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中國佛教寺院 : 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北京 >北京公交站 > 大覺寺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ravel
大觉寺 旅游
  大覺寺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大覺寺交通交通:1.公交車:從頤和園半小時一趟903路公共汽車直達,346、933等在周傢巷換乘903路或摩的小面。
  2.火車:在北京南站或豐臺坐火車到大覺寺下。
  3.自駕車:頤和園到太舟塢後嚮左走老路過溫泉有路標。
  大覺寺位於北京西郊陽臺山,建於遼鹹雍四年(1068年),總面積為六千多平方米,被稱為“西山三百寺中之巨剎”。大覺寺坐西嚮東,倚山而建,主要建築從東嚮西依次為:鐘鼓樓、彌勒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殿、大悲壇、捨利塔、竜泉等。
  大覺寺裏有八大景:山門口的藤李寄柏、功德池裏的石刻水獸、四宜堂和北玉蘭院裏的明、清兩代的玉蘭、無量壽佛殿前的千年銀杏、環繞全寺的兩道泉水、竜潭東側的遼代古碑、北玉蘭院裏的碧韻清石和位於寺院最高處的迦陵佛塔。迦陵佛塔為清代主持僧迦陵的捨利塔,其狀猶如北海公園裏的白塔,塔旁鬆柏參天,風景秀麗。地址:北京海澱區溫泉附近。
簡 介 Introduction
  大覺寺,又稱大覺禪寺,西山大覺寺,是位於北京西郊陽臺山(暘臺山)南麓的一座千年古剎,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大覺寺始建於遼代,稱清水院,金代時大覺寺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後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後改為大覺寺大覺寺是北京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作為北京市文物局下屬的博物館嚮公衆開放。
  大覺寺內共有古樹160株,有1000年的銀杏、300年的玉蘭,古娑羅樹,鬆柏等,此外,還有大量的被列入保護範圍的古樹。大覺寺的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稱為北京三大花卉寺廟。
  1997年,在大覺寺院中成立了明慧茶院,在大覺寺的在憩雲軒、四宜堂和院內南北廂房和耳房中設茶室,戒堂改建為紹興菜館,僧房改為客房,還有豪華套房。此外,寺內還改建了會議室和其他娛樂設施,院內的空地上也擺了很多明慧茶院的躺椅和茶桌。此後茶香就和花香,古樹一起成為大覺寺的一個特色。從那時起,在每年四月,大覺寺都舉辦大覺寺玉蘭文化節,除觀賞盛開的玉蘭花外,還舉辦一些展覽和文化活動。
  2006年05月25日,大覺寺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歷史沿革 History
大觉寺 历史沿革
  * 遼代鹹雍四年(1068年),善人鄧從貴出資修廟。並刻《大藏經》,始稱清水院
  * 金代成為皇傢行宮,金章宗時成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
  * 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並改名大覺寺
  * 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大修。
  *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大修。
  * 明末,寺廟被毀。
  *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雍親王對大覺寺進行了修建,增建四宜堂、領要亭等。完工後,推薦迦陵性音出任大覺寺住持。
  *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並賜建迦陵捨利塔。
  * 1930年代,山門遭雷擊,被毀。
  * 1952年,北京林業學院在此籌建,並以此為臨時校捨。
  * 1972年,北京智化寺三世佛移到大覺寺
  * 1979年,大覺寺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 1988年,大覺寺移交交給北京市文物局。
  * 2003年11月,修繕了無量壽佛殿背面的南海觀音大型懸塑, 並復原了包括四大天王,韋馱在內的24尊佛像。
