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农业 : 建筑 > 地老虎
目录
No. 1
  一种夜蛾的幼虫,形似蚕,灰褐色,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吃作物的根和苗,主要桅棉花。
dì lǎo hǔ dì lǎo hǔ
  见“切根虫”
No. 3
  地老虎是为害烟草地下茎或地上茎的夜蛾科的幼虫或毛虫,种类包括: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世界性的)(anon,1952)、黄地老虎(a. segetum)(欧洲、非洲、亚洲)(anon,1952)、暗缘地老虎(euxoa messoria)(北美洲)(akehurst,1981)、粒肤地老虎(feltia sublerranea) (美洲) (akehurst,1981)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亚洲、澳洲)(anon,1952)。
  这些昆虫的成虫是色彩不鲜艳的蛾类,化学和技术具有脉相不同的灰褐色前翅,翅展40~45mm,后翅奶油色。幼虫(地老虎)为油污色、褐色或灰色至黑色的毛虫,成熟幼虫体长达40mm(图7.3)。低龄幼虫白天取食纤弱及倒伏叶片,3龄以后幼虫白天在土中栖息,晚上出来取食茎和叶。蛹在土粒构成的茧壳(土室)中,初期呈红褐色,很肥壮,后期颜色变暗。
  地老虎是杂食性的,食量很大,为害木本植物之外的任何植物。主要切断苗床烟苗、移栽期及移栽不久的烟苗茎,直接造成烟苗倒伏或间接使茎衰弱。斜纹夜蛾幼虫也大量取食幼嫩植株叶片,仅留下中脉。
  夜蛾单个或成束产卵于低矮草本植物、杂草丛,尤其喜欢在土壤表面的纤维植物质上产卵。每个雌虫可产卵600~800粒,卵4~13d孵化,幼虫阶段需3~11周。蛹在土中,蛹期10~14d(blair,1976),每年发生1~5代,其发生代数与环境温度及食物利用率有关(akehurst,1981;blair,1982)。
  地老虎一般采用触杀性杀虫剂控制,杀虫剂施于烟株基部的土中或结合宽幅撒施肥料时施用。大多数国家田间防治时期为:5%的幼小烟株受害或死亡至移栽后3周。由于地老虎需取食绿色植物,栽培防治的方法是至少保持移栽前一个月田间无绿色食物,以便饿死田间种群(blair,1975)。由于播种密的苗床受害的可能性较大,对苗床地老虎的发生及为害情况进行定期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概述
  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昆虫幼虫部分种类的俗称。夜蛾科(Noctuidae)昆虫全世界约2万种,中国约1600种。成虫口器发达,多为植食性害虫。夜蛾科许多种类在大量发生时,会给农作物造成大害,粘虫、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棉铃虫等都是著名的作物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小地老虎较大,体长约16-32毫米,深褐色,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后翅灰色无斑纹。黄地老虎较小,体长14-19毫米,体色较鲜艳,呈黄褐色,前翅黄褐色,全面散布小褐点,肾纹、环纹和剑纹明显,且围有黑褐色细边,其余部分为黄褐色;后翅灰白色,半透明。
  卵:半球形,乳白色变暗灰色。
  幼虫:小地老虎老熟幼虫体长41-50毫米,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具2条深褐色纵带。黄地老虎较短,体长约为33-43毫米,头部黄褐色,体淡黄褐色,体表颗粒不明显,体多皱纹而淡,臀板上有两块黄褐色大斑,中央断开,有较多分散的小黑点。
  蛹:赤褐色,有光泽。
生活习性
  小地老虎山东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3-4月化蛹,4-5月羽化,第一代幼虫是危害的严重期,也是防治的重点期。成虫白天栖息在杂草、土堆等荫蔽处,夜间活动,趋化性强,喜食甜酸味汁液,对黑光灯也有明显趋性,在叶背、土块、草棒上产卵,在草类多、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虫头基数多。幼虫夜间危害,白天栖在幼苗附近土表下面,有假死性。
  黄地老虎一年发生3-4代,成虫发生期比小地老虎晚20-30天。一年中春秋两季危害,但春季危害重于秋季。成虫昼伏夜出,具较强趋光性和趋化性。习性与小地老虎相似,幼虫以3龄以后危害最重。
危害特点
  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危害蔬菜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是小地老虎。多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措施
  (1)配制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制方法: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万灵可湿性粉剂1份调匀,在成虫发生期设置。某些发酵变酸的食物,如甘薯、胡萝卜、烂水果等加入适量药剂,也可诱杀成虫。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在菜苗定植前,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若卖菜、小旋花、百稽、艾篙、青篙、白茅、鹅儿草等杂草堆放诱集地老虎幼虫,然后人工捕捉,或拌入药剂毒杀。
  (4)早春清除菜田及周围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
  (5)清晨在被害苗株的周围,找到潜伏的幼虫,每天捉拿,坚持10-15天。
  (6)配制毒饵,播种后即在行间或株间进行撒施。毒饵配制方法:①豆饼(麦麸)毒饵:豆饼(麦麸)20-25公斤,压碎、过筛成粉状,炒香后均匀拌入4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农药可用清水稀释后喷入搅拌,以豆饼(麦麸)粉湿润为好,然后按每亩用量4-5公斤撒入幼苗周围。②青草毒饵:青草切碎,每50公斤加入农药0.3-0.5公斤,拌匀后成小堆状撒在幼苗周围,每亩用毒草20公斤。
