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 : 三門縣 [顯示全部] > 多寶講寺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多宝讲寺
多宝讲寺
多宝讲寺
多宝讲寺
  多寶講寺聯繫方式地址:臺州市三門縣高視鄉高視村郵編317100
  電話:0517-3550780多寶講寺投訴電話臺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76-8535755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多寶講寺位於三門高梘鄉方下洋開發區,舊名竜翔院,始建於晉,被譽為江南藏傳第一寺。多寶講寺是國內著名的密宗黃教道場,寺內有緬玉捨利子塔和江南最大玉佛。
  
  多寶講寺,雖也依山而築,山卻不深,反處於塵世的圍裹中。南邊的大門出口即為喧囂的街市,東與小學毗鄰,西與高梘村隔溪相望,北面的甬臺溫高速公路則在山間一晃而過。不知這鬧中取靜的風格是否為藏教特色,雪域西藏的布達拉宮,其前面就是繁華的拉薩廣場,從衆多的報刊及影視傳媒中可以知道,西藏的許多寺宇都緊挨着村落。走出一步是紅塵俗世,走進一步是清規戒律;一邊是物欲橫流的誘惑,一邊是清苦的研習修為,這樣的環境無疑更能磨煉一個人的意志,考驗一個人的定力。多寶講寺給人以聯想,給人以啓迪,給人以感悟。可謂風由旌動,境由心造。
  
  多寶講寺是古老的,它始建於東晉,舊稱竜翔院,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移建現址,改名多寶講寺多寶講寺以其黃教格魯派法流,於江南獨樹一幟,影響甚廣,其聲望堪與天台國清寺媲美。敦煌僧曇猷,大吉佛爺海公上師、清定上師均曾於此住持講學、弘法揚道。現住持智敏上師於1992年來此,並創辦佛學院、傳承黃教格魯派法流,影響遍及全國二十餘個省、市、自治區及歐美、東南亞等國傢和地區。“多寶講寺”和“大雄寶殿”兩方匾額為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端莊大氣,遒勁有力。日月流光,照耀着多寶講寺的輝煌,也見證了多寶講寺的劫難,它歷經千年,幾經興廢,至文革寺宇僅存大雄寶殿屋架,門前兩株參天古柏被伐。1985年成都昭覺寺方丈清定上師,出資修繕,後在智敏上師的感召下,寺僧漸衆,梵音再起。多寶講寺不同於一般寺庵以化緣、做佛事謀求生計,而以註重教育、宣講佛理來集聚聽衆。它面嚮全國招收弟子,培養具有高深禪理的青年僧衆。現有常住僧人近百名,其中三分之一是大學生,還有碩士、博士等。
  
  多寶講寺是莊嚴的。走進寺門,擡頭可見大殿屋頂上一個金色的法輪,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使人肅然起敬。這裏的一切均是按照藏式風格,從建築、法器到研習禪修……置身其中,會強烈地感受到一種異域風情,仿佛來到了雪域西藏。不過每個到這裏的人,心裏都懷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請智敏上師摩頂,仰福求祉。衹可惜大多沒有這個機會,不免遺憾。
  
  多寶講寺也是神秘的。它的神秘在於它有一套嚴格的清規戒律。僧衆裝束一律按佛製三衣,吃飯多堅持一日一食,且多數人是過午不食。僧人們除課誦、修禪、勞動外,不說閑話,以致很多人在一寺修行幾年,還不清楚對方的法號。對信衆也有要求,寺裏的每個水池都註明具體用途,男衆洗碗在哪個水池,女衆洗碗在哪個水池,洗菜在哪個水池等等,都有嚴格的區分。女衆到傍晚必須離開寺院,早晨太陽升起時才能入寺。大師殿禁止氣功師和外道進入;寺院內不準吸煙,你即使在天井或過道上吸,僧人看見都會製止。
