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唐山地震
目錄
簡介
  1976 年7月28日3時42分發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唐山的地震。震級7.8級,震中烈度Ⅺ度。同日18時43分,在距唐山40餘千米的灤縣又發生7.1級地震 ,震中烈度Ⅸ度。這次地震發生在工業城市,人口稠密,損失十分嚴重。唐山市區建築物多數基本倒平或嚴重破壞,鐵軌發生蛇形扭麯,地表發生大量裂縫,還有噴水冒沙、塌陷,震前伴有發光現象。242769人死亡,164851人受傷。鄰近的天津也遭到Ⅷ~Ⅸ度的破壞。有感範圍波及遼寧、山西、河南、山東、內蒙古等14個省、市、自治區,破壞範圍半徑約250千米。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該震的震源錯動過程較復雜。
  強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斷,通訊癱瘓,城市停水、停電,搶修通訊、供水、供電、恢復交通等生命綫工程是唐山救災的最緊迫的任務之一。中央據此迅速佈置了各專業係統對口包幹支援的任務。郵電、鐵道、交通、電力、市政建設等部門立即行動,保證了上述係統工程恢復和重建的順利進行。地震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陰雨連綿,人畜屍體迅速腐爛,疫情非常嚴峻,防疫工作采取突擊治療、控製疫病傳染源、改善環境、消除病菌傳染媒介、預防接種、提高人員抵抗力的綜合措施,實行軍民結合、專群結合、土洋並舉的辦法,把疫病消滅在發生之前,從而創造了災後無大疫的奇跡。
  2007年7月28日,是唐山抗震30周年紀念日。
現場
  歷史將永遠銘記地球的這個坐標:東經118.2°,北緯39.6°。
  人類將永遠銘記歷史的這個時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凌晨3時42分53點8秒。
  唐山市地下的岩石突然崩潰了!斷裂了!仿佛四百枚廣島原子彈在距地面十六公裏處的地殼中猛然爆炸!
  唐山上空電光閃閃,驚雷震蕩;大地上狂風呼嘯。在強烈的搖撼中,這座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在頃刻間夷為平地。
  整個華北大地在劇烈震顫。
  天津市發出房倒屋塌的巨響,正在該市訪問的澳大利亞總理被驚醒;北京市在搖晃不止,人民英雄紀念碑在顫動,天安門城樓上粗大的梁柱發出斷裂般“嘎嘎”的響聲。
  在華夏大地,北至哈爾濱,南至安徽蚌埠、江蘇清江一綫,西至內蒙古磴口、寧夏吳忠一綫,東至渤海灣島嶼和東北國境綫,這一廣大地區的人們都感到異乎尋常的搖撼。強大的地震波,以人們感覺不到的速度和方式傳遍整個地球。
  美國阿拉斯加帕默天文臺驟然響起了扣人心弦的警鐘,阿拉斯加州上下跳動了八分之一英寸。美國全國地質調查所稱:中國北京東南一百英裏,北緯39.6°,東經118.1°,在天津附近,發生8.2級地震。
  日本宣佈,中國發生7.5至8.2級地震。震中在內蒙古地區,即北緯43°,東經115°。
  瑞典宣稱,中國發生8.2級地震。
  香港的英國皇傢天文臺宣佈:中國發生8級左右的地震,震中在北緯39.6°,東經118.1°,距唐山極近。
  中國臺北中央氣象局稱中國發生8級地震。
  中國新華社於7月28日嚮全世界播發如下消息:新華社1976年7月28日訊:我國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7月28日3時42分發生強烈地震。……
大自然警告過
  似乎是一場無法預料、無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確實警告過,這些警告使那些災難發生後重新收集資料的那些地震學者們,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思。衹是,對於“7.28”來說,這一切都太晚了。
  1.恐怖極了的魚
  據蔡傢堡、北戴河一帶的漁民說,魚兒象瘋了一般。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後,各種魚紛紛上浮、翻白,極易捕捉,漁民遇到了從未有的好運氣。
  歧門河閘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們用小網兜魚,魚兒簡直是往網裏跳,數小時就能兜幾十斤魚。
  唐山市趙各莊煤礦陳玉成說,七月二十四日,他傢裏的兩衹魚缸裏的金魚,爭着跳離水面,躍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魚放回去,金魚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莊養魚場的霍善華介紹說,七月二十五日,魚塘中一片嘩然的響聲,草魚成群跳躍,有的跳離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魚尾朝上頭朝下,倒立水面,竟蠃旋一般飛快地打轉。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長湖”號油輪的船員介紹,七月二十七日那天,油輪周圍的海蜇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魚急促地遊來遊去,放下鈎去,片刻就能釣上一百多條。
  2.失去“理性”的飛蟲、鳥類和蝙蝠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長湖”號油輪的船員目睹,七月二十五日,油輪四周海面的空氣吱吱地響,一大群深緑色翅膀的蜻蜓飛來,棲在船窗,桅桿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動不動,任人捕捉驅趕,一隻也不起飛。不久,船上的騷動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繽紛的蝴蝶、土色的蝗蟲、黑色的蟬,以及許許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鳥也飛來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會,最後飛來一隻色彩斑斕的虎皮鸚鵡,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動不動。
  天津市郊木場公社和西營門公社都看見成百上千衹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亂飛。
  唐山以南寧海縣潘莊公社西塘坨大隊一戶社員傢,從七月二十五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象發瘋一樣,每天將小燕從巢裏拋出去,主人將小燕撿回去,隨即又被老燕拋出去。七月二十七日,老燕帶着剩下的兩衹小燕飛走了。
  七月二十七日,遷安鄉社員看到,蜻蜓如蝗蟲般飛來。飛行隊伍寬一百多米,自東嚮西,持續約十五分鐘之久。蜻蜓飛過時,一片嗡嗡地響聲,氣勢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3.動物界的逃亡大遷徙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地區灤南縣王蓋山的人們親眼看見成群的老鼠在倉惶奔躥,大老鼠帶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則相互咬着尾巴連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着打,好心人勸阻說:“別打啦,怕是要發水” 。
  七月二十五日上午,撫寧縣,有人看到一百多衹黃鼠狼,大的背着或叼着小的擠擠挨挨地從古墻洞鑽出,嚮村內大轉移。天黑時分,有十多衹在一棵核桃樹下亂轉,當場被打死五衹,其餘的則在不停地哀嚎,有面臨死期的恐慌感。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這群黃鼠狼繼續嚮村外轉移,一片驚慌氣氛。
  敏感的飛蟲、鳥類及大大小小的動物,比人類早早地邁開了逃難的第一步。然而人類卻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來自大自然的警告。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場毀滅生靈的巨大災難已經迫近了。
  4.不可捉摸的信息
  大自然確實在警告人類。
  唐山東南的海岸綫上,浪濤在發出動人心魄的喧響。七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帶的漁民就感到疑惑:原來一嚮露出海面的礁石,怎麽被海水吞沒了。距唐山較近的蔡傢堡至大神堂海域,漁民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從來是碧澄澄的海水,為什麽變得一片渾黃?在不平靜的海的深處,就象有一條傳說中的竜尾在擺動,在攪動着海底深處的泥土。
  據當時在秦皇島附近水域中作業的一位潛水員說,他看見了一條彩色絢麗的光帶,就象一條金色的火竜,轉瞬即逝。
  水!水也在嚮人類發出警告!
  在唐山地區灤縣高坎公社有一口井,這口井並不深,平時用扁擔就可以提水,可是在七月二十七日這天,有人忽然發現扁擔挂着的桶已經夠不到水面,他轉身回傢取來井繩,誰知下降的水又忽然回升了,不但不用井繩,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滿水!那些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裏,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幹了,有些地方又騰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嚮人類傳遞大自然的什麽信息呢?!
