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 : 鴨科 > 大天鵝
目錄
No. 1
  cygnus cygnus linnaeus
  別名鵠、白鵝、天鵝、咳聲天鵝,屬於雁形目鴨科
  學名:cygnus cygnus
  英文名:whooper swan
  分佈於中國新疆、內蒙古、東北、山東、黃河與長江中下遊及東南沿海和臺灣。國外見於歐亞大陸北部。
  大天鵝(又名黃嘴天鵝、咳聲天鵝)棲息於開闊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淺水水域。除繁殖期外成群生活,晝夜均有活動,性機警、膽怯,善遊泳。候鳥,遷徙時以小傢族為單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隊伍。以水生植物的根莖、葉、莖、種子為食,也吃少量動食物,如軟體動物、水生昆蟲。
  繁殖期5-6月,營巢於幹地或蘆葦叢中,每産4-7卵,孵化期31-35天,早成鳥,4歲性成熟,壽命20-30年。北京動物園1952年首次飼養展出大天鵝,60年代繁殖成功。
  大天鵝和小天鵝外形相似,羽色潔白,嘴基黃色,嘴端黑色。不同之處在於:小天鵝體型較小,叫聲較大天鵝清脆,最主要一點是大天鵝嘴基黃斑大,從嘴基沿兩側嚮前延伸至鼻孔下,而小天鵝嘴基黃斑小,不延伸至鼻孔下。
  體重約10千克,體長達1.5米左右。頭和頸的長度超過體軀長度。全身潔白。從眼先至上嘴基部為淡黃色;嘴大部為黑色;跗庶、趾及蹼為黑色。幼鳥通體淡灰褐色,嘴呈暗肉色。
  棲息於水生植物豐富的大型湖泊或沼澤地帶。以水棲昆蟲、貝類、魚類、蛙、蚯蚓、軟體動物、苜蓿、𠔌粒和雜草等為食。4歲後性成熟。繁殖在5-6月間。巢由水草和泥土構成。每窩産卵4-6枚,卵象牙白色,重量320-950剋。孵卵期35-40天。孵卵由雌性擔任。 飛行時較疣鼻天鵝靜聲得多。 它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能和它比高的還有高山兀鷲),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最高飛行高度可達9000米以上,否則就可能會撞在陡峭的冰崖上喪生。
  鼕季分佈於我國長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遷經華北、新疆、內蒙古而到黑竜江、蒙古人民共和國及西伯利亞等地繁殖。
  體態優雅,深受人們的青睞,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劃為我國ii保護動物。
基本資料
  中文正名:大天鵝
  拉丁學名:Cygnus cygnus 命名:Linnaeus,1758
  英 文 名:whooper swan
  中文俗名:白天鵝 黃嘴天鵝
  地理分佈:在我國南方越鼕,回春後到東北、西北繁殖。
  保護等級:國傢重點保護Ⅱ級
分類地位
  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鳥綱 Aves → 今鳥亞綱 Neornithes → 突胸總目 Carinatae → 雁形目 Anseriformes → 鴨科 Anatidae → 天鵝屬 Cygnus → 大天鵝 Cygnus cygnus
瀕危信息
  CITES瀕危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瀕危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 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傢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漸危 生效年代: 1996
分佈
  鼕季分佈於我國長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遷經華北、新疆、內蒙古而到黑竜江、蒙古人民共和國及西伯利亞等地繁殖。
  分佈狀況:繁殖於北方湖泊的葦地,結群南遷越鼕。數量比小天鵝少。
  分佈範圍:格陵蘭、北歐、亞洲北部,越鼕在中歐、中亞及中國。
  主要分佈省份:
  北京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遼寧 吉林 黑竜江 上海 山東 河南 湖南 四川 雲南 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臺灣 香港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
