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别名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救荒野豌豆的别名。
中药材即前述植物入药。
大巢菜为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satival. 的嫩茎叶,又名野苕子、薇菜、野豌豆等。多生于田边及灌木林间。可作汤或炒食。大巢菜每百克鲜嫩茎叶含水分80 克,蛋白质3.8 克,脂肪0.5 克,碳水化合物9 克,钙270 毫克,磷70 毫克。大巢菜具有清热利湿、和血祛瘀的功效,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等。《本草拾遗》载“调中,利大小肠”。《草本便方》载“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黄疸肿,利脏热。截疟,平胃,明耳目”。
大巢菜
(《纲目》)
【异名】薇(《诗经》),垂水(《尔雅》),薇莱、巢菜、野豌豆(《品汇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学大辞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苕子(《广州植物志》),肥田草(《贵州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巢菜
一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栽培者可达90厘米,被稀疏的黄色短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末端具卷须;托叶半箭头状,一边有1~3披针形齿牙,一边全绿,小叶8~16个,矩形或倒披针形,顶端截形或凹,并具细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稀疏的黄色短柔毛,长8~18毫米,阔4~8毫米。总状花序腋生,花1~2个,蝶形,有短花梗,深紫色或玫红色;萼管状,外被黄色短柔毛,萼齿线形;旗瓣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爪;雄蕊10,两体;雌蕊1,子房具短柄,被黄色微柔毛,花柱短,柱头头状,花柱顶端外面有一丛髯毛。荚果略扁,成熟时棕色,裂为2片卷曲的果瓣。花期3~4月。
生于山坡、路边及草地。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4~5月间采收。
【性味】甘辛,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其毒性随生长期而变化,以花期和结实期毒性最大。牲畜以慢性中毒为主,马和牛在食人该植物1个月内发病,一般于15天开始体态消瘦,出现特有的神经症状,如昏睡,步态蹒跚,中毒中期转为兴奋,末期再次出现昏睡,还伴有便秘、黄疸、疝痛、血尿、脱毛等。尸检可见内脏充血、肠炎等,脊髓髓质等呈粉红色。急性中毒死亡不多见。
①《本草拾遗》:"味甘,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甘,性子,无毒。"
③《草木便方》:"辛,平。"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
①《本草拾遗》:"调中,利大小肠。"
②《海药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
③《品汇精要》:"益气,润肌,清神,强志。"
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黄疸肿,利脏热。截疟,平胃,明耳目。"
⑤《四川中药志》:"生血。治肾虚遗精,腰痛,湿热黄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疟疾:肥田草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鼻血:肥田草一两,煨甜酒吃。(《贵州草药》)
③治黄肿及水肿:野麻豌、黄脚鸡、水皂角、臭草根、打碗子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夜梦遗精,心慌心跳:野麻豌、黄精、天冬、朱砂、仙茅、杜仲。炖猪蹄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月经不调:肥田草种子、小血藤各五钱,泡酒服。(《贵州草药》)
⑥治疔疮:鲜大巢菜,盐卤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
|
大巢菜
(《纲目》)
【异名】薇(《诗经》),垂水(《尔雅》),薇莱、巢菜、野豌豆(《品汇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学大辞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苕子(《广州植物志》),肥田草(《贵州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巢菜