  距唐山二百多公裏,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的延慶縣佛爹頂上的一臺測雨雷達,以及附近一臺空軍警戒雷達,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連續收到來自京、津、唐上空一種奇異扇形指狀回波,這種回波與海浪幹擾、晴空湍流等引起的回波都不一樣,使監測人員十分惶惑。而京、津、唐人們就在這個強大的磁場中毫無知覺的穿行。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北部一個軍營裏,幾個士兵驚叫起來,他們發現地下的一堆鋼筋,莫名其妙地迸發出閃亮的光,仿佛一個隱身人在那裏燒電焊。
  在京、津、唐地區,半夜不少人傢中關閉的日光燈依然奇怪地亮着。
  在唐山林西礦區,飄來一股淡黃色的霧,它障人眼目,令人迷惑。人們被那股異味熏糊塗了,他們已經看不清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醖釀着什麽樣的悲劇。如果這些奇異的信息都能夠及時地被採集、被集中、被傳送、被處理,那麽對這場災禍的描述也許完全可能是另一個樣子。遺憾的是機會喪失了!人們眨着迷惑的眼睛,迷迷蒙蒙、不知不覺地走到七月二十七日深夜。
  5.大毀滅前的“7.27”深夜
  唐山市郊慄園公社茅草營大隊王財在深夜十二點鐘看完電影回傢,看見四衹鴨子依然站在門外,一見主人,它們齊聲叫起來,伸長脖子,張開翅膀,搖搖晃晃地撲來,王財走到那兒,它們就追到那兒,拼命地用嘴擰他的褲腿。
  唐山市郊慄園公社的王春衡,親眼看見他二大爺傢裏的貓隔着帳子撓人,非把人撓醒不可。
  那一夜,唐山周圍方圓幾百公裏的地方,人們都聽見了長時間的尖厲的犬吠。
  唐山市殷各莊公社大安各莊李孝生養的那衹狼狗,那一夜死活不讓他睡覺,狗叫不起他,便在他的腿上猛咬了一口,疼得他跳起來,追打這條忠實的狗。
  豐南縣畢武莊公社李極莊大隊劉文亮,深夜被狗叫吵醒;當時他傢的狗在院內使勁撓着他的房門,他打開門放狗進來。狗卻要把他拖出屋去。
  唐山市遵化縣劉備寨公社安各寨大隊張洪祥傢的狗也叫個不停,一直叫到張傢的人下床,狗在張洪祥兄弟的腿上咬了一口,象引路似的,奔嚮屋外。
  豐南縣闌高莊公社於北大隊王有纔妻那天晚上由公社回傢剛走到門口,傢裏的公狗突然從門口嚮她撲來,阻撓她進院。
  夜越來越深。這是一個充滿喧囂的夜。七月二十八日就是在這不安的氣氛中來臨的。
  一時三十分,撫寧縣大山頭養貂場張春柱被一陣“吱吱”的叫聲驚醒,全場四百一十五衹貂,象炸營一樣在籠裏亂跳,驚恐萬狀。
  與此同時,豐潤縣白官屯公社蘇官屯大隊養雞場也出現一片混亂:一千多衹雞來回亂串,上窗臺咯咯怪叫。
  三點多,豐潤縣左傢塢公社揚𠔌塔大隊的一百多匹馬全部掙斷繮繩,爭先恐後跑出馬廄,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就在眼前了。昌黎縣有幾個看瓜員,看到距離他們二百多米遠的上空忽然明亮起來,照得地面發白,西瓜地中的瓜葉、瓜蔓清晰可辨。“怎麽,天亮了?”,但一看表纔三點多鐘。正奇怪,天又變暗了,又如墨染的一般。
  那一刻,大地正沉浸在毀滅之前的寧靜之中。
  顯然,在唐山大地震前,許多人都收到了大自然的警告信號。這些信號具有不唯一性——天氣悶熱也會使雞犬不寧,連日多雨也會使井水突漲,人們也正是用最尋常的經驗解釋了那些“異常”。
  1978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的《地震情報通報》中,刊印了一張幽默照片:一隻閉眼張口、驚恐慘叫的黑猩猩。照片上方寫着“為什麽我能預報地震而地震科學家們不能?”這是人類的自責。然而人們常常忘了:人是社會的動物,即使在同自然界的鬥爭中,人也衹是作為一個整體,才能顯示出他們的力量。當人們各自為戰的時候,他並不比動物有更多的優越性。僅僅依賴本能,人甚至不如動物。在地震這樣重大而又神秘的自然災害面前,人們沒有形成一個防犯的整體,沒有相應的通訊渠道和手段對自然界的異常信息進行及時的收集和處理,他們怎能不被突降的惡魔各個擊破?
  永遠記住大自然的警告吧。
目擊者言
  1.李洪義(二五五醫院護士)
  那天晚上,我值後半夜。上半夜又熱又悶,人根本無法入睡。接班後睏得不行,在病房守到三點半的光景,我就跑到屋外乘涼。四周出奇的靜,平時的蛙叫鬧嚷嚷的,可眼前怎麽一點聲音也沒有了?靜得讓人發怵。
  突然間,我聽到一個古怪的聲音,“吱——”從頭上飛過,那聲音尖細尖細的,象一把刀子從天上劃過。我打了一個哆嗦,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擡頭看天,陰沉沉的,有一片形狀奇怪的彩雲,說紅不紅,說紫不紫,天幕特別昏。我想是不是要下雨,起身往屋裏走。可是人莫名其妙的發慌,象有人隨時會從身後追過來抓我一般。我平時膽子挺大,可那時卻怕得要命,心砰砰亂跳,自己也莫名其妙的跑起來。我回了一下頭,見西方特別亮,好像失火,又聽不見人喊,到處象死了一樣。我越發緊張,趕緊逃進房子,一把擰亮電燈,又把門插上。
  這時我聽見“嗚——嗚”的巨響,象是百八十臺汽車在同時發動。“糟了”,邢臺地震時我在滄州聽過這種聲音。我立刻想到:是地震。
  說話間房子猛烈地搖晃起來,桌上的暖瓶栽下地,炸了個粉碎。我用力打開門,衹開了一小半,衝出房子,衝嚮房前的大樹。
  我緊緊抱住樹。黑暗中衹覺得大地晃晃悠悠,我和大樹都在往一個萬丈深淵裏落、落。房子倒塌聲我根本聽不見,衹看見宿舍樓的影子,剛纔還在,一會兒就沒了。
  我伸出手在眼前晃了晃,可什麽也看不清。我嚇傻了,拼盡全身力氣吼了一聲。
  2.田玉安(唐山豐南縣稻地大隊農民)
  咳,真嚇人。
  那天新上任的隊長讓大傢連夜幹活,說是怕誤了農時。
  三點多才完了事,別人拾掇工具回村去了,衹留下我和另外一個人打掃場子。猛然間,頭頂上象挨了一個炸雷,“轟隆隆——”地動山搖!我象被一個掃堂腿掃倒在地,往左調一個個兒,又往右打了一個滾,怎麽也撐不起身子。場上的電燈一下子都滅了。一扭頭,媽呀,嚇死人!一個火球從地下鑽出來,通紅刺眼,噼啪亂響,飛到半空纔滅。
  天亮了,我看見火球躥出的地方有一道裂縫,兩邊的土都燒焦了。
  3.張剋英(唐山火車站服務員)
  地震那聲巨響,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那天,我兩點多鐘起來值班,負責賣站臺票。三點多鐘的光景,聽人喊“要下雨啦!要下雨啦!”我趕緊跑出去搬我新買的自行車,衹見天色昏紅昏紅的,好像什麽地方在打閃。站前廣場上的人都往候車室裏涌,想找一個躲雨的地方。那時,候車室裏有二百多人,接站的、上車的、下車後等早班公共汽車的,鬧嚷嚷的一片。我還記得一對年輕人要找我買站臺票,接北京來的車。我告訴他們:“這會兒沒車,還是在五點以後再買吧。”他倆不走就等在窗前,誰想到就這麽等來了大地震。
  地震來前,我正在與隔壁的陳師傅說話,就聽“咣!!!”,那響聲把人都震甍了,我以為是兩輛高速行駛的列車對撞,還沒等喊出聲來,整個候車室的燈滅了,一片漆黑。房子搖晃起來,候車室亂作一團。喊爹的,叫媽的,人踩人的,東西碰東西的,什麽都有。先是聽到“噗通!噗通!”吊燈、吊扇落下來砸在人頭上的聲音,被砸的大人孩子一聲接一聲地慘叫。不一會兒,“轟隆隆”一聲,整個車站大廳落了架,二百多人,差不多全給砸在裏面。我多虧房門斜倒在“小件寄存”的貨架上,把我夾在中間,沒傷到要命的地方。我聽見離我很近的地方兩聲慘叫:
  “哎呀——”
  “媽呀——”
  我聽得出,是那一對年輕男女。他們衹喊了這一下,再沒有第二下……
瀕死的拂曉
  唐山第一次失去它的黎明。
  它被漫天迷霧籠罩。石灰、黃土、煤屑、煙塵以及一座城市毀滅時所産生的死亡物質,混合成灰色的霧。濃極了的霧氣彌漫着,飄浮着,一片片,一縷縷,一絮絮地升起,象緩緩地懸浮於空中的帷幔,無聲地籠罩着這片廢墟,籠罩着這座空寂無聲的末日之城。
  已經聽不見大震時核爆炸似的巨響,以及大地顫抖時發出的深沉的喘息。僅僅數小時前,唐山還是那樣美麗,現在,它肢殘體碎,奄奄一息。
  朦朦大霧中:
  唐山火車站,東部鐵軌成蛇形彎麯,其輪廓象一隻扁平的鐵葫蘆。
  開灤醫院七層大樓,成了一座墳丘似的三角形斜塔,頂部僅剩兩間病房大小的建築,顫巍巍地搭斜在一堵隨時可能塌落的殘壁上,陽臺全部震塌,三層樓的陽臺,垂直地砸在二層樓的陽臺上,欲落未落。
  唐山第十中學那條水泥馬路,被攔腰震斷,一截嚮左,一截嚮右,錯位達一米之多。
  ……
  更為驚心的是,在“7.28”地震地裂縫穿過的地方,唐山地委黨校、東新街小學、地區農研所、以及整個路南居民區,都象被一隻巨手摸去似的不見了。一場大自然的惡作劇使唐山面目全非,橋梁折斷,煙囪倒塌,列車出軌,七零八落的混凝土梁柱東倒西歪,落而未落的樓板懸挂在空中,到處是斷墻殘壁……
  濃濃的大霧中,聽不見呻吟,聽不見呼喊,衹有機械的腳步聲,沉重的喘息聲,和路邊越堆越高的屍體山!頭顱被擠碎的,雙腳被砸爛的,身體被壓扁的,胸腔被戳穿的……最令人心顫的,是那一具具挂在危樓上的屍體。有的僅僅一隻手被樓板壓住,砸裂的頭耷拉着;有的跳樓時被砸住雙腳,整個人倒懸在空中。這是遇難者中最敏感的一群,已經從酣夢中驚醒逃生,然而他們的逃路卻被死神截斷。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在三層樓的窗口已經探出半個身子,沉重的樓板便落下來把她壓在窗臺上。她死在半空,懷裏抱着孩子,在死的一瞬間,還本能地保護着小生命。隨着危樓在餘震中顫抖,母親垂落的頭髮在霧氣中拂動。
  形形色色的人影,在灰霧中晃動。他們驚魂未定,步履踉蹌,活象一群遊夢者,恍恍惚惚地被拋到一個陌生的星球。他們一切都麻木了,淚腺、聲帶,傳導疼痛的神經係統都麻木了。誰也想不到會有這場規模如此浩大的劫難,他們無暇思索,無暇感覺,甚至來不及為骨肉剝離而悲慟。
  太陽出來了。當這輪火球象往常一樣高高懸挂的時候,濃霧——這片濃極的瀕死的濃霧開始在熾熱的強光照耀下慢慢變薄,散去。昏迷中的唐山即將蘇醒,當濃霧即將散盡的時候,驚恐的人們忽然發現兩衹從動物園逃出來同樣驚恐的狼,它們相依着,站在遠處黑色的廢墟上,孤單地睜着驚嚇的眼睛,餘悸未消地喘息着。突然它們縱身一跳,箭一般的躥嚮鳳凰山頂。斷崖前,它們終於站住了,石雕一般。面對山下整個破碎的唐山,面對這樣一片無邊的廢墟,面對這樣一片災難的海洋,它們發出酷似人聲的凄厲的嗥叫。
  “7.28”的清晨殘霧以及這充滿恐怖的狼嗥,久久不散。
  在唐山城鄉總計六十八萬二千兩百六十七間、一千零九十三萬二千二百七十二平方米的民用建築中,竟有六十五萬六千一百三十六間、一千零五十萬一千零五十六平方米在地震中倒塌和遭受到嚴重破毀!房屋,本是人類保護自己、抗風禦雨的處所,是人們文明進化、美化生活的標志,然而在一場大地震中,它們卻助紂為虐,使災難變本加厲,成了人類的墳墓。
  唐山,華北著名的工業城市。它的面積約占全中國的萬分之一,人口約占全中國的千分之一,而産值約占全中國的百分之一!
  唐山素有煤都之稱,煤産量占全國的二十分之一,支持着中國的主要鋼鐵廠。唐山的電力舉足輕重,陡河發電站是華北電網的主力電站之一,是我國最大的火力發電站。唐山還是著名的“華北瓷都”,可與景德鎮的陶瓷一比上下。唐山還有冶金業、紡織業、水泥、汽車、機械製造……許許多多極其重要的企業!
  然而作為華北最大的重工業城市,卻幾乎看不到一根直立的煙囪。作為一個巨大的經濟生命體,它已經沒有呼吸,沒有脈搏,沒有流動的血液。衹有一片廢墟!
  一八三五年三月四日,偉大的進化論者達爾文來到剛剛發生過強烈地震的智利康塞普西翁市,面對一片廢墟,他發出由衷的感慨: “……人類無數時間和勞動所建樹的成績,衹在一分鐘之內就毀滅了;可是,我對受難者的同情,比另外一種感覺似乎要單薄些,就是那種被這往往要幾個世紀才能完成,而現在一分鐘就毀滅的情景所引起的驚愕的感覺……”
  這也是無數中國人對唐山蒙難日——“1976.7.28.”的感覺。
  tangshan: the deadliest earthquake
  from jennifer rosenberg
  at 3:42 a.m. on july 28, 1976, a magnitude 7.8 earthquake hit the sleeping city of tangshan,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 very large earthquake, striking an area where it was totally unexpected, obliterated the city of tangshan and killed over 240,000 people - making it the deadliest earthquak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ireballs and animals give warning
