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大金刀
目錄
No. 1
  大金刀
  【別名】西風劍、單葉扇蕨
  【來源】為蕨類水竜骨科盾蕨屬植物盾蕨neolepisorus ovatus (bedd.) ching [n. phyllomanes (christ) ching],以全草或葉入藥。四季可采,洗淨,曬幹。
  【性味歸經】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用於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咯血。外用治創傷出血,燒燙傷。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或烘幹研粉調油搽患處。
  【備註】(1)三角葉盾蕨(羽裂盾蕨)neolepisorus ovatus (bedd.) ching, f. deltoidea (baker) ching [polypodium deltoideum baker]與正種藥效相同。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大金刀
  (《湖南藥物志》)
  【異名】青捲蓮,肺經草(《湖南藥物志》),青竹標(《貴陽民間藥草》),梳子草(《貴州草藥》)。
  【來源】為水竜骨科植物盾蕨的全草。
  【植物形態】盾蕨,又名:單葉盾蕨。
  多年生草本,高20~40釐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棕褐色、卵形鱗片。葉遠生,葉柄長10~17釐米或更長,灰黑色,被鱗片;葉片卵狀矩圓形或近三角形,長13~23釐米,寬7~1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寬,亞截形或圓楔形,有時為楔形,全緣或下部多少分裂;葉質堅,厚紙質,上面無毛,下面多少被鱗片;側脈明顯,細脈聯結成網眼,內藏細脈又開。孢子囊群大形,圓,在中脈兩旁各1行或為不整齊的多行,幼時被盾形鱗片;孢子兩面形,褐色。
  生長林下石隙或溪邊濕地。分佈西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浙江、江蘇、江西、安徽、湖北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貴州草藥》:"苦,涼。"
  【功用主治】清熱利竅,散瘀止血。治吐血,血淋,癰毒,跌打損傷,燙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跌打損傷,勞傷吐血:青竹標一兩,泡酒半斤,每服一兩。(《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咳血:鮮大金刀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血淋:青竹標五錢,小木通四錢,車前草三錢。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小便不利:大金刀五錢,竜膽草二錢,牛尾薹根、黃地榆各三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⑤治癰毒,熱淋:盾蕨五至八錢。水酒煎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刀傷:鮮大金刀,搗絨敷傷口。(《貴州草藥》)
  ⑦治燙傷、火傷:大金刀烘幹,研末,菜油調搽患處。(《貴州草藥》)
No. 2
  大金刀
  (《湖南藥物志》)
  【異名】青捲蓮,肺經草(《湖南藥物志》),青竹標(《貴陽民間藥草》),梳子草(《貴州草藥》)。
  【來源】為水竜骨科植物盾蕨的全草。
  【植物形態】盾蕨,又名:單葉盾蕨。
  多年生草本,高20~40釐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棕褐色、卵形鱗片。葉遠生,葉柄長10~17釐米或更長,灰黑色,被鱗片;葉片卵狀矩圓形或近三角形,長13~23釐米,寬7~1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寬,亞截形或圓楔形,有時為楔形,全緣或下部多少分裂;葉質堅,厚紙質,上面無毛,下面多少被鱗片;側脈明顯,細脈聯結成網眼,內藏細脈又開。孢子囊群大形,圓,在中脈兩旁各1行或為不整齊的多行,幼時被盾形鱗片;孢子兩面形,褐色。
  生長林下石隙或溪邊濕地。分佈西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浙江、江蘇、江西、安徽、湖北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貴州草藥》:"苦,涼。"
  【功用主治】清熱利竅,散瘀止血。治吐血,血淋,癰毒,跌打損傷,燙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跌打損傷,勞傷吐血:青竹標一兩,泡酒半斤,每服一兩。(《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咳血:鮮大金刀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血淋:青竹標五錢,小木通四錢,車前草三錢。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小便不利:大金刀五錢,竜膽草二錢,牛尾薹根、黃地榆各三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⑤治癰毒,熱淋:盾蕨五至八錢。水酒煎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刀傷:鮮大金刀,搗絨敷傷口。(《貴州草藥》)
  ⑦治燙傷、火傷:大金刀烘幹,研末,菜油調搽患處。(《貴州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