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學院概覽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交通類高職院校,位於歷史名城、美麗富饒的成都市溫江區。前身為創辦於1952年的四川省交通學校。曾五易校名,四遷校址,1992年被評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1999年被評為為國傢級重點中專學校;2001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獨立升格為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嚮,走産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堅持“立足交通,面嚮市場,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突出“引名企進校園,融專業入社會”的辦學特色。努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院設有道路與橋梁工程係、汽車工程係、經濟管理係、計算機工程係、人文社會科學係、建築工程係、自動化工程係和公共課教學部。開設45個專業及專門化方向。占地1033畝,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全日製在校生11418人;圖書館藏書79萬册;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182萬元;固定資産達4.43億元。專任教師5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107人,交通部專業帶頭人4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20名;“雙師”素質教師155人,現已建成218人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學院是四川省第一所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並獲優秀級的高職學院。
學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省交通廳設立的500萬人才引進專項資金的支持下,製定激勵政策,實行導師製和教學督導製,邀請專傢名師講學。依托中加“西部公路合作項目”,成功地與加拿大bcit合作辦學,選送教師赴加進修培訓。建立“雙師”教學團隊,加強兼職教師庫建設。
學院突出職教特色,積極實踐訂單式、嵌入式、半工半讀等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現建有國傢級教改試點專業2個,省級教改試點專業2個;國傢級精品專業1個,省級精品專業3個。已建成1門國傢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精品課程。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實訓基地被教育部列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道路與橋梁工程專業實訓基地被確定為交通部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
學院與日本豐田公司合作建立t-tep學校,與上海通用、德國bmw、印度niit、美國ata、北大青鳥聯合辦學,與四川路橋集團公司、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港宏汽車公司、上海大衆汽車公司、遠程物流公司、鼎通物流公司等107傢知名企業簽訂協議,在師資培養、員工培訓、學生實習、技術研發、科技服務等領域廣泛合作,形成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良好機製。
學院依托教授成立了高職教育研究所、機電研究所、交通心理研究所和交通運輸與安全研究所,製定相關措施,激勵教師從事科(教)研究。教師開展科研項目共計112項,發表科技學術論文276篇,其中8篇論文被sci、ei收錄;編審教材80部,出版專著3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奬7項,省教學成果奬2項,各級政府與學會論文成果績奬勵36項;獲國傢新型實用專利11項,國傢發明專利2項。
學院與省交通廳直屬單位和地方企事業單位加強聯繫,積極開展教育服務。與四川省交通企業管理協會、廳運輸管理局聯合在全省開展營運性客車駕駛員職業化培訓教育和認證管理工作,為建立交通安全長效機製,構建和諧交通做出積極努力;與廳公路局緊密聯繫,選派433名師生分赴全省5萬多個村鎮,行程25萬公裏,圓滿完成了全省農村公路通達情況專項調查工作;為全省農村公路建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強有力地支持了新農村建設;與廳航務管理局合作,開展海事管理專業建設、海事執法隊伍學歷培訓和崗位培訓以及涉外高級海員培訓;與廳稽徵局共同舉辦新進人員上崗培訓;與四川高速公路建設開發總公司開展了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培訓等。
經四川省教育廳批準,學院與加拿大首屈一指的綜合性理工學院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學院(bcit,www.bcit.ca)聯合舉辦雙文憑高等學歷教育。完成聯合辦學課程的合格學生將分別由我院授予專科文憑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學院(bcit)授予加拿大政府教育部門認可的國際大專文憑。
學院設立了包括奬、助、貸等一係列助學措施。學院設立的奬學金有:學院奬學金、單項奬學金、國傢奬學金、四川省貧睏大學生奬學金、企業奬學金。家庭經濟睏難的學生可申請國傢助學金貸款;學院還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幫助貧睏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學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各類科技文化大賽,並屢獲殊榮。2005年學院學生參加全國文化衫設計比賽獲得與清華大學齊名的設計金奬;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全國二等奬、四川省一等奬;第六屆全國機器人足球比賽,獲兩個項目小組二等奬;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口語大賽中獲得四川省賽區二等奬;全國大學生藝術節中獲得舞蹈表演三等奬、美術作品三等奬。2006年在第七屆全國機器人足球比賽中獲得兩個項目的季軍、兩個項目小組二等奬,是全國唯一進入决賽並獲奬的高職院校;在全國第八屆青少年書法臨帖大賽中獲一等奬;在首屆書畫人才推選活動全國總評選大賽中榮獲一等奬;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四川省三等奬;在四川省第二屆大學生“魚鳧溫泉”杯旅遊藝術設計大賽中,喜獲4個金奬、5個銀奬、2個創意奬。