一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栽培者可达90厘米,被稀疏的黄色短柔毛。双数羽状复叶,叶轴末端具卷须;托叶半箭头状,一边有1~3披针形齿牙,一边全绿,小叶8~16个,矩形或倒披针形,顶端截形或凹,并具细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稀疏的黄色短柔毛,长8~18毫米,阔4~8毫米。总状花序腋生,花1~2个,蝶形,有短花梗,深紫色或玫红色;萼管状,外被黄色短柔毛,萼齿线形;旗瓣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爪;雄蕊10,两体;雌蕊1,子房具短柄,被黄色微柔毛,花柱短,柱头头状,花柱顶端外面有一丛髯毛。荚果略扁,成熟时棕色,裂为2片卷曲的果瓣。花期3~4月。
生于山坡、路边及草地。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4~5月间采收。
【性味】甘辛,寒。
①《本草拾遗》:"味甘,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甘,性子,无毒。"
③《草木便方》:"辛,平。"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
①《本草拾遗》:"调中,利大小肠。"
②《海药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
③《品汇精要》:"益气,润肌,清神,强志。"
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黄疸肿,利脏热。截疟,平胃,明耳目。"
⑤《四川中药志》:"生血。治肾虚遗精,腰痛,湿热黄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疟疾:肥田草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鼻血:肥田草一两,煨甜酒吃。(《贵州草药》)
③治黄肿及水肿:野麻豌、黄脚鸡、水皂角、臭草根、打碗子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夜梦遗精,心慌心跳:野麻豌、黄精、天冬、朱砂、仙茅、杜仲。炖猪蹄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月经不调:肥田草种子、小血藤各五钱,泡酒服。(《贵州草药》)
⑥治疔疮:鲜大巢菜,盐卤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
|
大巢菜
豆科(Leguminosae)野豌豆属(Vicia),一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Vicia sativa L. |
|
原产欧洲南部,亚洲西部,我国古代亦已普及入药。目前世界各地都有种植。我国40年代引入甘肃、江苏试种,80年代发展到全国各地普遍种植。1958~1962年由西北畜牧研究所和甘肃农业大学进行栽培示范用于生产;1976年经甘肃土肥所试验示范进入麦田套复种,成为河西灌区“夏茬轮作”的主要草种之一,在草田轮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省每年种植近百万亩左右,仅次于紫花苜蓿居第二位。 |
|
主根明显,长20~40厘米,根幅20~25厘米,有根瘤。茎柔嫩有条棱,有细软毛或无毛,匍匐向上或半攀缘状,长60~200厘米,分枝30~50个。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10对,叶片长1~2厘米,宽5毫米,呈矩形或倒卵圆形,先端凹入,中央有突尖;叶轴长4~8厘米,顶端有分枝的卷须,缠于他物上。托叶半箭形或戟形,有1~3枚披针形裂齿,长2~3毫米。蝶形花1~2朵,腋生,紫红、粉红或白色,花梗极短或无。子房被黄柔毛,短柄,花柱背面顶端有茸毛。荚果扁长3~6厘米,宽5~6毫米,成熟时为黄色或褐色,含种子5~12粒,种子扁圆或钝圆。种子色泽有黄、白、灰、黑、淡粉红、青、褐、暗红、或有斑纹等各色,千粒重40~70克。 |
|
性喜温凉气候,抗寒能力强,生长发育需≥0℃积温1700~2000℃,用作饲草,在甘肃省海拔3000米以下的农牧区都可种植。从播种到成熟,约100~140天,播种时温度高,出苗快,温度在10~11℃时,播种后12~15天出苗,在4℃左右时,20~25天出苗,但在高温干燥时出苗较慢。苗期生长较慢,花期开始迅速生长,花期前的生长快慢随温度高低而不同,花期以后则依品种不同而异,耐寒性强,但不耐炎热,幼苗能耐-6℃的冷冻。耐干旱但对水分很敏感,每遇干旱则生长不良,但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生机,遇水后又继续生长,但产量显著下降。再生性强,但与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有关,花期前刈割,留茬高度20厘米以上时,再生草产量高。对土壤要求不严,耐酸耐瘠薄能力强,而耐盐能力差,能在pH值5.0~8.5的砂砾质至粘质土壤上生长良好,但在冷浸泥田和盐碱地上生长不良。适宜在pH值6.0~6.8并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和砂壤土上种植。抗冰雹能力强,冰雹可使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枝离叶碎,而箭舌豌豆叶小茎柔韧,在同等条件下受灾较轻,对产量影响较小。固氮能力强而早,一般在2~3片真叶时就形成根瘤,有一定的固氮能力,营养生长阶段的固氮量占全生育的95%以上,春播的箭舌豌豆在分枝到孕蕾期是根瘤固氮活性的高峰。 |