景觀薈萃 Landscape Fair
  寺院建築寺院坐西朝東,山門朝嚮太陽升起的方向。體現了遼國時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築格局。寺依山勢而建,主要由中路寺廟建築,南路行宮和北路僧房所組成,總占地6000平方米。中路自山門嚮上到竜王堂分別建有山門,碑亭,放生池/橋,鐘樓和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殿,大悲壇;南路有四宜堂,憩雲軒;北路有方丈院,玉蘭院。寺院後部,也是最高處有寺廟園林,包括迦陵和尚塔,靈泉池,竜王堂和領要亭等。寺院西北李子峪有清泉,匯入靈泉池,並從靈泉池分兩路出發流經整個寺院,最後匯集於天王殿前的放生池。中路大覺寺的山門為一三間歇山式建築,下面是磚石結構,開拱門一,上有匾額“敕建大覺禪寺”,上面是木結構的鬥拱和屋頂。
  山門左右有撇子墻。進了山門,對着第一殿,天王殿,院子很大,從東到西分別是左右碑亭各一,西面是公德池,又稱放生池,公德橋,在嚮西是鐘樓和鼓樓。天王殿,因內有彌勒佛,所以又稱彌勒殿。天王殿正中是彌勒佛雕像,殿兩側是四大天王雕像。穿過天王殿,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供的是三世佛,大覺寺現在的三世佛像是1972年從智化寺移來的。大雄寶殿北是無量壽佛殿。
  無量壽佛殿上懸有“動靜等觀”的匾,是乾隆御筆。殿內正中供奉着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坐像,左右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立像,無量壽佛、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被稱為西方三聖。背面供奉着南海觀音,又稱海島觀音。無量壽殿前左右各有一塊碑,南面一塊是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所建,刻有《御制重修大覺寺碑》。北面一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為明孝宗所建,刻有《大明敕諭》,記載了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奉周太後之命重修大覺寺的歷史,又稱為大明敕諭碑。大悲堂,又稱大悲壇,位於中路建築北端,懸有大匾“最上法門”,其北面坡上有迦陵捨利塔,靈泉池,和竜王堂。現在裏面的佛像已不存在,在這裏進行《大覺寺歷史沿革展覽》。南路四宜堂,俗稱南玉蘭院,位於寺院的南路,修建於康熙年間,是雍正皇帝以自己齋號命名建築。四宜堂北是乾隆皇帝題名的憩雲軒。北路大覺寺的北院為僧人居住,有方丈前院、方丈後院、北玉蘭院等建築。
  後院竜王堂位於全寺最高處,是一座兩層建築,在竜王堂前有一水池,稱為靈泉。竜王堂的建築是新修復的。領要亭位於寺院的西南角坡上,是一六角攢尖頂的亭子,名字來自“山寺之趣此領要,付與山僧閱小年”詩,據說是乾隆或雍正所做,旁邊還有一石,上刻有乾隆於丙戌年的一首題詩。迦陵捨利塔又稱迦陵和尚塔、大覺寺塔,是清代雍正年間寺內住持迦陵禪師的墓塔,建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迦陵捨利塔矗立在大悲堂北側全寺的最高點,高12米,是覆鉢式塔,與北海永安寺白塔的形製相仿。迦陵捨利塔塔基是兩層須彌座,下面的八角須彌座刻有仰蓮和伏蓮紋樣,在八個面中心和四周都鑲嵌有磚雕,轉角處的角柱上有連珠、如意等紋樣,其上的圓形須彌座上刻有仰蓮和伏蓮,束腰處有花草圖案。須彌座之上是三層疊澀金剛圈,在上是塔肚,塔肚正面開有壺門,壺門下方有一個由連珠紋裝飾的座,壺門周圍裝飾有火焰紋樣,假門上還有石刻的窗欞。塔肚上是十三層相輪,沒有基座,相輪上是由傘蓋和寶珠組成的塔剎,傘蓋上刻有流雲紋和佛字,並挂有銅鐸。剎頂的寶珠上有蕉葉紋裝飾。在白塔的左右,有一棵松樹和柏樹,鬆柏的枝條嚮白塔伸出,似將白塔抱住,因此稱為鬆柏抱塔。春天清明前後去大覺寺,寺中百年玉蘭開花,這是北京地區有名的古玉蘭,觀之不易。秋天去,寺內那株古銀杏,黃葉鋪天蓋地,別有一韻。
大覺寺八絶 Daigakuji eight must
  大覺寺的風景以大覺寺八絶為主,分別是:古寺蘭香、千年銀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靈泉泉水、遼代古碑、鬆柏抱塔、碧韻清池。
  古寺蘭香:古寺蘭香是指四宜堂內的高10多米的白玉蘭樹,相傳為清雍正年間的迦陵禪師親手從四川移種,樹齡超過300歲。玉蘭樹冠龐大,花大如拳,為白色重瓣,花瓣潔白,香氣襲人。
  玉蘭花於每年的清明前後綻放,持續到𠔌雨,因此大覺寺玉蘭是北京春天踏青的勝景。
