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土星衛星
目錄
No. 1
  土星衛星
  saturn,satellites of
  太陽係中最龐大的衛星係統。最外的土衛九是逆行衛星;從土衛十到土衛七有8顆屬規則衛星。最大的土衛六僅次於木衛三,是最早發現有大氣的衛星,其大氣密度為地球大氣的5倍,主要成分是氮和甲烷,其表面是粘稠狀的碳氫化合物,一度是人們尋找地外生命的希望,但空間探測已予以否定。土衛係統中還有幾顆衛星同軌的奇特現象,如土衛十三、十四就分別在土衛三前後各60度處,構成了兩個正三角形;而土衛十、十一有時會靠得很近,還有幾顆衛星位於環內,這也是造成土星光環結構復雜多變的原因之一。
  土星環及其衛星.esa圖片擁有美麗的行星環的土星有着數量衆多的衛星,它們中的34個已經有了名字;它們的精確數據並不清楚,因為有如此多的物體在如此寬廣的土星軌道裏圍繞着它做運行。最近,2000年下半年做的一次觀察發現了另外12顆有着奇異軌道的衛星,這說明它們原先是一個大天體的碎片,後來纔被土星的引力場捕獲。(<<自然>>雜志412, 163-166頁)
  被認為在1905年發現存在的衛星themis,實際上並不存在.
  土星衛星中最值得註目是土衛六,它是太陽係中唯一擁有稠密大氣層的衛星。
  2004年12月25日聖誕節,卡西尼號釋放出惠更斯號,後者開始歷時三周獨自前往土衛六之旅。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是在2004年7月1日進入環繞土星分軌道的。關於這次任務的細節可在http://saturn.jpl.nasa.gov/上找到。計劃最新發佈的圖片在每星期五將發佈在http://ciclops.lpl.arizona.edu/上面.
  卡西尼—惠更斯號任務同時也增加了發現衛星的數量.
  土星已知衛星列表
  名稱直徑(km) 質量(kg)平均軌道半徑(km)軌道周期位於何處發現年份
  土衛一 美馬斯3923.80×1019185,5200.942422 日 1789年
  土衛二 恩剋拉多斯4987.30×1019238,0201.370218 日 1789
  土衛三 特提斯10606.22×1020294,6601.887802 日 1684年
  土衛四 狄俄涅11201.05×1021377,4002.736915 日 1684
  土衛五 雷亞15302.49×1021527,0404.5175 日 1672年
  土衛六 泰坦51501.35×10231,221,83015.94542 日 1655年
  土衛七 許珀裏翁286 (410 × 260 × 220)1.77×10191,481,10021.27661 日 1848年
  土衛八 伊阿珀托斯14601.88×10213,561,30079.33018 日 1671年
  土衛九 菲比2204.00×101812,944,300-548.2 日**諾爾斯群1899年
  土衛十 傑納斯178 (196 × 192 × 150)2.01×1018151,4720.6945 日 1966年
  土衛十一 埃庇米修斯115 (144 × 108 × 98)5.60×1017151,4220.6942 日公用軌道1980年
  土衛十二 海琳33 (36 × 32 × 30)不詳377,4002.736915 日尾隨狄俄涅後的特洛依小行星1980
  土衛十三 泰萊斯托29 (34 × 28 × 36)不詳294,6601.887802 日在特提斯前方的特洛依小行星1980
  土衛十四 卡呂普索26 (34 × 22 × 22)不詳294,6601.887802 日尾隨特提斯後的特洛依小行星1980
  土衛十五 阿特拉斯30 (40 × 20)不詳137,6700.6019 日a 環外圍1980