55年來,學院秉承“艱苦創業、勤儉辦學、負重自強”的優良傳統,為交通事業和區域經濟建設輸送了30000餘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院始終堅持“雙證書”製,並將計算機、外語等級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作為畢業的必備條件,畢業生“雙證”獲取率達96.96%。據統計,我院畢業生中獲市(州)以上各類殊榮的達3000多人(次);涌現一批全國頗有影響的交通建設人才。曾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秦驤遠,1952年進入四川交通學校學習,在艱苦的川藏公路建設中贏得全國勞動模範的殊榮;四川路橋集團總裁孫雲於1998年獲中國橋梁科技界最高榮譽——“茅以升橋梁青年奬”,成為全國交通係統獲此殊榮的第一人,同年獲“全國交通係統勞動模範稱號”,2000年獲“中國青年五四奬章”,受到鬍錦濤同志的親自接見;張聯燕,我國第一座轉體橋梁設計者、著名橋梁專傢, 1990年被評為國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991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致力於交通教育的原重慶交通學院院長王世傑教授;長期紮根川北偏遠山區,致力於農村公路建設的地區交通局長李秀洪;為西藏公路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四川大學建築規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副院長唐柳;成都市勞動模範、四川省汽車維修技能大賽冠軍、能工巧匠劉曉東等。
學院主要榮譽
全國高職高專汽車運用與維修領域國傢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院校協作會主席單位;
交通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汽車運用與維修學科委員會主任單位;
2004年被評為“省級最佳文明單位”;
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職教先進單位”;
2004年,學院首個參加四川省組織的首批“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獲“優秀”等級
2004、2005、2006連續三年被評為“四川省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
2005年獲國傢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的“全國職教先進單位”稱號;
2006年學院黨委被評為“省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6年被評為全省交通係統“十五”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2004-2006年,學院領導班子連續三年被省交通廳黨組評為“四好”活動“成效顯著”領導班子;
2004-2006年度被評為四川高校領導班子開展“四好”活動先進單位。 | | 學院概覽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交通類高職院校,位於歷史名城、美麗富饒的成都市溫江區。前身為創辦於1952年的四川省交通學校。曾五易校名,四遷校址,1992年被評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1999年被評為為國傢級重點中專學校;2001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獨立升格為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嚮,走産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堅持“立足交通,面嚮市場,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突出“引名企進校園,融專業入社會”的辦學特色。努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院設有道路與橋梁工程係、汽車工程係、經濟管理係、計算機工程係、人文社會科學係、建築工程係、自動化工程係、航運工程係和公共課教學部。開設45個專業及專門化方向。占地1033畝,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全日製在校生11418人;圖書館藏書79萬册;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182萬元;固定資産達4.43億元。專任教師5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107人,交通部專業帶頭人4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20名;“雙師”素質教師155人,現已建成218人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學院是四川省第一所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並獲優秀級的高職學院。
學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省交通廳設立的500萬人才引進專項資金的支持下,製定激勵政策,實行導師製和教學督導製,邀請專傢名師講學。依托中加“西部公路合作項目”,成功地與加拿大BCIT合作辦學,選送教師赴加進修培訓。建立“雙師”教學團隊,加強兼職教師庫建設。
學院突出職教特色,積極實踐訂單式、嵌入式、半工半讀等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現建有國傢級教改試點專業2個,省級教改試點專業2個;國傢級精品專業1個,省級精品專業3個。已建成1門國傢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精品課程。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實訓基地被教育部列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道路與橋梁工程專業實訓基地被確定為交通部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
