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大頭陳
來源: 為a玄參科植物球花毛麝香denosma indianum(lour.)merr.的乾燥全草。
出處: 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第一册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球花毛麝香adenosma indianum(lour.)merr.的乾燥全草。
原植物 球花毛麝香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約25~65釐米,有時可達100釐米,全株被腺毛。葉對生,紙質,卵形至長圓形,長2~6.5釐米,寬達1.5釐米,頂端鈍,基部闊楔尖,邊緣有鈍齒;葉柄長約5毫米或稍過之。花秋季開放,藍色,排成頂生和腋生,稠密多花的圓頭狀或長圓狀穗狀花序,基部有總苞狀苞片,小苞片綫形,長約3~4毫米;萼長4~5毫米,5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3毫米,上方一片較其餘的稍大;花冠長約6毫米,檐部二唇形,上唇近直立,微缺或淺2裂,下唇伸展,近等大的3裂,雄蕊4,前雄蕊花藥僅1室能育,後雄蕊2室均能育或其中1室不育。蒴果卵形,長約3毫米,成熟時4瓣裂。
常生曠野、荒坡上。分佈雲南、廣西、廣東和海南等省區。斯裏蘭卡、印度和中南半島均有。
采收加工 秋、鼕季開花時采收,抖淨泥沙,曬幹。
藥材性狀 全草長30~50釐米或過之,莖棕褐色或褐色,密被灰色腺毛;分枝具直棱,節明顯。葉皺縮,多脫落,質脆易破碎,葉面茶褐色,葉背棕褐色,兩面有灰白色長毛。頭狀花序頂生和腋生,圓球形或長圓形,稠密多花,長、寬各1~1.5釐米,棕褐色,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髓心為一小空洞。氣芳香,味苦,辛。以葉多、黑褐色、帶花穗、氣香濃者為佳。
【別名】地鬆茶、黑頭草、石辣
【來源】為玄參科毛麝香屬植物球花毛麝香adenosma indianum (lour.) merr.,以全草入藥。秋、鼕采收。洗淨,曬幹或鮮用。
【源形態】一年生草本,高可達1米,幹時變黑色,有芳香氣,密被腺毛。莖粗壯,有分枝。葉對生,具短柄,卵形至長橢圓形,邊緣具鈍鋸齒。秋季開花,花多數集為稠密頂生球形或矩圓形的頭狀花序。蒴果長卵圓形。
【性味歸經】辛、微苦,微溫。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化濕消滯。用於感冒,發熱頭痛,消化不良,腸炎,腹痛。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大頭陳
(《嶺南採藥錄》)
【異名】千捶草、烏頭風、土夏枯草(《廣東中藥》),地鬆茶、石棘(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假薄荷、黑頭草、神麯草(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册》)。
【來源】為玄參種植物球花毛麝香的帶花全草。
【植物形態】球花毛麝香
一年生草本,高達1米內外,被腺毛。莖直立,單生或分枝。葉對生,具短柄,卵形至矩圓形或披針形,長2.5~5匣米,先端鈍,邊緣有鈍鋸齒。穗狀花序頂生,呈球形或矩圓形,長1~3釐米;小苞片2,綫形;花稠密;藍紫色,長約7毫米;萼齒5,最下面的萼齒較大,呈披針形,其他綫形,較花冠略短;花冠管圓柱狀,上唇直立,下唇擴展,3裂;雄蕊4,內藏;雌蕊1。蒴果卵形,長約3毫米,棕褐色。花期10月。
生於山坡、曠野、草叢中。分佈我國南部。
【採集】開花時采收,洗淨,曬幹。
【藥材】乾燥的帶花全草長30~40釐米,根多剪除。或有殘存。莖粗2-5毫米,外表鐵褐色至褐色,全體被灰色腺毛。質硬而稍韌,斷面中心具髓,常成空洞;分枝具棱綫,節明顯。葉皺縮,多脫落,質脆,茶褐色,背面棕褐色,兩面有灰白色長毛。頂生球形或矩圓形的穗狀花序,花冠幹縮,棕褐色,有香氣。
産廣東。
【化學成分】全草含有機酸、糖類、黃酮甙、酚類、氨基酸。
【性味】辛,涼。
①《廣東中藥》:"味香辛,性平微涼。"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辛微苦,涼。"
【功用主治】宣表和中。治感冒頭痛,腹痛泄瀉,皮炎。
①《嶺南採藥錄》:"發表驅風,治外感頭痛。"
②《廣東中藥》:"治外感傷風,傷寒,傷暑及皮膚熱毒,水土不服。"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芳香化濁。治消化不良,腹脹腹瀉。"
④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册》:"治胃痛,皮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感冒,咳嗽,發熱頭痛,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大頭陳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
②治皮炎:大頭陳,搗爛敷患處。(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