  土衛十六 普洛米修斯91 (145 × 85 × 62)2.70×1017139,3500.6130 日f 環內側1980
  土衛十七 潘多拉84 (114 × 84 × 62)2.20×1017141,7000.6285 日f 環外圍1980
  土衛十八 潘202.7×1015133,5830.575 日恩剋環縫(a 環環縫)內1990年
  土衛十九 伊米爾18不詳23,096,000-1312.4 日**挪威群2000年
  土衛二十 paaliaq22不詳15,199,000686.9 日因紐特群2000
  土衛二十一 tarvos15不詳18,247,000925.6 日高盧群2000
  土衛二十二 ijiraq12不詳11,440,000451.5 日因紐特群2000
  土衛二十三 suttungr7不詳19,463,000-1016.3 日**挪威群2000
  土衛二十四 kiviuq16不詳11,365,000449.2 日因紐特群2000
  土衛二十五 mundilfari7不詳18,709,000-951.4 日**挪威群2000
  土衛二十六 albiorix32不詳16,404,000783.5 日高盧群2000
  土衛二十七 skathi8不詳15,647,000-728.9 日**挪威群2000
  土衛二十八 erriapo10不詳17,616,000871.9 日高盧群2000
  土衛二十九 siarnaq40不詳18,160,000893.1 日因紐特群2000
  土衛三十 thrymr7不詳20,382,000-1086.9 日**挪威群2000
  土衛三十一 narvi7不詳18,719,000-956.2 日** 2003年
  土衛三十二methone3不詳194,0001.01日 2004年
  土衛三十三pallene4不詳211,0001.14日 2004
  土衛三十四polydeuces3.5 377,3962.736915日尾隨狄俄涅後的特洛依小行星2004
  土衛三十五 daphnis~7 136,5050.59537keeler縫內2005年
  s/2004 s 6***~5 141,0000.622f環外側2004
  s/2004 s 3*3-5不詳141,000不詳f環外側(?)2004
  s/2004 s 4*3-5不詳不詳不詳f環內側(?)2004
  s/2004 s 7~6 19,800,000-1103**挪威群2004
  s/2004 s 8~6 22,200,000-1355**挪威群2004
  s/2004 s 9~5 19,800,000-1077**挪威(skathi)群2004
  s/2004 s 10~6 19,350,000-1026**挪威群2004
  s/2004 s 11~6 16,950,000822因紐特群2004
  s/2004 s 12~5 19,650,000-1048**挪威群2004
  s/2004 s 13~6 18,450,000-906**挪威群2004
  s/2004 s 14~6 19,950,000-1081**挪威群2004
  s/2004 s 15~6 18,750,000-1008**挪威(skathi)群2004
  s/2004 s 16~4 22,200,000-1271**挪威群2004
  s/2004 s 17~4 18,600,000-986**挪威群2004
  s/2004 s 18~7 19,650,000-1052**挪威(skathi)群2004
  * 正在等待確認並命名
  ** 逆行軌道圍繞土星運行 (與行星自轉方向相反)
  *** 目前不清楚其是否是真正的衛星或衹是f環的一個穩定碎片
  一些特洛依小行星與土星衛星使用相同的名字: 潘多拉55, 狄俄涅106, 雷亞577, 普羅米修斯1809, 埃庇米修斯1810, 潘4450.