學院與日本豐田公司合作建立T-TEP學校,與上海通用、德國BMW、印度NIIT、美國ATA、北大青鳥聯合辦學,與四川路橋集團公司、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港宏汽車公司、上海大衆汽車公司、遠程物流公司、鼎通物流公司等107傢知名企業簽訂協議,在師資培養、員工培訓、學生實習、技術研發、科技服務等領域廣泛合作,形成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良好機製。
學院依托教授成立了高職教育研究所、機電研究所、交通心理研究所和交通運輸與安全研究所,製定相關措施,激勵教師從事科(教)研究。教師開展科研項目共計112項,發表科技學術論文276篇,其中8篇論文被SCI、EI收錄;編審教材80部,出版專著3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奬7項,省教學成果奬2項,各級政府與學會論文成果績奬勵36項;獲國傢新型實用專利11項,國傢發明專利2項。
學院與省交通廳直屬單位和地方企事業單位加強聯繫,積極開展教育服務。與四川省交通企業管理協會、廳運輸管理局聯合在全省開展營運性客車駕駛員職業化培訓教育和認證管理工作,為建立交通安全長效機製,構建和諧交通做出積極努力;與廳公路局緊密聯繫,選派433名師生分赴全省5萬多個村鎮,行程25萬公裏,圓滿完成了全省農村公路通達情況專項調查工作;為全省農村公路建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強有力地支持了新農村建設;與廳航務管理局合作,開展海事管理專業建設、海事執法隊伍學歷培訓和崗位培訓以及涉外高級海員培訓;與廳稽徵局共同舉辦新進人員上崗培訓;與四川高速公路建設開發總公司開展了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培訓等。
經四川省教育廳批準,學院與加拿大首屈一指的綜合性理工學院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學院(BCIT,www.bcit.ca)聯合舉辦雙文憑高等學歷教育。完成聯合辦學課程的合格學生將分別由我院授予專科文憑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學院(BCIT)授予加拿大政府教育部門認可的國際大專文憑。
學院設立了包括奬、助、貸等一係列助學措施。學院設立的奬學金有:學院奬學金、單項奬學金、國傢奬學金、四川省貧睏大學生奬學金、企業奬學金。家庭經濟睏難的學生可申請國傢助學金貸款;學院還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幫助貧睏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學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各類科技文化大賽,並屢獲殊榮。2005年學院學生參加全國文化衫設計比賽獲得與清華大學齊名的設計金奬;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全國二等奬、四川省一等奬;第六屆全國機器人足球比賽,獲兩個項目小組二等奬;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口語大賽中獲得四川省賽區二等奬;全國大學生藝術節中獲得舞蹈表演三等奬、美術作品三等奬。2006年在第七屆全國機器人足球比賽中獲得兩個項目的季軍、兩個項目小組二等奬,是全國唯一進入决賽並獲奬的高職院校;在全國第八屆青少年書法臨帖大賽中獲一等奬;在首屆書畫人才推選活動全國總評選大賽中榮獲一等奬;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四川省三等奬;在四川省第二屆大學生“魚鳧溫泉”杯旅遊藝術設計大賽中,喜獲4個金奬、5個銀奬、2個創意奬。
55年來,學院秉承“艱苦創業、勤儉辦學、負重自強”的優良傳統,為交通事業和區域經濟建設輸送了30000餘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院始終堅持“雙證書”製,並將計算機、外語等級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作為畢業的必備條件,畢業生“雙證”獲取率達96.96%。據統計,我院畢業生中獲市(州)以上各類殊榮的達3000多人(次);涌現一批全國頗有影響的交通建設人才。曾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秦驤遠,1952年進入四川交通學校學習,在艱苦的川藏公路建設中贏得全國勞動模範的殊榮;四川路橋集團總裁孫雲於1998年獲中國橋梁科技界最高榮譽——“茅以升橋梁青年奬”,成為全國交通係統獲此殊榮的第一人,同年獲“全國交通係統勞動模範稱號”,2000年獲“中國青年五四奬章”,受到鬍錦濤同志的親自接見;張聯燕,我國第一座轉體橋梁設計者、著名橋梁專傢, 1990年被評為國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991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致力於交通教育的原重慶交通學院院長王世傑教授;長期紮根川北偏遠山區,致力於農村公路建設的地區交通局長李秀洪;為西藏公路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四川大學建築規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副院長唐柳;成都市勞動模範、四川省汽車維修技能大賽冠軍、能工巧匠劉曉東等。
學院主要榮譽
全國高職高專汽車運用與維修領域國傢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院校協作會主席單位;
交通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汽車運用與維修學科委員會主任單位;
2004年被評為“省級最佳文明單位”;
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職教先進單位”;
2004年,學院首個參加四川省組織的首批“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獲“優秀”等級
2004、2005、2006連續三年被評為“四川省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
2005年獲國傢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的“全國職教先進單位”稱號;
2006年學院黨委被評為“省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6年被評為全省交通係統“十五”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2004-2006年,學院領導班子連續三年被省交通廳黨組評為“四好”活動“成效顯著”領導班子;
