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河南 >焦作 > 嘉应观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嘉应观联系方式地址: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
  电话∶(0391)7681095
  邮编:454100嘉应观投诉电话焦作旅游投诉电话:0391-3992511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嘉应观景区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应观门票价格10元嘉应观节庆活动农历的二月初二,民间认为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人们会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以此来表示对龙的尊敬。河南农村的妇女在这一天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刀剪伤龙体。
  在豫东和豫南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这天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然后焚香燃炮,以这种隆重的形式来庆祝丰收、并祀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还要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十分尽兴。
  六月初六,又称“望夏节”、“炒面节”、“闺女节”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由于上述两个节日时间间隔极短,所以人们一般把从六月初一到六月十五这段时间总称为“收获节”或“丰收节”,成为中原农耕地区很受重视的农事节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嘉应观开放时间8:00——17:00嘉应观最佳旅游时间年均气温为12.8~15.5°c。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2~2°c。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天之间,一般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年降水量从北到南大致在600~1200毫米之间。
  嘉应观特别提醒焦作市行政区域处沁河下游,南濒黄河,北依太行,土壤肥沃,四季温差明显,很早就有种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种中药材的传统习惯。
  嘉应观美食焦作市区最有名的烧饼靳贤书烧饼是以制作人的名字命名的。其烧饼具有制作精细、配料严格、合理、黄焦酥脆不变形、不发硬的特点。此烧饼有10多个品种,大致可分四类:(1)大油酥(2)糖油酥、南豆油酥、山楂酥、水晶酥同属一类。(3)肉油酥(4)三角酥。靳贤书烧饼有几十年的历史,风味独特、享有盛誉,1980年在郑州举行风味小吃展销时,被评为名味小吃,受到日本、德国、美国外宾的好评。
  焦作最有名的延陵大葱修武县延陵大葱,是以修武县王屯乡的薛延陵、贾延陵、张延陵、郜延陵、王延陵、夏延陵、祝延陵、芦延陵、李延陵等九个自然村为主要产地。大葱的特点是脖短、头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最大者,一棵竟有1.8斤重。一刀切下"能自动崩开"形成花状。细品其味,生葱是由甜到香,熟葱则香、浓、鲜兼而有之,实为调味佳品。
  嘉应观住宿酒店名称地址电话星级
  焦作宾馆焦作市民主路85号(0391)2923876★★★
  月季大酒店焦作市果园路48号(0391)2618888★★★
  沁阳市宾馆沁阳市怀府东路2号(0391)5617011★★
  亿万饭店焦作市民主中路189号(0391)2616666★★★★
  山阳宾馆焦作市解放东路299号(0391)3929999★★★★
  阳光大酒店焦作市焦东北路(0391)3518888★★★
  金博爱迎宾馆焦作博爱县中山路东段(0391)8698888★★★
  亚细亚大酒店焦作市解放中路333号(0391)3973388★★
  孟州市宾馆孟洲市大定路33号(0391)8100188★★
  嘉应观购物1、闻名中外的四大怀药:焦作市行政区域处沁河下游,南濒黄河,北依太行,土壤肥沃,四季温差明显,很早就有种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种中药材的传统习惯。
  2、博爱竹器:博爱竹器(也叫清化竹器),以“清化竹器”而驰名。博爱竹器,包括许良、上庄、磨头3个乡30多个村庄的所有竹器产品约有200余种。
  3、海蟾宫松花蛋;
  4、驰名国内外的武陟油茶;
  5、最早种植的清化姜;
  6、人称菊花花心的焦作柿饼;
  7、焦作最有名的延陵大葱嘉应观交通市内有旅游专线到达嘉应观景区。嘉应观玩法参观、访古、