  though scientific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in its nascent stages, nature often gives some advance warning of an impending earthquake.
  in a village outside of tangshan, well water reportedly rose and fell three times the day before the earthquake. in another village, gas began to spout out the water well on july 12 and then increased on july 25th and 26th. other wells throughout the area showed signs of cracking.
  animals also gave a warning that something was about to happen. one thousand chickens in baiguantuan refused to eat and ran around excitedly chirping. mice and yellow weasels were seen running around looking for a place to hide. in one household in the city of tangshan, a goldfish began jumping wildly in its bowl. at 2 a.m. on july 28, shortly before the earthquake struck, the goldfish jumped out of its bowl. once its owner had returned him to his bowl, the goldfish continued to jump out of its bowl until the earthquake hit.
  strange? indeed. these were isolated incidents, spread across a city of a million people and a countryside scattered with villages. but nature gave additional warnings.
  the night preceding the earthquake, july 27-28, many people reported seeing strange lights as well as loud sounds. the lights were seen in a multitude of hues. some people saw flashes of light; others witnessed fireballs flying across the sky. loud, roaring noises followed the lights and fireballs. workers at the tangshan airport described the noises as louder than that of an airplane.
  the earthquake strikes
  when the 7.8 magnitude earthquake struck tangshan at 3:42 a.m. on july 28, over a million people lay sleeping, unaware of the disaster that was to befall them. as the earth began to shake, a few people who were awake had the forethought to dive under a table or other heavy piece of furniture, but most were asleep and did not have time. the entire earthquake lasted approximately 14 to 16 seconds.
  once the quake was over, the people who could, scrambled out into the open, only to see the entire city levelled. after an initial period of shock, the survivors began to dig through debris to answer the muffled calls for help as well as find loved ones still under rubble. as injured people were saved from under the rubble, they were lain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many of the medical personnel were also trapped under debris or killed by the earthquake. the medical centers were destroyed as well as the roads to get there.
  survivors were faced with no water, no food, and no electricity.
  all but one of the roads into tangshan was undrivable. unfortunately, relief workers accidentally clogged the one remaining road, leaving them and their supplies stuck for hours in the traffic jam.
  people needed help immediately; survivors could not wait for help to arrive. survivors formed groups to dig for others. they set up medical areas where emergency procedure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minimum of supplies. they searched for food and set up temporary shelters.
  though 80 percent of the people trapped under rubble were saved, a 7.1 magnitude aftershock that hit in the afternoon of july 28 sealed the fate for many who had been waiting under the rubble for help.
  after the earthquake hit, 242,419 people lay dead or dying, along with another 164,581 people who were severely injured. in 7,218 households, all members of the family were killed by the earthquake.
  corpses were buried quickly, usually close to the residences in which they perished. this later caused health problems, especially after it rained and the bodies were again exposed. workers had to find these impromptu graves, dig up the bodies, and then move and rebury the corpses outside of the city.
  damage and recovery
  before the 1976 earthquake, scientists didn't think tangshan was susceptible to a large earthquake; thus, the area was zoned an intensity level of vi on the chinese intensity scale (similar to the mercalli scale). the 7.8 earthquake that hit tangshan was given an intensity level of xi (out of xii). the buildings in tangshan were not built to withstand such a large earthquake.
  ninety-three percen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78 percent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were completely destroyed. eighty percent of the water pumping stations were seriously damaged and the water pipes were damaged throughout the city. fourteen percent of the sewage pipes were severely damaged.
  the foundations of bridges gave way, causing the bridges to collapse.
  railroad lines bent. roads were covered with debris as well as riddled with fissures.
  with so much damage, recovery was not easy. food was a high priority. some food was parachuted in, but the distribution was uneven. water, even just for drinking, was extremely scarce. many people drank out of pools or other locations that had become contaminat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relief workers eventually got water trucks and others to transport clean drinking water into the affected areas.
  after the emergency care was given, the rebuilding of tangshan began almost immediately. though it took time, the entire city was rebuilt and is again home to over a million people, earning tangshan the name "brave city of china."
