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故事片。根據蘇童《妻妾成群》改編。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年代國際有限公司1991年聯合攝製。倪震編劇,張藝謀導演,鞏俐、何賽飛主演。女大學生頌蓮嫁給妻妾成群的陳佐千當了四姨太。妻妾們為了爭寵,明爭暗鬥,結果導致三姨太因偷情被處死,頌蓮也被逼成瘋。然而,陳佐千卻又娶了年輕的五姨太。 |
|
電影片名大紅燈籠高高挂
英文片名Raise The Red Lantern
影片類型劇情
國傢/地區中國 中國香港 中國臺灣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片長125 min
色彩彩色
混音Dolby
攝製格式35 mm
年份1991年 |
|
導演 張藝謀 Yimou Zhang
編劇 蘇童 Su Tong 倪震 Zhen Ni
原作 蘇童小說《妻妾成群》
製作人 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張文澤 Wenze Zhang 邱復生 Fu-Sheng Chiu
音樂 趙季平 Jiping Zhao
攝影 趙非 Fei Zhao
演員 Actor
大紅燈籠高高挂鞏俐 .....頌蓮
馬精武 .....The Master
何賽飛 .....Meishan (Third Wife)
曹翠芬 .....Zhuoyan (Second Wife)
周琦 .....Housekeeper
孔琳 .....雁兒
金淑媛 .....大太太
丁惟敏 .....頌蓮母
崔志剛 .....高醫生
初曉 .....Feipu
李保田 .....(uncredited)
Cao Zhengyin .....Old servant
Nadeen L. Kaufman .....Frau Hilda (uncredited) |
|
頌蓮,被財迷的繼母嫁給陳老爺做第四房太太。讀了半年大學的頌蓮梳着兩條黑油油的長辮,一身學生裝束的青年女子,嫁到這個由許多宅院相連的形同古堡式的大院——陳宅。
陳傢的四位太太分別住在四個院落,每當大紅燈籠高高挂在哪位太太的宅院,那麽當晚主人陳老爺便住在那個院子。四位太太都想得到老爺的寵幸,於是,這陳宅裏就發生了許多爭風吃醋、是是非非的故事。
大太太肥胖臃腫,在頌蓮眼裏怕有一百歲了;二太太甜言蜜語菩薩臉,可背後卻笑裏藏刀蝎子心;三太太曾是戲班中的名旦,模樣俊俏,性情刁鑽。
頌蓮新來乍到便被前幾位太太擠兌的叫苦不迭。涉世不深的她想用假懷孕來博得老爺的寵幸,不想此事被幻想做陳傢太太的丫環雁兒識破,告訴了二太太。當陳老爺得知頌蓮並沒懷孕時,下令封燈。三太太與陳府醫生高先生偷情,被二太太告發,在樓臺上的小屋裏被害身亡。失去寵幸的頌蓮終於明白了“在這個院裏人算什麽東西:像狗像貓像耗子,唯獨就是不像個人”。頌蓮瘋了,她在陳傢大大小小的算計下瘋了。
第二年,陳府大院又娶進第五位太太。 |
|
| 影片根據蘇童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秉承並發揚了原作的主旨和風格,反映了“一夫多妻製”的封建家庭內部互相傾軋的人生景象及相應的生存原則,女主人公頌蓮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本受過教育的她,在陳府這樣一個陰森恐怖、勾心鬥角的生存環境當中,為了能有一席之地,個性逐漸扭麯和變形。演員鞏俐對頌蓮塑造非常成功,而飾演三姨太的何賽飛和二姨太的曹翠芬也在片中有出色表現。陳老爺的扮演者馬精武在片中沒有任何正面鏡頭,主要以聲音來體現出他的存在,卻將一個冷酷無情的封建傢長式的人物表現得入木三分。 |
