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 : 文学写作 > 四言诗
目录
四言诗 the poem each line of which consists of four words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四言诗 the poem each line of which consists of four words》
诗人: 孙思邈 Sun Saimiao

  取金之精,合石之液。列为夫妇,结为魂魄。一体混沌,
  两精感激。河车覆载,鼎候无忒。洪炉烈火,烘焰翕赫。
  烟未及黔,焰不假碧。如畜扶桑,若藏霹雳。姹女气索,
  婴儿声寂。透出两仪,丽于四极。壁立几多,马驰一驿。
  宛其死矣,适然从革。恶黜善迁,情回性易。紫色内达,
  赤芒外射。熠若火生,乍疑血滴。号曰中环,退藏于密。
  雾散五内,川流百脉。骨变金植,颜驻玉泽。阳德乃敷,
  阴功□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
《四言诗 the poem each line of which consists of four words》
诗人: 曹植 Cao Zhi

  华屏列曜。藻帐垂阴。
《四言诗 the poem each line of which consists of four words》
诗人: 曹植 Cao Zhi

  高谈虚论。问彼道原。
sì yán shī sì yán shī
  每句四个字的古体诗,汉代以前通行
No. 6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体式。先 秦 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后来的作者,格调稍变。自 南朝 宋 齐 以后,作者渐少。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四言诗》。
No. 7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形成的诗体,始于春秋以前的《诗经》等。魏晋以后,五七言诗盛行,作四言诗者渐少。
No. 8
  诗体。“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
  所以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时期四言诗不少,如《易林》一书,虽为繇辞,但富有诗意,几与《诗经》并为四言诗矩□。明代杨慎大加称誉,叹为“古雅玄妙”。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为代表。刘勰曾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但东汉之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钟嵘《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以后,传世的四言体确实不多,佳作更少。比较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正体的,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短歌行》与陶渊明《停云》诸作,篇中分章,反复吟咏,是“惟能辞意融化而一出于性情六义之正者”(吴讷《文章辩体序说》)。此外,嵇康的《幽愤诗》,以至韩愈的《元和圣德诗》、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认为“词严气伟,非后人所及”(《文章辩体序说》)。宋代胡一桂亦工四言诗,但比起《诗经》中的珍品,诗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较长,又不分章,所以有称之为四言变体的。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毛泽东的四言诗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百科辞典
  siyanshi
  四言诗
    诗体。“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所以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时期四言诗不少,如《易林》一书,虽为繇辞,但富有诗意,几与《诗经》并为四言诗矩□。明代杨慎大加称誉,叹为“古雅玄妙”。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为代表。刘勰曾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但东汉之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钟嵘《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以后,传世的四言体确实不多,佳作更少。比较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正体的,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短歌行》与陶渊明《停云》诸作,篇中分章,反复吟咏,是“惟能辞意融化而一出于性情六义之正者”(吴讷《文章辩体序说》)。此外,嵇康的《幽愤诗》,以至韩愈的《元和圣德诗》、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认为“词严气伟,非后人所及”(《文章辩体序说》)。宋代胡一桂亦工四言诗,但比起《诗经》中的珍品,诗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较长,又不分章,所以有称之为四言变体的。
     (曹础基)
    
英文解释
  1. n.:  the poem each line of which consists of four words
相关词
诗词毛泽东文学艺术文学曹植魏晋南北朝文学嵇康
谢惠连诗经先秦文学王粲孔融秦汉文学朱穆更多结果...
包含词
四言诗帖古代四言诗四言诗·祭母文
经史阁四言诗四言诗祭母文四言诗十一首
四言诗十一首三四言诗十一首四四言诗十一首五
四言诗十一首二四言诗十一首一四言诗十一首六
四言诗十一首十四言诗十一首九四言诗十一首七
四言诗十一首八四言诗祭黄帝陵四言诗妇女解放
宋白玉蟾书四言诗四言诗十一首十一明徐霖篆书四言诗卷
四言诗十一首∶二四言诗十一首∶三四言诗十一首∶七
四言诗十一首∶六四言诗十一首∶五四言诗十一首∶四
四言诗十一首∶一四言诗.祭黄帝陵四言诗.祭母文
四言诗.妇女解放四言诗十一首∶八四言诗十一首∶九
四言诗十一首∶十四言诗十一首∶十一檃栝东坡观棋诗引并四言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