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開放源碼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source,簡稱icos)是自1999年起,由中央研究院的蕭百翔、王佑中發起,開始在臺灣舉辦的一項開放源碼活動,是臺灣自由軟件運動的主要研討會。最初的活動名稱為open source workshop(osw),由中央研究院資訊所舉辦。第二年,由社群的成員winggy, freedom 和knight接棒辦理。持續兩年舉辦,在2001年舉辦了第一屆的icos,之後2001年-2003年的icos每年在中央研究院的資訊科學所內舉行。政府單位自2002年開始推行自由軟件,並在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成立了自由軟件鑄造場計劃,在之後協助多次icos活動的籌備與舉辦。
osw時期第一年的osw主要討論了開放源碼對臺灣的影響,和i18n/l10n、係統應用開發分享等議題,第二年延續前一年的話題,加強軟件開發、開放源碼所遇到的法律相關議題,在議程中,也討論了計劃籌組一個法人或社團,來持續運作各項活動。隨後促成了軟件自由協會(software liberty association of taiwan,簡稱slat)的成立。
icos時期於 2002年八月的研討會中,第一次出版論文集,分成 technical session (七篇) social session (二篇) tutorial session (三篇) 共十二篇論文。在 2003年七月,計有八篇論文發表,外加國科會 linux 研究計劃的成果發表。 2005年進一步跟國科會的成果發表合辦。
OSW時期
第一年的OSW主要討論了開放源碼對臺灣的影響,和i18n/l10n、係統應用開發分享等議題,第二年延續前一年的話題,加強軟件開發、開放源碼所遇到的法律相關議題,在議程中,也討論了計劃籌組一個法人或社團,來持續運作各項活動。隨後促成了軟件自由協會(Software Liberty Association of Taiwan,簡稱SLAT)的成立。
ICOS時期
於 2002年八月的研討會中,第一次出版論文集,分成 Technical Session (七篇) Social Session (二篇) Tutorial Session (三篇) 共十二篇論文。在 2003年七月,計有八篇論文發表,外加國科會 Linux 研究計劃的成果發表。 2005年進一步跟國科會的成果發表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