|
1991年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馬剋銀獅奬
1991年香港《電影雙周刊》十大華語片之一
第18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奬(1992)最佳攝影(趙非)。
1992年意大利大衛奬最佳外語片奬
1993年第16屆大衆電影百花奬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員(鞏俐)
1993年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奬
1993年比利時影評人協會大奬
1993年第46屆英國電影學院奬最佳外語片奬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
|
這裏沒有春天。這是一部沒有春天的電影。
影片的一開始,是夏天。然而這是個什麽樣的夏天呢。頌蓮踏過層層落葉,楊樹那慘白的樹幹棵棵高聳入雲——不知這是不是一種象徵,日後,頌蓮就活在了這些條條框框裏,束縛的不能動彈。這是一個夏天,然而這個夏天寂靜而枯萎。
頌蓮是個女學生,有着新思想,有着不肯屈服的倔強的性格。然而還是逃不出命運,她被母親嫁到了陳傢,做了四姨太。然而,她沒有坐轎,她自己走來,一步一步走嚮了自己的命運。
陳傢——是陳舊的傢,那是怎樣的一個大院,進門後的影壁漆黑而幽陳,上面用古老的篆文寫着咒語般的文字,方方正正,猶如一枚大印,把這院子封印起來。院裏死氣沉沉,高大的墻分割了狹小的天。老管傢做着自我介紹——“我叫陳百順”。百順,百順,這就是這個大院對他的要求標準。也是對所有人的要求標準。
大院裏灰撲撲的,唯一的鮮亮顔色便是那一盞一盞的紅燈籠。左右對稱的板板正正的大院子,透着一種威嚴在裏面。那灰色方磚堆砌着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老規矩”。“點燈捶腳”,“誰點燈誰點菜”……那嘩啦嘩啦的捶腳聲,是空曠的大院裏唯一的聲音,然而鳥鳴山更幽,有了這聲音,院子裏卻更靜寂了。這聲音也是所有太太們的煎熬,一下一下,都打在人的心裏,讓人既抗拒,又嚮往。它代表着在這個大院裏的地位,代表着一種可悲的秩序,那屈辱的寵幸,已經被這個大院的統治者馴化成為之甘願爭寵獻媚的施捨。
頌蓮是反叛者,卻漸漸被這裏同化了。她初時討厭這些條條框框裏的“老規矩”。然而當她指着雁兒大喊:“府上規矩知不知道”的時候,已然成了這個陰暗的大院裏封建勢力的代表者。頌蓮記仇,頌蓮自認為聰明,卻不知在這樣一個大院裏,你在算計別人,別人也一樣在算計你。她本是個敢說大太太“她有一百歲了吧”的年輕洋學生,卻被這個大院的條條框框鑲在了裏面。她無法走出這個框框一步。她在這裏沒有一切權力,沒有吃想吃的菜的權利,沒有哭的權力,沒有生氣的權力,沒有回憶的權力。那衹笛子,是她最後的一點自我意識,然而這最後的一點也被老爺毀掉了。她丟失了一切,終於成了這個陰暗大院裏的一隻傀儡,盼望着那唯一的寥若晨星的紅色光亮,完全同化成了封建制度下的內心矛盾個性扭麯的變了形的人。終於,在重重壓抑之下,她衹能瘋掉來解脫。
三太太也是反叛者。她可以清晨大聲在院子裏唱戲(這是從聲音上對捶腳聲的反抗),她可以半夜從別的太太房裏把老爺搶過去,她可以穿着一身大紅色翩翩起舞,她可以請兩個男人來傢裏打麻將,她可以和醫生在傢廝混,她可以把屋子佈置成舞臺,挂滿臉譜。那留聲機是她對過去的回憶,那似水流年,那日子裏她是角兒,她是許許多多人仰慕崇拜的對象。然而現在,她卻成了牢籠裏的金絲雀,衹能自顧自美麗,衹能唱着寂寞的歌,衹有一個聽衆,或是一個聽衆都沒有。然而她還是唱着,唱給自己聽,唱給這個空曠的大院聽,她在內心裏怕極了這個靜寂無言的巨大牢籠,她想弄出點聲響,有點活人氣息。她表面上看起來狠毒又不近人情,但她卻真誠。她敢說敢做,然而她還是逃不出那封建禮教的魔掌。
