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魚類 > 大眼金槍魚
目錄
No. 1
  英文名:bigeye tuna
  俗名:大眼金槍魚、大目鮪。
  産地及産期:
  主漁場在赤道的北緯35度間海域,是捕撈量最多的金槍魚種類。
  介紹:
  中國大陸名稱:大眼金槍魚
  中國臺灣名稱:大目鮪
  日本語名稱:メバテ
  英語名稱:bigeye tuna
  體長2米,重150千克以上,體型與藍鰭金槍魚相似,胸鰭較大,眼較大。主漁場在赤道的北緯35度間海域,是捕撈量最多的金槍魚種類。是常見的製作金槍魚生魚片魚種。
No. 2
  英文名: Bigeye Tuna
  俗名: 大眼金槍魚、大目鮪。
  産地及産期:
  主漁場在赤道的北緯35度間海域,是捕撈量最多的金槍魚種類。
  介紹:
  中國大陸名稱:大眼金槍魚
  中國臺灣名稱:大目鮪
  日本語名稱:メバテ
  英語名稱:Bigeye Tuna
  體長2米,重150千克以上,體型與藍鰭金槍魚相似,胸鰭較大,眼較大。主漁場在赤道的北緯35度間海域,是捕撈量最多的金槍魚種類。是常見的製作金槍魚生魚片魚種。
  大眼金槍魚 Thunnus obesus:又名肥壯金槍魚。體紡錘形,肥滿粗壯,體前中部為亞圓筒狀。尾柄短,兩側各有1大隆起嵴,尾基上下方另有2個小隆起嵴。頭部圓大。吻短。眼大。口中等大,上頜骨平直,上下頜有小型錐齒一列,上頜齒約39個,下頜齒小,約45個。前鰓蓋骨具柵形褶。鰓蓋骨後緣圓滑。體被櫛鱗,胸甲鱗片顯著大。側綫在胸鰭上方呈波狀,嚮後沿背緣延伸達尾基。體頭背部青藍色,臀鰭淡色,腹鰭灰色,前端微帶黃色,小鰭黃色,有黑色邊緣。大眼金槍魚為大洋性洄遊魚類,是金槍魚類中僅次於金槍魚的大型魚種,一般為體長1.5~2.0米,體重100千克左右。在漁獲産量中一般以16~35千克的個體占優勢。大眼金槍魚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其適溫範圍為13~27°C,在水溫21~22°C 時集成大群。在印度洋,分佈在南赤道海流及其以北水域,非洲東岸和馬達加斯加島,常見於印度-澳大利亞群島海域。印度洋的東部海區6~9月為盛漁期。大眼金槍魚於3齡、體長0.9~1米時性成熟。産卵場在赤道水域。在印度洋,魚群沿赤道在東西方向上成密集的帶狀分佈,幾乎都是産卵群體。大眼金槍魚主要以頭足類、蝦類及飛魚等小型魚類為食,白天主要棲息於較深水層,夜晚則上移到近水面表層攝食,以130m 以淺水深範圍活動頻率較高。從上釣時間初步觀察,其在每日傍晚和翌日凌晨攝食較為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