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山西 >大同 > 善化寺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善化寺投訴電話大同旅遊投訴電話:0352-5107215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善化寺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善化寺俗稱南寺,位於大同市內南門裏西側,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曾名為開元寺、大普恩寺。該寺占地面積較大,院落疏朗,建築宏偉。寺院坐北朝南,沿着中軸綫順序排列,前為山門,中為三聖殿,後面高臺之處為大雄寶殿,其左右為東西配殿,西側為風格獨特之普賢殿。遼保大二年(1122)遭受戰爭破壞,金天會至皇統年間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又加整修,改名善化寺。現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雄寶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臺,左右設有鐘鼓二樓。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殿內正中供有五方佛像,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東方阿閃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西方阿彌陀佛、北方微妙聞佛。殿內東西兩側磚臺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神態各異,性格鮮明。殿內西、南兩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為佛教故事。
  三聖殿是善化寺中殿,建於金代天會至皇統年間。正面佛壇之上供有“華嚴三聖”佛像三尊,中為釋迦牟尼,西為普賢菩薩,東為文殊菩薩,故而此殿稱為三聖殿。
  普賢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乃是一座三間見方重檐九的兩層樓閣,高高聳立於寺院之內,建於金代貞元二年。樓閣坐西嚮東,閣內置有木梯,可登閣遠眺。
  山門位於善化寺最前沿,也稱正門,門內兩側塑有四大天王塑像。善化寺是一組比較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群,氣勢宏偉,粗獷豪放。寺院坐北嚮南,前有山門,中為三聖殿,後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左為文殊閣遺址,右為普賢閣。整個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全國現存遼、金時期寺院中佈局最完整的一座。
No. 2
  善化寺俗稱南寺,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大同城內西南隅。始建於唐。玄宗時稱開元寺。五代後晉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稱南寺。遼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部毀於兵火,金初,該寺上首圓滿大師主持重修。自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至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凡十五年始成。元代仍名普恩寺,並頗具規模。元史記載,曾有四萬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會,作佛事活動。明代又予修繕,明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始更稱今名善化寺。寺亦為官吏習儀之所。全寺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整個佈局唐風猶存。主要建築沿中軸綫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為山門,中為三聖殿,均為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臺之上。其左右為東西朵殿。東側為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所建普賢閣。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寺院。寺內還保存着泥塑,壁畫,碑記等到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它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醜,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裝,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着鎧甲,襯皮毛以抵禦北國寒風。生活氣息濃郁。極富感染力。堪為國之瑰寶。
包含詞
善化寺村善化寺山門善化寺三聖殿
善化寺普賢閣大同善化寺壁畫善化寺大雄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