  國運昌、佛事興。經過多年的重建,現在的多寶講寺已日趨完整。但最值得一看的是大師殿、藏經樓、捨利塔。大師殿是紀念宗喀巴大師的殿堂,三面開窗,光綫充足。堂內供奉着宗喀巴大師與兩位弟子的造像,端莊威嚴。大師像前是供桌與上師的法座,上方懸挂着彩燈法輪,四周布滿蓮花燈,座位、長長的大喇叭等藏式法器安放有序。想當年宗喀巴大師為彰顯嚴持戒律的宗風,將紅色的班智達帽嚮內翻轉,使裏面的黃色外露,於是便有了黃教格魯派,一係法脈傳承至今,庇祐蒼生。藏經樓內有一尊江南最大的緬甸漢白玉觀音佛,為鎮寺之寶。寺院右面的山上是清定上師捨利塔,漢白玉建造,式樣與當年阿育王為佛陀所造的紀念大塔一樣,衹是規格稍小。清定法師佛學造詣高深,名列當代全國十大高僧。俗名鄭全山,1903年出生,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步兵科,從一個下級軍官升至國民黨少將處長。1941年,因不滿國民黨消極抗日政策,鄭全山拋妻別女,憤然出傢,遁入空門,後入密宗13代祖師能源法師門下。高梘是清定上師的故鄉。現在,上師的遺塔矗立在故鄉的山頂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註視着故鄉的山山水水,目睹着故鄉的滄桑巨變,該是一種莫大的慰籍。
  再三頂禮,右繞三匝,表達對上師的無限敬意。緑樹掩映的捨利塔,在藍天白雲下顯得寂靜而空曠,係在樹身上潔白的哈達迎風而舞,昭示着幸福的未來。
No. 2
多宝讲寺
多宝讲寺
  多寶講寺聯繫方式地址:上虞市百官鎮大橋路10號
  郵編:312300
  電話:0575-2117728
  多寶講寺投訴電話紹興市旅遊投訴電話:0575-512074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上虞多寶講寺建修緣起
  《俱捨》雲:“道籍人宏,法依人住。”欲振佛教,首在育僧。智敏上師立志為正法住世而培養合格僧纔,對海公上師要將佛陀正法住世、使雪嶺絶學光大於漢土的大願,稟記於心,念念不忘。1995年以來,為住持正法,曾不顧年邁身殘,多次翻山越嶺遠赴康定南無寺,從海公上師的同學大吉活佛處求法。為大吉活佛所贊許,且授予金剛阿闍黎位,諄諄囑托在漢地弘揚格魯派清淨圓滿之教法。
  為繼承中國一代大德能海上師之偉志,敏公上師,多年來一直在尋覓合適道場以實現其弘法大願。1993年,集古叢林與佛學院二者的優點,在三門多寶講寺建立教學與修行相結合的道場。按照佛陀四十九年說法的次第,參照《道次第》及《四宗要義》而製定有係統有次第的教學規劃。又遵循學識依止經律論,行持必遵戒定慧之旨,將教學規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根本教,以《阿含經》、《俱捨論》為主,第二階段是瑜伽學,以六經十一論,尤以《五藴》、《百法》、《二十唯識頌》、《三十唯識》、《攝大乘論》、《辨中邊論》、《成唯識論》為主;第三階段為中觀學,以《竜樹六論》,尤以《中論》、《入中論》、《道次第廣論毗鉢捨那章》、《現觀莊嚴論》等為主。同時分別將沙彌戒、比丘戒、二十鍵度、菩薩戒妥善配入三個階段。短短數年,多寶講寺就以其嚴格的戒律、完善而有次第的學修而聲譽雀起,名播海內外,成為漢地不多見的弘揚宗喀巴教法的學修道場。
  然創業之道决非一帆風順,當三門多寶講寺整個教學活動步入正軌之際,寺院學僧多數遭罹疾病,不少被迫暫停學業,離寺治療乃至另覓他寺者,使教學活動受到嚴重的幹擾。主要原因是地方大氣與水源嚴重污染所致。許多護法居士不忍佛門優秀人才長期處於污染之地,唯望敏公上師能有更理想的場所實現其弘揚圓滿清淨教法之願。為此,歷時兩載,尋找了數十處地點,然或因戒見不合;或因自然環境不理想,或囿於宗派之見,或醉心於藉佛斂財,或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而難以遂願。
  最近,幸得三寶加持,終於在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浙江省上虞市覓得一理想的場所。該地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交通方便,更為難得的是有當地政府大力支持,無償提供土地,希望多寶講寺在此建設分院。初擬建造大雄寶殿、大師殿、觀堂、僧捨、弘法樓等。然欲興茲大事,尚欠東風。上師多年來,傾心於佛教教育,培育僧
  纔,寺中不趕經懺佛事,曾無積蓄。為早日使格魯法雨遍澍九州有緣衆生,以竟古聖先哲之悲願,希冀各方大德、鼎力襄助,共成偉業。
  據悉,目前上虞多寶講寺建寺款尚缺200餘萬人民幣,此實為諸大德難遇之功德田,如此供養真實修行者所獲福報不可思議。然敏公上師曾語弟子:“我們修行人不需要宣傳自己”。然有感末法時代衆生難遇正法,故在此純以個人身份在此講述此消息。
