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多枝柽柳
目录
No. 1
  别名:红柳
  英名:branchy tamarisk
  学名:tamarix ramosissma ledeb.
  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高2~3m,多分枝,茎红色。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0.5~2mm,先端锐尖。总状花序,淡红或紫红色。蒴果长圆锥形。
  耐盐潜水旱生植物。耐旱、耐热、耐盐碱、耐寒,喜光,不耐阴。生于干旱地区的湖边、河岸、盐化低地、古河道。
  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东北;阿富汗、伊朗、土耳其、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
  青鲜时骆驼采食,干枯后山羊、绵羊采食脱落的枝条。
  多枝柽柳为柽柳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1.3~8米,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广泛分布,多生于公路两侧及荒漠地带。其小枝柔软,叶茂密丛生,花期较长,夏季开花时,粉红色穗状花序布满全树,远远望云,犹如一团粉红色的的火焰,光彩夺目,常引得外地旅客停车观看,赞叹不已。
  
  多枝柽柳喜光,抗干旱,耐高温,在极端高温47.6℃,降水量20毫米,蒸发量达3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仍能利用地下水正常生长;抗寒能力强,在极端最低温-44℃时无冻害;耐盐碱能力尤为突出,在土壤总含 盐量达1.4%时生长良好,当土壤总含盐量达2%~3%时仍能顽强生长;耐沙埋,当流沙埋没枝条后,枝条生出不定根,新梢还能长出地面;耐 水湿,在低洼水湿的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
  多枝柽柳用途广泛。
  1.由于多枝柽柳具有抗严寒、耐高温、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耐病虫的特性,所以将其作为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的重要造林树种。阿勒泰地区的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及退耕还林工作中,就把多枝柽柳作为了重要的造林树种加以推广种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它的枝干坚硬、燃烧时间长,可作为沙荒地区人民的重要燃料。枝条还可编制抬把、筐篓等用具。
  2.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多枝柽柳花期长(5~9月),花色艳丽,枝条婀娜多姿,再加上其耐修剪的特性,可将其修剪成各种动物形状,惟妙维肖、极具特色,是庭院绿化的优良灌木。
  3.药用价值。多枝柽柳枝叶可入药,据《哈医药》书记载,对于感冒、风湿性腰痛、牙痛、扭伤、创口坏死、脾脏疾病等均有很好的疗效,目前正在进一步开发之中。
草业百科
  牧草科名柽柳科
  牧草科拉丁名Tamaricaceae
  牧草科英文名Tamarix Family
  牧草属名柽柳属
  牧草属拉丁名Tamarix L.
  牧草属英文名Tamarisk
  天然牧草多枝柽柳
  牧草学名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
  牧草英文名Branchy Tamarisk
  牧草图片
  地理分布多枝柽柳(别名红柳)广泛分布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乌兰察布高原,宁夏河东沙地及青海柴达木盆地。阿富汗、伊朗、土耳其、蒙古、俄罗斯及欧洲东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柽柳科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2~3米,多分枝,枝紫红色或红棕色。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0.5~2毫米,先端锐尖,略内弯。总状花序生于当年枝上,长2~5毫米,宽3~5毫米,组成顶生的大型圆锥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梗短;萼片5,卵形;花瓣5,倒卵形,淡红色或紫红色;花盘5裂;雄蕊5;花柱3,棍棒状。蒴果长圆锥形,3瓣裂。种子顶端簇生柔毛。细胞染色体:2n=24。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多枝柽柳3月中旬至4月开始萌发生长,5月下旬至7月开花,或花期一直延续到9月底至10月初,6月下旬开始结果,7月上旬开始成熟。在一个花序上,果熟期不一致,下部果实先熟,顶部者最后成熟,持续时间较长。果熟后种子即行飞散,种子小难于采集。故若采种,应及早采果,以防籽落。种子长0.4~0.5毫米,每克种子约6万粒。根系发达,直根深入土中,接地下水,最深者可达10余米。侧根多水平分布,甚广阔,且多细根。根株萌发力强,耐沙埋,沙埋后可于根颈处萌发大量纤细的不定根,枝条亦迅速向上生长。由于这种特性,在沙区往往形成高大的柽柳沙堆,成为独特的景观。也耐风蚀,因风蚀而暴露的根系,可萌发出很多新枝条。它还极耐沙害,据观察,即使迎风面的树皮被沙石打光,仍能依赖背风面残留的树皮顽强生长。生长较快,寿命长,在适宜条件下,幼龄期年平均生长高度为50~80米,4~5年高达2.5~3米,10年生可达4~5米,地径7~8厘米。寿命可达百年以上。多枝柽柳耐旱、耐热,尤其对沙漠地区的干旱和高温有很强的适应力。据测定,当沙地水分降低到0.5%时(远低于一般的凋萎湿度),仍能维持生命达20余天。在绝对最高气温达47.6℃、地面高温达70℃的新疆吐鲁番盆地,能正常生长。它的耐寒性也很好,可耐-40℃的严寒。多枝柽柳为喜光灌木,不耐荫蔽。喜低湿而微具盐碱的土壤,在土壤含盐量0.5%~0.7%%的盐渍化土壤上能很好地生长,但在土壤表层0~40厘米含盐量2%~3%的盐土上生长不良。对流沙适应能力差,在高大流沙丘上栽植,亦生长不良。多枝柽柳主要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湖盆边缘和河流沿岸,成为盐化低地及其沙丘群上的一种建群植物,群落覆盖度20%~30%至40%~70%,伴生植物种随生境条件亦有很大差别。在塔里木盆地地下水位2~4米较湿润的盐渍化较轻的盐化草甸土和草甸盐土上,在额济纳河下游草甸盐土上,伴生有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大花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总盖度达40%~60%。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湖盆周围重盐渍土上,伴生有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碱蓬(Suaeda sp.)、芦苇等,总盖度30%~40%。
  饲用价值多枝柽柳在我国干旱地区对养驼业是重要的饲料。在春、夏季节,骆驼乐食其嫩枝;到秋季则不喜食其粗硬的枝条。青鲜时其他家畜不食,秋后山羊和绵羊采食其脱落的细枝,马和牛不食多枝柽柳多枝柽柳的嫩枝叶富含无氮浸出物和灰分,粗蛋白质含量中等,而粗纤维含量较低。其蛋白质品质中等,9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占其干物质的4%,大体同谷实、玉米中所含者相仿。综合论之,多枝柽柳可评为中等的饲用植物。多枝柽柳当前除饲用外,主要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和固沙林。造林可植苗或扦插,一般以植苗为好。采用播种或扦插育苗,种子在发芽期和苗期要求土壤湿润,宜经常灌水。播种以春播为好,也可夏播。多采用“水面落种法”播种,每平方米水面撒种子10克,如方法正确,每平方米可得苗500余株。当年苗高50~80厘米时,即可出圃。扦插育苗时,选1厘米粗的一年生枝条,截成30~40厘米长的插穗,在春季扦插。
包含词
红花多枝柽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