概述
  土星衛星已確認的最少有10顆。按與土星距離由近及遠排列為:土衛十、土衛一、土衛二、土衛三、土衛四、土衛五、土衛六、土衛七、土衛八、土衛九。據報道1979年9月1日行星際探測器“先驅者”11號又發現一顆新衛星,暫取名“先驅岩”(Pioneerrock)或1979S1,但尚未確認。其中土衛十離土星的距離衹有159,500公裏,僅為土星赤道半徑的2.66倍,已接近洛希極限。土衛八的軌道面與土星赤道面的交角為14°7,而其軌道面與土星的公轉軌道面的交角為16°3,是不規則衛星;土衛九在一個偏心率達0.1633的橢圓軌道上繞土星公轉,其軌道面與土星赤道面的交角約為150°,也是不規則衛星。除土衛八和土衛九外,土衛一至土衛七以及土衛十都是規則衛星,在土星赤道平面附近以近圓軌道繞土星轉動。在土衛一至土衛十這10顆土星衛星中,土衛九是唯一的逆行衛星,因為它的軌道面與土星的公轉軌道面的交角為174°42┡,它繞土星的轉動方向和土星繞太陽的轉動方向相反。
  在土衛係統中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土衛六、土衛一和土衛八。土衛六又名提坦(Titan)。它的半徑達2,900公裏左右,是太陽係中居第一位的大衛星,比最靠近太陽的行星──水星還大。它每隔16天左右繞土星運行一周。由於它質量大和離太陽遠,按逃逸速度推算,它可能存在着大氣。1944年,柯伊伯果然在土衛六光譜中發現了甲烷譜綫,從而得知它確有大氣。現在知道,它的大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氫,大氣壓在0.1到1個地球大氣壓之間。土衛六表面可能是冰,溫度約125K。1979年 9月,“先驅者”11號在離開這顆衛星 356,000公裏處拍攝了它的照片。土衛六呈現橙色。這顆衛星的大氣中的雲層是由甲烷、乙烷、乙炔(還可能有氮)等組成的;這些成分在太陽紫外綫輻射的作用下離解,便形成上述顔色。“先驅者”11號還測得土衛六上層大氣的溫度為-200℃,同土星環的溫度差不多。
土星衛星的小資料
  逆行軌道圍繞土星運行 (與行星自轉方向相反)
  目前不清楚其是否是真正的衛星或衹是F環的一個穩定碎片
  一些特洛依小行星與土星衛星使用相同的名字:潘多拉55,狄俄涅106,雷亞577,普羅米修斯1809,埃庇米修斯1810,潘4450。
土星有多少衛星
  土星有多少衛星?沒人能說清楚。1996年時為18顆,2000年就上漲到了24顆,2003年是53顆,2005年則達60顆
  ......
土衛一
  土衛一是土星8個大的、形狀規則的衛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土星的一個。直徑392公裏,與土星平均距離約185520公裏。軌道近圓形。圖957615.2 土衛一公轉周期為23小時,正好是土衛三公轉周期的一半,所以,這兩顆衛星總是在土星的同一側相遇。這種現象叫軌道共振態,原因還不清楚。土衛一的自轉和公轉同步,所以它總是以同一半球朝嚮土星。這一點類同月球與地球的關係。土衛一的平均密度僅為水的1.2倍,其表面有凍冰的特徵。根據這些理由,可以認為,土衛一的主要成分是冰。它的表面明亮,布滿碗形的深隕石坑。隕石坑深度大,是因為表面重力小的緣故。土衛一上最引人註目的表面結構是一個直徑130公裏的環形山,它位於朝嚮土星一面的半球中央。山壁高5千米,底深10公裏,中央有一座長6千米的山峰。這是太陽係中已發現的、整體最大的隕擊結構。
  土衛一對土星光環的結構具有重要的動力學效應。土衛一圍繞土星的轉動周期為22小時25分。如果在土星光環的卡西尼環縫中有一個質點,那麽,其轉動周期恰好是土衛一轉動周期的一半。有些天文學家據共振理論認為,卡西尼環縫乃是土衛一引力擾動的直接結果。在土衛六軌道附近有一個氫雲。
土衛二
  土衛二是土星的第三顆大衛星。在美國行星探測器“旅行者”2號於1981年從這一天體附近飛過以前,人們除知道它的軌道外,其他土衛二一無所知。在探測器靠近到87140公裏處,發現土衛二有復雜的地質結構。