  住持:釋智敏
寺院簡介 About temple
多宝讲寺 寺院简介
多宝讲寺 寺院简介
多宝讲寺 寺院简介
  浙江三門高梘鄉,群山環抱,林木幽深,是個遠離塵囂的僻壤。其中有一座金碧輝煌的莊嚴古剎——多寶講寺。古剎始建於東晉,初名“竜翔院”。南宋時始改稱今名,曾屬天台山國清寺下院。清代曾二度重修。至1992年智敏上師住持時,古剎僅剩破殿、殘垣。敏公率衆篳路藍縷,重光山門,並新建宗喀巴大師殿,融會漢藏風格而為一體,使多寶講寺成為江南藏傳佛教的首剎,馳名海內外。
  多寶講寺,雖也依山而築,山卻不深,反處於塵世的圍裹中。南邊的大門出口即為喧囂的街市,東與小學毗鄰,西與高梘村隔溪相望,北面的甬臺溫高速公路則在山間一晃而過。不知這鬧中取靜的風格是否為藏教特色,雪域西藏的布達拉宮,其前面就是繁華的拉薩廣場,從衆多的報刊及影視傳媒中可以知道,西藏的許多寺宇都緊挨着村落。走出一步是紅塵俗世,走進一步是清規戒律;一邊是物欲橫流的誘惑,一邊是清苦的研習修為,這樣的環境無疑更能磨煉一個人的意志,考驗一個人的定力。多寶講寺給人以聯想,給人以啓迪,給人以感悟。可謂風由旌動,境由心造。
  多寶講寺也是神秘的。它的神秘在於它有一套嚴格的清規戒律。僧衆裝束一律按佛製三衣,吃飯多堅持一日一食,且多數人是過午不食。僧人們除課誦、修禪、勞動外,不說閑話,以致很多人在一寺修行幾年,還不清楚對方的法號。對信衆也有要求,寺裏的每個水池都註明具體用途,男衆洗碗在哪個水池,女衆洗碗在哪個水池,洗菜在哪個水池等等,都有嚴格的區分。女衆到傍晚必須離開寺院,早晨太陽升起時才能入寺。大師殿禁止氣功師和外道進入;寺院內不準吸煙,你即使在天井或過道上吸,僧人看見都會製止。
  國運昌、佛事興。經過多年的重建,現在的多寶講寺已日趨完整。但最值得一看的是大師殿、藏經樓、捨利塔。大師殿是紀念宗喀巴大師的殿堂,三面開窗,光綫充足。堂內供奉着宗喀巴大師與兩位弟子的造像,端莊威嚴。大師像前是供桌與上師的法座,上方懸挂着彩燈法輪,四周布滿蓮花燈,座位、長長的大喇叭等藏式法器安放有序。想當年宗喀巴大師為彰顯嚴持戒律的宗風,將紅色的班智達帽嚮內翻轉,使裏面的黃色外露,於是便有了黃教格魯派,一係法脈傳承至今,庇祐蒼生。藏經樓內有一尊江南最大的緬甸漢白玉觀音佛,為鎮寺之寶。寺院右面的山上是清定上師捨利塔,漢白玉建造,式樣與當年阿育王為佛陀所造的紀念大塔一樣,衹是規格稍小。清定法師佛學造詣高深,名列當代全國十大高僧。俗名鄭全山,1903年出生,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步兵科,從一個下級軍官升至國民黨少將處長。1941年,因不滿國民黨消極抗日政策,鄭全山拋妻別女,憤然出傢,遁入空門,後入密宗13代祖師能海法師門下。高梘是清定上師的故鄉。現在,上師的遺塔矗立在故鄉的山頂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註視着故鄉的山山水水,目睹着故鄉的滄桑巨變,該是一種莫大的慰藉。
  再三頂禮,右繞三匝,表達對上師的無限敬意。緑樹掩映的捨利塔,在藍天白雲下顯得寂靜而空曠,係在樹身上潔白的哈達迎風而舞,昭示着幸福的未來。
主持 Chair
  住持智敏上師以戒為本,定慧雙開;學修並重,顯密兼通;深入三藏,辯纔無礙,是一位人天共仰、不可多得的僧寶。上師早年隨範古農居士研習唯識,後由清定上師披剃出傢,依止能海上師學法,居五臺山十三載,盡得格魯派的真傳。上師長期從事僧伽教育,以中觀為了義,唯識為方便,以俱捨論為基礎,以道次第為實踐,創立了係統而又嚴謹的教學方法,培養了一批能夠續佛慧命的僧材,使多寶講寺成為十方聞風來歸的法筵、道場。
  上師在弘法、講經的同時,不斷印行顯密經論。為了讓廣大弟子、學人便於理解,同沾法益,上師不顧年高體弱,廣徵博引,註釋經論,並把講記整理成書,印行流通。有些還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公開發行,使受衆更為廣泛。其慈悲濟世之心,人天共鑒。
  有高僧必有法衆,有法衆必有道場。由趙樸初大德題“多寶講寺”、“大師殿”匾額的古剎,每天早晚課誦、每月兩次布薩、每年結夏安居,持午過堂,一派整肅的威儀道風,成為佛門加強自身建設的模範。如今,擬修建大雄寶殿,弘通法寶,希望十方善信隨緣樂助,共沾法益,高樹法幢!