而二太太,完全被這個昏暗的大院所同化,完全成為一個“菩薩臉蝎子心”人。她為了爭寵不惜一切手段,她可以慫恿雁兒做布娃娃詛咒頌蓮,她可以背地裏一套當面一套的虛情假意,她可以領着一衆人去捉三太太的姦,她可以給三太太的飯菜裏下墮胎藥,她可以為了早三太太生下孩子而用催産藥……這是個可惡的人,也是個可悲的人。我們可以想象,她最終的結局就像是大太太一樣,成為一個看不出年紀的老古董,不得寵,卻是一個傢法的代言者,是老爺不在傢時的老爺。
雁兒是個渴望愛情的女孩,然而她卻生錯了人傢——她是丫頭命,就一輩子是丫頭。她並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然而她的世界裏衹有老爺這一個男人,她渴望成為老爺的一位姨太太,而老爺卻娶了頌蓮進門。她的希望破滅了,但她卻沒有真正絶望,直到頌蓮燒了她偷偷在屋裏點的紅燈籠——那是她對愛情的全部希望。她渴望着,有一天,燈籠能在她的屋裏點起來,她不再是個被人使喚來使喚去的丫頭,她不再是個不被男人正眼瞧的下人,她也可以綾羅綢緞,她也可以有人來捶腳。那燈籠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她可以在黑夜裏點起一盞燈籠,驅走黑暗的陰霾,驅走這個殘酷的現實世界,驅走這個有着太多太多見不得人的事的大院,驅走這個院裏的“鬼氣”。她自信老爺喜歡她,而她的結局卻是老爺的那一句話:“儘管用好藥,不要讓別人說,咱傢不管下人死活……”。她衹是老爺的一點消遣,老爺從沒拿她當過回事,更別說考慮納她為妾——而這是一個生活在最底層的丫頭的一輩子的希望。
而老爺,這個大院裏的統治者,卻從沒露過正臉,不是遠遠的一個遠景,就是黑暗裏一個模模糊糊的臉。他仿佛是這裏的帝王,妻妾成群,為他而爭風吃醋,為他而勾心鬥角。但到影片的最後,我都不知道這個老爺長什麽樣子,他從不露面,卻無處不在,他就是這群女人的一生,他就是這群女人的一切。他挖了陷阱讓所有人跳進去,他同化着一個又一個有反抗精神的女人,他得樂這一切,這一切又對他俯首帖耳。他正是這吃人的禮教的化身。所以他面孔不清,所以他衹聞其聲不見其人。因為他代表了太多太多這樣的人,這樣的大院,這樣的傢法,這樣的種種禮教。有太多太多這樣的小世界,他是君王,他是許多人生命的中心,他可以剝奪這個小世界裏一切人的一切權力,讓你死,你就得死。反抗無用,衹能百順。
這個大院裏所有女人都是受害者,然而她們卻在這個巨大的牢籠裏鬥的你死我活。她們自相廝殺着,卻沒有發現老爺的冷笑——他根本不在乎死幾個姨太太。
於是蕭煞的秋也過去,冷寂的鼕也過去後,第二年夏天,在迎娶頌蓮的那個季節,陳傢又新迎娶了一位五姨太。就像是命運的輪回般令人嘆息。又一輪新的苦難開始了。
整個影片中都沒有出現春天這個季節。導演告訴我們,這些女人沒有春天。她們永遠活在蕭煞的季節裏。沒有陽光,衹盼望着紅色的燈光,永無出頭之日。
所有的場景都是在那一座大院裏拍攝完成的(倒也省事),其用意是這些女人永遠都無法逃脫這個牢籠。三姨太出去了,但也沒有拍攝她在院外的場景,但其結局就是被人綁着回來。逃出這個牢籠的女人,有着悲劇的下場。這便是導演的用意所在。
那房頂上徘徊的四太太,渴望接近天空(自由的象徵),然而她在房頂瘋掉了——那座死人屋也在房頂,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也是最接近天國的地方。對這些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來說,死也許是離開這裏的唯一方法,也是最終的救贖。
