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 财会 : 冶金 > 外债
目录
wài zhài wài zhài
  国家向外国借的债。亦指私人或单位向别人﹑其他单位借的债。
No. 2
  偿还外债
No. 3
  外债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买方信贷、外国企业贷款、发行外币债券、国际金融租赁、延期付款、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
外管局削减短期外债余额
  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被大幅削减,外汇贷款增长迅猛的势头将受到遏制,信贷控制的另一个口子也被收紧
  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透露,日前外汇管理部门进一步削减了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该余额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核定,外界很难获知各家金融机构被削减的具体数额。
  “幅度在10%以上。”上述人士称,“这是外汇管理部门削减短期外债余额幅度最大的一次。”自2007年3月末,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开始逐步削减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
  据了解,外汇管理部门的削减计划,是以金融机构2006年核定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为基础,大致分为4步,每步截至时间分别为2007年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和2008年3月31日;削减的目标:中资银行分别为2006年指标的45%、40%、35%和30%,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分别为2006年指标的85%、75%、65%和60%。
  与此同时,外汇管理部门还提高了金融机构持有外汇头寸的最低限额。这一减一增,意味着金融机构可用的外汇资金大幅减少,必然会对金融机构分享这一利润蛋糕造成巨大冲击,也将进一步减少国内的流动性。 一箭三雕 外汇管理部门此举可谓一箭三雕。
  其一是金融机构从境外分支机构拆入外汇资金数量受到限制,从而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根据国家外管局规定,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境外借款、境外同业拆借、境外联行和附属机构往来(负债方)以及各种结算方式下的海外代付,都纳入短期外债余额的管理之中。
  削减短期外债余额,中资银行和境内外资银行从境外分支机构或境外关联机构拆入外汇规模被大幅压缩,外汇资金拆入的减少有助于央行舒缓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本刊获知,2008年1月份外汇储备增加了700多亿美元,扣除贸易顺差的194.9亿美元和海外直接投资的112亿美元后,仍然有400亿美元的外汇资金来源有待解释。
百科大全
  waizhai
  《债
    国家向外国商民或政府的借债,属于国债的一部分;一般不包括个人或私商向外商所借的债款。在鸦片战争以前,政府从来不举借外债,并且禁止本国商民赊欠外商款项,违者按“交结外国诓骗财物例”治罪,发遣伊犁边境当差。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清政府举借的外债逐年增加。
    清政府开始举借外债是在1853年(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苏松太道吴健彰(原广州同顺行商)向上海洋商贷借款项,雇募外国船炮,进行镇压。1855~1856年两次在上海关洋税中扣还的银数,即达十二万余两。1858年10月,两广总督黄宗汉以粤海关印票作抵,向美商旗昌洋行借银三十二万两,月息六厘,充镇压广东人民继续抗战的费用。这项外债据传还是英法侵略军进城时英军掠夺广东藩库存银的转手贷放。
    19世纪60年代初,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签订以后,江苏、福建、台湾、广东等省地方官僚,为了共同勾结扑灭太平天国起义,先后向外国洋商举借了十二次外债,总数达两百余万两,1866~1881年(同治五年至光绪七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向上海洋商六次举借“西征借款”银一千五百九十五万余两以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和新疆各族人民起义。
    日本侵入台湾后,1874年 8月海防大臣沈葆桢向汇丰银行首次订借福建海防借款两百万两,充购买铁舰、快船、洋枪、炮药及台湾防务经费。中法战争时期,海防费用,特别是购买外洋船炮的费用,主要依靠外债支付。从1883年9月到1885年2月,以广东海防、福建海防、援台规越、滇桂借款等名义向汇丰、渣打等银行举借的外债共计七次,总数达库平银一千二百六十二万余两。
    从80年代中叶起,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利用借款掠夺中国的工矿、铁路等项权益,相互之间展开了竞争。1885年 3月怡和洋行为了同汇丰银行争夺各项借款特权,以兴修京西铁路、煤矿的名义向醇亲王奕□的神机营贷款五百万两,实际上这笔贷款除付船炮价款外,大部被挪用于修建颐和园工程。1886年奕□命令李鸿章、周馥等向英、法、德诸国在津银行进行借款时,汇丰银行就通过粤海关监督增润向清政府贷放银一百万两,充奉宸苑修缮南海工程费用。而德国华泰银行的代理商礼和洋行则于1887年提供了五百万马克的借款,作修缮三海费用。这些借款实际上等于向封建统治者变相行贿,而谋求染指当时铁路、航运、矿产等权益。1886~1888年,汇丰银行的轮船招商局借款,两次防堵黄河郑工决口及购买浚泥船机借款,和津通铁路借款等,共达三百三十二万余两,逐步实现它垄断对华借款的野心。到1889年张之洞的武昌织布局购机借款,汇丰银行的资本更渗入当时政府兴办的新式工业了。
    同时,德国财团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也逐步巩固了它的阵地。1887年德国华泰银行和英国怡和洋行共同对开平矿务局修建津沽铁路投入借款,数额达一百零七万余两。1889年德国财政垄断集团决议设立德华银行后,它不仅资助德国驻华军火商泰来洋行同山东巡抚张曜出借嵩武军借款二十万两,并在1890~1891年,贷放了山东河工和福建借款共约五十六万两。
    上述外债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除少数几项借款外,绝大部分都已清偿。从1853~1893年的四十一年间,四十五项外债,共折合库平银四千六百二十六万余两,其中最多的一年(1885)占该年总岁入的17.63%;本利的支出平均只占总岁出的4.3%, 最多的一年(1892)占6%,外债的担保品主要是关税,仅一小部分是厘金和其他收入。
    在清政府关税收入中,支付外债本利的款项平均约占15.8%,最多的一年(1892)占19.6%。这时外国列强虽还不能利用借款来控制中国
英文解释
  1. n.:  external debt,  loan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foreign loans,  international loans
法文解释
  1. n.  dette extérieure, emprunts souscrits à l'étranger
相关词
金融外汇经济经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