  觀測表明,土衛二已經歷了5個不同的演化時期。幾個無環形山區域的年齡不超過1億年。由於這一時段衹占土衛二整個壽命的2%,似乎可以認為它還是一顆仍處於“活動期”的衛星。繼續進行這種地質活動的能量可能來自土星和土衛四的起潮力。土衛二的直徑為500公裏,以圓形軌道環繞土星公轉,和土星的平均距離為238020公裏。平均密度衹比水大10%,說明它的成分有一半或更多是冰。在土星的衛星中,土衛二的密度是最低的。它的反照率達100%,雖有環形山和崎嶇的原野,但基本上是平坦的。
土衛三
  土衛三的主要成分是純水冰。它的直徑1060公裏,在離土星294660公裏處環繞土星運行。土衛三有兩個值得註意的特徵:一是有一土衛三條長達整個星球周長四分之三,占了整個表面5%到10%的大裂縫。
  據推測,大裂縫是衛星內部的水的凍結膨脹造成的;一是有一個直徑400公裏的環形山及內部巨大的中央峰。 土衛四的直徑為1120公裏,在平均距離為377400公裏的近圓軌道上繞土星順行。它66小時左右公轉一周,正好是土衛二公轉周期的2倍,估計是由於土衛二的潮汐熱能所致。
  由於潮汐摩擦,土衛四的自轉與公轉同步,也總是以同一面對着土星。
土衛四
  土衛四的表面亮度差別頗大,面朝軌道運行方向的前半面通常比後半面亮。但平均起來說,土衛四的反照率是很高的。
  據此猜測,它的表面由大量的冰構成。衛星密度是水的1.4倍,估計它由約40%的岩石與60%的冰構成。在這顆衛星上顯然曾發生過大量冰溶化和地殼表面再造活動,因而同其他土星衛星相比,表面上環形山土衛四較少。
  大多數環形山都在朝軌道運動的亮面上。較暗的後半面則被許多形成網狀結構的亮紋所割裂。其中有些是呈綫狀的槽溝和山脊。這些亮紋被解釋為可能是由於揮發性物質從土衛四內部沿綫狀裂縫冒出並重新凝結而成的。儘管在土衛四背面網狀結構中央附近也有大碰撞的跡象,但對土衛四表面為什麽有這種明顯的不對稱性迄今仍不清楚。
土衛五
  土衛五的直徑為1530公裏,在平均距離為527040公裏的近圓軌道上繞土星順行。密度是水的1.3倍,因此,一般認為它主要是由冰構成的。紅外光譜也顯示其表面主要由霜構成。土衛五表面的反照率較高,但在不同區域有很大差別。同大多數土星的衛星一樣,土衛五的自轉與公轉也是同步的,因而也總是以同一面對着土星。同土衛四一樣,土衛五朝軌道運行方向的前半面既亮又多隕石坑,而後半面則較暗,而且上面衹有一些亮紋和少量的隕石坑以及一些表面再造的跡象。儘管在土衛五的表面冰多於石,多隕石坑的一面卻很像水星和月球上的那些密佈隕石坑的高地。在土星係中,表面隕石坑最多的就是土衛五。
  在溫度極低的情況下,冰與岩石顯然有相似的力學性質。在隕石坑少的那一面,可看到亮的,呈綫狀或折綫狀的條紋,它們可能是大規模表面再造和一些揮發性物質(如水或甲烷氣體)從裂縫裏大量冒出的結果。隕石坑中的亮斑也可能是這種情況造成的。
土衛六
  公轉軌道 距土星 1,221,830公裏
  衛星直徑 5150公裏
  衛星質量 1.35e23千克
  土衛六是在1655年由惠更斯發現的。其間人們一直認為土衛六是太陽係中最大的衛星,並取名為泰坦(在希臘神話裏,泰坦是一個巨人傢族)。
  旅行者1號的任務的之一就是對土衛六的研究。旅行者1號在距其表面4000千米的高空飛行,雖然它的攝像機不能穿透土衛六的大氣層,但還是為人們拍攝了一些的珍貴照片,人們現在與它邂逅的幾分鐘比先前的300年瞭解的更多。
  土衛六是由近一半的冰和一半的岩石物質組成的。它可能被分成許多層,擁有一個直徑3400千米,被許多由多種冰晶體組成的地層環繞的岩石核心。它的內部可能還是熱的。它的密度很大,以致於自身的引力使它嚮中心壓縮。
  土衛六的大氣層很值得註意,在地表,它的壓力大於150千帕(地球大氣壓101千帕;比地球的高50%)。它主要由分子氮組成(就像地球的),另外僅有6%的氬氣和占有一些百分比的甲烷。十分有趣的是,還有一打微量的其他有機化合物(比如乙烷,氫氰酸,二氧化碳)。這些有機物像甲烷一樣形成。它們在土衛六的大氣層上部被太陽光破壞。這樣的結果是類似於在大城市上空發現的煙霧,但要更厚。在許多方面,這類似於地球歷史上生命開始出現的早期的條件。