“什麽好不好,本來就是做戲,做得好可以騙別人,做不好衹能騙自己。”
“人和鬼衹差一口氣,人就是鬼,鬼就是人。”
“在這個院裏人算個什麽東西,像貓像狗像耗子,就是不像人。”
在這個沒有春天來到的院子裏,衹有那一次又一次挂起的大紅燈籠還在無聲的控告着。 |
|
大紅燈籠高高挂片名:《大紅燈籠高高挂》
劇集集數:35
播映日期:內地1997、臺灣華視1992
原作:蘇童小說《妻妾成群》
導演:蒲騰晉、鄭健榮
製作人:謝乃彪 |
|
陳玉蓮 飾 張頌蓮
秦風 飾 陳飛浦
劉德凱 飾 顧三
楊潔玫 飾 陳憶惠
徐華鳳 飾 何領弟
傅雷 飾 老爺陳佐千
吳靜嫻 飾 大太太毓如
李麗鳳 飾 二太太卓雲
朱慧珍 飾 三太太梅珊
崔小萍 飾 陳傢老夫人
曾亞君 飾 頌蓮後母
楊群 飾 何振東
範鴻軒 飾 顧父
戴自華 飾 顧茉莉
王美雪 飾 翠翠
李天柱 飾 趙寧生
趙擎 飾 陳飛渝
候冠群 飾 錢達
候炳瑩 飾 喜兒
王小芬 飾 雁兒
左安安 飾 陳憶容
羅婷婷 飾 顔美 |
|
從原本幾年的故事拉長到經歷抗日戰爭。顧三(劉德凱)從原著中纔幾句話的角色演變成第一男主角,還和頌蓮(陳玉蓮)發生感情,算是脫離原著最遠的一個角色了。
故事一開始從頌蓮的大學舞會開始,兩個男主角顧三和陳飛浦(秦風)因為飛浦的妹妹憶惠的關係而參加了這個舞會,也同時對頌蓮一見傾心。誰知道頌蓮放假回傢就遇到了父親身亡,而不得不嫁給飛浦的父親陳佐千,做了他的四姨太,從此開始了在陳傢的生活。頌蓮嫁入陳傢後,目睹陳佐千的薄情寡義和兇狠歹毒,殺死三姨太梅珊,害死二姨太卓雲,拋下高齡老母和結發妻子毓如。在一連串的打擊之後,頌蓮瘋了。。。 |
|
第一部:宅院深深
1、民國初年,十八歲的頌蓮,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因父親的生意失敗,欠下巨債。頌蓮生性高傲,不願一走了之,衹得委麯求全,嫁給士豪陳佐仟作為四妾,把父親的債務清嘗,還留給後母一點生活費。陳佐仟會出如此巨大的代價,無非是貪圖她是個大學生,也年輕貌美及有性格,與衆不同。頌蓮離別了她要好的男同學錢達。錢達有真情但沒財沒勢,幫不了她。頌蓮嫁入陳傢成為陳傢的四姨太。她每天都要面對三位太太的挑戰,還有上下人的冷眼,大太太毓如對她冷若冰霜,二太太卓雲陰險冷酷,笑裏藏刀,幸好不久她就贏得了三太太梅珊的友誼,梅珊告訴她關於這個傢的種種黑暗,教她防備。大少爺飛浦年輕與頌蓮相若,也談得來,因此引起大太太的不滿,母子之間時生不快。
2、傢中最權威的是老夫人,陳佐仟對母親很孝順恭敬。頌蓮不久就日漸失寵,大太太、二太太趁虛而入,經常數她的不是。使頌蓮寂寞苦悶,勢利的僕人也對她不那麽客氣。一日,飛浦帶來了一位英俊的好友顧三。顧三玉樹臨風,是名門之子,喜歡畫畫,擅吹蕭。飛浦對他說:“我這位四姨很寂寞,你教她吹吧!”從此顧三經常與頌蓮有接觸,顧三對她已忍不住由敬生愛,衹是二人礙與禮教,並不越軌,頌蓮衹是大膽地說他讓她想起大學裏的好友錢達。陳佐仟十二月初七生日,全家籌備此一大事。大小姐憶惠也急急從北平回來。憶惠是北平大學學生,大傢都尊敬她,她對頌蓮最初並無好感,不明白大學生為何甘作人妾。拜壽這天,挂起紅燈籠,一傢喜氣洋洋,偏偏二太太的小女兒打破了大花瓶,追究之下,憶雲說是三太太的兒子飛瀾打破的,頌蓮看不過去,指責憶雲說謊,憶雲反過來說頌蓮不是,頌蓮大怒,引起陳佐仟大發雷廷,頌蓮一怒返屋中,不出席喜宴。還是梅珊苦勸頌蓮纔再度出席,並當衆對佐仟殷勤,佐仟更下不了臺,將頌蓮斥責,頌蓮忍受不了,掩面而去。是夜,陳佐仟欲來頌蓮屋過夜,頌蓮不理,陳佐仟不能忍受頌蓮的大架子,一怒之下走了,從此,頌蓮備受冷待。老夫人擔心大小姐憶惠書讀得太多嫁不出去,要挑夫傢,顧傢是理想對象,憶惠對顧三早有意,衹是希望完成學業再說,老夫人於是先讓媒人說親。顧傢也知憶惠品學皆優,又是門當戶對,因此婚事一說即合,衹有顧三不願,但無力反抗。喜訊傳遍陳傢,親友爭相送禮討好,衹有頌蓮若有所失。