大雄寶殿 Main Hall
多宝讲寺 大雄宝殿
多宝讲寺 大雄宝殿
多宝讲寺 大雄宝殿
多宝讲寺 大雄宝殿
  2005年夏秋之際,三門大雄寶殿在清定上師親手執鍬鏟土的奠基點之上拔地而起,聞者為之鼓舞振奮。今依設計方案,略述其建築結構之格局,為令四衆弟子瞭解大殿之宏偉殊勝而心生踴躍。
  大雄寶殿總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主體二層,局部一層。設計緊扣講寺漢藏合流、顯密兼弘的傳承特點,采用漢藏結合的建築風格。大殿分為月臺、主殿和五大金剛殿三部分。為了最充分地利用現有場地,大殿與兩側的已建廂房緊密結合、渾然一體。
  大雄寶殿主殿面積約850平方米,是大師殿面積的兩倍,再加上前面的月臺,可容納上千人之大法會。正廳北面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大迦葉、阿難二弟子,東西兩側供奉十六大阿羅漢。釋迦佛像自身高達9米,蓮座高2.5米。如此高的佛像,若采用傳統梁柱佈局,在大殿任何位置都不能瞻仰到完整佛像。為此,正殿平面采用“凸”字形,加大進深,開闊視野,同時采用大跨結構,減掉了傳統設計中佛像前方的6根柱子,使大殿極為寬闊高敞。大梁跨度達18米,梁底高度約16米,相當於一座五層樓房。信衆衹需在進入主殿2米處就可以瞻仰到完整的一佛二弟子的莊嚴法相。這樣的格局在傳統佛殿中極其罕見,對結構設計和現場施工都是一個挑戰,但在大傢的共同努力下,妥善地解决了這個問題。
  建築造型分解為三層,底層月臺,內藏千人會議廳,外雙重勾欄。中層為藏式大經堂,敦實堂皇;上層坐落漢式重檐歇山大殿,檐飛角翹。大殿總高雖逾30米,卻做到了進退有緻、整體和諧。屋脊裝飾的金色鈴塔、噴焰摩尼和法輪雙鹿更成為畫竜點睛之筆。
  正殿擁有周匝走廊和寬闊的前後門廊,可供信衆繞佛。正門廊上矗立着令人震撼的四根古印度式大門柱,其造型取自供奉本師釋迦佛等身像之大昭寺。周邊廊柱仿阿裏托林寺的樣式,托林寺乃嘎當祖師阿底峽尊者撰寫《菩提道燈論》、首開三士道之住錫地。後門廊上層供奉格魯派五大金剛。
  上層的漢式大殿三面開雙層高窗,採光十分充分,而且光綫柔和。在下午時分,陽光灑嚮佛像,更增莊嚴。樣式參照福建莆田廣化寺,不用繁瑣鬥拱,古樸而簡潔。因鬥拱本是木結構的受力構件,當采用混凝土結構後,它就成了純裝飾構件,昂貴而不實用。出檐部分代之以傳統垂蓮柱做法,在節約工程造價的同時,又不失傳統風貌。
  “賢慧法藏圓滿傳東土,顯密法幢隨方普建樹”,法幢建樹依於道場建設,目前大雄寶殿施工已進入後期階段,而資金尚有不足,祈願十方佛弟子,再發一分心,再盡一分力,讓宏偉莊嚴的大雄寶殿早日綻放熠熠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