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海之內皆兄弟 All men are brothers |
拼音: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用法: 復句式;作分句;含褒義
解釋: 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
資料來源: 先秦·孔子《論語·顔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故事: 出處《論語·顔淵》
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
釋義“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故事孔子的弟子司馬牛,有一次嚮孔於請教怎樣做君子。孔子對他說:“君子不憂愁,不害怕。”司馬牛不懂這話的意思,問道:“不憂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君子經常反省自己;所以內心毫無愧疚,還有什麽可憂愁、可害怕的呢?”司馬牛告辭孔子後,見到了他的師兄子夏。他憂愁他說:“人傢都有兄弟,多快樂呀,唯獨我沒有。”子夏聽了安慰他說:“我聽說過:“一個人死與生,要聽從命運的安排,富貴則是由天來安排的。’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合乎禮節。那麽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
|
謂天下人皆同手足,親如一傢 That the world is everyone with hand, foot, kinship |
謂天下人皆同手足,親如一傢。《論語·顔淵》:“ 司馬牛 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 曰:‘ 商 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快休説這話;你我丈夫行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亦省作“ 四海皆兄弟 ”。舊題 漢 蘇武 《詩》之一:“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 |
|
四海:指全國。全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 |
|
發 音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釋 義 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出 處 《論語·顔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事 例 ~也,便收了罷。 ★明·徐渭《英烈傳》第六回
近義詞:四海皆兄弟
典 故:
故事孔子的弟子司馬牛,有一次嚮孔子請教怎樣做君子。孔子 對他說: “君子不憂愁,不害怕。” 司馬牛不懂這話的意思,問道: “不憂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嗎?” 孔子說:“君子經常反省自己;所以內心毫無愧疚,還有什麽可 憂愁、可害怕的呢?” 司馬牛告辭孔子後,見到了他的師兄子夏。他憂愁他說: “人傢都有兄弟,多快樂呀,唯獨我沒有。” 子夏聽了安慰他說: “我聽說過:“一個人死與生,要聽從命運的安排,富貴則是由天 來安排的。’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 合乎禮節。那麽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 呢?”
《水滸傳》英譯名之一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迄今已有多種外文譯本,有的直譯成《發生在水邊的故事》,有的意譯為《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所有譯作中,翻譯得最為準確、最為精彩也是最有影響的,還當數它的第一個英譯本——《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這個英譯本便出自賽珍珠的筆下。 |
|
四海之內皆兄弟成語故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出處《論語·顔淵》
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 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
釋義“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故事孔子的弟子司馬牛,有一次嚮孔於請教怎樣做君子。孔子 對他說: “君子不憂愁,不害怕。” 司馬牛不懂這話的意思,問道: “不憂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嗎?” 孔子說:“君子經常反省自己;所以內心毫無愧疚,還有什麽可 憂愁、可害怕的呢?” 司馬牛告辭孔子後,見到了他的師兄子夏。他憂愁他說: “人傢都有兄弟,多快樂呀,唯獨我沒有。” 子夏聽了安慰他說: “我聽說過:“一個人死與生,要聽從命運的安排,富貴則是由天 來安排的。’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 合乎禮節。那麽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 呢?” |
|
四海皆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