地震概述
  1976年7月28日3點42分53.8秒在唐山發生了7.8級地震,地震震中在唐山開平區越河鄉,即 北緯39.6度,東經118.2度,震中烈度達11度,震源深度12公裏。當天18點45分又在灤縣發生了7. 1級地震,同年11月15日天津寧河發生了6. 9級地震,主震後的餘震更加加重了地震災害。唐山地震無明顯前震,餘震持續時間長,衰減過程起伏大。
  新華社稿件原文:
  “新華社大連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發生的唐山大地震中,總共死亡二十四萬二千多人,重傷十六萬四千多人。這兩個數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地區在那次地震中死傷人數的纍计。這是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在這裏舉行的中國地震學會成立大會上宣佈的。
  大地震造成的危害:24.2萬多人死亡,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上萬家庭解體,4204人成為孤兒;97%的地面建築、55%的生産設備毀壞;交通、供水、供電、通訊全部中斷;23秒內,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30億元;一座擁有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被夷為平地。
  唐山地震的震級為七點八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地震發生的地點是人口密集的工業區,發生的時間是三點四十二分五十六秒(北京時間),正當人們沉睡的時候。地震部門事先未能發出預報。由於這些原因,它所造成的損失是很嚴重的。”
  唐山大地震是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之一。同日18時45分,又在距唐山40km的灤縣商傢林發生 7.1級地震。震中烈度為Ⅸ度。這次地震發生在工業城市,人口稠密,損失嚴重。鄰近的天津也遭到Ⅷ~Ⅸ度的破壞。有感範圍波及重慶等14個省、市、區,破壞範圍半徑約250千米。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該震的震源錯動過程較復雜。
  強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斷,通訊癱瘓,城市停水、停電,搶修通訊、供水、供電、恢復交通等生命。
  天津市發出房倒屋塌的巨響,正在該市訪問的澳大利亞總理被驚醒;北京市在搖晃不止,人民英雄紀念碑在顫動,天安門城樓上粗大的梁柱發出斷裂般“嘎嘎”的響聲。
  在華夏大地,北至哈爾濱,南至清江一綫,西至吳忠一綫,東至渤海灣島嶼和東北國境綫,這一廣大地區的人們都感到異乎尋常的搖撼。強大的地震波,以人們感覺不到的速度和方式傳遍整個地球。
  唐山地震發生後,毛主席、中共中央、國務院當日嚮災區發出了慰問電,並派出了以華國鋒總理為團長,陳永貴、烏蘭夫、郭玉峰、範子瑜、張纔千、黃玉昆、張宗遜、楊俊生、謝靜宜、解學恭、許誠、劉子厚、馬輝為副團長的中央慰問團,深入災區進行慰問。
  唐山地震發生在城市集中、工業發達的京、津、唐地區,震級大,災害嚴重。黨中央、國務院决定實施國傢級救災。成立各級指揮部,以解放軍為主體對口支援,有組織地進行自救、互救活動。十餘萬解放軍官兵緊急奔赴災區救援;全國各地5萬名醫護人員和幹部群衆緊急集中,救死扶傷和運送救災物資;危重傷員由專機、專列緊急疏散轉移到11個省市治療。
  強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斷,通訊癱瘓,城市停水、停電,搶修通訊、供水、供電、恢復交通等生命綫工程是唐山救災的最緊迫的任務之一。中央據此迅速佈置了各專業係統對口包幹支援的任務。郵電、鐵道、交通、電力、市政建設等部門立即行動,保證了上述係統工程恢復和重建的順利進行。地震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陰雨連綿,疫情嚴峻,唐山防疫工作采取突擊治療、控製疫病傳染源、改善環境、消除病菌傳染媒介、預防接種、極大的提高人員抵抗力的綜合措施,實行軍民結合、專群結合、土洋並舉的辦法,把疫病消滅在發生之前,從而創造了災後無疫的人間奇跡。
  震後,國傢用於唐山恢復建設的總投資為43.57億元。歷經7年的建設,唐山建成一座功能分區明確、佈局比較合理,市政建設比較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産、生活方便,環境比較優美的新型城市。震後的建築物均達到了八度設防,“唐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
  2008年,唐山市國民生産總值達到3600億元,人均GDP4萬元,全部財政收入420億元,均居河北省首位。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500元和7000元,人民生活接近全面小康水平。
地震發佈
  美國阿拉斯加帕默天文臺驟然響起了扣人心弦的警鐘,阿拉斯加州上下跳動了八分之一英寸。美國全國地質調查所稱:中國北京東南一百英裏,北緯39.6°,東經118.1°,在河北附近,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
  香港的英國皇傢天文臺宣佈:中國河北省發生8級左右的地震,震中在北緯39.6°,東經118.1°,距唐山極近。
  中國臺北中央氣象局稱中國發生了8級地震。
  中國新華社於7月28日嚮全世界播發如下消息:新華社1976年7月28日訊:我國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在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發生強烈地震。
地震前兆
  似乎是一場無法預料、無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確實警告過,這些警告使那些災難發生後重新收集資料的那些地震學者們,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思。衹是,對於“7.28”來說,這一切都太晚了。
  恐怖極了的魚
  據蔡傢堡、北戴河一帶的漁民說,魚兒像瘋了一般。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後,各種魚紛紛上浮、翻白,極易捕捉,漁民遇到了從未有的好運氣。
  歧門河閘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們用小網兜魚,魚兒簡直是往網裏跳,數小時就能兜幾十斤魚。
  唐山市趙各莊煤礦陳玉成說,七月二十四日,他傢裏的兩衹魚缸裏的金魚,爭着跳離水面,躍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魚放回去,金魚居然彈跳不止。
  唐山柏各莊養魚場的霍善華介紹說,七月二十五日,魚塘中一片嘩然的響聲,草魚成群跳躍,有的跳離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魚尾朝上頭朝下,倒立水面,竟蠃旋一般飛快地打轉。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長湖”號油輪的船員介紹,七月二十七日那天,油輪周圍的海蜇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魚急促地遊來遊去,放下鈎去,片刻就能釣上一百多條。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長湖”號油輪的船員目睹,七月二十五日,油輪四周海面的空氣吱吱地響,一大群深緑色翅膀的蜻蜓飛來,棲在船窗,桅桿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動不動,任人捕捉驅趕,一隻也不起飛。不久,船上的騷動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繽紛的蝴蝶、土色的蝗蟲,以及許許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鳥也飛來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會,最後飛來一隻色彩斑斕的虎皮鸚鵡,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動不動。
  天津市郊木場公社和西營門公社都看見成百上千衹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亂飛。
  唐山以南寧海縣潘莊公社西塘坨大隊一戶社員傢,從七月二十五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象發瘋一樣,每天將小燕從巢裏拋出去,主人將小燕撿回去,隨即又被老燕拋出去。七月二十七日,老燕帶着剩下的兩衹小燕飛走了。
  七月二十七日,遷安鄉社員看到,蜻蜓如蝗蟲般飛來。飛行隊伍寬一百多米,自東嚮西,持續約十五分鐘之久。蜻蜓飛過時,一片嗡嗡地響聲,氣勢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動物界的逃亡大遷徙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地區灤南縣王蓋山的人們親眼看見成群的老鼠在倉惶奔躥,大老鼠帶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則相互咬着尾巴連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着打,好心人勸阻說:“別打啦,怕是要發水” 。
  七月二十五日上午,撫寧縣,有人看到一百多衹黃鼠狼,大的背着或叼着小的擠擠挨挨地從古墻洞鑽出,嚮村內大轉移。天黑時分,有十多衹在一棵核桃樹下亂轉,當場被打死五衹,其餘的則在不停地哀嚎,有面臨死期的恐慌感。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這群黃鼠狼繼續嚮村外轉移,一片驚慌氣氛。
  敏感的飛蟲、鳥類及大大小小的動物,比人類早早地邁開了逃難的第一步。然而人類卻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來自大自然的警告。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場毀滅生靈的巨大災難已經迫近了。
  不可捉摸的信息
  大自然確實在警告人類。唐山東南的海岸綫上,浪濤在發出動人心魄的喧響。七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帶的漁民就感到疑惑:原來一嚮露出海面的礁石,怎麽被海水吞沒了。距唐山較近的蔡傢堡至大神堂海域,漁民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從來是碧澄澄的海水,為什麽變得一片渾黃?在不平靜的海的深處,就象有一條傳說中的竜尾在擺動,在攪動着海底深處的泥土。
  據當時在秦皇島附近水域中作業的一位潛水員說,他看見了一條彩色絢麗的光帶,就象一條金色的火竜,轉瞬即逝。
  水!水也在嚮人類發出警告!在唐山地區灤縣高坎公社有一口井,這口井並不深,平時用扁擔就可以提水,可是在七月二十七日這天,有人忽然發現扁擔挂着的桶已經夠不到水面,他轉身回傢取來井繩,誰知下降的水又忽然回升了,不但不用井繩,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滿水!那些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裏,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幹了,有些地方又騰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嚮人類傳遞大自然的什麽信息呢?!
