米,東西45.7米;塔體呈方錐形,平面呈正方形,底邊長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唐代建築砌檐柱、鬥拱、欄額、檀枋、檐椽、飛椽等仿木結構,磨磚對縫砌成,結構嚴整,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鬥,在每層四面的正中各開闢一個磚拱券門洞。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置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捨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
  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綫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佈局嚴謹,綫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畫傢閻立本的手筆。底層南門洞兩側鑲嵌着唐代書法傢褚遂良所書,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聖教序記》兩通石碑,具有很高藝術價值,人稱“二聖三絶碑”。
  大雁塔地宮
  2008年5月,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王亞榮表示,和陝西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宮。由此推測玄奘自印度取經歸來後,所帶回的珍寶有可能藏於大雁塔下的地宮內。
  據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九年,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後,帶回大量佛捨利、上百部貝葉梵文真經及八尊金銀佛像。為了供奉和珍藏帶回的佛經、金銀佛像、捨利等寶物,經朝廷批準,玄奘親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現在,玄奘所帶回的珍寶到底珍藏在哪裏,卻無人知曉。
  王亞榮認為,古塔地下一般情況下都有地宮,和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宮,衹是大雁塔地宮尚未發掘而已。由此推測,大雁塔下的地宮裏極有可能藏有玄奘當初帶回的佛教珍寶。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長解守濤介紹,2007年有關部門曾對大雁塔的內部結構進行探測,探地雷達曾經探測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這些空洞應該就是大雁塔的地宮。
文物保護 Conservation
  可以看出大雁塔塔身傾斜大雁塔由於人為破壞,加之自身結構等問題,在公元1719年就發現塔身傾斜。導致古塔傾斜主要原因為:一、古塔的基礎處理不太均勻以及古塔的防水、排水不暢等;二、長期以來,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大雁塔周邊過量開採地下水,使承壓水位大幅下降,引起地面大範圍的不均勻沉降,加速了古塔傾斜下沉。到1985年古塔已傾斜了998毫米,至1996年,古塔嚮西北方向傾斜達1010.5毫米,平均每年傾斜1毫米。
  1983年西安市政府將《大雁塔傾斜問題及其加固研究》列為重大科研項目,並成立了課題組。後經有關部門20多年的探查、保護、排水、防滲等方面綜合整治,大雁塔的傾斜狀況已明顯趨於緩和和穩定,2005年傾斜量為1001.9毫米。
大雁塔名稱由來 Origin of the name Big Wild Goose Pagoda
  大雁塔,真的與雁有關嗎?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他在印度所聞僧人埋雁造塔的傳說,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大唐西域記》捲九載:在摩伽陀國的因陀羅勢羅婁河山中,有雁塔,相傳雁投身欲開悟小乘教徒,也許這一記事就是雁塔名稱的出處。
  相傳很久以前,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的一個寺院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淨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傢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隻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衆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於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並取名雁塔。
  唐朝高僧玄奘於公元629年至645年間,在印度遊學時,瞻仰了這座雁塔。回國後,在慈恩寺譯經期間,為存放從印度帶回的經書佛像,於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磚塔,這座塔就叫雁塔。名稱延續至今未變。
大雁塔與玄奘 Big Wild Goose Pagoda and Xuan Zang
  大雁塔以“唐僧(玄奘)取經”故事馳名。大雁塔前的大慈恩寺提到慈恩寺、大雁塔,自然會想起唐代高僧玄奘,曾在這裏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傢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他是這裏的第一任住持方丈。這位傳奇人物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玄奘,河南偃師人,是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傢、翻譯傢、佛學家,玄奘於公元628年自長安西行,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得到戒賢法師的精心指導,公元645年回國,朝廷在慈恩寺舉行了空前盛大的儀式。玄奘帶回佛經657部,先後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處翻譯佛經74部,共計1335捲,在中國佛教四大譯傢中譯書最多,譯文最精。玄奘還應唐太宗的囑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筆錄,將他17年旅途中經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和國傢的歷史、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産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捲,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産。自唐代以來,他不畏艱難,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廣為流傳。明代小說傢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寫成了中國古代四大小說之一《西遊記》。
