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 >河南 >郑州 > 大河村遗址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大河村遗址联系方式地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
  大河村遗址投诉电话郑州旅游投诉电话:0371-67188061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大河村遗址门票价格10元/人。大河村遗址交通乘308路公交车可到。大河村遗址玩法考古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化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东北郊107和310国道交汇处的东南隅。大河村遗址面积40余万平方米,是一处包含多种考古学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
  1983年,大河村遗址保护管理所成立,编制6人。1986年遗址博物馆建成并初具规模,正式对外开放。该馆隶属于郑州市文化局,全民事业单位,编制人数增至13人。该馆占地16亩,展室面积10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多件。陈列内容分三部分:
  1、仰韶文化房基基址。展出距今5000多年前大河村先民们高超的建筑技术“木骨整塑”房屋,从中可了解先民们饮食、起居等生活习俗和家庭婚姻状况。
  2、大河村遗址出土文物陈列。展出540余件珍贵文物。结合沙盘、景箱、图片、绘画等形式,展现中原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演变以及与周围其它原始文化的关系;展现了距今5000年以前郑州地区先民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情景。
  3、模拟村。以仿古建筑、人物雕像群体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大河村先民们种植、采集、狩猎以及制作陶器、骨器、石器等的社会生活场景。
  大河村博物馆建馆以来,广泛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近年来先后被郑州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共青团市委命名为“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基地”、“郑州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陈展内容,吸引了大批中外宾客。十多年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0余万人次和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宣传郑州做出了贡献。该馆已被定为国家级旅游线路“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的景点之一。同时也是3条省级旅游线路中的景点之一,成为了解中原历史必不可少的好去处。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位于郑州市的北郊、107国道和郑汴高速公道交汇处的东南隅。
  大河村遗址发现于1964年,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距今6800--3500年,面积40万平方米。遗址中部是仰韶先民的居住区,房基相叠、窖密集:两处仰韶文化晚期的氏族公共墓地分别位于遗址的东北部和西部。龙山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遗址的四周边沿地带,夏商时期的遗存主要集中在遗址的西南部。其中仰韶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文化层最厚处达成12.5米。1972年--1987年先后发掘21次,出土房基47座、窖穴297座、墓葬354座,出土各类珍贵文物3500多件。遗址中出土的"木骨整塑陶房"f1-4,是目前我国出土同时期房屋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发掘时,1号房基北墙残高近1米。据碳14测定距今5040±100年。它是一组两面坡式的排房建筑,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居民建筑的基本形制。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在仰韶文化中独树一帜。彩陶双连壶造型独特,被誉为中国史前最美丽的彩陶。彩陶中的太阳纹、日晕纹、星座纹等天象图案,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此外,遗址中还出土有山东大汶口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的遗物。
  发掘表明,先民们曾经在此延续居住长达3300多年,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直到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大河村遗址是郑州地区远古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
  大河村遗址面积之大、遗物之丰富、延续时间之长、包含文化内容之广泛,是中原地区其它古代遗址中很少见的。大河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研究原始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漫长的历史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和确凿的地层证据,也同时为探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和分期划段及类型研究提供了一个尺度,为研究中原地区和黄河下游、江汉流域同期诸原始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依据。1986年,大河村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大河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祖国优秀历史遗产、弘扬民族文化,1985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成立了郑州市大河村遗址保护管理所,负责对遗址的保护与管理。1986年初,模拟村、文物陈列室相继落成,并布置了"大河村遗址文物陈列",5月份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大河村遗址保管所正式更名为"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隶属于郑州市文化局。