  距唐山二百多公裏,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的延慶縣佛爹頂上的一臺測雨雷達,以及附近一臺空軍警戒雷達,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連續收到來自京、津、唐上空一種奇異扇形指狀回波,這種回波與海浪幹擾、晴空湍流等引起的回波都不一樣,使監測人員十分惶惑。而京、津、唐人們就在這個強大的磁場中毫無知覺的穿行。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北部一個軍營裏,幾個士兵驚叫起來,他們發現地下的一堆鋼筋,莫名其妙地迸發出閃亮的光,仿佛一個隱身人在那裏燒電焊。
  在京、津、唐地區,半夜不少人傢中關閉的日光燈依然奇怪地亮着。在唐山林西礦區,飄來一股淡黃色的霧,它障人眼目,令人迷惑。人們被那股異味熏糊塗了,他們已經看不清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醖釀着什麽樣的悲劇。如果這些奇異的信息都能夠及時地被採集、被集中、被傳送、被處理,那麽對這場災禍的描述也許完全可能是另一個樣子。人們眨着迷惑的眼睛,迷迷蒙蒙、不知不覺地走到七月二十七日深夜。
大毀滅前的深夜
  唐山市郊慄園公社茅草營大隊王財在深夜十二點鐘看完電影回傢,看見四衹鴨子依然站在門外,一見主人,它們齊聲叫起來,伸長脖子,張開翅膀,搖搖晃晃地撲來,王財走到那兒,它們就追到那兒,拼命地用嘴擰他的褲腿。
  唐山市郊慄園公社的王春衡,親眼看見他二大爺傢裏的貓隔着帳子撓人,非把人撓醒不可。
  那一夜,唐山周圍方圓幾百公裏的地方,人們都聽見了長時間的尖厲的犬吠。
  唐山市殷各莊公社大安各莊李孝生養的那衹狼狗,那一夜死活不讓他睡覺,狗叫不起他,便在他的腿上猛咬了一口,疼得他跳起來,追打這條忠實的狗。
  豐南縣畢武莊公社李極莊大隊劉文亮,深夜被狗叫吵醒;當時他傢的狗在院內使勁撓着他的房門,他打開門放狗進來。狗卻要把他拖出屋去。
  唐山市遵化縣劉備寨公社安各寨大隊張洪祥傢的狗也叫個不停,一直叫到張傢的人下床,狗在張洪祥兄弟的腿上咬了一口,象引路似的,奔嚮屋外。豐南縣闌高莊公社於北大隊王有纔妻那天晚上由公社回傢剛走到門口,傢裏的公狗突然從門口嚮她撲來,阻撓她進院。
  越來越深。這是一個充滿喧囂的夜。七月二十八日就是在這不安的氣氛中來臨的。
  一時三十分,撫寧縣大山頭養貂場張春柱被一陣“吱吱”的叫聲驚醒,全場四百一十五衹貂,象炸營一樣在籠裏亂跳,驚恐萬狀。
  與此同時,豐潤縣白官屯公社蘇官屯大隊養雞場也出現一片混亂:一千多衹雞來回亂串,上窗臺咯咯怪叫。
  三點多,豐潤縣左傢塢公社揚𠔌塔大隊的一百多匹馬全部掙斷繮繩,爭先恐後跑出馬廄,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就在眼前了。昌黎縣有幾個看瓜員,看到距離他們二百多米遠的上空忽然明亮起來,照得地面發白,西瓜地中的瓜葉、瓜蔓清晰可辨。“怎麽,天亮了?”,但一看表纔三點多鐘。正奇怪,天又變暗了,又如墨染的一般。
  那一刻,大地正沉浸在毀滅之前的寧靜之中。
  顯然,在唐山大地震前,許多人都收到了大自然的警告信號。這些信號具有不唯一性——天氣悶熱也會使雞犬不寧,連日多雨也會使井水突漲,人們也正是用最尋常的經驗解釋了那些“異常”。
  1978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的《地震情報通報》中,刊印了一張幽默照片:一隻閉眼張口、驚恐慘叫的黑猩猩。照片上方寫着“為什麽我能預報地震而地震科學家們不能?”這是人類的自責。然而人們常常忘了:人是社會的動物,即使在同自然界的鬥爭中,人也衹是作為一個整體,才能顯示出他們的力量。當人們各自為戰的時候,他並不比動物有更多的優越性。僅僅依賴本能,人甚至不如動物。在地震這樣重大而又神秘的自然災害面前,人們沒有形成一個防犯的整體,沒有相應的通訊渠道和手段對自然界的異常信息進行及時的收集和處理,他們怎能不被突降的惡魔各個擊破?
  永遠記住大自然的警告吧。
地震中的重生
  這裏原本是一個戒備森嚴的看守所,地震過後,幾乎被夷為平地,許多警察在睡夢中再沒醒來。犯人相對幸運一些,因為監房建得格外牢固,沒有完全震塌,但墻壁全部破裂。一個個犯人從監房鑽出來,高高的圍墻不見了,笨重的鐵門躺在瓦礫中,平日荷槍實彈的崗哨也不知所終。總之,所有限製自由的東西統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廢墟。黑夜、死亡和漫天飛舞的灰塵,交織成一幅凄慘的畫面,令人窒息。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由”,犯人們茫然不知所措。一名警察從廢墟中爬了出來,手中握着槍,衹穿着褲衩和背心,渾身被塵土包裹,像一尊不屈的雕塑。災難沒有讓警察放棄職守,當他發現犯人“逃出”監房時,立即朝天鳴槍,在槍聲的警告下,犯人擠成一堆不敢輕舉妄動。雖然犯人們陷入暫時的茫然,可警察的頭腦格外清醒,此時情況萬分兇險:通訊肯定全部中斷,求援無門;雖然自己手中有武器,但面對的是100多個毫無束縛的犯人,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步將發生什麽。警察的分析很準確,地震過後,就連市政府也被埋入廢墟之中,不僅建築物和生命遭受了滅頂之災,而且原有的社會秩序也隨之蕩然無存。實際上,方圓十幾公裏以內已處在無政府狀態,如果犯人集體越獄,憑他一人之力,根本無法阻止。第二次“地震”似乎正在醖釀,犯人們逐漸騷動起來。這時,有犯人站了出來——那是個二進宮的搶劫犯,警察認識他,下意識地握緊了手中的槍。“二進宮”高聲喊道:“管教,我們要去救人。”看來不是想逃跑,警察暗中鬆了一口氣,可職業的敏感讓他不得不充滿戒心:如果讓他們去救人,一旦局面失控,全跑了怎麽辦?瓦礫中不時傳來呼救聲,警察沒有選擇的餘地,一跺腳,大聲喊道:“好!我同意你們去救人,但如果有人想趁機逃跑,一定就地正法!”說完,他高高揚起了手中的槍。警察當然清楚,這其實是個賭局,如果犯人跑光了,自己輸掉的將是後半生的自由。話音剛落,犯人已四散跑開,到處搜尋生還者。瓦礫中不斷有活人被扒出來,有小部分是犯人,大部分是警察。被扒出來的大多是重傷員,斷手斷腳的比比皆是。有個強姦犯以前是醫生,他自告奮勇站了出來,指揮衆人搶救傷員,這個斷肢的怎麽接,那個斷腿的如何綁。有個犯人被砸壞了膀胱,被尿憋得死去活來,慘叫聲不斷劃破夜空,格外凄厲。醫生急得眼睛都紅了,大聲吼叫:“快去找管子來!”因為必須有管子才能導尿,可四周一片廢墟,到哪兒去找管子啊,眼看無計可施,活人豈能讓尿憋死,一個盜竊慣犯二話不說就湊了上去,用嘴巴幫他吸出尿和血…… 這裏不再有警察和犯人的區別,衹有死人和活人、救人的人和需要救助的人。這又是一個感人的場面,被救出來的輕傷員又迅速投入到救人的隊伍中去,沒有綳帶他們就撕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沒有工具他們就用手扒,搶救結束後,沒有一個犯人的手是完好的。天已放亮,能救的都救出來了。犯人被重新集中起來,一個個衣衫襤褸,灰頭土臉,警察清點人數,發現少了三個。事後查明,有兩個犯人因為離傢較近,救完人後溜回傢看了看,然後主動回來了,還有一個是精神分裂癥患者。那些犯人沒有藉助任何工具,徒手從瓦礫堆中扒出了112人,創造了奇跡!人都有七情六欲,難保不犯錯,或利欲熏心,或鬼迷心竅,這是人性的陰暗面;可是誰也不能否認,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光輝的一面,哪怕是十惡不赦的罪犯。地震帶給人們的無疑是毀滅,可是那些犯人卻獲得了新生,當他們奮不顧身搶救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據說,後來有不少犯人改了生日——7月28日。
震後唐山,死寂的黎明
  唐山,第一次失去它的黎明。
  破碎的唐山它被漫天迷霧籠罩。石灰、黃土、煤屑、煙塵以及一座城市毀滅時所産生的死亡物質,混合成灰色的霧。濃極了的霧氣彌漫着,飄浮着,一片片,一縷縷,一絮絮地升起,象緩緩地懸浮於空中的帷幔,無聲地籠罩着這片廢墟,籠罩着這座空寂無聲的末日之城。
  已經聽不見大震時核爆炸似的巨響,以及大地顫抖時發出的深沉的喘息。僅僅數小時前,唐山還是那樣美麗。
  朦朦大霧中:
  唐山火車站,東部鐵軌成蛇形彎麯,其輪廓象一隻扁平的鐵葫蘆。
  開灤醫院七層大樓,成了一座墳丘似的三角形斜塔,頂部僅剩兩間病房大小的建築,顫巍巍地搭斜在一堵隨時可能塌落的殘壁上,陽臺全部震塌,三層樓的陽臺,垂直地砸在二層樓的陽臺上,欲落未落。
  唐山第十中學那條水泥馬路,被攔腰震斷,一截嚮左,一截嚮右,錯位達一米之多。
  ……
  斷裂的橋梁更為驚心的是,在“7.28”地震地裂縫穿過的地方,唐山地委黨校、東新街小學、地區永不能忘記農研所、以及整個路南居民區,都象被一隻巨手摸去似的不見了。一場大自然的惡作劇使唐山面目全非,橋梁折斷,煙囪倒塌,列車出軌,七零八落的混凝土梁柱東倒西歪,落而未落的樓板懸挂在空中,到處是斷墻殘壁……
  形形色色的人影,在灰霧中晃動。他們驚魂未定,步履踉蹌,活象一群遊夢者,恍恍惚惚地被拋到一個陌生的星球。他們一切都麻木了,淚腺、聲帶,傳導疼痛的神經係統都麻木了。誰也想不到會有這場規模如此浩大的劫難,他們無暇思索,無暇感覺,甚至來不及為骨肉剝離而悲慟。
