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
|
|
指量度或數量大小 |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絶句》 |
|
你有多少錢 |
|
或多或少;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如數量或價格) |
|
按多少錢一裏收費 |
|
稍微 |
|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
|
疑問代詞 |
|
問數量 |
|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水滸傳》 |
|
表示不定的數量 |
|
最後終於寫出來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歡樂,衹有這位業餘作者纔知道 |
|
指數量的大小。《管子·七法》:“剛柔也,輕重也,大小也,實虛也,遠近也,多少也,謂之計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陶公 性檢厲,勤於事。作 荊州 時,敕船官悉録鋸木屑,不限多少。”《新唐書·東夷傳·日本》:“至 煬帝 ,賜其民錦綫冠,飾以金玉,文布為衣,左右佩銀蘤,長八寸,以多少明貴賤。”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上·屠蘇酒》:“正月朔旦,出藥置酒中煎,數沸,於東嚮戶中飲之,先從少起,多少任意。”《三俠五義》第二回:“有此三不教,束修不拘多少。故此無人敢請。” |
|
猶多、許多。《漢書·刑法志》:“今郡國被刑而死者歲以萬數,天下獄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獄不減一人,此和氣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詩:“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朱子語類》捲一一七:“且人一日間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計較都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不知是天地間做甚麽也!”《二刻拍案驚奇》捲九:“畢竟歷過多少間阻,無限風波,然後到手,方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這些傢具都是你從前頂喜歡的東西,多少年我總是留着,為着紀念你。” |
|
猶少、少許。《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徙 樂浪 ,道死” 裴鬆之 註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汝等雖佳,纔具不多,率胸懷與 會 ( 鐘會 ),語便自無憂,不須極哀, 會 止便止。又可多少問朝事。” |
|
幾何,若幹。《南史·蔡撙傳》:“ 武帝 嘗謂曰:‘卿門舊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蘇軾 《策別十五》:“今夫一戶之賦,官知其為賦之多少,而不知其為地之幾何也。”《武王伐紂平話》捲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費仲 曰:‘用人夫五百萬。’”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實力比起 錢葆生 來差多少?” |
|
或多或少;稍微。 晉 幹寶 《搜神記》捲七:“ 張掖 太守 焦勝 上言:‘以留郡本國圖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歷史》:“他們對於歌謠,多少有一點隨便的態度。” |
|
高下,優劣。《三國志·魏志·鬍質傳》“ 遼 感言,復與 周 平” 裴鬆之 註引 晉 虞預 《晉書》:“﹝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總角見稱,並有器望,雖鄉人諸父,未能覺其多少。”按《晉書·武陔傳》作:“雖諸父兄弟及鄉閭宿望,莫能覺其優劣。” |
|
嘆詞。多麽。 唐 費冠卿 《久居京師感懷詩》:“上國無交親,請謁多少難。”《朱子語類》捲一三五:“ 顔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聰明!”《秦併六國平話》捲上:“且將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軍,令它回報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國幹戈,多少省事!” |
|
①指數量的大小:~不等,長短不齊。
②或多或少:這句話~有點道理。
③稍微:一立秋,天氣~有點涼意了。 |
|
多少 duōshǎo
(1) [how much]∶指量度或數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絶句》
你有多少錢?
(2) [so much]∶或多或少;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如數量或價格)
按多少錢一裏收費。
(3) [somewhat]∶稍微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4) [how many]疑問代詞
(5) 問數量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水滸傳》
(6) 表示不定的數量
最後終於寫出來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歡樂,衹有這位業餘作者纔知道。
(7) 多少,一對反義詞,常用於物體的數量。
1.指數量的大小。《管子·七法》:“剛柔也,輕重也,大小也,實虛也,遠近也,多少也,謂之計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陶公 性檢厲,勤於事。作 荊州 時,敕船官悉録鋸木屑,不限多少。”《新唐書·東夷傳·日本》:“至 煬帝 ,賜其民錦綫冠,飾以金玉,文布為衣,左右佩銀蘤,長八寸,以多少明貴賤。”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上·屠蘇酒》:“正月朔旦,出藥置酒中煎,數沸,於東嚮戶中飲之,先從少起,多少任意。”《三俠五義》第二回:“有此三不教,束修不拘多少。故此無人敢請。”
2.猶多、許多。《漢書·刑法志》:“今郡國被刑而死者歲以萬數,天下獄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獄不減一人,此和氣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詩:“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朱子語類》捲一一七:“且人一日間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計較都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不知是天地間做甚麽也!”《二刻拍案驚奇》捲九:“畢竟歷過多少間阻,無限風波,然後到手,方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這些傢具都是你從前頂喜歡的東西,多少年我總是留着,為着紀念你。”
3.猶少、少許。《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徙 樂浪 ,道死” 裴鬆之 註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汝等雖佳,纔具不多,率胸懷與 會 ( 鐘會 ),語便自無憂,不須極哀, 會 止便止。又可多少問朝事。”
4.幾何,若幹。《南史·蔡撙傳》:“ 武帝 嘗謂曰:‘卿門舊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蘇軾 《策別十五》:“今夫一戶之賦,官知其為賦之多少,而不知其為地之幾何也。”《武王伐紂平話》捲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費仲 曰:‘用人夫五百萬。’”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實力比起 錢葆生 來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晉 幹寶 《搜神記》捲七:“ 張掖 太守 焦勝 上言:‘以留郡本國圖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歷史》:“他們對於歌謠,多少有一點隨便的態度。”
6.高下,優劣。《三國志·魏志·鬍質傳》“ 遼 感言,復與 周 平” 裴鬆之 註引 晉 虞預 《晉書》:“﹝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總角見稱,並有器望,雖鄉人諸父,未能覺其多少。”按《晉書·武陔傳》作:“雖諸父兄弟及鄉閭宿望,莫能覺其優劣。”
7.嘆詞。多麽。 唐 費冠卿 《久居京師感懷詩》:“上國無交親,請謁多少難。”《朱子語類》捲一三五:“ 顔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聰明!”《秦併六國平話》捲上:“且將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軍,令它回報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國幹戈,多少省事!” |
|
- : How many?
- n.: after a fashion, in a manner (=in a way, in some degree), How much?, in a sort, in some sort, how much, so much, how many, which (number)
- v.: some extent
- adj.: some
- adv.: comparatively, somewhat
|
|
- n. quantité, nombre
|
|
到何種地步, 多麽, 到什麽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