土衛七
  土衛七是土星一顆較小的衛星,它每23.3天繞土星一周,距土星1481000公裏,位於土衛六和土衛八軌道之間。它是外形不規則的天體,其大小為410公裏×260公裏×22公裏。具有較高的反照率(30%),這說明它表面為冰霜所覆蓋。
土衛八
  土衛八是土星衛星係統中的一個外圍衛星,以其表象而顯異常。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於1671年發現。土衛八以79.33個地球日環土星一周,與土星的距離為3561000公裏。半徑730公裏左右,整體密度1.16。一個具有如此小的密度的固態天體衹能是主要由冰組成。已觀測出土衛八的自轉周期等於其公轉期,這和月球的情況一樣。
  土衛八的固態表面受近距的其他大行星的引力作用也出現潮汐。其結果是土衛八的一面在其軌道運動中總是朝前,而另一面總是後隨。朝前的半球衹反射出照射其上的日光的一小部分而顯得特別黑暗,而後隨的半球卻是一個比朝前的半球亮10倍的良好反射體。在太陽係所有天體中,它是亮度變化幅度最大的一個。“旅行者”號探測器在朝前的半球上發現有隕擊的環形坑,但在後隨的半球上沒有。明亮的後隨半球的表面物質中,可以肯定的是有水冰,不太肯定的是甲烷和其他的冰的混合物。
  朝前半球表面上的黑暗物質被認為是有機分子化合物,或許來自土星最外圍的衛星——土衛九,或許是太陽紫外輻射冰中的甲烷而就地形成的。若是後面一種方式,甲烷冰的快速蒸發,以及受微隕石的轟擊將表面物質從朝前半球彈道式傳輸到了後隨半球,這或許可以解釋前後兩半球的亮度不對稱性。 土衛八的特點是它的一個半面的亮度比另一半面大6倍;暗的半面如同黑漆,亮的半面如同白雪,原因迄今未知。土星新發現光環和土衛八關係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近日(2009年10月8日新聞)發現土星周圍存在一個“隱形”的巨大光環(如圖),由冰和塵埃微粒組成,可以容納10億個地球。光環的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關於土星另一衛星土衛八的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問題。新發現的光環旋轉軌道與土衛八相反。科學家們推測,光環內的塵埃飛濺到土衛八表面上,形成了黑色區域。
  “長久以來,航天學者一直認為菲比與土衛八表面之上的黑色物質之間存在某種聯繫,新發現的光環為此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新光環的發現者之一、馬裏蘭大學專傢道格拉斯·漢密爾頓說。
土衛九
  土衛九直徑約220公裏,距離土星平均距離約為12952000。是已知土星衛星中距土星最遠的一個。軌道偏心率很大,同土星環面的傾角也很大。它是一顆規則衛星,但為逆行。在土衛一至土衛十這10顆土星衛星中,土衛九是唯一的逆行衛星,它繞土星的轉動方向和土星繞太陽的轉動方向相反。因此,土衛九可能是一顆被俘獲的像小行星那樣的天體,而不是土星原來固有的衛星。
土衛十
  土衛十是一個不規則形狀的小衛星,它和土衛十一使用兩條距離衹有五十公裏的軌道環繞土星運行,當它們非常接近時,便會交換軌道,較外的轉到較內,較內的轉到較外,這情況每四年發生一次。
  目前,這是一個罕見的情況,“卡西尼”號探測器到達土星後將會查明原因。由於土衛十的表面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撞擊,因此相信它的表面有數十億年的歷史。
其他小衛星
  土衛十一
  土衛十一與土衛十為"雙星"。
  它的表面有許多直徑大於30千米的隕石坑(環形山),也有大大小小的山脈和溝。人們廣泛的概念認為土衛十一一定十分古老。
  土衛十二
  它是在1980年被地面天文臺的Laques和Lecacheux發現的。
  土衛十二在Dione土衛四的拉格朗日前點上,因此有時它被稱為"Dione B".