  煙墩角天鵝湖(山東威海榮成俚鳥) 豫北黃河故道濕地 巴音布魯剋 董寨鳥類 濟源獼猴 洪河 興凱湖 興凱湖 東洞庭湖 莫莫格 鄱陽湖 鄱陽湖 雙臺河口 達裏諾爾鳥類 達裏諾爾鳥類 達裏諾爾鳥類 達賚湖 達賚湖 科爾沁 烏梁素海濕地鳥類 烏梁素海濕地鳥類 白芨灘 白芨灘 青海湖鳥島 榮成天鵝湖 蘆芽山 歷山 天池(新疆) 塔裏木鬍楊林 南洞庭湖濕地和水禽 鄂爾多斯遺鷗 鄂爾多斯遺鷗 鄂爾多斯遺鷗 衡水湖濕地和鳥類 賽罕烏拉 黃河三角洲 黃河三角洲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
  子午嶺山 長白山 完達山 清涼峰 天山 準噶爾盆地 準噶爾盆地 準噶爾盆地 阿爾泰山山地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 艾比湖 艾比湖 艾比湖 貝爾湖 羅布泊湖 青海湖 青海湖 賽裏木湖 賽裏木湖 鄂爾多斯高原 北部天山山地 伊犁𠔌地 伊犁𠔌地 尤爾都斯盆地 諾敏戈壁丘陵 諾敏戈壁丘陵 塔河上遊平原 塔河中下遊平原 塔河中下遊平原 開都河 阿拉爾 伊犁河 伊犁河 木紮特河流域 塔裏木河 巴音布魯剋 巴音布魯剋 烏倫古湖 烏倫古湖 淖毛湖 車爾臣河 剋裏雅河 孔雀河
生活習性
  棲息於開闊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淺水水域。除繁殖期外成群生活,晝夜均有活動,性機警、膽怯,善遊泳。候鳥,遷徙時以小傢族為單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隊伍。飛行時較疣鼻天鵝靜聲得多。 它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能和它比高的還有高山兀鷲),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最高飛行高度可達9000米以上,否則就可能會撞在陡峭的冰崖上喪生。
  天鵝機警,理論人類接近距離為300米左右,被其發現守衛會嚮群體發出信號,然後大批飛遠。在榮成市煙墩角天鵝湖,人們與大天鵝的距離可以縮短到2米,甚至1米。被譽為世界上可以與大天鵝“零距離接觸”的地方之一。
  以水生植物的根莖、葉、莖、種子為食,也吃少量動食物,如軟體動物、水生昆蟲。以水棲昆蟲、貝類、魚類、蛙、蚯蚓、軟體動物、苜蓿、𠔌粒和雜草等為食。
繁殖習性
  繁殖期5-6月,營巢於幹地或蘆葦叢中,每産4-7卵,孵化期31-35天,早成鳥,4歲性成熟,壽命20-30年。北京動物園1952年首次飼養展出大天鵝,60年代繁殖成功。 4歲後性成熟。繁殖在5-6月間。巢由水草和泥土構成。每窩産卵4-6枚,卵象牙白色,重量320-950剋。孵卵期35-40天。孵卵由雌性擔任。
形態特徵
  大天鵝和小天鵝外形相似,羽色潔白,嘴基黃色,嘴端黑色。不同之處在於:小天鵝體型較小,叫聲較大天鵝清脆,最主要一點是大天鵝嘴基黃斑大,從嘴基沿兩側嚮前延伸至鼻孔下,而小天鵝嘴基黃斑小,不延伸至鼻孔下。
  體型高大(155釐米)的白色天鵝。嘴黑,嘴基有大片黃色。黃色延至上喙側緣成尖。遊水時頸較疣鼻天鵝為直。亞成體羽色較疣鼻天鵝更為單調,嘴色亦淡。比小天鵝大許多。 虹膜-褐色;嘴-黑而基部為黃;腳-黑色。 叫聲:飛行時叫聲為獨特的klo-klo-klo聲,但聯絡叫聲如響亮而憂鬱的號角聲。
  體重約10千克,體長達1.5米左右。頭和頸的長度超過體軀長度。全身潔白。從眼先至上嘴基部為淡黃色;嘴大部為黑色;跗庶、趾及蹼為黑色。幼鳥通體淡灰褐色,嘴呈暗肉色。
瀕危因素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 參考文獻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大天鵝取羽毛燒灰備用,止血。因此被利用。
外形特徵
  大天鵝(圖2)大天鵝體長120—160釐米,翼展218—243釐米,體重8—12千克,壽命8年。全身的羽毛均為雪白的顔色,大小類似疣鼻天鵝,但也有明顯差異。大天鵝有黃色和黑色的嘴,衹有頭部和嘴的基部略顯棕黃色,嘴的端部和腳為黑色。虹膜-褐色。它的身體肥胖而豐滿,脖子的長度是鳥類中占身體長度比例最大的,甚至超過了身體的長度。腿部較短,腳上有黑色的蹼,遊泳前進時,腿和腳折迭在一起,以減少阻力;嚮後推水時,腳上的蹼全部張開,形成一個酷似船槳的表面,交替劃水,如屢平地。它還常常用尾部的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塗抹羽毛,用來防水。
  大天鵝(圖3)大天鵝的喙部有豐富的觸覺感受器,叫做赫伯小體,主要生於上、下嘴尖端的裏面,僅在上嘴邊緣每平方毫米就有27個,比人類手指上的還要多,它就是靠嘴緣靈敏的觸覺在水中尋覓水菊、莎草等水生植物,有時也捕捉昆蟲和蚯蚓等小型動物為食。
  幼鳥身上是灰棕色羽毛,嘴呈暗肉色。一年後它們纔完全長出和成鳥的羽毛相同的白羽毛。
分佈範圍
  大天鵝分佈圖分佈於格陵蘭、北歐、亞洲北部,越鼕在中歐、中亞及中國的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竜江、上海、山東、河南、湖南、四川、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新疆、臺灣和香港。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
