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多哈(DOHA)
也叫貝達,是卡塔爾國首都,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面一個小半島的東部沿海,波斯灣著名的海港,是卡塔爾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國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也是全國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人口約20萬,占全國人口的80%,其中大部分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講阿拉伯語。原為一漁港與采珠船集中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本國石油業的發展而繁榮。已建有深水港、海水淡化廠、塑料製品廠、鋼鐵廠、電站與國際機場。居民中有許多為油田工作人員。(圖:多哈會議中心)
多哈的過去與現在
歷史上的多哈是一個以打撈魚蝦為主的貧窮落後的小城鎮,房屋都是用土坯、珊瑚石建造的,也有用椰棗樹葉覆蓋的茅屋。
1882年英國殖民者入侵卡塔爾, 1916年強迫卡塔爾酋長接受奴役性條約,使卡塔爾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卡塔爾經過長期鬥爭,1971年9月1日宣告獨立,多哈從此獲得了新生。由於石油財富的開採,國內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都多哈的面貌逐漸變了樣,現在的多哈城已經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而且成為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濱海大街是多哈最漂亮的大道,面臨海灣的街旁栽滿了阿拉伯橡膠樹和加利樹,幢幢樓房掩映在緑蔭之中。富麗堂皇的多哈王宮,精雕細鏤,金碧輝煌。而居民的住宅多為庭院式建築,小巧玲瓏麯徑幽深,院墻上青藤攀緣、鮮花怒放,院內芳草如茵、噴泉不絶,顯得古樸而典雅。全城最醒目的建築莫過於圓頂的清真寺和尖尖的宣禮塔了。著名的大清真寺聳立於海濱,其大廳寬敞高大,頂部呈穹窿形,一人誦經,如空𠔌傳聲,萬壑共鳴。位於市中心的高大挺拔的宣禮塔的臺階,是用緑色優質大理石鋪就的,其實這是一座鐘樓。建在海濱大道上的薩格爾金字塔式的金字塔,頗具現代特色,其底座大廳有一個大型的展覽館,定期展出世界各國最新的汽車,供人們訂購。多哈新城區的建築佈局十分講究,大部分建築都不重樣,街心公園比比皆是,青翠的芭蕉樹齊整如一,令人賞心悅目。由於多哈重視緑化工作,沒有污染,因此這裏的海灘一直享有“銀色沙灘”的美稱。
經濟地位
多哈(Doha)是卡塔爾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波斯灣著名港口之一。位於卡塔爾半島東海岸的中部,夏季氣候炎熱潮濕,鼕季氣候涼爽。人口34萬(2004年),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0%。
多哈是卡塔爾的重要海港,建有深水碼頭,可以同時停泊多艘大型輪船。多哈還是一個漁港與採集珍珠的集中港,每到采珠季節,很多采珠能手雲集在各港口,頭頂烈日,項挂籃筐,腰係保險繩,採集珍珠蚌。出口多哈的産品,特別是食品,需要到卡塔爾駐華大使館做認證。
其它
多哈還被譽為海灣地區的“體育之城”,在郊區建有7座大型體育場,式樣各異,嚮人們展示着現代建築之精美。
多哈於2006年12月1日舉辦第15屆亞運會。 |
|
多哈(Doha)是卡塔爾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波斯灣著名港口之一。位於卡塔爾半島東海岸的中部,夏季氣候炎熱潮濕,鼕季氣候涼爽。人口34萬(2004年),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0%。
多哈是卡塔爾的重要海港,建有深水碼頭,可以同時停泊多艘大型輪船。多哈還是一個漁港與採集珍珠的集中港,每到采珠季節,很多采珠能手雲集在各港口,頭頂烈日,項挂籃筐,腰係保險繩,採集珍珠蚌。出口多哈的産品,特別是食品,需要到卡塔爾駐華大使館做認證。其它多哈還被譽為海灣地區的“體育之城”,在郊區建有7座大型體育場,式樣各異,嚮人們展示着現代建築之精美。
多哈於2006年12月1日舉辦第15屆亞運會。 |
|
- n.: Doha, Ad Dawhah
|
|
- n. Doha (Qatar) (地名)
|
|
貝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