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词语】:土地
【拼音】:tǔ dì
【释义】:
(1)指土壤。《汉书·晁错传》:“审其提地之宜。”
(2)指领土。《管子·权修》:“土地 博大,野不可以无吏。”
(3)指管理一个小地面的神。即“社神”。《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鼓用牲于社。”;何休注:“社者,土地 之主也。”
(4)指测量地界。《周礼·夏官司马·土方氏》:“以土地 相宅,而建邦国都鄙。”;郑玄注:“土地 ,犹度也。知东西南北之深,而相其可居者。宅,居也。” 土地 (Land)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概念--土地 和土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地 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人类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 所施加的重要影响。我国地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 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认为土地 “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一般地,我们可以把土地 的定义粗略的划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土地 ,仅指陆地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是土地 规划和自然地理学家的观点。土地 规划学者认为:“土地 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它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是由土壤、植被、地表水及表层的岩石和地下水等诸多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自然地理学者认为:“土地 是地理环境(主要是陆地环境)中互相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组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地域综合体。”
广义的土地 ,不仅包括陆地部分,而且还包括光、热、空气、海洋……。较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家的观点。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土地 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美国经济学者伊利认为:“……土地 这个词……它的意义不仅指土地 的表面,因为它还包括地面上下的东西。”
由于土地 概念涉及并影响世界各国,所以联合国也先后对土地 作过定义。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瓦格宁根召开的农村进行土地 评价专家会议对土地 下了这样的定义:“土地 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及基础地质、水文和植被。它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目前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它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 所施加的重要影响”;1975年,联合国发表的《土地 评价纲要》对土地 的定义是:“一片土地 的地理学定义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地区,其特性包含着此地面以上和以下垂直的生物圈中一切比较稳定或周期循环的要素,如大气、土壤、水文、动植物密度,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及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人类和将来的土地 利用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从土地 管理角度应当怎样定义土地 呢?原国家土地 管理局1992年出版的《土地 管理基础知识》中这样定义土地 :“土地 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岩石、气候、水文、地貌、植被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因此,从土地 管理角度,可以认为土地 是一个综合体,是自然的产物,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结果。
土地 分类是根据土地 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 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我国的土地 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
(1)按土地 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
(2)按土地 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 的生产水平、土地 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
(3)按土地 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 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 利用现状分类。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新颁布的《土地 管理法》,科学地将我国土地 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 管理法》定义:"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 ,在上述三种分类的基础上,我国土地 管理工作者又将土地 作了更进一步的分类,其方法是按照《土地 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使用的土地 利用现状体系,根据土地 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将我国土地 分为了8大类、46小类。
8大类土地 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
土地 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和社会的有效需求等特点。
在现行制度下,土地 分为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后者又包括商业用地和非商业用地。
土地 交易就至少有三类不同的价格:一种是土地 “农转非”时政府支付给农民的价格;一种是商业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简称“招拍挂”)形成的价格;还有一种是非商业用地通过“协议出让”的价格。 专 辑:土地
歌 手:胡倩倩
语 言:国语
公 司:齐鲁音像
日 期:2005.06.01
专辑曲目
01 苗家的姑娘爱歌唱
02 紫竹调
03 蝴蝶泉边
04 敖包相会
05 洗衣歌
06 月光下的凤尾竹
07 彩云追月
08 嘎达梅林
09 红梅赞
10 桂花开放幸福来
11 情深意长
12 阿姐鼓 同名韩国电视剧 Korean TV drama of the same name 片名:《土地 》
电视台:韩国SBS
首 播:2004年11月20日(已播毕)
片 长:五十二集
导 演:李钟汉
编 剧:朴景利(七八年代KBS曾播映过)
主要演员:
金贤珠--饰崔瑞熙
柳俊相--饰金吉尚
李在恩--饰风顺/基花
金美淑--饰尹氏夫人
剧情简介
电视剧《土地 》是以崔瑞熙这一主人公曲折的人生(从5岁到54岁)为主线,附加周围相关人物的故事为副,讲述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人生。剧中能说能笑的演员们,将会把电视剧演的逼真生动,而且会让我们重新回顾已经走过的人生。
《土地 》中登场的人物们只看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能战胜很多艰难和挫折。另外他们通过爱情和信任、贪婪和背叛以及复仇的过程,反映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朝鲜的“真相”。由此看来,《土地 》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爱憎关系,比其它历史小说的结构更加严谨、充实。
首先是围绕“土地 ”,崔瑞熙和赵俊求结下了恩怨。尹氏夫人被金才柱强暴后生下了金焕,后来金焕跟嫂子发生了“不伦”关系。
崔弛洙被金平山杀害之后其后人崔瑞熙和金平山的儿子金斗洙,并与独立革命家金吉尚的妻子又继承了上一代的恩怨。 散文作品《土地》 Prose works "land" 作者: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 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 下口兹 口兹 口兹 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 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 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 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 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同名电影 1954 中国 1954 Chinese movie 外文名称 The Earth
导演: 水华 Choui Khoua
编剧:
梅白 Bai Mei
水华 Choui Khoua
李冰 Bing Li
主演:
里坡 Po Li ....谢成刚
裴然 Ran Pei ....王正良
胡朋 Peng Hu ....谢母
影片类型: 剧情
国家/地区: 中国
色彩: 黑白
剧情
1930年秋天,伟大土地 革命运动震动了竹林乡。共产党员谢友生,领导当地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革命政权。但是,由于竹林乡远离革命根据地,他们很快就受到了反革命势力的镇压。但是他们并没有屈服,他们相信共产党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土地法的制定 Development of land law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的决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第四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 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二、将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中的“征用”修改为“征收”。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根据本决定作修改后,重新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经济百科 Economic Encyclopedia 土地 ( Land)
土地 是指用于生产的、包括矿产和土地 在内的自然资源。 tudi
土地
land
陆地表面由岩石、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反映过去和现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土地 具有自然和经济的多方面属性,往往从不同角度赋予土地 不同的涵义,如有时指某一地域、领土,有时指山川、耕地和各种建设用地等。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土地 是一个综合的地理概念,它是自然综合体(见地理壳),有以下特点:①各种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②规模有大小之别,有一定的厚度,一般认为其垂直厚度为从土壤母质层起向上到植被的冠层,这一范围是各种自然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最活跃的场所,又称为活动层;③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受自然规律制约;④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
土地 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现代,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对土地 合理开发和利用。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对土地 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土地 科学。它主要研究土地 的自然特征、生产潜力、利用状况、保护、规划和管理。土地 自然特征的研究在中国称为土地 类型学,包括土地 分级、土地 类型研究,这些研究也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内容。
(李昌文)
: solum n.: locator, territory, field; soil; ground, lie fallow, tract, terra, soil, ground, holding, land, acre, benefice, claim, glebe v.: cultivate adj.: sterile, barren, boggy, commonable, rich, pastoral, marginal, leasehold, infertile, cultivated vt.: survey vi.: subside n. terre, sol;
territoire 耕地 , 泥土 , 田地 , 地皮 , 过的地 , 湣王 巨句麦 , 大兰 , 山瞿麦 , 南天竺草 , 剪绒花 , 竹节草 , 大菊 , 蘧麦 , 地面 , 红花瞿麦 , 野麦 , 木碟花 , 剪刀花 , 十样景 , 瞿麦 , 陆地 , 大地 , 土壤 土地社区 土地村 土地乡 法律 百科辞典 自留地 土地管理 土地法 百科大全 地质 自然 经济 阶级 社会 资源 经济百科 法规 农牧业 基本国策 国土法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