3、一日,飛浦約頌蓮外出,說是陪她選購賀禮,到一茶座後,顧三卻突然出現。頌蓮祝賀顧三,顧三反吐露對頌蓮的愛意,但知無法達到願望,幫此纔訂婚逃避,頌蓮既驚且愛。大小姐的婚事終於定了下來,從此顧三名正言順到陳傢來往,衹是頌蓮每每避不見面。不久,頌蓮有喜,陳傢上下震動,老夫人認為大小姐的婚事是好兆頭。佐仟對頌蓮又開始寵愛有加,並令卓雲對頌蓮照顧,卓雲不甘,欲與大太太合作陷害頌蓮,不料吃了閉門羹,於是卓雲心生一計,便自告奮勇要前往照顧頌蓮,暗中卻將打胎的“紅花”給頌蓮服用,頌蓮終小産,佐仟大失所望,老夫人把罪過推在頌蓮身上,卓雲暗中得逞,衹有梅珊卻悉所破卓雲詭計。卓雲惱羞成怒,大吵起來,老夫人心情本來就不好,這時把佐仟召到跟前,痛責一番,要他好她管教妻妾。頌蓮情緒波動,身體不佳,飛浦前來慰問,並把顧三的問候轉告,頌蓮更傷感。飛浦與頌蓮說的話不料傳到大太太耳中,她怒斥飛浦,把飛浦叫到屋中,不許他再與頌蓮來往。
4、飛浦因此在外喝酒,整夜未歸,大太太為此擔心,第二日,飛浦回傢嚮大太太傾訴自己沒用,無法幫傢裏做點什麽事,更無法保護自己所愛的人(即頌蓮),大太太安慰其:“終有一天這個傢需要你來維續,你愛的人也需要你的保護”。頌蓮心情落寞,唯有請求歸傢。雖說與後母沒有感情,但能暫時離開陳傢總是好的,後母把頌蓮的歸傢看作衣錦為榮,大肆炫耀,頌蓮有苦自知。頌蓮返回家乡,卻意外重逢了大學同學錢達。錢達對頌蓮舊情念念不忘。原來錢達對頌蓮念念不忘,大學畢業後竟來到她的家乡來教書,希望再有相逢之日。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可惜已是恨不相逢未嫁時,但頌蓮確實不能再接受他。錢達一再表明心跡,甚至願與頌蓮私奔,頌蓮拒絶,錢心碎之餘,竟然自盡,幸而得救,後母怕惹出事非,急急把頌蓮送回陳傢。
5、就在頌蓮離開陳傢的幾天裏,陳傢卻發生一件大事,原來卓雲十六歲的女兒憶容因一時糊塗,竟與一個每天送豆腐來的小子有了私情,被管傢撞見,事情被揭發了,那小子被打得半死,卓雲也氣暈了,把女兒狠狠地毒打,佐仟想施傢法把女兒處死,卓雲哭得死去活來,後在飛浦勸說下,佐仟纔免其一死。此事傳至顧傢,大大的辱沒了傢醜,欲把婚事延下來。憶惠為此傷心不願吃飯,大太太焦急萬分,卻見卓雲暗中送燕窩給憶容更是氣憤,命下人將燕窩送回廚房。頌蓮返抵陳傢,梅珊急把此事相告,頌蓮對憶容十分同情,感到這個傢的女人都是不幸。陳傢經濟出現問題,衹得把部分土地割賣,老夫人因此氣得中風暈了過去。
老夫人中風,全家上下緊張,妻妾以為會分傢,日夜把守床前。老夫人醒後,恐自己要是一旦去世,顧傢更有藉口將婚事拖延下去,於是提出速辦喜事。顧傢終於答應擇日成親。憶惠嫁到顧傢後,卻沒有想象中的幸福,顧傢的規矩比陳傢更多,更勢利,憶惠身為人媳,親受此苦。加上顧三對她頗為冷淡,使憶惠更感悲哀。
第二部 紅塵無盡
1、憶惠如願以償嫁進顧傢,怎知洞房花燭夜顧三躲在書房看着曾教頌蓮吹的蕭,憶惠婚後發現顧三對她十分冷淡,但她仍堅忍住,相信顧三會回心轉意。陳佐仟决定從事軍火生意,飛浦不從,父子倆衝突起來。飛浦鼓勵飛渝把喜兒懷孕的真相告訴佐仟,飛渝怕挨揍,最後還是央求飛浦替自己出頭,飛浦雖然應承弟弟,蛤心中壓力可想而知。
2、憶惠婚後,毫無懷孕跡象,顧三父母頻表關切,憶惠巧妙回避質詢。顧三為她的大方機智所動容,加上朝夕相處,漸漸動了真情。陳傢經濟瀕臨崩潰,飛浦為陳傢全家生計,勉為其難,接受父親指派,前往上海進行非法軍火交易,臨出門,喜兒突然腹痛難當,原來小娃兒將要生了。