  近年来,大河村遗址先后被命名为:"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基地"、"郑州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郑州市对外宣传基地"、"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被旅游部门确定为国家级旅游线"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和三条省级旅游线上的重要文物景点。
  目前,展览内容共分《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大河村遗址文物陈列》、《模拟村》、《陶艺馆》四部分:
  ●《仰韶文化房基遗址》
  展出1972年发掘出土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展现五千年前大河村遗址先民们高超建筑技艺的结晶--f1-4号"木骨整塑陶房",再现先民们的家居生活。
  ●《大河村遗址文物陈列》
  精选大河村遗址出土的300余件珍贵文物,辅以景箱、沙盘、图片等,展现大河村遗址灿烂的远古文化,提示中原地区社会发展的进程。
  ●模拟村
  运用复原原始房屋、雕塑群等到形式,生动再现了五千年前大河村遗址先民们原始农耕、采集、渔猎和家居生活的场景。
  ●陶艺馆
  恢复演示大河村遗址先民们陶器的制作工艺,为观众提供亲身参与制陶实践的机会,在泥与火的融合中感受先民们劳作的艰辛和创造的欢乐。
简介
  大河村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历次发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遗迹看来,这个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达4-7米。
  引人注目的是残存的房屋。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距今约有5000年,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晚期建筑,为目前国内该时期仅存的房基。
  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像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
  这一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农业和古代天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门票价格
  门票:10元/人
  交通提示
  交通:乘308路公交车可到。
  相临景点
  白沙湖 新郑 巩义石窟寺 黄河游览区 少室阙 太室阙 郑州商城遗址 北宋皇陵 汉霸二王城 启母阙 环翠峪风景区 官渡古战场 神仙洞 郑韩古城 刘禹锡墓 原武温穆王壁画墓 郑州市森林公园 郑州城隍庙 古荥冶铁遗址 黄治三彩窑址 后周皇陵 新郑博物馆 欧阳修陵园 登封 虎牢关 蒿山 “二七”纪念塔 杜甫故里 打虎亭汉墓 飞龙顶 大河村遗址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 河南博物院 花园口 黄帝宫 黄帝故里 黄河博物馆 黄河大观位 吉鸿昌墓 纪公庙 康百万庄园 裴李岗遗址 三皇山 商城遗址 宋陵 嵩山国家森林公园
百科大全
  Dahecun yizhi
  大河村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北的大河村。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72~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7次发掘,文化层分为6期,分属于仰韶文化的两个阶段和龙山文化,其中二、三期遗存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790~前3070年。大河村遗址的发掘,揭示了秦王寨类型(即大河村类型)的丰富内涵,其中以多间相连的房址较为重要;增添了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证据;还提供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发生交往的史实。
  第一、二期遗存 近似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或与之相当。有方形残房基 1座。为木骨草泥墙和硬土居住面地上建筑。发现以罐和豆作葬具的幼儿瓮棺葬 1座。出土物主要是陶器,有釜形鼎、罐形鼎、浅腹盆、敛口钵、红顶钵、红顶碗、豆、小口尖底瓶、灶、甑、缸和器座等。彩陶施淡黄和白色陶衣,用黑、红或褐色绘彩,主题是圆点、弧线和钩叶组成的图案花纹。
  第三、四期遗存 为仰韶文化秦王寨类型,它是大河村遗址的主要堆积,且很典型,故有人以此作为代表性遗存,另称为大河村类型。发现房屋建筑21座,分两类:一类是连间式地上建筑,包括 2个、3个、4个单间再加套间,一次建造或逐步扩建而成,共发现4组。房屋作方形或长方形。墙基多用挖槽垫基的方法构筑,起建墙壁先排插圆木立柱,柱间附加芦苇束,再以横木相连,用藤条或似草绳之物缠结牢固,里外涂抹草泥,最后用火烘烤使之坚硬。居住面一般用沙质泥铺平抹光,也经烘烤。住房内一般都设有方形烧土台作为灶址。这类房屋的出现当是为了适应家庭生活变化的需要。另一类是单间房址,共发现9座,7座为地面建筑,多作长方形,面积一般在二、三十平方米;还有方形和长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子各1座。窖穴共49个,主要是圆形袋状坑。发现土坑墓37座,绝大多数是成人墓,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仅几座墓有很少的随葬品。另有小孩瓷棺葬61座,葬具是用鼎、大口尖底器、豆、罐、盆、缸分别组合而成。
  大河村类型的19号、20号地面连间式房子
  出土各种遗物 350多件。陶器主要有鼎、盆、钵、壶、瓮、罐、豆、甑、缸、大口尖底器等。彩陶花纹有六角星纹、太阳纹、网纹、□纹、□纹等。三期的繁缛,多白衣、复彩(见彩图仰韶文化白衣彩陶钵);四期的图案简单,不见白衣彩陶。第四期陶器变成以灰陶为主,还出现大口绳纹罐、斜沿线腹盆等,表现出向龙山文化过渡的趋势。第四期的陶尊、背水壶和陶锅,分别与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相同或相似。
  第五、六期遗存 共发现窖穴51个,墓葬7座。在长方形土坑或废窖穴中有人骨,似原为捆绑埋葬的。陶器以灰陶为主。第五期以鼎为炊器,属早期龙山文化;第六期新出现了鬲、□和□,属河南龙山文化。
  参考书目 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3期。
  (石兴邦)
包含词
郑州大河村遗址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