|
是粮、料、草兼用作物,生长繁茂,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草1000~2000千克,高者可达3000千克,亩产种子100~150千克,高产可达250千克以上。鲜草干燥率22%,叶量占51.3%,茎叶柔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马、牛、羊、猪、兔和家禽都喜食。箭舌豌豆与青燕麦混播,收贮混合青干草,产量较青燕麦单播提高43.3%,混合青干草的蛋白质含量较青燕麦提高4.0%;是增加冬春干草贮量,改进干草质量,提高冬春家畜营养水平的有效途径,应在青燕麦种植地区大力推广。 |
|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 整地应在播种前一年完成浅耕、灭茬灭草,蓄水保墒。翌年播种前施底肥、深耕、耙耱、整平地面。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为底肥,播种时施磷二氨等复合肥为种肥,促进幼苗生长。(二)播种 播种前检验种子品质,查明种子纯净度、发芽率,计算种子用价,然后决定播种量。收草播种的种子品质,不得低于国家或省级规定的Ⅲ级种子标准,种子田播种的种子,必须选用Ⅰ级种子。单播量每亩6~7千克,与燕麦混播量每亩2.5~3千克,燕麦9~10.0千克,按箭舌豌豆单播量4成,燕麦单播量的6成计算各自的播种量。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期,单播收草,在牧区为5月上旬,混播不得迟于5月中旬。在农区一般在小麦收获后复种或麦田套种。若用于收种,则以早春播种为好。播种方法,单播宜采用条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可撒播也可条播,条播时可同行条播,也可隔行条播,行距20~25厘米。(三)田间管理 箭舌豌豆抗逆性强,幼苗后期管理简便,但苗期要注意除草,适量追肥,在灌区应注意分枝期和青荚期的供水。箭舌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磷消耗较多,收草后的茬地往往氮多磷少,应增施磷肥,以求氮磷平衡,促进后作产量。(四)收获利用 箭舌豌豆用以青饲、放牧、青贮、调制青干草均可。青贮时要稍晒后与其他牧草搭配。调制干草时,刈割束捆要小,堆放要通风,防止霉烂变质。适宜刈割期应在开花期至始荚期进行。也可刈牧配合利用,于幼嫩时放牧,再生草刈割。放牧宜在干燥天气进行,避免牛、羊过量采食,防止瘤胃膨气。与燕麦混播的适宜刈期是燕麦抽穗期。早期刈割后的再生草,也应放牧利用。种子成熟后,多数品种易爆荚落粒,当70%的豆荚变为黄褐色时即应收割,及时运往晒场干燥脱粒。种子除用作家畜精料外,还可加工粉条、粉丝、粉面等副食品,用箭舌豌豆粉与水量面粉混合,制作面条、馒头、烙饼等食品别有风味,深受群众喜爱。但种子中含有生物碱和氢甙,氢甙经水分解后释放出氢氰酸,食用过量能使人畜中毒。据测定,种子中氢氰酸含量高低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一般在0.8~2.45ppm之间。氢氰酸遇热挥发,遇水溶解,去毒容易,在食用饲用前经浸泡、淘洗、磨碎、炒熟、蒸煮等加工工艺处理后,其氢氰酸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故不至出现中毒危险。但应避免大量长期连续使用。箭舌豌豆用于绿肥和轮作,肥田效果显著,据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1972年在张掖小满试验,在麦收后短期休闲地复种箭舌豌豆,其根茬地0~20厘米土层中,速效氮含量比休闲地增加66.7~133.4%,比复种前增加66.7~249.9%,且旱地比水地增加幅度大,固氮能力也较普通豌豆强;与休闲地比,几种有益微生物也大有增加,氮化菌增加112.75%,固氮菌增加104.75%,硝化菌增加 147.01%。箭舌豌豆是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 |
|
野豌豆壳二孢叶斑病、野豌豆葡萄孢赤斑病、野豌豆镰孢萎蔫病、野豌豆白粉病、野豌豆锈病、野豌豆细菌性赤斑病 |
|
草原毛虫类、盲蝽类、蛴螬、苜蓿夜蛾、小麦皮蓟马、叶蝉类 |
|
即前述植物入药。
大巢菜为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sativaL. 的嫩茎叶,又名野苕子、薇菜、野豌豆等。多生于田边及灌木林间。可作汤或炒食。大巢菜每百克鲜嫩茎叶含水分80 克,蛋白质3.8 克,脂肪0.5 克,碳水化合物9 克,钙270 毫克,磷70 毫克。大巢菜具有清热利湿、和血祛瘀的功效,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等。《本草拾遗》载“调中,利大小肠”。《草本便方》载“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黄疸肿,利脏热。截疟,平胃,明耳目”。
大巢菜
(《纲目》)