  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主要包括山门、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阁等,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嘉应观现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经考证"润毓"是雍正皇帝赐于在武陟堵口的都御史牛钮的封号,牛钮是雍正的皇叔,曾是嘉应观首任住持。
  治河功臣殿分东西两个大殿,供奉着10位治河功臣。东大殿供奉的是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元朝的贾鲁,明朝的潘季训和“白大王”白英。其中贾让最早提出上中下治河三策,沿用至今。王景实践治河三策,黄河800年没有改道。西大殿供奉的是明朝工部尚书宋礼,明朝兵部尚书刘天和,清朝三位治河总督齐苏勒、稽曾筠和林则徐。人们都知道林则徐曾担任两广总督,虎门销烟大张民簇气节,他又怎么会当上了河龙王呢?原来在道光年间,他曾任河道总督,主管河南、山东黄河运河的修防事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撤了他两广总督的职务,发配新疆。途中,黄河决口,林则徐又受命堵口。“肝胆披沥通幽明,亿兆命重身家轻。”林则徐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中大殿又叫大王殿,是北京太和殿的缩小型建筑。中大殿天花板上的险65幅龙凤图为天下一绝。故宫里也有龙凤图,但故宫的龙凤图为满汉合壁,而这里的龙凤图却是清一色的满族文化风格,天下独此无二。禹王阁雕栏楼阁,典雅华贵,颇具南方风格。阁前有一碑为水清碑,也叫灵石碑。轻轻一击,灵石碑声若铜磬,蔚蔚动听。
  嘉应观的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黄河第一庙.现内供奉的河神均为彪炳史志的历代治河功臣,蕴涵了中华五千年治河经验,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博物馆。
  2001年6月,嘉应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应观内的“三绝”实在令人神往。
  钟绝
  嘉庆观钟楼上的钟为铜铸,钟头上铸着二龙戏珠,钟沿着周围按照八个方位铸着八卦图。用棒击,每个方位的音阶都不相同,好像一架钢琴,能奏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违章格外清越、悠扬。在邙山公园游览就可听到它的声音。文管所老冯说,据说此钟是雍正治理黄河,使黄河变清,感动了天宫里的乐仙翁,他请求玉皇大帝,把天宫后花园里供仙女们玩耍击乐的铜钟赏赐给了雍正皇帝,雍正亲自把它挂在了钟楼上。因为它是天赐,人们来嘉应观游览,都想摸一摸,击一击,沾沾仙气。
  碑绝
  嘉应观有个御碑亭,亭里立着一座高达4.3米的铜碑,碑身下面额上,铸着“御制”二字,中间是雍正皇帝亲笔收发室的11行431个字的碑文。碑文记载了黄河的地理面貌、流域历史、水患与治理情况,强调黄河与人民、黄河与朝廷的利害关系,对黄河的治理和建造嘉应观的缘由加以说明。碑文周围尽为千姿百态的龙雕,有飞龙、盘龙、卧龙、游龙、降龙、升龙等,栩栩如生。碑下压着一个铜铸的独角怪兽,龙头、牛身、兔尾、鹰爪、全身肌肉丰满,健壮有力,呈跃跃欲立之势。毋庸置疑,这铜碑在全国是罕见的。文管所老冯告诉我:“据说这碑刚建造时,碑文周围的龙上蹿下跳,摇头摆尾,互相嬉戏。”我好奇地问:“那么,现在为什么成死的了?”他说:“传说雍正五年,皇帝带着皇后、妃子、文武大臣来观里祭神,一个胆小的妃子看到碑上的活龙‘啊’地惨叫一声就被吓死了。雍正皇帝就下诏把它们钉死了。”独角兽头上有个小洞,我问是怎么回事?老冯说:“有个地主,拦住它非叫给自己耕地不可。它挣脱不了,一气之下,一头朝地主抵支,那只角扎进地主肠肚里给折断了。”我想:别看此兽样子同凶恶异猛,心地倒珲正直善良。老冯说:“此兽很有灵性,谁若从小洞里投进一枚硬币,它就会发出一阵铃声,那意思是收到了。它就会保你大吉大利,大富大贵,万事如意。不少善男信女都在此一试,我也不甘落后,投进了一枚。
  图绝
  大王殿的天棚上是65副满清彩绘龙凤图。构图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快,意蕴深沉幽远,充分体现了满清民放的独特文化氛围。我游览过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东陵等表代建筑群,没有发现一家有此图案的。据说圆明园有,可惜被当年入侵的作国联军烧了。因而它成了我国又一绝唱。我叹服它保存的完善无缺。老冯又说:“其实也是经过急流险滩的。据说,民国初年,有人来盗它,金龙四大天王被激怒了,他们一人一口白雾,在上形成了一道屏障是,使盗者到不了跟前。盗贼只好所长而去;日本入侵时,他们想获此宝,来到门口,问守门老道:“这是什么观?”老道见日本兵打着太阳旗,灵机一动,答:“落阳观!”他们也不敢进,便转身走了;前几年,托天花板的大梁变形,国家拨60万元专款朝廷了加固。看来,这65幅满绘龙凤图真是无价之宝啊!