  太陽出來了。當這輪火球象往常一樣高高懸挂的時候,濃霧——這片濃極的瀕死的濃霧開始在熾熱的強光照耀下慢慢變薄,散去。昏迷中的唐山即將蘇醒,當濃霧即將散盡的時候,驚恐的人們忽然發現兩衹從動物園逃出來同樣驚恐的狼,它們相依着,站在遠處黑色的廢墟上,孤單地睜着驚嚇的眼睛,餘悸未消地喘息着。突然它們縱身一跳,箭一般的躥嚮鳳凰山頂。斷崖前,它們終於站住了,石雕一般。面對山下整個破碎的唐山,面對這樣一片無邊的廢墟,面對這樣一片災難的海洋,它們一秒鐘的毀滅發出酷似人聲的凄厲的嗥叫……
  1835年3月4日,偉大的進化論者達爾文來到剛剛發生過強烈地震的智利康塞普西翁市,面對一片廢墟,他發出由衷的感慨: “……人類無數時間和勞動所建樹的成績,衹在一分鐘之內就毀滅了;可是,我對受難者的同情,比另外一種感覺似乎要單薄些,就是那種被這往往要幾個世紀才能完成,而現在一分鐘就毀滅的情景所引起的驚愕的感覺……”
  這也是無數中國人對唐山蒙難日——“1976.7.28.”的感覺。
重建歷程
  重建一個什麽樣的唐山
  大地震摧毀的是一個陳舊的唐山,是一個佈局不合理的城市:鐵路分割市區,道路狹窄、彎麯,無法拓寬;工廠和居住區混雜,污染嚴重;城市地下壓煤,不利開採。在建築上,舊唐山少有樓房,以大雜院為主,在抗震性能上幾乎是不設防的,這也是大地震造成如此慘重傷亡的最主要原因。事實上,一些采取了抗震設計的建築經受住了地震的衝擊,比如唐山啓新水泥廠的辦公樓,其設計者謝宗輔曾在地震頻仍的日本留學,所以註重了建築的抗震性能。該辦公樓衹在地震中受到了一些破壞,震後經修復後至今仍在使用。
  重建唐山的討論一開始,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將原有的城市放棄,異地進行建設;一種是立足於原有城市,原地進行建設。前一種主張主要考慮了這樣幾個因素:避開市區底下的活動斷裂帶,減少地震的威脅;解放出市區地下的數億噸壓煤;節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廢墟的費用。後一種則認為,原地重建可以保留唐山作為一個重工業城市的産業體係以及自身的社會經濟文化特色;減少搬遷徵地費用,節約土地資源;有利於城市原有基礎設施的利用。此外,原地重建還能給人一種心理上的感覺,即唐山真正地重新屹立起來了,這種感覺在“文革”尚未結束的時代是很有號召力的。
  這兩項意見的分歧很快以後者占上風而告終。來自國傢建委和全國各地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傢在震後3個多月就編製出《唐山市恢復建設總體規劃》,1977年5月14日經中共中央、國務院原則批準。後來,有關部門又組織專傢學者於1978年3月和1979年9月對該規劃兩度進行修訂。在時間上,當時提出的目標是“一年準備初步開展,三年大幹,一年掃尾,到1982年全部建成”,但重建的過程要比預計的漫長,正式的重建從1979年下半年正式開始,歷時7年多,到1986年底纔基本完成。
  按照這個時期的重建規劃,震中所在的路南區由於破壞嚴重和地下大量壓煤,將把原有的工廠和居民全部搬遷出來,將採煤塌陷區改為緑化風景區,衹保留部分有代表性的地震遺跡;市區則在路北區的基礎上建設;在豐潤縣城附近建設新區,將原來位於路南區的大部分工廠遷過去,並建立若幹新工廠。在調整城市區劃的同時,重建規劃還包括搬遷大多數原來在市區內有污染的企業。
  這些良好的計劃後來多數沒有實現,主要是因為在重建開始後對原有規劃的數次調整。“文革”結束後,中央針對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改造、整頓、提高”的方針,唐山的重建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也做了改變。1982年1月的《唐山市恢復建設貫徹收縮方針的調整方案》確定了重建的基本原則:控製中心區、縮小新區、利用路南區。原計劃從路南區遷出的企業由92個減少到9個,並且規劃了13個住宅小區。
  今年已經83歲的白玉生,當時在唐山市建委下屬的設計處(現在的唐山市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前身)工作,震後調入重建指揮部參與城市規劃,像他這樣的唐山本地的工作人員衹能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權威專傢提供些服務性的工作,在决策上是沒有發言權的。在他的回憶中,重建計劃改動過多少次已經記不清了,“反正領導來一次就調整一次,領導說怎麽辦咱們就怎麽辦唄”。
  唐山重建的10年是中國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時期,從動亂到穩定、從封閉到開放、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處於特殊歷史時期的唐山重建深刻地打下了那個時代的烙印。在“收縮方針”的指導下,重建後的唐山建築形式單調,多數建築標準過低,一些房屋不久之後就不得不再次花費人力物力進行改造,地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得到發揮。
  “解决有和無的問題”
  大地震過後,唐山人首先要解决住的問題。在解放軍的幫助下,唐山人在廢墟中撿起整磚、木材等,加上外地支援的油氈等建築材料,蓋起了一座座簡易住房,整個唐山進入了“簡易城市”階段,一直持續到震後10年,簡易房纔徹底退出視綫。
  當時唐山有一個順口溜,“登上鳳凰山,放眼望唐山,遍地簡易房,磚頭壓油氈”。這種臨時搭建的房屋衹能勉強遮風避雨,夏天太陽一曬屋裏熱得跟蒸籠一般,鼕天則冷得像冰窟。恢復建設的最緊要任務就是讓數百萬在簡易房裏生活的人盡快搬進永久住房。
  為了製定住宅建設方案,來自北京、上海等地建築設計院和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的專傢聚集在一起,對徵集上來的28個住宅小區規劃方案和86個住宅設計方案進行比較研究,篩選出4個小區規劃方案和25個住宅設計方案。後來做過唐山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現在已經退休的韓自治還清楚記得,恢復建設後的第一個住宅區“河北一號小區”的建築方案是清華大學的吳良鏞教授在鳳凰山第一招待所主持開會確定的,“可以說是集中了大傢的智慧”。
  以河北一號小區為代表的住宅,每戶建築面積均在40多平方米,戶型設計分別為一室一廳、二室一廳和三室一廳,以適應不同結構的家庭。
  韓自治說,像他這樣親身經歷了大地震的恐怖的建築工作者,對房屋的設計、抗震性能有自己的想法。起初他們衹是被指派配合外地來的專傢做一些資料提供性的工作,但他們不甘於衹做服務性的工作,經過爭取,他們在重建10年間先後承擔了十來個小區的設計任務。他們設計的住宅,面積全部在52平方米以上,所以很受歡迎。
  出於防震的考慮,重建時的建築原則上不超過6層,路南區以二三層樓房和平房為主。在抗震性能上按照8度設防,衹有部分重要的建築物按照9度設防。“8度”是個地震烈度的概念,唐山大地震烈度最大的地區達到了12度,但設防標準太高的話,建築成本將使國傢負擔不起,重建抗震的基本原則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建築設計對結構很註意,要求橫墻縱墻對正貫通,以增強抗震性。這種設計在平面上規整,施工也容易,但對後來房間結構調整留下了不便。
  若幹套住宅建築方案反復使用的結果是,重建後的唐山在建築風格上高度雷同,被人稱為一排排的火柴盒,甚至有人戲言小孩放學後找不到傢。對於這樣的批評,韓自治不以為然,他認為要從當時的環境出發,讓唐山人從簡易的抗震棚裏盡快搬出來是當時的第一要務,速度是最重要的,所以建築風格不可能五花八門。
  並非沒有人在建築外觀上求新。來自建設部的一位老專傢曾設計了一個圓桶形的方案,房間形狀為扇形,從抗震性能上講,這種結構是好的。可是當時人們的觀念對這種外觀的房子沒辦法接受,於是便放棄了。
  短暫的自豪
  回顧那段經過的時候,韓自治和白玉生不約而同地提到同一個印象深刻的細節,即關於主幹道寬度的爭論。新華道、建設路、北新道等道路的規劃寬度為50米,當時有很多人表示反對,因為覺得太寬了。但是到了現在,50米的新華道已經讓人覺得窄了。“當時誰也想不到我們會發展得這麽快啊,”白玉生老人說,“小區裏的道路設計也窄了,當時沒有現代交通意識。”
  指出唐山城市重建的不足之處,完全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得出的結論。1986年底初步完成恢復建設的唐山,以當時的城建標準來看,給人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覺,用白玉生的話說,“像個城市的樣子,在全國來看也絶不落後”。
  重建的成果曾經帶給唐山人驕傲。《唐山勞動日報》副刊部主任潘石說,1986年唐山重建基本完成後,他曾經陪同北京來采訪的同行在唐山跑了幾天,那時北京來的人對唐山的新面貌也是感到驚訝和羨慕的,“連街邊的樹都是新種的”。傳統的大雜院在唐山看不到了,寬闊的街道、整齊的樓房讓唐山在全國的城市中鶴立雞群。新的住宅小區鋪設了煤氣管道、采用集中供暖,一座以煤為主要支柱的城市,煤作為燃料居然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那種感覺衹能用震撼來形容。自豪混雜着對災難本身的痛苦回憶,五味雜陳。