  千年銀杏:在無量壽殿前的左右各有一株銀杏樹。北面的一株雄性銀杏,相傳是遼代所植,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故稱千年銀杏、遼代“銀杏王”。銀杏樹高25米左右,胸徑7.5米。乾隆曾寫詩贊譽:“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緣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記依稀”
  老藤寄柏:大覺寺山門內的功德池橋邊,有一古柏,上有老藤從下部樹幹分支出長出。
  鼠李寄柏:四宜堂院內,古玉蘭的西面,有一顆大柏樹,在1米多高分成兩個主幹,在分叉處長出一顆鼠李樹,故稱鼠李寄柏
  靈泉泉水:寺院最高處的竜灣堂前有一方興水池山後的靈泉匯集到水池的竜首散水上,噴入池中。
  遼代古碑:在大悲堂的西北側有一遼代古碑,刻有天王寺志延撰寫的《陽臺山清水院創造藏經記》。據碑上文字記載是奉遼朝道宗皇帝及蕭太後之旨意於戊申年(1068年)三月所立。
  鬆柏抱塔:迦陵捨利塔為鬆柏環繞,南面一棵松樹,北面一棵柏樹,松樹和柏樹的枝條嚮白塔生長,似乎是要伸手將白塔抱住,因此得名鬆柏抱塔。
  碧韻清池:在北玉蘭院中有一用整塊黑色大理石雕刻出的水池,上面流下的泉水蓄在池中,又從池中順水道嚮下流淌。石頭上刻有“碧韻清”三個大字。
  除了八絶以外,寺內還有其他獨特的風景,如獨木成林的銀杏樹,樹齡達500年的娑羅樹,從竜王堂前分兩路流下的泉水等。
  九子抱母也非常著名。
文人墨客與大覺寺 Men of letters and Daigakuji
  北京是一個文化城市,因此許多文人墨客也與大覺寺結下了不解之緣。
  *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為大覺寺寫有《浣溪沙—大覺寺》:“燕壘空梁畫壁寒,諸天花雨散幽關。篆香清梵有無間。蛺蝶乍從簾影度,櫻桃半是鳥銜殘,此時相對一忘言。”;
  * 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吳文藻在大覺寺的客房中渡過了新婚之夜;
  * 俞平伯與朱自清同遊大覺寺後,寫有《陽臺山大覺寺》;
  * 1934年4月17日,朱自清夫婦和陳寅恪、俞平伯等同遊大覺寺,不久朱自清即為大覺寺的玉蘭花寫了一首"遊戲之作"的新詩:“大覺寺裏玉蘭花,筆挺挺的一丈多;仰起頭來帽子落,看見樹頂真巍峨。像寶塔衝霄之勢,尖兒上星鬥森羅。花兒是萬枝明燭,一個焰一個嫦娥;又像吃奶的孩子,一支支小胖胳膊,嫩皮膚蜜糖欲滴,眨着眼兒帶笑渦。上帝一定在此地,我默默等候撫摩。”;
  * 1999年,季羨林先生寫有《大覺明慧茶院品茗錄》;
  * 1954年,郭沫若曾從大覺寺移植了一棵銀杏苗到西四的住所,被稱為媽媽樹,並隨郭沫若一傢遷入前海西街的郭沫若故居內。
  大覺寺在海澱區西郊腸臺山麓。
  寺分三路,中路殿宇為明代所修建。殿後有一竜潭,泉水晶瑩清澈,初名“清水院”,後稱“靈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始稱今名。遼鹹雍四年(1068),明宣德、正統、成化年間進行過重修與擴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和乾隆十二年(1747),又兩次重修與增建,漸成現有格局。解放初期寺院荒蕪,部分殿宇圮毀。北京林業大學占用時進行過修繕,寺院基本完好。1979年8月,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10日正式開放。
  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花和環境的清幽而著稱,寺廟坐西朝東,殿宇依山而建,自東嚮西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天量壽殿,大悲壇等四進院落組成。此外還有四宜堂,憩雲軒,領要亭,竜王堂等建築,寺內供奉的佛像,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陽臺山清水院創造藏經記》碑,為建寺之年始立,是寺中珍貴文物。大覺寺環境優雅,群山環抱,寺前平疇沃野,景界開闊,寺後層巒疊嶂,林莽蒼鬱,一股清泉從寺後石隙註入,繞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時不竭,院內有乾隆年間從四川移來的玉蘭樹,花繁瓣大,色潔香濃,樹齡300年上下,堪為京城玉蘭之最。還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銀杏樹,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圍,濃蔭可蔽半個院落,據說已傲立千年之久。