  煙墩角天鵝湖(山東威海榮成俚鳥) 豫北黃河故道濕地、巴音布魯剋、董寨鳥類、大天鵝(圖4)濟源獼猴、洪河、興凱湖、東洞庭湖、莫莫格、鄱陽湖、雙臺河口、達裏諾爾鳥類、達賚湖、科爾沁、烏梁素海濕地鳥類、白芨灘、青海湖鳥島、榮成天鵝湖、蘆芽山、歷山、天池(新疆)、塔裏木鬍楊林、南洞庭湖濕地和水禽、鄂爾多斯遺鷗、衡水湖濕地和鳥類、賽罕烏拉、黃河三角洲。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
  子午嶺山、長白山、完達山、清涼峰、天山、準噶爾盆地、阿爾泰山山地、柴達木盆地、艾比湖、貝爾湖、羅布泊湖、青海湖、賽裏木湖、鄂爾多斯高原、北部天山山地、伊犁𠔌地、尤爾都斯盆地、諾敏戈壁丘陵、塔河上遊平原、開都河、阿拉爾、伊犁河、木紮特河流域、塔裏木河、巴音布魯剋、烏倫古湖、淖毛湖、車爾臣河、剋裏雅河和孔雀河。
  大大天鵝(圖5)天鵝的分佈區非常廣阔,而且無論是繁殖期還是越鼕期,活動範圍都與當年的氣候因素有着密切的關係。如果氣候溫和,它的繁殖區域可以嚮北方擴展,繁殖的時間也可以提前一些;而在氣溫較低的年份,鼕季分佈於中國長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遷經華北、新疆、內蒙古而到黑竜江、蒙古人民共和國及西伯利亞等地繁殖。它的越鼕區則可以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尋找沒有被冰封的水域,以便獲取足夠的食物。
生長繁殖
  大天鵝(圖8)每年4月,當北方的水面剛剛冰消解凍的時候,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經過長途遷飛的大天鵝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繁殖地。它們成雙成對地降落在恬靜的湖面上,有的結伴嘻戲,天真活潑;有的交頸摩挲,溫情脈脈;有的以嘴理羽,悠閑自得;有的紮入水中,翩翩起舞,真是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大天鵝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對愛情忠貞不渝的象徵,而事實上,它們也的確是“一夫一妻”的婚姻關係,一旦結成配偶,形影不離,終生便不再分開。古人用“雌雄一旦分,哀聲留海麯”和“步步一零淚,千裏猶待君”來形容它們的情深意重。
  大天鵝在巢址的選擇上也很講究,大多築於人、畜和其他獸類天敵難以到達的孤洲邊的淺水中,或是築在距離岸邊較遠、水流平緩的淺水中,水位要求穩定,周圍長有高桿沼生植物,還要有大片的明水區。大天鵝的巢是水鳥中最大的,外徑可達2米,用淤泥和雜草作基,使其形成碗狀,上部墊襯着鬆軟的苔蘚、金魚藻和蘆葦葉等,巢位高出水面0.5—1.5米。巢間的距離都在100米以上,當地域較小時,有時也會侵占斑頭雁等其它水鳥的巢。有趣的是,這時它們並不把其它水鳥的卵仍到巢外,而是同自己産的卵一起孵化。
  大天鵝(圖9)大天鵝每窩産3—7枚白色或象牙色的卵,大小約為115×70毫米,卵重大約為330剋左右,最大的達到427剋,這也是我國鳥類中最大的卵。産卵後,雄鳥和雌鳥輪流進行孵化和警戒,如果有危險時,就發出警叫,並很快用樹枝、絨羽等將卵蓋好,隱藏起來,待危險過後再回來孵化。孵化期需要30多天,到6月初的時候,雛鳥就出殼了,它們身上披着潔白的絨毛,一雙小腳卻是桔紅色的,嘴也不是黃色的,而是淡桃紅色或肉色,體長為27釐米左右,體重大約為198剋。由於可以從雌鳥的腹部得到油脂,雛鳥出殼後就能立即跟隨親鳥在巢邊的水中遊泳、覓食。等到雛鳥的絨毛漸漸變灰成色,腳的顔色也逐漸變淺,親鳥就帶領着它們進行試飛。到了秋季,成鳥要將飛羽全部脫掉,再換上新的飛羽。由於在換羽時期完全失去了飛翔的能力,很容易遭到天敵的襲擊,所以大多隱藏到雜草叢生,水面成片,地形復雜,十分隱蔽的安全地帶,就象已經神秘地銷聲匿跡了一樣。
  10月上旬,成鳥和幼鳥都已經全部換好了羽毛,具備了長途遷徙到越鼕地的能力,大天鵝便開始分成小批陸續嚮南方飛去。最早遷離的是不繁殖的亞成鳥,攜帶幼鳥的成鳥稍晚離開,遷飛多在夜間進行,以免遭到猛禽等天敵的襲擊,到11月底全部遷離繁殖地。可以飛越海拔8000多米的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英文解釋
  1. n.:  Cygnus cygnus
包含詞
扇冠大天鵝竜大天鵝指名亞種大天鵝絨鰓角金龜甲
榮成大天鵝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山東榮成大天鵝國傢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