3、飛浦在上海與傅大帥談成軍火生意,高興的替飛渝的孩子買了衣物、玩具,準備回傢,卻在吃飯時,出手救了被地方地痞欺凌的賣唱女翠翠,在旅館旁翠翠把為救自己而負傷的飛浦接回傢裏休養,飛浦延誤回傢時間,佐仟等得心急如焚,直到飛浦歸來,得知生意談成,忙連絡香港何振東安排送貨,領弟知道後,埋怨父親把飛浦也拖進這種買賣軍火勾當裏,難過得離傢出走。在陳傢慶祝飛浦回來及小孫子雙滿月的喜宴上,卓雲得知毓如有了孫子又即將要添外孫後,嫉恨不已,憤而退席回房,碰巧聽到飛浦房裏傳出小孩的哭聲,她起了殺機,要毒害眼前這個小生命。
4、孩子被悶死了,此時卓雲纔知道原來害死的是自己的孫子。孩子死後,飛渝性情大變,對任何人都不理睬,飛浦去勸他,他托飛浦嚮父親求情,能讓他親手替孩子造墳,無奈佐仟不肯,還要孩子葬在後花園外面。孩子下葬後,飛渝也不理喜兒,喜兒失失望至極,倍感孤獨,拿出手絹包着“喜”字金鏈,放在雁兒枕頭下,孤零零走到河邊,百感交集,淚如雨下,哭了半天,心一橫,跳下河去,這一來又在陳傢掀起一陣軒然大波。佐仟召喚飛浦叮囑不可因傢事影響心情,香港何振東已把貨運去上海,屆時父子倆要一起去上海收錢。
5、顧三眼看着收藏的落花,知道不能愛卻並不等於心裏不能愛,心中痛苦,衹能吹蕭寄情,卻不知道憶惠在房外看着。隔日,憶惠發現了瓷盆中的花瓣及蕭,心痛又憤怒,等顧三回來,二人終於吵了起來。飛浦及佐仟趕到了上海,哪知傅將軍爭地盤失利,軍火被搶,血本無歸,佐仟雖不捨,但性命要緊,匆匆與飛浦連夜趕回傢。領弟找到飛浦傢,但飛浦已與佐仟去了上海,領弟失望離開,心裏彷徨,不知未來如何是好,看見黃醫生聘請護士廣告,就在黃醫生診所安置下來,而住處也由黃醫生安排,暫住在與趙寧生一起在報館作事的顔美傢,飛浦回來後,領弟從飛浦那兒知道父親生意失敗,又接到傢中傳來父親病重消息,她慎重嚮飛浦表達愛意,並希望飛浦陪她回香港。
6、領弟一人回到香港,父親已經去世,留下的財産,她大多捐做業,給飛浦寫了封信後,黯然地離開了傢。生意不順利,佐仟心情鬱悶,拿頌蓮出氣,用熱茶燙傷了頌蓮的臉,顧三得知心疼,請飛浦一起幫忙,飛浦受他所說“不惜一切代價”的話感動,邀頌蓮到花園細談,告知顧三對頌蓮的心意,頌蓮回絶,衹請飛浦轉告顧三善待憶惠,哪知道顧三躲在暗處全聽見了。佐仟嚮銀行大量貸款,利息沉重,怕坐吃山空,急於另做投機生意賺錢,飛浦反對,佐仟不理,還是嚮老夫人要了大真的地契去抵押。
7、卓雲發現佐仟與雁兒暗通,就藉此要挾雁兒,要她用針紮頌蓮及梅珊名字的二個布偶,來詛咒她們,雁兒受到卓雲挑撥,處處跟頌蓮作對,頌蓮一氣之下打了雁兒一巴掌,雁兒回房一賭氣把布偶給吃了,因而窒息死亡,讓陳傢又起了一陣亂。
8、老夫人又催飛浦成傢,勾起飛浦對翠翠的思念,飛浦對飛渝提丐翠翠的事,也談到領弟為他去流浪,令他憂心不已。
9、顧三的父親從銀行總經理那得知陳傢瀕臨破産,連現在住的莊園都押了,顧三請父親幫忙陳傢,顧父拗不過顧三的苦求,應允資助陳傢,但相對提出要憶惠與娘傢一刀兩斷的要求,憶惠得知此事與公婆言語發生衝突,便自回娘傢去了。
10、頌蓮勸憶孩子着想,雖受些委屈,說不定可換來真正的幸福,憶惠並不領情,頌蓮衹好約顧三在橋西公園見面,要顧三想辦法去解决他和憶惠的處境,憶惠私下也想找顧三談清楚,卻陰差陽錯撞到顧三與頌蓮私會在一起。
11、憶惠和顧三爭執拉扯時,不慎滑落山坡,送到醫院時,診斷出肚裏的孩子掉了,顧三父母對此事反映冷淡,顧三陪小莉到醫院看憶惠,巧遇飛浦,小莉和飛浦在散步時說出自己的感觸,飛浦十分吃驚,因為小莉打算報獨身主義。
12、憶惠出院後,决心離傢獨往上海謀事,飛浦放心不下,寫信給翠翠,請她照應憶惠,翠翠托好友代憶惠介紹工作,而這個好友竟是憶惠久未謀面的趙寧生,寧生替憶惠謀到一份教學工作,憶惠十分開心,但是毓如卻非常難過傷心,她沒想到憶惠會有如此悲慘下場。
13、憶惠來到上海工作,還在老傢的親人意外之餘,不勝感慨,而顧三挂念憶惠,到上海來看她,哪知趙寧生對憶惠表達愛意,三人見面甚是尷尬,顧三認為憶惠另有所愛,黯然返回家乡,此時,九一八事件爆發,熱血青年紛紛投入,而領弟正在後方的救傷站,埋頭工作,以此忘卻對飛浦的思念。
