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俗称大教堂,位于花园道,1847年奠基,1849年建成,是香港最早建立的基督教教堂。其间在1865年进行扩建工程,成为今日的模样。二次大战期间,日军曾以该教堂为总部。 二战后多次重修,旧貌仍得以保存。正门前有纪碑一座,用以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殉难者,旁边地下平放麦士维士兵的墓碑,以纪念在香港保卫战时在教堂前殉难的士兵。教堂北墙上另有威廉大尉纪念碑石,以纪念他在1857年时于广州城下殉难。现时,它仍是对公会港澳教区的主堂。 |
|
美国
纽约圣约翰大教堂(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t.John the Divine)为美国主教制教会(圣公会)主教座堂。世界第三大教堂。位于纽约曼哈顿第110 街和第113 街的阿姆斯特丹大道。
圣约翰大教堂的建造工作分三阶段:
(1)1892~1911年,由海斯和拉法热设计,建筑风格为罗马式;
(2)1916~1941 年,主设计为克兰姆,建筑风格为哥特式;
(3)1945年至现在,继续完成剩余部分,右中厅旁的小教堂、西部塔楼、中厅和唱诗楼的屋顶等。
全教堂占地面积为121000平方英尺,全长600 英尺,相当于两个美式足球场之长度。主建筑全部为石结构,包括大门、门廊、主厅、中厅、小教堂、唱诗楼、主祭坛、施洗室、展览厅等。主厅最高点达177 英尺,内拱顶高为124 英尺(相当12 屋楼高),宽146 英尺,两边有53 根大圆石柱分四排排列,把主厅两侧分为14 个区,包括历史区、主教区、律师区、教育区、布道区、艺术区、出版区、医疗区、教会生活区等等。各区各自供奉与之有关的圣徒。主厅墙上挂有与《圣经》故事有关的几幅巨大的出自名家之手的织锦。窗户直径为12 英尺,嵌有一万片玻璃,其风格及所绘图案各异。中厅呈圆穹状,有一精心雕刻的大理石布道坛。唱诗楼两侧有巨大管风琴,共有141 排,8035 根管子,规模之大世界罕见。主建筑最东端,环形排列着七个以圣徒命名的小教堂内供奉着有关圣徒。施洗室有一雕刻精美的大理石受洗池。主建筑的中心竖立一座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耶稣像。附属建筑有:(1)大教堂楼、主教公署楼,供主教、工作人员及教堂附设学校学生住宿和工作之用;(2)教堂附设学校,原为培训唱诗班成员设立,自1972 年以来已改为面向社会招生的普通私立学校;(3)宗教艺术博物馆。该堂现在向各民族、各种族的信徒开放。
香港
俗称大教堂,位于花园道,1847年奠基,1849年建成,是香港最早建立的基督教教堂。其间在1865年进行扩建香港圣约翰大教堂工程,成为今日的模样。二次大战期间,日军曾以该教堂为总部。二战后多次重修,旧貌仍得以保存。正门前有纪碑一座,用以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殉难者,旁边地下平放麦士维士兵的墓碑,以纪念在香港保卫战时在教堂前殉难的士兵。教堂北墙上另有威廉大尉纪念碑石,以纪念他在1857年时于广州城下殉难。现时,它仍是对公会港澳教区的主堂。 |
|
纽约圣约翰大教堂 | 香港圣约翰大教堂 | 拉特兰圣约翰大教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