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也称防空导弹”。从陆地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可分远程(100千米以上)、中程(20~100千米)和近程(20千米以下)地空导弹。 |
|
地空导弹亦称防空导弹,它是从地(水)面发射摧毁空中目标的导弹。它与目标搜索和指挥系统、地面(舰上)制导设备、发射系统以及技术保障设备等构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
|
地空导弹是组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核心,是现代防空武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高炮相比,它射程远,射高大,单发命中率高;与截击机相比,它反应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不受目标速度和高度限制,可以在高、中、低空及远、中近程构成一道道严密的防空火力网。 |
|
自行地空导弹地空导弹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的有:按射高分为高、中、低空;按射程分为远、中、近程和短程。划分的标准各国也不尽相同,多数国家把最大射程在100千米以上的称为远程,20~100千米之间的称为中程,10~20千米的称为近程,10千米以内的称为短程。按制导方式分为遥控、寻的、复合制导等类型。其中寻的制导又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和被动寻的3种。按地面机动性分为固定、半固定、机动式三种,其中机动式又分为自行式、牵引式和便携式地空导弹等。 |
|
最初的地空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研制的"莱茵女儿"等。战后,美国、苏联、英国等国相继发展地空导弹,并于50年代先后装备第一代地空导弹;60至70年代装备了第二代地空导弹;70年代以来又研制和装备了第三代地空导弹。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地空导弹家族,形成了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地空导弹系列。在60年代以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广泛使用了地空导弹武器,极大地提高了地面防空的效能,使其成为地面防空火力的骨干,构成对突防飞机的主要威胁,迫使空袭飞机采取低空和超低空突防并寻求在防空火力圈外发射空地导弹等新的突防样式,从而使防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空防斗争的推动下,地空导弹将主要朝着抗干扰、多用途和复合制导的方向发展。
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构成了我国地空防空导弹的主体。从最初的红旗1号、2号、3号,发展到后来的红旗61和红旗7号,再到目前新型红旗15、红旗17、红旗18等,红旗系列防空导弹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红旗1号防空导弹是中国根据前苏联C-75型(SA-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仿制的半固定式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58年6月开始仿制,1964年12月定型。
红旗2号中高空防空导弹 HQ-2是中国从1964年开始研制的中高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红旗3号导弹为萨姆-3号导弹的改进型,适于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1974年进行性能检验。
红旗-15是对我国引进的俄罗斯S-300PMU1导弹仿制产品的称呼。俄罗斯研制的具有反战术弹道导弹能力的中高空、中远程地空导弹系统,俄罗斯称为C-300型,北约称为SA-10。该型导弹1970年开始研制,先后发展有5种型别。从1992年开始,中国先后引进了S-300PMU、S-30 0PMU1型,并于1996年开始生产S-300PMU1型,命名为红旗-15号。
我国于90中期年代从俄罗斯引进了二十多套道尔-M1型低空野战防空导弹,装备38集团军的防空旅,国产化后的型号即成为红旗-17。
国外地基导弹主要型号
SA-1 Guild · SA-2 Guideline · SA-3 Goa · SA-4 Ganef · SA-5 Gammon · SA-6 Gainful · SA-7 Grail · SA-8 Gecko · SA-9 Gaskin · SA-10 Grumble · SA-11 Gadfly · SA-12 Gladiator/Giant · SA-13 Gopher · SA-14 Gremlin · SA-15 Gauntlet · SA-16 Gimlet · SA-17 Grizzly · SA-18 Grouse · SA-19 Grison · SA-20 Gargoyle · SA-21 Growler · SA-22 Greyhound · SA-23 GladiatorGiant · SA-24 Grinch
|
|
di-kong daodan
地空导弹
surface-to-air missile, SAM