飲食指南 Dietary Guidelines
  大覺寺內有一傢紹興菜館,中午可以在此喝上幾口紹興黃酒,菜價也不算貴,人均消費在60元左右,也可選擇在草廠村或是北安河村吃農傢飯,可品嚐到味道鮮美的柴雞蛋。還有康師傅私房牛肉面、第三極店、喜樂、仕貴州餐廳、境界德莊火鍋、瀟湘甲魚館、嚮陽坊北大店等飯店。
交通指南 Transportation Guide
  大覺寺公交車:從頤和園半小時一趟903路公共汽車直達,346、933等在周傢巷換乘903路或摩的小面。
  火車:在北京南站或豐臺坐火車到大覺寺下。
  自駕車:頤和園到太舟塢後嚮左走老路過溫泉有路標。
購物指南 Shopping Guide
  琉璃廠文化街TOP:原名廠甸,是一條傳統的文化街市,每天都吸引着國際和國內的顧客前來參觀採購。沿街商店近100傢,有以榮寶齋和寶古齋為代表的古今字畫,以韻古齋和萃珍齋為代表的金石陶瓷,以來薫閣和一得齋為代表的文房四寶,以振環閣和震雲閣為代表的珠寶雜項,以樂海軒和古藝齋為代表的音響樂器,以觀復齋和慶雲堂為代表的歷代碑帖,以汲古齋和韞玉齋為代表的仿古文物,以瑞成齋和邃雅齋為代表的文物錦盒和古書裝修,還有文盛齋的紗燈、宮燈和錦昌店的地毯、壁毯等。
江西大覺寺 Jiangxi Daigakuji
  江西大覺岩位於江西省資溪縣瀘陽鄉朱岩村境內,座落在贛閩兩省交界處的武夷山脈西部的蓮花山巔,海拔1300多米,距縣城16公裏,現有公路直通山麓,交通十方方便。大覺岩屬天然石室,“岩形若檐上復“,下闢一門,平展如削。岩洞前高後低,深約30米,寬約60米,高約9米,寬敞明亮可容納2000餘人。岩前絶壁懸挂,古木覆蓋頂端,氣勢十分雄偉。大覺岩的來歷有一個優美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九衹獅子來到大覺岩,看到這裏風景絶佳,就在這裏住了下來,不久它們把周圍的野獸都吃光了,再呆下去就要餓肚子,於是就商議留下一隻獅子,其餘的都走,但是,九衹獅子沒有一隻願離開這兒,於是它們發生爭吵,繼而廝打起來,力氣小的不是被打死,就是逃亡他方,最後衹剩下一雌一雄兩衹獅子,旗鼓相當,相爭不下,一直鬥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後雄獅子被打敗了,而母獅也纍得張着大嘴喘氣,喘着喘着,它身子變硬了,變成一座大山,身上的毛變成了滿山樹木,翹起的尾巴變成了岩旁的大石筍,張大的嘴巴變成了獅子岩。後因杭州靈隱寺大覺禪師雲遊至此,看到此地風景優美,山深僻靜,遠離塵世,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便在此建廟,弘揚佛法,並更名大覺岩,一直沿用至今。
  大覺岩洞內有佛光靈驗、香火旺盛的大覺岩寺廟,此廟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年以來,歷經多次興毀,最後一次毀於“文革“中,1985年經縣政府批準重建,是資溪縣開放最早的寺廟。現在的大覺岩寺依着洞形,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王殿、祖師殿四個殿堂,建築面積1600多平方米,塑有40尊佛像。大覺岩寺東面還有一座高3.2米的三層石塔,名為“石緣寶塔”。大覺岩寺是觀音菩薩的主道場,每逢觀音菩薩三個節日(二月十九日觀音聖誕日、六月十九日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日觀音出傢日),上山朝拜和觀光者絡繹不絶。
  大覺岩不僅是佛教聖地,而且還是旅遊勝地。大覺岩是最佳的中心風景點。景區自然風光獨特,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堪稱一方絶勝。有詩為證:雄偉壯觀獅子岩,美妙神奇民間傳;早聞鳥語鐘鼓音,晚觀日落朝佛聲;日出陽光照岩洞,滿寺香氣撲鼻中;群山環抱春常在,奇石異景在險峰。四周衆景環繞,美不勝收,現已探明景點66處,其中“雙燭石”、“消遙峰”、“呂洞賓讀書洞”、“聰明泉”最具特色,且傳說優美動聽。不少旅客留下墨跡,誇它為“天下第一岩的絶妙仙境”。2000年,資溪縣人民政府把大覺岩列入旅遊發展規劃,力爭通過3-5年時間,將其建成佛教文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吸引八方遊客前來旅遊觀光、禮佛朝拜、休閑度假。
相關詞
寺廟井岡山佛教武夷山廬山
包含詞
大覺寺站大覺寺橋大覺寺村
無棣大覺寺大覺寺東站大覺寺古玉蘭
大覺寺萬壽塔大覺寺大雄寶殿大覺寺中心小學
陸良大覺寺千佛塔雲南麯靖沾益大覺寺鹹平府大覺寺法慶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