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即方志。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如县志﹑府志等。 |
|
地方上的大事年鉴 |
|
地方志是记述特定时空内1个方面或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地方志,简称方志。方,地方,方域;志,记也;“永志不忘”、“日志”即取此意。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一个地方、地区的记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属于人文地理,但亦可单列)。一部完善和成功的地方志应是一个地区的综合性资料书,它要求对该地区的全部已有事业、客观条件、社会状况等作如实记载。简而言之,地方志者,地方之全史也。它属于史学范畴,但不是国史、正史,而是地方史;由于它记载面十分广博,故推而论之,地方志亦可称地方的百科全书。
现存最早的全国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佚,改名《元和郡县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它以唐代的47镇为纲,每镇一图一志,详细记载了全国各州县的沿革、地理、户口、贡赋等。 南宋以后,地方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两代最多。据1976年统计,我国仅现存的地方志即达8000多种,约12万卷。
地方志的地方,不仅仅是针对中央的那个地方,也不只是行政区划界定的区域,而是广义上的某个区域。它既可以是某个行政区域,如省域、市域、县域、乡域、村域等。也可以是1个地理概念,如江河的流域、山脉所在的区域、海域等。还可以是国域、国外的某个区域,如某个国家、某个国家的某个区域、跨几个国家的某个区域等。(王照伦:理论方志学纲要.海南史志,1995,)。
地方志按它记述的空间不同可以分为行政区域志和非行政区域志2大类。记述空间是行政区域的有:国志、省志、自治区志、直辖市志、市志、县志、乡志、镇志、村志等。记述空间不是行政区域或跨行政区域的有:山志、江(河)志、海域志、海岛志、寺(庙)志、南极志、远东志、西欧志、北美志等。。(王照伦:理论方志学纲要.海南史志,1995,)。
按照志书记述的内容不同可分为2类。1类是综合性志书。综合性志书记述的内容是所志时空的方方面面,从自然到社会、从经济到政治、从美德到陋习,无所不包。一统志、省志、县志等即属此类。另一类是单一性志书。单一性志书记述的空间可以是某个行政区域,也可以是几个行政区域和非行政区域,还可以是国外的某个国家或跨国家的某个区域。这类志书的名称庞杂,如:山东文化志、中国戏曲志、欧洲风俗志、南极矿业志、日本服装志、西非报业志、平邑县水利志、临沂市农业志、亚洲铁路志、东欧工业志、北戴河水产志、世界人口志、西欧教育志、各国领海志、北美物产志、南极探险志、世界航天志、北极动物志、太平洋生物资源志、中国淡水渔业志、杂志、怪异志,等等。。(王照伦:理论方志学纲要.海南史志,1995,)。
按照志书记述的时间不同可分为通志和断代志2类。通志记述的时间上限是被志事物的发端,下限是志书断线(截止时间)。如《费县志》(时限是开天辟地到1985年)。断代志记述的时限是某个时期或者说某个历史阶段,如《费县志(1986-2005)》。 |
|
方志这一名称由来已久,早在《周礼》中就有外史“掌四方之志”及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的记载。周秦以降,方志之称逐渐增多,并趋于普遍。如《后汉书·西域传》“二汉方志,莫有称焉”,左思《三都赋》“方志所辨,中州所羡”,郦道源《水经注》“因其方志所叙,就记缠络焉”等记载就是。宋以后,方志这一名称就基本固定为地方文献的专用名词。此外,方志还有过不少别名异称,诸如图经、传、录、乘、考、书、簿等。
方志的源头较多,如《周礼·职方》、《尚书·禹贡》、《山海经》是其主要源头,这些文献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后来的地方有一定源流关系,其内容不外乎记载各地山川、土地、户口、贡赋、物产、关塞等,其编纂形式或是按照四方邦国,或是按照九州土地,或是以山、海、大方为序,对有关情况加以记载,对后世的地方只有一定影响,但是它们还不算是地方志。
地方志的发端是秦汉之际的郡书、地理书、都邑簿。郡书记载一地的先贤、耆旧、节士的事迹,如《陈留耆旧传》、《兖州山阳先贤赞》等,地理书记载一地的疆界、区域、山川、道理、物产、户口、风俗等,如《秦地图》、《三秦记》等。都邑簿记载都邑城郭、官署、街坊、闾巷、寺院、古冢、坟墓等。如《三辅黄图》、《三辅宫殿名》等。成于东汉的《越绝书》,记载人物、地理、都邑,内容全面,可以认为是地方志发端的代表作。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志进入大发展时期,出现《豫章古今记》、《荆州记》、《华阳国记》,皆初具地方志模型。至宋《太平寰宇记》之后,受该书影响,地方志又有所变化。 |
|
difang zhi
地方志
local chronicles
记录某一地区 (行政区域) 自然和社会情况的文献,简称方志。中国地方志最早可溯源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曾设有“外史”一职,“掌四方之志”。地方志又导源于古代的地理书《山海经》、《尚书·禹贡》等,唐代李吉甫所纂《元和郡县志》记录很多古迹,体例大致仿《山海经》,宋代乐史纂《太平寰字记》增加人物、艺文等方面内容,确立了后世方志的体例。中国古代地方志数量众多,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现存宋代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地方志有8500多种,11万多卷,其中清代方志有6000多种,约占80%。古代方志纂修的目的是资治、存史和教化,对于今天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学术研究和新地方志的编纂都有参考价值。80年代,中国各地大规模地修纂新地方志,10年间出版的方志达数百种。
古代地方志按记载的地 域范围 可分为总志、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乡镇志等。按记载的内容范围可分为通志、专志、杂志等。地方志的内容极为广泛,例如通志一般包括行政建置、沿革、疆域、山川、津梁、关隘、名胜、资源、物产、气候、天文、 灾异、 人物、艺文、文化、教育、民族、风俗等,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方志的特征有:①地方性,它多按行政区划范围记载,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②连续性,一部地方志修成后,往往不断续修,使之前后相继 ,便于考察该地区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情况。③内容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及社会人物等无所不包。④资料性,它以史实为主,述而不作,资料丰富。⑤可靠性,资料多来源于地方档案和实地调查、采访、测绘等,较为可靠。
(罗友松)
|
|
- n.: local chronicles; annals of local history
|
|
山西 | 地理 | 全国百强县 | 文化 | 成语 | 词汇 | 俗语 | 成语词典 | 内蒙古 | 介绍 | 地名 | 滕州 | 福建 | 海南 | 历史 | 古籍 | 宁武 | 演员 | 村名 | 更多结果... |
|
|
中国地方志 | 东莞地方志 | 湖南地方志 | 武汉地方志 | 地方志学者 | 客家地方志 | 苏州地方志综录 | 中国地方志集成 | 中国地方志杂志 | 地方志工作条例 | 北京地方志学会 | 柳州市地方志协会 | 河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 | 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 | 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下册 | 中国已刊地方志汇编 |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 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 | 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 | 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县地方志续修工作的通知 | 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县首届地方志编纂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 安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中国地方志历史文献专集·灾异志 |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