14、三太太梅珊準備與黃醫生私奔到南方,被卓雲發現,帶着管傢和僕人,把黃醫生毆打成傷,梅珊被關在柴房裏,夜裏,陳佐仟命管傢把梅珊丟進死人池裏,頌蓮恰巧撞見這一幕,驚嚇得癡呆起來。
15、梅珊死了,頌蓮瘋了,佐仟又想討第五房姨太太來解悶,飛浦不贊成,力勸佐仟三思,父子之間言語衝突起來,佐仟怒趕飛浦出去,飛浦傷心又憤怒地離開傢,準備到上海去找憶惠,在半路上受到愛國青年號召,加入了抗日義勇軍。
16、銀行通知佐仟不得再拖延還款日期,逼佐仟在一個月內贖回大宅,佐仟想變賣古董籌錢,這纔發現古董已所剩無幾,在詢問管傢之下,管傢供出是受卓雲指使,兩人共謀偷賣了陳傢的貴重古董,佐仟衝進卓雲房,逼卓雲飲下毒酒。
17、陳佐仟帶着五姨太文竹自住一處,把其他人丟在鄉下一間租屋中,不管死活,幸賴飛渝及憶雲交出卓雲所藏的私房錢,飛渝又外出擺攤賣畫,邊頌蓮都帶着一起賣畫,來維持傢計。而頌蓮病情一直不見好轉,顧三衹好想法把她送到頌蓮後娘寄居的蓮花庵去,希望她在那能養好身體。
18、飛浦在軍中一次戰役中右臂受傷,被送到野戰醫院,在這兒與領弟重逢了,這次飛浦沒有再退縮了,終於與領弟結為夫妻。
19、飛浦帶着領弟回傢了,毓如起先非常不諒解,不願承認他們夫妻,等知道飛浦從軍受傷及領弟患難經過,也接納了他們。而飛浦看到傢裏的情形,想把一傢人都搬到上海去,以便多點謀生機會,也可幫頌蓮醫病,而老夫人為了不拖纍大傢,硬下心來把大傢逼走。
20、一傢人到了上海,不久,領弟找到了工作,飛渝成立了國畫研習社,連飛浦也由翠翠及寧生介紹,到一傢出版社當校對,頌蓮也找到一個專科醫生看病,準備不久後接老夫人來團聚。此時,顧三也帶着飛渝送給憶惠的畫到上海來了,一傢人生氣勃勃地努力嚮前。(劇終) |
|
材料
西紅柿、雞蛋、蒜苗。將西紅柿表面洗淨,由頂部切開,用勺將西紅柿芯挖出,千萬不要挖透,雞蛋打散,加????少許,香油、水適量
製作
用漏網將蛋液過濾倒入西紅柿盅,鍋內加水燒開,放入西紅柿盅隔水,小火蒸至蛋液凝固,取出放入盤中。剩下的蛋液入鍋攤成蛋皮,切三條,放在西紅柿邊,作燈須裝飾。蒜苗切未撒在西紅柿盅上,另起一鍋加白醋、糖少許,燒開勾芡,澆在成菜上。
此菜微酸甜。
4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
由張藝謀導演、陳其綱作麯、王新鵬編舞、中央芭蕾舞團製作並演出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在保留傳統芭蕾元素的同時,將中國國粹藝術"京劇"與現代芭蕾進行了完美的結合,並在藝術手段方面有着大膽地創意和創新,是一部極具觀賞性並有着深厚中國歷史文化背景的舞劇。
由張藝謀執導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4月26日晚終於第一次撩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這是該劇的第一次彩排,也是天橋劇場重建以後第一次啓用。
演出的第一個看點肯定是導演張藝謀本人,在演出開始前以及每一次休息時全場幾十架照相機和攝像機便對準張藝謀,他與創作組成員的任何舉動都被一一記錄下來。不過,這是臺下的看點,人們更多關註的當然是臺上的內容。
●故事情節