  1986年作為唐山恢復重建基本完成的一個節點,也是整個國傢迎來第一個改革開放高潮的時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他城市的建設步伐提速,而唐山城市建設的速度慢了下來,相對地,唐山漸漸地又落後了。河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蘇幼坡說,唐山重建的遺憾是沒能把國外城市規劃的思想引進來,指導思想不夠解放,作為一個城市,唐山在1986年時看是不錯的,但到了2006年就落後了。別的城市在按現代化的思路發展,如果老房子太多,可以拆了再建,但唐山的房子正處於“年輕時候”,不可能拆遷。
國際援救
  唐山大地震國際援助被擋在門外:1976年7月28日,裏氏7.8級的大地震瞬間將唐山夷為平地。地震發生後,國際社會迅速作出反應,一時間,表示願意提供援助的聲音很快傳到了中國。
  然而,因為當時的時局所造成的對國外援助的過度謹慎,使得國際社會的熱情未能在受災嚴重的中國激起任何漣漪。當時,《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明確指出“自力更生的救災努力說明用馬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經過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考驗的人民是不可戰勝的,說明我國無産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散發了這篇社論。各國認識到,中國顧慮重重,可能不想接受國際援助。
  西方世界的擔心很快得到了證實。7月30日,當日本大使轉達日本對中國的援助願望時,中國以謝絶日本的方式告知世界,中國不會接受任何國傢的援助。——引自《報刊文摘》
唐山簡介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唐山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 ,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極其重要的走廊。
  唐山市是河北省經濟中心,同時也是未來發展前景最好的一個城市。 唐山市是我國京津唐大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新型高科技工業基地和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中國海運中心之一和東北亞重要城市,著名的現代化生態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大城市,被譽為北方深圳!
  現轄2市6縣6區和6個開發區(管理區、工業區、園區),總面積13472平方公裏,人口約730萬。市區面積3874平方公裏,人口約310萬;唐山地區2008年城市建成區(含縣城)面積約420平方公裏(再經過十年,唐山地區城市建成區可以達到750——800平方公裏),唐山地區城市人口2008年為300萬(2020年可達550萬左右),唐山中心城市2008年建成區面積為130平方公裏,2020年將達到230平方公裏。唐山是全國發達富裕充滿活力的大都市,同時也是我國科學發展的前沿!在200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群衆和專傢評選中(評選十名)唐山市排名第五,唐山市還多次被評為國傢園林城市和國傢衛生城市及全國文明城市!
  環渤海新聞網(www.huanbohainews.com.cn)是由唐山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管,唐山勞動日報社主辦的新聞綜合網站。是唐山繼報紙、電臺、電視臺之後的第四新聞媒體。它立足唐山,面嚮環渤海地區,嚮東北亞輻射,是世界瞭解唐山,唐山走嚮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窗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由南到北出現了三次重要跨越,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記住了深圳;90年代(改革開放深化期)我們記住了上海浦東;新世紀(科學發展新時期)我們將記住唐山和唐山曹妃甸!
  唐山是震後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現代化水平較高。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 100% 、 98% 、 95% 和 97% ,均居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 1990 年唐山在全國第一個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奬”, 2004 年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奬”。唐山交通四通八達。與北京聯合建設的京唐港,已與國內外130 多個港口實現通航,躋身全國港口20 強;曹妃甸深水碼頭已全面開工建設,進展很快。京哈、京秦、大秦三條幹綫鐵路和京榆、唐秦、京唐三條國道穿境而過,京瀋(唐山段)、唐津、唐港、唐曹,承唐,沿海,遷曹(規劃)多高速公路交織成網,環城立體互交,構成了非常便捷的現代化交通網絡。現在唐山國際機場也正在加快建設,唐山未來的交通將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
  唐山2008年起,以“四大功能區”建設(曹妃甸國際生態城、鳳凰新城、南湖生態城、空港城)為重點的現代化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格局已經形成。唐山曹妃甸國際生態城(唐山與瑞典意大利荷蘭新加坡等合作,全國衹有上海浦東中英生態城,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可以與之相媲美)到2020年,將建成一座100——120萬人的世界一流的生態城市、港口城市、示範性城市、國際性城市和環渤海中心大都市,這座由智慧的唐山人民建設起來的國際生態大都市,回答了未來100年甚至200年後世界城市發展的方向!2008年已經開始實施路、水、電、訊等配套設施工程,2009年將完成新城造地15平方公裏,濱海大道、曹妃甸行政中心、高檔住宅區、各種星級酒店和高規格的體育場館等大批重點項目約50多個已經加緊啓動和開工;鳳凰新城規劃面積23平方公裏,是具有商務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總部基地等功能的現代化標志性新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公建、世界巨頭投資的商業及高檔住宅項目2009年進展得如火如荼;南湖生態城規劃面積91平方公裏,是市民中心、休閑度假勝地、在全國有很高知名度的文化創意園區和生態型示範新城。擴湖工程、環城水係一期、遺址公園、環湖景觀大道、封山緑化、開灤國傢礦山公園等工程2008年底已經完工,市民中心、工人文化宮、南湖美食城、高檔住宅樓、寫字樓、五星級大酒店、高科技裝備製造業産業園和動漫基地以及平房改現代化樓房等項目在2009年已經開始建設;空港城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裏,是以高新技術産業、現代物流業、現代服務業等新經濟産業為支撐的國際化、創新型新城。概念性總體規劃已經完成,村莊搬遷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在2009年已經開始全面啓動了。
相關記錄片
  30年前(1976年)的7月28日發生的唐山大地震,是近百年來世界地震史上最悲痛的一幕。為了緬懷在那場災難中消逝的生命,展現唐山人民在災難中表現出的堅毅不屈和人性的光輝,2006年5月,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攝製組重訪了這座城市,製作了10集紀錄片《唐山大地震》。在上海電視臺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該片主創人員講述了他們在拍攝中所瞭解到的一些驚心動魄的故事。據該片主創人員介紹,為了全方位、多側面地重現那段歷史,從去年開始,攝製組就在全國範圍內徵集當年大地震的親歷者。消息發出後,在短短一個月裏,便徵集了3000多名親歷者。在攝製組最後采訪拍攝的120多位親歷者中,有當年奔赴唐山抗災的解放軍戰士、醫護人員;有捨己救人的搜救隊員;有陷入絶境後奮力自救的市民;有顧不上救自傢兒女而先幫助他人脫險的母親。該片正是通過這些平凡人,真實、全景式地再現了唐山人民在災難面前堅毅不屈的精神,表現在睏境中人與人之間的善良真情。
三十周年後專傢訪談
  地震專傢談抗震救援:事前準備應充分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救援醫學會的李宗浩會長,李會長曾親身參與唐山大地震後的醫療救援,現在又從事救援醫學工作,對大災害之後的救援,李會長不但有切身的經驗也有專業的認知,歡迎李會長的到來。
  很多截癱病人本可以不截癱
  主持人:今天我們的訪談是唐山地震30周年的係列訪談之一,所以也先從30年前的那場災難開始。先問一下李教授,當年唐山地震的時候,您也親自參加了救援,您是幾號到的唐山?
