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名: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ris (linnaeus)
英文名:blue-spotted mudhopper,pond-skipper
俗名:跳鱼 、泥猴
纲目:弹涂鱼科
产地及产期:
属暖水性潮间带鱼类,喜穴居软泥底质低潮区或半咸水的河口滩涂,借助腹鳍在泥涂上匍匐跳跃,觅食。以底栖硅藻为主食。在我国沿海均产之。
介绍:
体延长,侧扁,头大,近圆筒形。一般体长10~20m厘米,体重20~50克。眼小位高,互相靠拢,突出于头顶之上,下眼睑发达。口大略斜,两颌等长,两颌各有牙1行,上颌牙呈锥状,前方每侧3个牙呈犬牙状;下颌牙斜向外方,呈乎卧状。体被小圆鳞,无侧线。胸鳍基部宽大,肌肉柄发达,腹鳍愈合成吸盘。体深褐色,背鳍和尾鳍上有蓝色小圆点。体背黑褐色。腹部灰色。背侧有6个黑色条状块,周身遍布不规则的绿褐色斑点、背鳍二个,第1背鳍很小。仅有鳍棘5条,鳍棘末端成丝状延长,其中第3棘最长;第2背鳍与臀鳍均较长,其长度大体相等。尾鳍楔形、宽大,第2背鳍有3条通常的灰白色横线,胸鳍有黄绿色虫纹状图案,十分艳丽。 |
|
拉丁名: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ris (Linnaeus)
英文名: blue-spotted mudhopper,pond-skipper
俗名: 跳鱼 、泥猴
纲目: 弹涂鱼科
产地及产期:
属暖水性潮间带鱼类,喜穴居软泥底质低潮区或半咸水的河口滩涂,借助腹鳍在泥涂上匍匐跳跃,觅食。以底栖硅藻为主食。在我国沿海均产之。
介绍:
体延长,侧扁,头大,近圆筒形。一般体长10~20m厘米,体重20~50克。眼小位高,互相靠拢,突出于头顶之上,下眼睑发达。口大略斜,两颌等长,两颌各有牙1行,上颌牙呈锥状,前方每侧3个牙呈犬牙状;下颌牙斜向外方,呈乎卧状。体被小圆鳞,无侧线。胸鳍基部宽大,肌肉柄发达,腹鳍愈合成吸盘。体深褐色,背鳍和尾鳍上有蓝色小圆点。体背黑褐色。腹部灰色。背侧有6个黑色条状块,周身遍布不规则的绿褐色斑点、背鳍二个,第1背鳍很小。仅有鳍棘5条,鳍棘末端成丝状延长,其中第3棘最长;第2背鳍与臀鳍均较长,其长度大体相等。尾鳍楔形、宽大,第2背鳍有3条通常的灰白色横线,胸鳍有黄绿色虫纹状图案,十分艳丽。
习性:
栖息于红树林及河口区,属广盐性鱼类。爬行在泥滩地,跳跃力强,稍受惊吓即迅速跳离,甚至躲入洞穴或水中。繁殖期具领域性,雄鱼会有复杂的求爱活动,并会筑巢护卵及守护幼鱼。杂食性,以底藻及小型底栖动物为主。
分布:
日本至台湾北部、西部及南部海域 |
|
灰大弹涂鱼 | 薄氏大弹涂鱼 | 杜氏大弹涂鱼 | 多斑大弹涂鱼 | 绿斑大弹涂鱼 | 细斑大弹涂鱼 | 北澳洲大弹涂鱼 | 大弹涂鱼健康养殖 | 大弹涂鱼养殖技术 | 南美白对虾与大弹涂鱼混养 | 大弹涂鱼土池育苗技术 | 大弹涂鱼土池人工育苗 | 大弹涂鱼的苗种繁育 | 大弹涂鱼的形态、习性 | 虾池养殖大弹涂鱼增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