  (7)化学防治:在地老虎1-3龄幼虫期,采用48%地蛆灵乳油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或48%天达毒死蜱2000倍液、2.5%劲彪乳油20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乳油15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20%菊•马乳油15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等地表喷雾。
百科辞典
  dilaohu
  地老虎
  cutworm
  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又名切根虫、夜盗虫。俗称地蚕。多食性作物害虫。种类很多,农业生产上造成危害的有10余种。其中小地老虎(A□rotis ypsilon)、黄地老虎(A.se□etum)、大地老虎(A.tokionis)、 白边地老虎(Euxoa oberthuri)和警纹地老虎 (E.exclamationis)等尤为重要。均以幼虫为害。寄主和为害对象有棉、玉米、高粱、粟、麦类、薯类、豆类、麻类、苜蓿、烟草、甜菜、油菜、瓜类以及多种蔬菜等。药用植物、牧草和林木苗□的实生幼苗也常受害。多种杂草常为其重要寄主。
  特征、分布和发生代数
  小地老虎 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前翅黑褐色,有肾状纹、环状纹和棒状纹各一,肾状纹外有尖端向外的黑色楔状纹与亚缘线内侧 2个尖端向内的黑色楔状纹相对。卵半球形,直径0.6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化前呈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7~50毫米,黄褐至黑褐色;体表密布黑色颗粒状小突起,背面有淡色纵带;腹部末节背板上有2条深褐色纵带。蛹体长18~24毫米,红褐至黑褐色;腹末端具 1对臀棘。世界性分布。在中国遍及各地,但以南方旱作及丘陵旱地发生较重;北方则以沿海、沿湖、沿河、低洼内涝地及水浇地发生较重。南岭以南可终年繁殖;由南向北年发生代数递减,如广西南宁7代,江西南昌5代,北京4代,黑龙江2代。
  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前翅黄褐色,肾状纹的外方无黑色楔状纹。卵半球形,直径0.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以后渐现淡红斑纹,□化前变为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2~45毫米,淡黄褐色;腹部背面的4个毛片大小相近。蛹体长16~19毫米,红褐色。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及甘肃乌鞘岭以西地区及黄河、淮河、海河地区;也见于苏联、非洲、印度和日本等地。华北和江苏一带年发生3~4代,新疆2~3代,内蒙古2代。
  大地老虎 成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2~62毫米;前翅黑褐色,肾状纹外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卵半球形,直径1.8毫米,初产时浅黄色,□化前呈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41~61毫米,黄褐色;体表多皱纹。蛹体长23~29毫米,腹部第4~7节前缘气门之前密布刻点。分布也较普遍,并常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以长江流域地区为害较重。中国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
  白边地老虎 成虫体长17~21毫米,翅展37~45毫米;前翅的颜色和斑纹变化大,由灰褐至红褐色,一种为白边型,前翅前缘有白色至黄色的淡色宽边;另一种是暗化型,前翅全部深暗无白色宽边。卵半圆球形,直径0.7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化前呈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5~40毫米,体表光滑无微小颗粒;头部黄褐色有明显“八”字纹。蛹体长18~20毫米,黄褐色,腹部第4~7节前缘有许多小刻点。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的部分地区,全年发生1代。
  警纹地老虎 成虫体长16~20毫米,翅展33~37毫米;前翅灰白至灰褐色,环状纹与肾状纹配置似惊叹号。卵半球形,直径0.7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化时呈黑色;表面有隆起的纵横线。老熟幼虫体长38~42毫米;头部黄褐色有1对八字形黑褐色条纹。蛹体长14~18毫米,红褐色,腹末有臀棘 1对。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内蒙古、西藏一带,并常与黄地老虎混合发生。在新疆每年可发生2代。地老虎在全国各地均以第1代发生为害严重,春播作物受害最烈。
  习性 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因虫种而不同。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对黑光灯均有趋性;对糖酒醋液的趋性以小地老虎最强;黄地老虎则喜在大葱花蕊上取食作为补充营养。卵多产在土表、植物幼嫩茎叶上和枯草根
英文解释
  1. n.:  cutworm
近义词
切根虫
包含词
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翠地老虎
地老虎类警纹地老虎白边地老虎亚洲地老虎
八字地老虎宽翅地老虎三角地老虎库页岛地老虎
罗汉松地老虎亚洲地老虎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