No. 2
  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处,距焦作市区35公里,总面积9.3平方公里,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为祭祀河神、封赏历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主要包括山门、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阁等,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蓝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治河功臣殿分东西两个大殿,供奉着10位治河功臣。东大殿供奉的是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元朝的贾鲁,明朝的潘季训和“白大王”白英。其中贾让最早提出上中下治河三策,沿用至今。王景实践治河三策,黄河800年没有改道。西大殿供奉的是明朝工部尚书宋礼,明朝兵部尚书刘天和,清朝三位治河总督齐苏勒、稽曾筠和林则徐。人们都知道林则徐曾担任两广总督,虎门销烟大张民族气节,他又怎么会当上了河龙王呢?原来在道光年间,他曾任河道总督,主管河南、山东黄河运河的修防事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撤了他两广总督的职务,发配新疆。途中,黄河决口,林则徐又受命堵口。“肝胆披沥通幽明,亿兆命重身家轻。”林则徐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中大殿又叫大王殿,是北京太和殿的缩小型建筑。中大殿天花板上的险65幅龙凤图为天下一绝。故宫里也有龙凤图,但故宫的龙凤图为满汉合璧,而这里的龙凤图却是清一色的满族文化风格,天下独此无二。禹王阁雕栏楼阁,典雅华贵,颇具南方风格。阁前有一碑为水清碑,也叫灵石碑。轻轻一击,灵石碑声若铜磬,蔚蔚动听。
  嘉应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文化内涵丰富,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
  2001年06月25日,嘉应观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黄河,母亲的摇篮,嘉应观,治黄史的见证,那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走进嘉应观,去追溯历史的印迹,感受黄河文化的悠悠风情……
  详细地址: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处
  嘉应观,俗称庙宫,实为淮黄诸河龙王庙。位于河南省武陟县城东南13千米处的二铺营村东,与邙山游览区隔河相望。偏东近京广铁路上的黄河大桥,偏西是雍正皇帝颁布修造的“御坝”,正南是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人民胜利渠渠首闸。
  嘉应观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据武陟县志记载:“嘉应观在二铺营村东,雍正初年,以黄河安澜,奉赦建,规模壮丽,有铜牌刻”康熙末年,黄河四次在武陟境内决口。雍正元年,又决马营口,洪水逼京,淹天津,成清王朝心腹之患。为治黄安民,雍正皇帝派河道总督率兵堵口、修坝,亲临河防搬石。为祭祀龙王,封赏治河功臣,口堵坝成时,雍正皇帝特下诏,赦建嘉应观。命河臣齐苏勒,仿故宫,派御匠调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5省民工,大兴土木,历时四载,建成了这庄规模宏大,纯满族风格的官式建筑群。
  嘉应观为仿赦宫赦建的官、庙、衙三体合一的清代建筑群,占地140亩,分南北两大院。北院为祭祀河神,巡河行宫建筑群。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严殿、中大殿、恭仪亭、舜王阁。两侧对称有掖门、御马亭、钟、鼓楼,更衣殿、龙王殿、风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南院原有戏楼、牌坊。观西原有陈公祠。御碑亭酷似清代皇冠。内立雍正皇帝亲自撰文书丹的大铜碑,高4.3米,铁胎铜面,碑周雕龙,底座为蛟,工艺精湛,全国罕见,为国之瑰宝。大王殿为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副龙凤图,为纯满族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立“钦赐润毓”金牌,经考证“润毓”是雍正皇帝赐予在武陟堵口的都御史牛钮的封号。牛钮是皇帝的皇叔,是嘉应观的首任主持。
  嘉应观的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黄河第一庙。观内供奉的河神均为彪炳史志的历代治河功臣,蕴涵了中华五千年治河经验,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博物馆。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谢辰生1999年12月在考查时给予很高的评价,分别题词:“治河丰碑,文物瑰宝”、“治河先贤,功在千秋”。1999年6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时指示:“珍贵啊,可要好好保护。”
  嘉应观在1963年4月,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义词
嘉应观乡
包含词
嘉应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