2004-2006年度被評為四川高校領導班子開展“四好”活動先進單位。
歷史沿革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為創建於1952年7月的四川省交通學校,校名曾經為成都交通學校、交通部成都公路工程學校、成都交通機械學校、交通部成都交通學校,校址先後在成都市忠烈祠壩街、成都市光華村、四川省眉山縣白馬鄉,現位於美麗富饒的川西平原——成都市溫江區。
1952年7月,由原川南、川西、川北三行署所屬學校調入有關土木工程、運輸管理、財會專業學生約350人,編為7個班,另招新生3個班150人,共計10個班,500人組成。其中,土木工程專業8個班,運輸管理專業2個班。由四川省交通廳創辦,校名為“成都交通學校”,校址在成都市忠烈祠壩街。1954年新增汽車技術與修理專業,開創了四川培養汽車技術人才先河。
1956年成都交通學校收歸交通部領導,改名“交通部成都公路工程學校”,原有汽車專業4個班學生與師資、設備一起並入西安汽車機械學校(現長安大學),當時學校主要是道橋專業的學生。
1958年交通部將成都公路工程學校下放給交通廳領導,學校更名為“成都交通機械學校”,將道橋專業4個班學生並入重慶公路工程學校(現重慶交通大學),改辦汽車技術使用與維修班和築路機械技術使用與修理兩個班。這是四川第一次有築機專業的學生。
經歷三年經濟睏難時期後,交通部又於1963年將成都交通機械學校收歸部屬,同年學校由忠烈祠壩街遷往成都西郊光華村新址,更名為“交通部成都交通學校”。1965年除汽車專業外,又增設道路與橋梁、公路運輸管理兩個專業。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成了重災區,教學停止。
1974年,雖然“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作為四川交通建設主管部門四川省交通局,已深感中級技術人才“斷層”的問題突出。在當時“朝農經驗”的影響下,經四川省革委會批準,在四川省眉山縣白馬鄉恢復重辦四川省交通學校,招收工農兵學員和培訓交通行業在職職工,1978年恢復高考後,開始招收全日製中專學生,開設道橋、汽車、築機三個專業。
1980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川辦發[1980]94號)將學校校址定點在溫江縣。1983年8月新校區建成後,開始從眉山白馬全部搬遷至溫江。
從1984年開始,學校大膽進行教育教學和內部管理改革,主動適應經濟建設需要培養人才,辦學水平和整體實力明顯增強。1992年被四川省確認為省部級重點中專,1993年被交通部確認為交通部規範化學校,1996年學校道路與橋梁專業、汽車運用工程專業先後被交通部批準為部級重點專業點。
1999年經四川省教育廳同意學院與西南交大聯合辦學招收第一屆全日製普通高職專科學生,2000年6月學校被四川省確認為國傢級重點中專。
2001年4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報教育部備案,在四川省交通學校的基礎上組建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屬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同年道路與橋梁專業、汽車運用工程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2002年5月學院在成都市溫江區新徵土地800畝並破土動工建設新校區,9月,2002級新生和高職類學生全部遷入位於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産業開發園的新校區。
2004年,四川省組織首批“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學院首個接受評估,獲“優秀”等級。
組建高職學院6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廳、省教育廳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學院領導班子帶領全院教職員工共同努力,剋服種種睏難,搶抓機遇,開拓進取,使學院在辦學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社會聲譽等各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短短幾年時間,一所辦學條件優良,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校園在溫江海峽科技開發園內迅速崛起。學院的巨大變化得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55年的辦學歷程,學校為四川交通建設隊伍培養培訓了3萬餘名合格人才。畢業生中,涌現了一批在全國頗有影響的交通建設人才,數以千計的畢業生立功受奬,有的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數以萬計的畢業生成長為全省交通戰綫的各級領導和技術骨幹。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積纍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艱苦創業、勤儉辦學、負重自強”的優良傳統,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獲得了全國職教先進單位、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院現設有自動化工程係 、道橋係、汽車工程係、經濟管理係、計算機工程係、人文社會科學係、建築工程係、航運工程係(籌)和公共課教學部等教學係部 ,開設了社會急需的40個專業。其中自動化工程係有一支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和汽車運用技術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汽車運用技術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職高專精品建設專業;物流管理專業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被四川省教育廳確定為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軟件技術專業(軟件工程師方向)是與印度NIIT和北大青鳥聯合辦學、省教育廳IT類試點專業;軟件技術專業(網站應用開發方向、桌面應用開發方向和數據庫管理與應用方向)、動漫設計與製作專業、網絡係統管理專業、圖形圖像製作專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和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為省教育廳IT類試點專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