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ì bié sān rì |
|
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這原是魯肅誇贊呂蒙學有長進的話,後以形容對人重視,另眼相待。 |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傢,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傢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捲,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颳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術之一),以卿(卿,當為“鄉”。從盧弼說)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臨時代理周瑜的職務,去陸口的時候路過呂蒙屯兵的地方。當時魯肅還是很輕視呂蒙的,有人勸魯肅說:“呂蒙將軍的功名一天天增長,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應該重視這個事情。”魯肅於是去拜訪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您擔負重任以抵禦關羽方面軍,打算用什麽方法應付突然發生的襲擊?”魯肅輕慢地說:“臨時想辦法就行。”呂蒙說:“現在東吳和西蜀是暫時聯盟,關羽畢竟對我們有威脅,怎能不提早做好應對的打算呢?”於是就這個問題,為魯肅想了五種應對的方法。魯肅又佩服又感激,從飯桌上跨過去,做在呂蒙旁邊,手撫着呂蒙的背,親切地說:“呂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並和呂蒙結為朋友,告別而去。
當初,孫權對呂蒙蔣欽說:“你倆現在一起做當權的大官,應當多學習,對自己有好處。”呂蒙說:“在軍中經常苦於軍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孫權說:“我又不是讓你做編纂文檔經典的博士,衹是想讓你多涉獵一些歷史典故,你說軍務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時候讀《詩》《書》《禮記》《左傳》《國語》,衹是不讀《易》。一直到統帥江東以後讀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各傢的兵書,自己覺得大有益處。象你們兩人,腦筋好用,學了肯定有用,為什麽不去做呢?應該趕快把《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學習了。”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當年光武帝統帥兵馬的時候還手不釋捲,曹操也自稱是老而好學,更何況是你們”
呂蒙就開始學習,終日不捲,他所看的書,連老儒生都比不了.後來魯肅正式提升,代替周瑜。過來找呂蒙談話,魯肅摸着呂蒙的背說:“我以前說老弟是一介武夫,衹有勇力,但是到了現在,學識也如此淵博,已經不是以前吳的阿蒙啦。”呂蒙說:“士別三日當颳目相看,兄長這麽說,可是不稱職啊。兄長您現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經很艱難了,又和關羽接壤,這個人年長而好學,讀《左傳》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氣!衹是他太自負了,總是氣勢凌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這是他最大的弱點。現在如果和他對壘,應該用單復陣,用卿來對付他。”秘密的對魯肅說了三條計策,魯肅鄭重的接受了,並且保密。
孫權經常嘆道:“人一邊長大,一邊這麽學習的,象呂蒙蔣欽這樣的,沒人比的上。已經是榮華富貴了,還能這麽學習,輕視財富,好意氣,德行兼備的人,來做國傢的棟梁,那不是太好了麽??”
註:本文孫權勸呂蒙讀書時,呂蒙17歲,為一都尉,所領部下相當於現在的童子軍。
關羽單刀附會發生在魯肅正式接替周公謹職務以後,那時關羽50多歲,所以呂蒙說他“老”而好學 |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宋·裴鬆之註:“士別三日,即更颳目相待。” |
|
復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褒義 |
|
王小明原本成績平平,在最後一年裏用功讀書,終於考上了大學,真是「士別三日」,令人颳目相看啊! |
|
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今安徽阜南東南)人,少年時即隨姊夫鄧當渡江。呂蒙的姊夫鄧當為孫策部將,呂蒙年僅十五六歲即隨軍出徵。鄧當死後,呂蒙代領其衆,隨孫權徵戰各地。與劉表部將黃祖作戰時,呂蒙為先鋒,陣斬陳就,受任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在赤壁之戰中,呂蒙與周瑜、程普擊敗曹軍,圍曹仁於南郡,曹仁敗走,進據南郡,晉位偏將軍,任潯陽縣令。
呂蒙初不習文,孫權開導他和另一個勇將蔣欽說:“你們如今都身居要職,掌管國事,應當多讀書,使自己不斷進步。”呂蒙推托說:“在軍營中常常苦於事務繁多,恐怕不容許再讀書了。”孫權耐心指出:“我難道要你們去鑽研經書做博士嗎?衹不過叫你們多瀏覽些書,瞭解歷史往事,增加見識罷了。你們說誰的事務能有我這樣多呢?我年輕時就讀過《詩經》、《尚書》、《禮記》、《左傳》、《國語》,衹是不讀《周易》。自我執政以來,又仔細研究了 ‘三史’ (《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及各傢的兵法,自己覺得大有收益。像你們二人,思想氣質穎悟,學習一定會有收益,怎麽可以不讀書呢?應該先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以及‘三史’。孫子曾經說過:‘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沒有好處,還不如去學習。’東漢光武帝擔任着指揮戰爭的重擔,仍是手不釋捲。曹操也說自己老而好學。你們為什麽偏偏不能勉勵自己呢?”呂蒙從此開始學習,專心嘞奮,他所看過的書籍,連那些老儒生也趕不上。
魯肅繼周瑜掌管吳軍後,上任途中路過呂蒙駐地,呂蒙擺酒款待他。魯肅還以老眼光看人,覺得呂蒙有勇無謀,但在酒宴上兩人縱論天下事時,呂蒙不乏真知灼見,使魯肅很受震驚。酒宴過後,魯肅感嘆道:“我一嚮認為老弟衹有武略,時至今日,老弟學識出衆,確非吳下阿蒙了。”呂蒙道:“士別三日,但更颳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繼任統帥,才識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與關羽為鄰,確實很難。關羽其人雖已年老卻好學不倦,讀《左傳》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氣,但卻頗為自負,老兄既與之相鄰,應當有好的計策對付他。”他為魯肅籌劃了三個方案,魯肅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
|
士別三日成語故事 > 士別三日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地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麽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麽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着對位開玩笑說:
“現在,你的學識這麽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颳目相待。” 後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贊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
|
士別三日颳目相看 | 士別三日,颳目相看 | 士別三日颳目相待 | 士別三日,即更颳目相待 | 士別三日,颳目相待 | 士別三日,當颳目相待 | 士別三日,便當颳目相待 | 士別三日即更颳目相待 | 士別三日當颳目相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