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齿鼯鼠属 > 复齿鼯鼠
目录
复齿鼯鼠的概述
  中文学名:复齿鼯鼠
  中文目名:啮齿目
  中文科名:松鼠科
  中文属名:复齿鼯鼠
  中文俗名:黄足鼯鼠、橙足鼯鼠
  拉丁文名:trogopterus xanthipes
  英文名:complex-tooth fly squirrel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milne-edwards,1867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复齿鼯鼠的形态特征
  复齿鼯鼠体型较大,成体长400-500毫米,尾圆,其长大于体长,耳基部有长而软的显著毛丛。背毛基部淡灰黑色,上部淡黄色,尖端呈黑色。颈背部黄色比背部明显,腹部毛呈灰白色,具淡橙色毛尖,飞膜色与腹面同,唯边缘为灰白色,可清楚地看出背腹的分界。尾背面色与体背部相近,但较浅,尾端黑色,尾腹面除尾基的毛稍为浅黄外,其余毛梢皆呈黑色,形成一纵纹直至尾端。眼眶四周成黑圈。
  牙齿第四上前臼齿比第一上臼齿大,从侧面观时,遮住了第三上前臼齿。
复齿鼯鼠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河南,河北(平山、涉县),辽宁,吉林,山西(介休、灵石、排定),陕西(洛南、商州、山阳、柞水、安康、宁陕、石泉、西乡),湖北(宜昌),四川(城口、苍溪、万源、达县、南充、万县、巫溪、南江、平武、黑水、二郎山、巴塘、理县、金川、灌县、峨嵋、宜宾、屏山、筠连、叙永、秀山),云南(理江),西藏(措美),青海,贵州,甘肃。
复齿鼯鼠的活动习性
  生活在海拔1360-2750m的山区。常在陡峭山崖的岩洞或石隙内营巢,洞口一般离地高30m以上。洞间距近者为1-2m,远者可达10余米。洞内有巢窝,以苔草类枝叶构成,通常一巢一鼠。排粪在距洞口10-15m处,粪便集中在一处。夜行性,善攀爬,能滑翔100m以上。
  复齿鼯鼠的栖息环境多在险峻的山岭森林地带。巢穴多在岩石陡壁的石洞或石缝中营造,洞口光滑,有出入洞时的爬痕。
  夜间活动,以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向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式。活动时爬攀与滑翔交替,由高处向低处滑翔数百米。
复齿鼯鼠的食性及繁殖
  以栎树叶、松籽、山杏、山核桃、石黄莲等果实为食。
  粪可入药,为此河北、山西民间饲养较多。
  每年繁殖1胎,通常每胎1-2仔。
  发情期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从发情到交配约需4-6天。怀孕期74-82天。初生幼仔体长30-50mm,重20-30g,全身裸露,5天后长出稀毛。20-30天睁眼。哺乳期90-120天。2岁以上春、秋季换毛各1次。圈养寿命可达10年以上。
复齿鼯鼠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河南,河北(平山、涉县),辽宁,吉林,山西(介休、灵石、排定),陕西(洛南、商州、山阳、柞水、安康、宁陕、石泉、西乡),湖北(宜昌),四川(城口、苍溪、万源、达县等地
复齿鼯鼠 的亚种
  复齿鼯鼠共有4个亚种。指名亚种又叫河北复齿鼯鼠,体形较小,体背面鲜黄褐赤色,喉及体腹面白色,前后足背面鲜黄褐色。分布于河北西部平山、涉县山区,辽宁,吉林,山西和陕西南部秦巴地区的洛南、商州、山阳、柞水、安康、宁陕、石泉和西乡等地。湖北亚种身体较大,体背面鲜黄褐色,体腹面白色,足背面赤褐色。分布于湖北的宜昌和四川的城宾、苍溪、万源、达县、南充、万县、巫溪、南江、平武、黑水、二郎山、理县、金川、灌县、峨眉、宜宾、屏山、筠连、叙永、秀山等地。云南亚种体毛色较灰,头和体背面浅淡呈土黄色而非鲜黄褐色,也有的是呈灰色的。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丽江一带以及四川的巴塘等地。西藏亚种分布于西藏南部措美等地。
英文解释
  1. lat.:  Trogopterus xanthipes
包含词
复齿鼯鼠属复齿鼯鼠的概述复齿鼯鼠的分布
复齿鼯鼠的食性及繁殖复齿鼯鼠的活动习性复齿鼯鼠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