  土衛十三
  它是在1980年由Smith, Reitsema, Larson和Fountain通過地面觀察而發現的。 Telesto在土衛三的拉格朗日點的前點上。
  土衛十四
  土衛十四在土衛三的拉格朗日點的後點中。
  土衛十四和土衛十三都屬於太陽係中的小衛星。
  註解:旅行者號CD-ROM中的土衛十四的照片被標錯了號;它們實際上是土衛十六的照片。同樣的,標為土衛十三的照片實際上是土衛十七的。
  土衛十五
  它是在1980年由R. Terrile從旅行者號傳回的照片上發現的。
  土衛十五好像是一顆A光環的牧羊衛星。
  土衛十六
  土衛十六是F光環中的一顆牧羊衛星。
  土衛十六有許多山脈和山𠔌和一些直徑為20千米左右的隕石坑。但是看上去它的隕石坑比周圍鄰近的衛星(土衛十七,土衛十和土衛十一)少。
  從它們很低的密度和相對較高的反照率來看,土衛十六,土衛十七,土衛十和土衛十一可能是多孔的冰質天體。(註解:對於這些數值還有很多不能確定。)
  根據1995年6月的土星光環平面交叉綫觀察發現,土衛十六比從旅行者號1981年數據算出的所在位置落後了20度,這是不足以用觀察誤差所能解釋的。可能土衛十六的軌道最近與F環遭遇而發生改變或者他可能有一個小伴星與它一起分享這個軌道。
  土衛十七
  這顆衛星於1980年被Collins和他的同伴從旅行者號的照片上發現。
  土衛十七是F光環外的牧羊衛星。從右邊的圖片上可看到土衛十七和不明顯的F光環,土衛十六及A光環的部分。
  這顆衛星上的隕石坑比附近的土衛十六上的更大,土衛十七至少有兩個直徑大約30千米的大隕石坑。但是它沒有長條形的山脈和峽𠔌。
  土衛十八
  土衛十八在土星A光環帶的Encke溝中。
  光環附近的小衛星在光環中産生的波狀圖案。在發現土衛十八之前,一次對土星A光環的邊緣的這種圖案的研究預言了一顆小衛星的位置。依靠對10年前旅行者號的照片中在預言地點的再次研究發現了土衛十八。
  可能有更多的在土星光環中的衛星將被發現。
土星其他的衛星
  除了土衛一至土衛十八,土星還有三十四顆已命名的迷你型的衛星,還有八顆未命名的迷你型的衛星。它們是:土衛十九Ymir,土衛二十Paaliaq,土衛二十一Tarvos,土衛二十二Liraq, 土衛二十三Suttungr, 土衛二十四Kiviuq, 土衛二十五Mundilfari, 土衛二十六Albiorix, 土衛二十七Skathi, 土衛二十八Erriapus, 土衛二十九Siarnaq, 土衛三十Thrymr, 土衛三十一Narvi, 土衛三十二Methone, 土衛三十三Pallene, 土衛三十四Polydeuces, 土衛三十五Daphnis, 土衛三十六Aegir, 土衛三十七Bebhionn, 土衛三十八Bergelmir, 土衛三十九Bestla, 土衛四十Farbauti, 土衛四十一Fenrir, 土衛四十二Fornjot, 土衛四十三Hati, 土衛四十四Hyrrokkin, 土衛四十五Kari, 土衛四十六Loge, 土衛四十七Skoll, 土衛四十八Surtur, 土衛四十九Anthe, 土衛五十Jarnsaxa, 土衛五十一Greip, 土衛五十二Tarqeq,這些都是已命名的迷你型的衛星,因為已命名的迷你型的衛星太小了,所以不能詳細的列出來,衹能提供它們的名字了!!!
英文解釋
  1. :  Saturn Satellites
相關詞
土星土星光環
包含詞
土星衛星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