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Be left to take its own course basin
Contents
No. 1
  Also known as the Great Basin of Australia. "Central and eastern Australia. An area of about 1.77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is the world's largest artesian basin. Underground spread the confined water layer, a large number of ground water storage.
Translated by Google
概况
  大浅碟形凹陷盆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东,即中央低地区北部1/3的地区范围内,面积约177万平方千米,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介于东部高地与西部高原之间,自卡奔塔利亚湾向南,直至达令河上源和艾尔湖盆地,包括昆士兰州的1/3地区、新南威尔士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的大部以及北部地方的一部分区域 ,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地下广布着承压水层。东部边缘大致以大分水岭西麓为界,地势较高,西、北、南三边较低。亦称澳大利亚大盆地,是一大浅碟形向斜盆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自流盆地和半自流盆地。盆地中现已有自流井4500多眼,半自流井2万多眼。井水矿化度西高东低,有些井水温度较高,不利于农业灌溉(可明沟降温后使用),但可供牲畜饮用。
名称的由来
  在澳大利亚古陆岩层上,覆盖着基岩不透水层、侏罗纪砂岩承压含水层和白垩纪页岩不透水层,露头在东部多雨地带,形成受水区。地下水流循含水层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区。承压水通过钻井或天然泉眼涌出地表,自流盆地因此得名。
人工钻井
  第一个人工钻井于1878年在新南威尔士州的伯克附近钻成,1970年前后,共有自流钻井4500孔,另有需使用抽水机的半自流钻井 2 万孔 ,70 年代末,前者已减为约2900孔。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是离东部受水区越远就越高。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钠离子含量太高,不宜于农业灌溉,但大部分尚可供牲畜饮用。有些井的水温很高,须待降温后方能使用。地下水到达地面的水量不大,全盆地年总涌流量仅1.99亿立方米,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作用极大。一年中盆地可供水1.99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最大的自流井盆地。自流井盆地的地质构造为一大向斜层,间有褶皱、断层和花岗岩山脊。盆地由不透水的白垩系海相和湖相页岩以及含水层的侏罗系砂岩组成。盆地东缘的露头处高于海面244-900米,由此向西倾斜,至昆士兰州西南边缘低于海面下2,130米。在北部地方和南澳大利亚州露头处的高度为150─l,550米。盆地内一般有2─3个含水层,最上面的含水层已普遍开凿利用,只需钻深约30米用抽水机就可吸水。最初凿井可获得大量地下水。但是,由于凿井太多(已达18,000个),而且抽水时间已久,地下水量正在逐渐减少,甚至有些钻孔已无地下水供应。
  在大自流井盆地各处钻孔深度不同,如昆士兰州的最深钻孔为2,179米,是在布莱克霍尔区域;新南威尔士州为1,390米;南澳大利亚州为1,654米。地下水的温度与含水层的深浅有关,一般是含水层距地面越近,则水温越低;反之越高。据记录,最高地下水温见于昆士兰州的1,735米钻孔,其水温为110℃。在南澳大利亚州东北部的戈伊德拉贡(Goydcr Lagoon)深1,435米的钻孔,地下水温达97.7℃。钻孔内的地热梯度(亦称地热增温率,指恒温带以下每往下加深一定深度,温度增加的速度)各地也不一样。如以地热梯度0.3℃为例,在新南威尔士和南昆士兰需凿深19米,而在南澳大利亚只需凿深3.1米。
  澳大利亚盆地的地下水大多为含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镁和氯化钠的热水井,不适于农业灌溉,但是为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北部地方的干早牧区提供了充足的牛羊饮用水源。
其他大自流盆地
  在大洋洲大陆除大澳大利亚自流井盆地外,其他较为重要的还有墨累威盆地、尤克拉盆地、荒漠盆地、西北盆地、珀斯盆地、阿德莱德平原盆地、皮里-托伦斯盆地、吉普斯兰盆地、奥克斯利盆地、考厄尔盆地等。
自流的原因
  大自流盆地的东侧是大分水岭,由于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丰富的雨水沿着隙水的岩层向低洼处渗透在盆底底部凿井,到蓄水层,由于水本身的压力,水就可以自动喷出地面了。这些水是发展畜牧业的宝贵资源。
百科大全
  Daziliu Pendi
  大自流盆地
  Great Artesian Basin
  亦称澳大利亚大盆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东,即中央低地区北部1/3 的地区范围内。介于东部高地与西部高原之间,自卡奔塔利亚湾向南,直至达令河上源和艾尔湖盆地,包括昆士兰州的1/3地区、新南威尔士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的大部以及北部地方的一部分区域,面积175万平方公里。为一大浅碟形凹陷盆地,地下广布着承压水层。东部边缘大致以大分水岭西麓为界,地势较高,西、北、南三边较低。在澳大利亚古陆岩层上,覆盖着基岩不透水层、侏罗纪砂岩承压含水层和白垩纪页岩不透水层,露头在东部多雨地带,形成受水区。地下水流循含水层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区。承压水通过钻井或天然泉眼涌出地表,自流盆地因此得名。第一个人工钻井于1878年在新南威尔士州的伯克附近钻成,井深44米。此后钻井深度随地下含水层深度而异,有很多不到60米的浅井,也有个别可达2000米以上的深井。1970年前后,共有自流钻井4500孔,另有需使用抽水机的半自流钻井2万孔,70年代末,前者已减为约2900孔。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是离东部受水区越远就越高。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钠离子含量太高,不宜于农业灌溉,但大部分尚可供牲畜饮用。有些井的水温很高,须待降温后方能使用。地下水到达地面的水量不大,全盆地年总涌流量仅1.99亿立方米,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作用极大。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区域
  (何自强)
Containing Phrases
Australia big Be left to take its own course ba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