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 > 大叶木兰
目录
No. 1
  拉丁名 magnolia henryi dunn
  中文名 大叶木兰
  拉丁科名 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 木兰科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 云南
  现状 濒危种。产地森林破坏严重,大叶木兰成年植株几被砍光,目前只在云南南部及东南部残存少量植株,呈星散分布。由于环境湿热,成熟种子落地后容易腐烂,天然更新受到限制,林内幼苗、幼树极少。
  海拔下限(米) 300
  海拔上限(米) 130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叶革质,通常倒卵状长圆形,长(15一)20一30(一65)厘米,宽(4一)8一16(-22)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中脉明显凸起,下面灰绿色,侧脉15-22对。叶柄长3一5.5(-10)厘米,托叶痕的长度超过叶柄之半或达叶基部。花乳白色,直径5一10厘米,花被9-10(一12)轮3,近革质,卵状长圆形,长5.5一7厘米,中、内两轮肉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匙形,长5一7厘米;雄蕊多数,长14一20毫米,花药内向开裂;雌蕊群椭圆状卵圆形,长3一3.5厘米;花梗粗状,向下弯曲。聚合果圆柱形或圆柱状卵圆形,长2.5-4厘米;蓇葖80一104枚,具瘤点,顶端具长喙;种子粉红色,内种皮黑褐色,近心形,长宽约1厘米。
  特性 大叶木兰分布于山地、丘陵以及石灰岩石山沟谷。产地主要位于西部北热带偏干性季雨林、雨林地带,间可北伸至西部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南缘,热量丰富,冬季寒潮影响微弱,年平均温21--23℃,全年无霜;滇南年雨量1200--1500毫米,干湿季明显,但干季多浓雾、可补偿水分不足;滇东南因河谷向东南开口,年雨量在1900毫米以上,生境湿热。土壤为砖红壤性土或砖红壤性红壤,土层深厚、潮湿,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5.5--6.1;石灰岩石山区为石灰岩土,微酸性至中性。大叶木兰常散生于沟谷雨林或山地雨林上层,乔木有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 huerck et muell.--arg.、番龙眼pometia pinnata g.forst、窄叶翅子树pterospermum lanceaefoliunnnm roxb.、网脉肉托果semecarpus reticulata lecte.等。在石灰岩沟谷则出现在以四数木tetrameles undiflora r.br.为主的石灰岩季雨林,同时树种还有绒毛紫薇lagerstroemia tomentosa presl.、槿棕caryota urens l.等。花期4--5月,果熟期9--11月。
  保护价值 大叶木兰是木兰属中最为原始的树种,对研究木兰科分类系统和古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科研意义。木材细致,为耐腐、耐水湿的优良用材。叶大而浓密,花大而芳香,可作热带城乡庭园观赏绿化树种。
  保护措施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应加强管理,严禁砍伐,保护好残存植株。建议产地林场、苗圃、种植场、树木园、植物园引种繁育。
  栽培要点 在果熟期种子未落前采集聚合果,取出种子,除去外种皮,洗净种子,即行播种,则发芽率高。要求圃地排水良好,如浇水过多,容易引起种子霉烂,苗期要遮荫。
花木百科
  大叶木兰介绍
  大叶木兰 (Magnolia henryi Dunn)
  科属:
  木兰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叶革质,通常倒卵状长圆形,长(15-)20-30(-65)厘米,宽(4-)8-16(-22)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中脉明显凸起,下面灰绿色,侧脉15-22对;叶柄长3-5.5(-10)厘米,托叶痕的长度超过叶柄之半或达叶基部。花乳白色,直径5-10厘米;花被片9-10(-12),外轮3,近革质,卵状状长圆形,长5.5-7厘米,中、内两轮肉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匙形,长5-7厘米;雄蕊多数,长14-20毫米,花药内向开裂;雌蕊群椭圆状卵圆形,长3-3.5厘米;花梗粗状,向下弯曲。聚合果圆柱形或圆柱状卵圆形,长2.5-4厘米;蓉80-104枚,具瘤点,顶端具长喙;种子粉红色,内种皮黑褐色,近心形,长宽约法1厘米。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云南南部勐腊、勐海、景洪、思茅、澜沧及东南部河口、金平、蒙自、元阳等县。生长在海拔300-1300米的山地、丘陵以及石灰岩石沟谷。缅甸东北部、泰国和老挝北北部也有分布。产地主要位于西部北热带偏干性季雨林、雨林地带,间可北伸至西部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南缘,热量丰富,冬季寒潮影响微弱,年平均温21-23℃,全年无霜;滇南年雨量1200-1500毫米,干湿季明显,但干季多浓雾、可补偿不分不足;滇东南因河谷向东南开口,年雨量在1900毫米上以,生境湿热。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土层深厚、潮湿,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5.5-6.1;石灰岩石山区为石灰岩土,微酸性至中性。大叶木兰常散生于沟谷雨林或山地雨林中,上层乔木有千果榄仁TerminaliamyriocarpaHuercketMuell.-Arg.番龙眼PometiaPinnataG.Forst、窄叶翅子树Pterospermumlanceaefolium.Roxb.网脉肉托果SemecarpusreticulataLecte.等在石灰岩沟谷则出现在以四数木TetramelesundirloraR.Br为主的石灰岩季雨林,同生树种绒毛紫微LagerstroemiatomentosaPresl.、槿棕CaryotaurensL.等。花期4-5月,果熟期9-11月。
  繁殖与栽培:
  在果熟期种子未落前采集聚合果,取出种子,除去外种皮,洗净种子,即行播种,则发芽率高。要求圃地排水良好,如浇水过多,容易引起种子霉烂,苗期要遮荫。
  应用:
  濒危种,大叶木兰属中最为原始的树种,对研究木兰科分类系统和古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科研意义。木材细致,为耐腐、耐水湿的优良用材。叶大而浓绿,花大而芳香,可作热带载乡庭园观赏绿化树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