人文景觀 Cultural landscape
  雁塔題名
  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等。尤其是唐代詩人岑參的《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挂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於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早在唐中宗神竜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麯江、杏園遊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壁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地題下“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麯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可見他們洋溢着春風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了。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
  雁塔漫步
   【塔座】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綫刻佛像及磚雕對聯。
  在南門東西兩側的碑龕內鑲嵌着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均為唐代著名書法傢褚遂良書寫,碑文高度贊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世稱《雁塔聖教》。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珍貴書法碑刻。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
  【一層】
  在唐時新進士及第後,有大唐天子於杏園賜宴,於麯江聚會飲酒,慈恩塔下題名等風俗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麯江流飲”和“雁塔題名”。
  進入南門,洞壁兩側鑲嵌有多通明代題名碑,其中“名題雁塔,天地間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當時“雁塔”之風光寫照。此外,描寫玄奘輝煌一生的《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譯經圖碑》也值得一觀。
  在塔內一層通天明柱之上,懸挂着四幅長聯,寫的是唐代的歷史、人物、故事,身臨其境,吟誦一番,頗有原詞原句的感受。
  一層塔內,還設有古塔常識及中國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與發展,佛塔的結構和分類。
  塔座登道的動測墁磚處,平臥有一通“玄奘取經跬步足跡石”,所刻圖案生動地反映了玄奘當年西天取經的傳說故事,以及他萬裏徵途、始於跬步的奮鬥精神。
  【二層】
  大雁塔二層的塔室內,供奉着一尊銅質鎏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像,係明初寶貴文物,被視為“定塔之寶”。到此遊覽的遊客均爭先禮拜瞻仰。
  在兩側的塔壁上,還附有文殊、普賢菩薩壁畫兩幅及現代名人書法多幅。多是唐代詩人登臨大雁塔有感而發的詩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長。
  【三層】
  在三層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貴的佛捨利及大雁塔模型。有關捨利的由來有着一段故事,係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謙法師所贈,屬一乘佛寶。
  大雁塔的模型是嚴格按照1:60的比例製作,惟妙惟肖。
  【五層】
  大雁塔五層,陳列着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該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製的佛足造像復製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涵十分豐富,素有“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之說法。
  在五層的塔室內,還收集展出有玄奘鮮為人知的數首詩詞。可窺見玄奘高超的詩詞藝術造詣。
  【六層】
  六層懸挂有唐代五位詩人詩會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詩聖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酒籌助興賦詩述懷,個個才華橫溢,詩句出神入化。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
  【七層】
  大雁塔的最高處,可嚮四周遠眺,古城四方四景盡收眼底。七層的塔頂,刻有聖潔的蓮花藻井,中央為一碩大蓮花,花瓣上共有14個字,連環為詩句,可有數種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他在印度所聞的僧人埋燕造塔傳說,嚮遊人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
旅遊信息 Tourist Information
  大雁塔北廣場夜景開放時間:09:00~17:00(每日)
  門票:由於大雁塔位於大慈恩寺內,所以得先買大慈恩寺門票 30RMB/人(學生憑學生證等有效證件可購買半票,軍人、殘疾人、離退休及70歲以上的人員可免票),登塔20RMB/人(學生憑學生證等有效證件可購買半票)。