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飞行目标的导弹,又称防空导弹。它与搜索和跟踪系统、 目标指示系统、 制导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发射系统、技术保障设备等构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见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最早的地空导弹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研制的“莱茵女儿”等地空导弹。在50年代,美国、苏联、英国、瑞士等国先后研制和装备了第一代地空导弹,大多属于高空、中远程导弹。这一代武器的作战性能较低,不能对付机动目标,抗干扰能力差,地面设备多,而且庞大笨重。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第二代地空导弹,在地面机动能力、低空作战性能、抗干扰能力、自动化程度、维护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并能适应野战防空的恶劣环境。技术上的特点是:采用多种制导方式,如无线电指令、激光、红外、光电复合制导等;大量采用固体微电子器件和复合材料;广泛使用计算机和微处理机;普遍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改善导弹气动外形;检测自动化等。7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三代地空导弹进一步提高了作战性能,如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已经可以同时引导8枚导弹攻击8个目标。
地空导弹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战斗部、制导设备或系统、动力装置、弹体、电源系统等。战斗部包括壳体、装药、引信、安全执行装置,大多采用普通装药,靠钢制壳体在装药起爆后形成的高速破片摧毁目标。引信多用近炸非触发引信,也用碰撞触发引信。制导设备或系统由姿态稳定装置和控制设备组成,用于稳定导弹并控制导弹飞向目标。无线电指令制导用无线电控制仪和自动驾驶仪。寻的制导用导引头(雷达或红外)和自动驾驶仪。动力装置多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也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或固体冲压一体化发动机。远程地空导弹装有起飞发动机(又称助推器)和主发动机或者采用能产生两种推力的发动机。弹体由弹身、弹翼和舵组成。它把导弹的各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弹体的常用气动外形有正常式、鸭式、无尾式和旋转弹翼式4种。
“爱国者”地空导弹发射
地空导弹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各国的分类标准不尽相同。按作战空域分为高空远程、中低空中程和超低空近程。
地空导弹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提高抗干扰能力,抗饱和攻击的能力和对付多目标的能力。
(沈忠芳)
|
|
兵器 | 导弹 | 军事 | 防空导弹 | 中国 | 武器 | 制导 | 寻的制导 | 现代导弹 | 国产武器 | |
|
|
地空导弹兵 | 红旗-7地空导弹 | 地空导弹系统 | 红旗-2地空导弹 | 毒刺地空导弹 | 地空导弹部队 | 地空导弹兵战术 | 红旗-61A地空导弹 | 地空导弹杀伤区 | 空军地空导弹兵 | 地空导弹兵训练 | 地空导弹发射架 | 地空导弹发射区 | 地空导弹禁射区 |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 地空导弹发射种类 | 红旗9远程地空导弹 | 地空导弹射击方法 | 英国长剑地空导弹 | 道尔地空导弹系统 | 地空导弹责任射界 | 地空导弹射击指挥 | 地空导弹杀伤概率 | 地空导弹火力范围 | 地空导弹发射阵地 | 地空导弹射击指挥控制模型 | 地空导弹兵机动作战 |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反应时间 | 地空导弹兵作战指挥 | 地空导弹目标搜索指示系统 | 地空导弹兵作战准备等级 | 地空导弹转移火力方法 |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空域 | S-300地空导弹系统 | 俄罗斯S-300V地空导弹系统 | 飞腾-2000反辐射地空导弹 | “萨姆4”SA-4地空导弹 | 超近程地空导弹系统 | “波马克”地空导弹 | "奈基"地空导弹 | 凯山一号(KS-1)地空导弹 | 道尔-M1地空导弹 | SA-2地空导弹 | “箭”2地空导弹系统 | 英国“长剑2000”地空导弹 | 前苏联SA-2地空导弹 | 印度萨姆-3地空导弹 | 红旗-3号(HQ-3)地空导弹 | SA-18便携式地空导弹 | SA-16便携式地空导弹系统 | 萨姆5SA-5地空导弹 | "天剑"地空导弹 | “萨姆10”SA-10地空导弹 | 红旗-9号地空导弹系统 | PAC-3地空导弹 | 盾牌--道尔-M1地空导弹系统 | Chu-SAM中程地空导弹系统 | “山毛榉”地空导弹 | FT-2000地空导弹系统 | “西北风”便携式地空导弹 | “爱国者”地空导弹 | RBS地空导弹 | “警犬”地空导弹 | 便携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 机动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 “西北风”超近程地空导弹 | “剑”式地空导弹 | FT-2000地空导弹 | 俄罗斯C-300式地空导弹系统 | 台湾天弓-1型地空导弹 | 台湾天弓-2型地空导弹 | 台湾MIM-23霍克地空导弹 | 台湾MIM-72小槲树地空导弹 | 台湾MIM-7F麻雀地空导弹 | 地空导弹兵战斗准备等级 |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技术保障设备 | S-300型/红旗-15号地空导弹系统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兵 | “铠甲”低空近程地空导弹系统 | “道尔”(TOR)地空导弹系统 | 前苏联“萨姆”-7型地空导弹 | “火流星”高机动全天候地空导弹 | 美国反导型霍克地空导弹系统 | 法国“西北风”超近程地空导弹 | 萨姆11“牛虻”SA-11地空导弹 | “萨姆15”近程地空导弹系统 | 台湾MIM-104型爱国者地空导弹 | 俄罗斯针-19К310便携式地空导弹 | 美国MIM-23B改进型霍克地空导弹 | 俄罗斯箭-10(SA-13)地空导弹系统 | 俄罗斯针9К38便携式地空导弹 | 俄罗斯环面(SA-15)式地空导弹系统 | 美国MIM-72型小槲树地空导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