【异名】薇(《诗经》),垂水(《尔雅》),薇莱、巢菜、野豌豆(《品汇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学大辞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苕子(《广州植物志》),肥田草(《贵州草药》)。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薇,生麦田中,原泽亦有。故《诗》云,山有蕨薇。非水草也。即今野豌豆。蜀人谓之巢菜。蔓生,茎叶气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诗疏》以为迷蕨,郑氏《通志》以为金樱芽,皆谬矣。项氏云,巢菜有大小二种,大者即薇,乃野豌豆之不实者,小者即苏东坡所谓元修菜也,此说得之。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巢菜
一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栽培者可达90厘米,被稀疏的黄色短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末端具卷须;托叶半箭头状,一边有1~3披针形齿牙,一边全绿,小叶8~16个,矩形或倒披针形,顶端截形或凹,并具细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稀疏的黄色短柔毛,长8~18毫米,阔4~8毫米。总状花序腋生,花1~2个,蝶形,有短花梗,深紫色或玫红色;萼管状,外被黄色短柔毛,萼齿线形;旗瓣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爪;雄蕊10,两体;雌蕊1,子房具短柄,被黄色微柔毛,花柱短,柱头头状,花柱顶端外面有一丛髯毛。荚果略扁,成熟时棕色,裂为2片卷曲的果瓣。花期3~4月。
生于山坡、路边及草地。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4~5月间采收。
【性味】甘辛,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其毒性随生长期而变化,以花期和结实期毒性最大。牲畜以慢性中毒为主,马和牛在食人该植物1个月内发病,一般于15天开始体态消瘦,出现特有的神经症状,如昏睡,步态蹒跚,中毒中期转为兴奋,末期再次出现昏睡,还伴有便秘、黄疸、疝痛、血尿、脱毛等。尸检可见内脏充血、肠炎等,脊髓髓质等呈粉红色。急性中毒死亡不多见。
①《本草拾遗》:"味甘,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甘,性子,无毒。"
③《草木便方》:"辛,平。"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
①《本草拾遗》:"调中,利大小肠。"
②《海药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
③《品汇精要》:"益气,润肌,清神,强志。"
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黄疸肿,利脏热。截疟,平胃,明耳目。"
⑤《四川中药志》:"生血。治肾虚遗精,腰痛,湿热黄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疟疾:肥田草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鼻血:肥田草一两,煨甜酒吃。(《贵州草药》)
③治黄肿及水肿:野麻豌、黄脚鸡、水皂角、臭草根、打碗子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夜梦遗精,心慌心跳:野麻豌、黄精、天冬、朱砂、仙茅、杜仲。炖猪蹄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月经不调:肥田草种子、小血藤各五钱,泡酒服。(《贵州草药》)
⑥治疔疮:鲜大巢菜,盐卤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
|
豆科草本植物大巢菜的嫩茎叶。又称薇菜、巢菜、野腕豆苗、野麻碗豆、苕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春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用。
[性能]味甘、微辛,性平。能清热利湿,利大便,活血止血,截疟。
[参考]含多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糖类等成分。
[用途]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大便不利;妇女经行不畅,经闭,衄血;疟疾。
[用法]煎汤,煮食。
[注意]用以通利大便,作菜或煮汤食为好。孕妇慎用。
[附方]
1,薇菜水皂角汤:大巢菜50g,水皂角30g。加水煎汤服。
本方二物均能利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或湿热发黄。
2,薇荠汤:鲜大巢菜50g,荠菜30g。加水煎汤服。
薇、荠二菜均可止血而药性偏凉。用于血热所致的鼻衄、咳血和吐血。 |
|
大巢菜
药名。出明·李时珍《本草纲 目》。为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sativa,L.的全草。性味:甘辛,寒。功效:清热利湿, 活 血祛瘀。主治:湿热瘀着下焦所致男子疝气,卵痛,血精,不育,房事茎痛,梦遗;女子赤 带下,胞内积聚,不孕,交感出血等疾。用量用法:15~30g,煎汤内服或炖肉同服。 |
|
- n.: vetch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