  大雁塔附近公交站點
  大雁塔站(雁塔路/大雁塔十字北):5 21 23 27 30 41 224 320 401 500 501 527 601 606 609 715
  大雁塔站(西北口/小寨東路/大雁塔十字西):19 24 34 44 400 408 521 610 701 遊6
  大雁塔站(東口/芙蓉東路):19 34 44 400 408 521 701
  大雁塔站(西南口/慈恩西路):610 24 遊6
  雁塔西路東口站(雁塔西苑):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遊6
  大雁塔南廣場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224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遊6
  雁引路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遊6
  雁南路站(十字西):320 407
  雁南路站(十字東):24 44 320 609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西):408 605 720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北):27 527
  周圍景點
  大雁塔北廣場:2002年—200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對大雁塔周邊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並在大慈恩寺北側修建了主體文化廣場——大雁塔北廣場。音樂噴泉值得一看,號稱亞洲規模最大的音樂噴泉;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珍品豐富;
  大唐芙蓉園,體驗唐代的風情。
佛教百科 Buddhism 百科
  【大雁塔】  寺內大雁塔創於唐永徽三年(652),為保存玄奘由印度帶回的佛經而建。初為仿西域建築形式的磚表土心5層方塔。武周長安(701~704)年間,由武則天及王公施錢,重加營建至10層,後經兵火僅剩7層。五代後唐長興(930~933)年間西京留守安重霸再行修繕。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又加修飾,留傳至今。塔本名慈恩寺塔,後據《大唐西域記》所記印度佛教傳說故事而名雁塔。至於稱大雁塔則是為與後建的薦福寺小雁塔相區別。塔高64米,塔身枋、鬥拱、欄額均為青磚仿木結構。塔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均有拱門,可憑欄遠眺。塔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楣上有精美的綫刻佛像,西門楣的說法圖,刻有當時的殿堂建築,是研究唐代建築、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聖教序記》,均為唐代大書法傢褚遂良書寫。(暢耀)
  (慈恩寺(陝西西安))
百科大全 百科 Daquan
  Dayan Ta
  大雁塔
  Great Wild Goose Pagoda
  中國唐代長安城內慈恩寺的藏經塔。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4公裏慈恩寺內,故稱慈恩寺塔。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古印度摩揭陀國曾有衆僧掩埋墜雁並建靈塔的事,雁塔之名或即源於此。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后追薦冥福,建立慈恩寺,永徽三年 (652)著名高僧玄奘在寺的西院築五層磚塔,用以貯藏自天竺攜來的經像,其後塔漸頽毀,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改建為 7層(一說為10層)。唐末因兵火寺塔均遭破壞。五代時曾加整修,經金元交替的戰火,寺院廢毀殆盡,僅存此塔。明成化二年(1466)重修寺院,萬歷年間對殘破的塔身加砌磚面。大雁塔是玄奘西行求法、歸國譯經的紀念建築物,具有重要歷史價值。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為七層樓閣式,高64.517米,平面正方形,底層邊長25米。塔坐落在底面45.5×48.5米、高 4.2米的方形磚臺上。塔身壁面仿木結構,用磚砌成方形倚柱和闌額,柱頭各承櫨鬥 1個。一、二兩層分作九間,三、四層七間,最上三層五間。櫨鬥上為間有二道棱角牙子的疊澀出檐,手法明快簡潔。各層四面正中均闢券門,以便臨眺。塔內設樓梯,可盤旋而上。塔底層的四面券門均有青石門楣、門框,門楣上鎸有精美的綫刻佛像圖案,西面券門門楣上的說法圖刻畫了唐代佛殿的形象,尤為珍貴。南面券門外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太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撰《述三藏聖教序記》 2碑,均由褚遂良書寫,字跡瘦勁秀美,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珍品。門內兩側壁間,嵌明清兩代西安地區考中舉人的題名刻石。1954~1955年,對大雁塔進行了整修,包砌加固了塔基座,補修了滲漏的塔檐,更換了樓梯,粉刷了塔內墻壁,安裝了避雷設施。為保護寺內的碑石,還修築了碑樓。1956年設立大雁塔文物保管所。1962年建立了玄奘紀念館。70年代初,發現大雁塔嚮西北方向傾斜,文物部門即延請測量部門進行觀測,1989年測出塔身中心嚮西北方向偏離 1.005米。有關科研單位正加強對大雁塔傾斜問題的研究,以便維護和整修。
  (韓保全)
大雁塔
  地址:半坡路155號
  國傢: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區:陝西省 城市:西安市
  電話:029-8351 2807, 傳真:029-83524707
近義詞
大雁塔街道
相關詞
陝西大唐芙蓉園畢沅景點中國歷史劉啓宜豐鐘樓
小雁塔語言西安事變西安麯江酒吧大唐不夜城旅遊
景點介紹
包含詞
大雁塔南大雁塔村大雁塔街道
大雁塔廣場大雁塔小學有關大雁塔
大雁塔一層大雁塔二層大雁塔三層
大雁塔四層大雁塔五層大雁塔頂層
大雁塔六層大雁塔七層大雁塔社區
大雁塔南廣場大雁塔北廣場大雁塔音樂噴泉
大雁塔文化廣場大慈恩寺大雁塔西安大雁塔速8酒店
西安大雁塔北廣場大雁塔北廣場東口陝西西安的慈恩寺大雁塔
西安速8酒店(大雁塔店)大雁塔雁塔北路南口大雁塔慈恩西路北口
大雁塔小寨東路東口大雁塔小寨西路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