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科 > 大杜鹃
目录
No. 1
  又称“郭公”、“布谷鸟”。脊椎动物。鸟纲,杜鹃科。体长33~35厘米。身体暗灰色,腹部有黑色横纹。其叫声很像语音“布谷”,因而又叫“布谷鸟”。不自营巢。夏时几遍布全国。
No. 2
  中文俗名: 喀咕 、布谷、郭公、获谷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cuckoo)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的1种。又名郭公,布谷。分布于非洲、欧亚大陆到东南亚。中国除台湾省外,国内各地均有分布。
  体长约3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雄鸟上体纯暗灰色;两翅暗褐,翅缘白而杂以褐斑;尾黑,先端缀白;中央尾羽沿着羽干的两侧有白色细点;颏、喉、上胸及头和颈等的两侧均浅灰色,下体余部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鸟上体灰色沾褐,胸呈棕色。
  栖息于开阔林地,特别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间鸣叫,每分钟24~26次,连续鸣叫半小时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隐伏在树叶间。平时仅听到鸣声,很少见到。飞行急速,循直线前进,在停落前,常滑翔一段距离。取食鳞翅目幼虫、甲虫、蜘蛛、螺类等。食量大,对消除害虫起相当作用。
  大杜鹃性孤独,繁殖期亦不成对生活。雌雄交配杂乱,不自营巢,而把卵置于其他鸟类(如苇莺、麻雀、灰喜鹊、燕尾、伯劳、云雀、鹡鸰等)的巢内。所产的卵有与寄主卵相似的现象。卵大小约23.6×18.1毫米,外壳粗厚。孵化期为12~14天。嗜食其他鸟所不敢啄食的毛虫,如松尺蠖、松毛虫等。
  药用——
  【药名】:大杜鹃
  【来源】:为杜鹃科动物大杜鹃的全体。
  【功效】:软坚散结、通便、镇咳。
  【主治】:治瘰疬、结核、肺阴虚、便秘。
  【性味归经】:咸、温。入肺、肝、肾、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服,9-15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栖居在开阔的林地,常停止在多叶的树上不断鸣叫。
  【拉丁名】: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innaeus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No. 3
  中文俗名: 喀咕 、布谷、郭公、获谷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cuckoo)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的1种。又名郭公,布谷。分布于非洲、欧亚大陆到东南亚。中国除台湾省外,国内各地均有分布。
  体长约3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雄鸟上体纯暗灰色;两翅暗褐,翅缘白而杂以褐斑;尾黑,先端缀白;中央尾羽沿着羽干的两侧有白色细点;颏、喉、上胸及头和颈等的两侧均浅灰色,下体余部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鸟上体灰色沾褐,胸呈棕色。
  栖息于开阔林地,特别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间鸣叫,每分钟24~26次,连续鸣叫半小时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隐伏在树叶间。平时仅听到鸣声,很少见到。飞行急速,循直线前进,在停落前,常滑翔一段距离。取食鳞翅目幼虫、甲虫、蜘蛛、螺类等。食量大,对消除害虫起相当作用。
  大杜鹃性孤独,繁殖期亦不成对生活。雌雄交配杂乱,不自营巢,而把卵置于其他鸟类(如苇莺、麻雀、灰喜鹊、燕尾、伯劳、云雀、鹡鸰等)的巢内。所产的卵有与寄主卵相似的现象。卵大小约23.6×18.1毫米,外壳粗厚。孵化期为12~14天。嗜食其他鸟所不敢啄食的毛虫,如松尺蠖、松毛虫等。
  药用——
  【药 名】:大杜鹃
  【来 源】:为杜鹃科动物大杜鹃的全体。
  【功 效】:软坚散结、通便、镇咳。
  【主 治】:治瘰疬、结核、肺阴虚、便秘。
  【性味归经】:咸、温。入肺、肝、肾、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服,9-15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栖居在开阔的林地,常停止在多叶的树上不断鸣叫。
  【拉丁名】: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innaeus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英文解释
  1. lat.:  cuculus canorus
包含词
加拿大杜鹃朱红大杜鹃大杜鹃网蝽
牙买加岛的大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