這肯定是人們最關註的內容之一。正像張藝謀事先提示的那樣,他把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挂》的情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極大地簡化了人物關係,衹保留了故事中老太爺、三位姨太太,增加了三姨太的情人——戲班年輕小生。故事就是圍繞着三姨太與小生之間對愛情、自由的追求展開的。與張藝謀擅長電影故事有關,這個芭蕾故事也特別強調麯折、復雜和邏輯性,三幕演出中每一幕都包含相當麯折的情節。比如:青梅竹馬、被迫出嫁、洞房花燭夜、堂會偷情、麻將偷情、二姨太告密、二姨太點燈、棒打鴛鴦,而每一個情節的具體表現手法也可以看到張藝謀描寫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音樂特色
這是一個極富中國民族音樂特色又充滿現代氣息的芭蕾音樂。作麯傢陳其鋼大量運用了中國的京劇、民歌、民間麯調、民間打擊樂,運用現代音樂的表現手法,有旋律優美的雙人舞音樂、有突出氣氛的嗩吶和笙獨奏、有模仿洗麻將的效果聲、有傢丁亂棍的效果聲、有二鬍與大提琴的對答、還有京戲青衣幽怨綿長的吊嗓。看似素材雜亂,但卻運用自如,從一種形式進入到另一種形式自然流暢,不留斧鑿。
●舞蹈設計
這個版本的舞蹈特別強調故事性和情節性,但也很註重裝飾性,甚至藉鑒了中國皮影戲的表現手法。在第三幕中還有大段的雙人現代舞,但民族舞在其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其中: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點燈群舞、轎夫群舞、麻將群舞和水袖集體舞都非常有特色,並有着芭蕾舞劇的舞蹈結構。序幕的雙人舞是由身着學生裝的女主角與身穿戲裝的武生表演的,與其說是雙人舞,不如說是以武生作活動道具的女子獨舞,優美而纏綿。而這個舞劇中還第一次使用了四個真正的京劇演員。
●舞美服裝
這臺舞劇的舞臺美術可謂滿堂生彩。中國的旗袍第一次被搬上芭蕾舞臺,不僅沒有影響演員的舞蹈,旗袍的樣式、色彩都給人印象深刻。開幕時的44衹大紅燈籠富於強烈的裝飾性;多層落地可活動的隔扇門也藴涵着多層的意義;戲中戲的月洞門,既象徵着舞臺,也象徵着床笫。最強烈的視覺衝擊來自於第一幕結束段的第一次見血,張藝謀用一整塊可鋪滿舞臺的紅綢緞翻滾鋪蓋在老太爺和三姨太身上,把一個初夜的情節渲染到了極緻;而最後的棒打鴛鴦又使用了整面的白墻,並由白變成血紅色,都有着獨特的戲劇效果。 |
|
電影片名:大紅燈籠高高挂
英文片名:Raise The Red Lantern
影片類型:劇情
國傢/地區:中國 中國香港 中國臺灣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片長:125 min
色彩:彩色
混音:Dolby
攝製格式:35 mm
年份:1991年 |
|
1991年意大利第四十八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馬剋銀獅奬;
1991年香港《電影雙周刊》十大華語片之一;
1991年國際影評人協會大奬;
1992年第十八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奬最佳攝影(趙非);
1992年意大利大衛奬最佳外語片奬;
1993年第十六屆大衆電影百花奬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員(鞏俐);
1993年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奬;
1993年比利時影評人協會大奬;
1993年第四十六屆英國電影學院奬最佳外語片奬;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
|
- : Big red light cage Gaogaog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