  李宗浩:唐山地震那一天,7月28號早上凌晨,那個時候我在北京急救中心的前身北京急救站,我被地震震醒了,也不知道哪裏發生地震了。後來纔知道是唐山地震,過了幾天我參加了由中共中央,北京市革命委聯合組織的救援小組,我主要面對大批傷病人員的撿傷分類,大災害後,最重要的是撿傷分類,不是一個一個病人治療搶救,這個重要,但是更重要,就是在短時間之內,這麽有限的急救資源,這麽有限的力量,面對大批的傷病人,怎麽細分,掌握輕重緩急。我主要做這個工作,大部分工作是在臨近唐山的周圍把重病人進行撿傷分類。
  主持人:面對這麽多的死傷人員,怎麽能迅速分辨出這個類別呢?
  李宗浩:這個當然是有經驗的醫生來處理了。我應該算是比較有經驗的醫生。把這些傷病者,按照輕重緩急,分作四類,紅黃藍黑,黑了就是死了,紅的是最重的,黃的是其次,藍的稍微輕一些,那個時候一部分人被運上火車,重的,就在北京、天津這些地方,天津當時也是受災比較重的,有幸的就送到遠的地方去,傷員這麽多,集中放到北京是不可能的。全國各地都放。
  同時因為我是一個急救醫生,很危重的傷員我也進行搶救,大量的病人是破傷風和氣型壞疽,傷口如果很深很髒在這個情況下會感染上厭氧細菌。因為它有一個潛伏性,過兩三天之後顯現出來,得了破傷風的病人會抽風,抽風很厲害,而且在火車上一顛簸這個抽風就更厲害。
  所以送到火車上以後,有時候重的病人我在火車上處理一下,還有一個氣型壞疽,發出一個惡臭的味道。你現在讓我回想都能回想到,很強烈很清晰的場景。
  主持人:你當時看到這種場景時心情怎樣?
  李宗浩:我們那個搶救組,應該說我比他們見多識廣了,過去在和平時期,正常情況下見不到破傷風和氣型壞疽的。在抽風很厲害的時候,有時候轉移不了,這個給我的感覺,很傷心,也許已經當時見的太多了,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還不是破傷風和氣型壞疽。一般和平時期的人都見不到。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截癱病人。
  主持人:據說當時在醫生做手術的外面,都是一層層疊起來很高的斷胳膊斷腿的。
  李宗浩:那時候已經沒有什麽感受了。我那個時候是指揮,指揮者就是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應該送到火車上,而且很重的病人就送到火車,火車上問題就比較大了。
  火車主要是貨車比較多,條件很差,天氣又很熱,因為重的病人肯定要把他弄出來,當地處理不了,後來我大量的時間在火車上,火車上印象很深的就是處理了很多的破傷風病人,因為火車一動,破傷風病人就抽風很厲害。如果火車繼續開,繼續抽風就會窒息而死。所以這樣的話,有的可能沒有辦法衹好把他放在附近的醫院。
  主持人:醫生在處理破傷風病人時候是不是也容易被感染。
  李宗浩:我們也沒有想得更多,自己沒有傷口問題不大。這個破傷風的感染和氣型壞疽最大的特點,就是你有一個傷口,這個傷口口徑比較小,麯麯折折的,而且非常髒的傷口。為什麽地震很容易發生,因為地震很髒,整個土壤這個幾釐米以下的這個細菌很多的,土壤表面的這種細菌還比較少,過去我們說鐵銹的釘子,傷口要插進去,傷口很窄,這樣氣型壞疽就比較厲害。
  主持人:救治過程中,有沒有救護人員因處於無防護狀態而被感染了?
  李宗浩:這個我還沒有發現,時間長了大傢麻木了,已經看慣了,真正安靜下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我自己而言,我剛開始也沒有見到過那麽多,再加上我畢竟還是頭,那個時候我30多歲,所以那個時候畢竟我也見的比較多。剛開始那麽多,到後來稍微安靜下來。對我影響最深的,恐怕心理障礙的這個受傷害比較大一些。
  主持人:唐山大地震時候,我們國傢還沒有心理救助這一塊。
  李宗浩:對,就我個人和周圍同事來講,最最心理受到損傷的,就是那些截癱病人,截癱病人房倒塌下來,一般脊椎都受到損傷,脊椎受到損傷完全發生截癱的不是很多,我沒有明確的估計,一般來講就一部分,一般來講現場搬運不好,這麽一弄一扶,你拉胳膊我擡腿,甚至讓他走幾步,這樣的話,脊椎的損傷就重了。相當一部分截癱病人,是由於我們現場的搬運護送不恰當而造成的,這樣的人挺多的。
  而且,你也知道一旦發生,已經死了的人死了你沒有辦法,唐山地震死了24萬3千人,傷殘,有時候血淋淋的傷對醫生來說司空見慣了,然後比較重的就是破傷風和氣型壞疽,對於我來講,心靈上受到陰影的,心靈上最不能承受的是見到了大批的截癱病人,為什麽呢?截癱病人你看不到他鮮血淋漓。但是一個截癱病人是終生的不幸,從家庭到社會帶來成本的負擔,這是地震最常見的,如果我們搶救及時,現場搶救得當,不需要更高深的技術,衹要懂得怎樣把病人傷員放在平整的木板上,盡量不要變動,這樣相當一部分可以避免發生,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那個時候,尤其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知識也沒有普及,很多病人因為我們的救護不恰當而截癱。
  我印象最深的是,坐在火車上,看女的還比較多,現在想起來還比較難受,快到北京了,婦女們竊竊私語,本來在車上都很安靜,快到北京了,她們相互說着我們能見到天安門了,我們能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了,而且那個時候還有人喊毛主席萬歲,那個時候也很感動,但是很快車廂裏就死一樣的安靜,他們很快意識到自己已經不能再走路了,這種想法已經是不可能實現的了,就都沉默了。這個時候我特別難受。覺得這個火車往前走,這個車廂非常的安靜,像死一樣的安靜,這些人們大部分都是女的。
  主持人:為什麽大多數是女的呢?
  李宗浩:我也不知道,反正女的男的都應該有,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很平靜。我曾經寫過一本書《第一目擊者——一個急救醫生的手記》。裏面就寫到這部分,車身單調的聲音,也不知道車把他們帶到何處。她們問我們醫生“我們要到哪裏去”,我說我也不知道,鐵軌在嚮前方無盡頭延伸。他們今後的命運是什麽我也不知道,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後來我就講,在我今後急救生涯中,我一定盡我最大努力要大力普及科學知識,普及救護知識,不要盡量發生截癱,這個不是很高深的行為,大傢要重視這個事。
  後來唐山地震的截癱傷員,唐山地震抗爭救災20周年時我找到了一個。我經常跟他們講這段事情,我說他們很了不起,我說華北是一個大平原,那裏的人能夠容納一切,心胸很開闊。
  主持人:你為什麽要再去找這些截癱病人呢?
  李宗浩:因為對我心靈的震撼太大了,我覺得我作為一個醫生,看到發生這樣的事情,特別特別傷心,死的已經死了。氣型壞疽危險性很強也是可以輓救的,破傷風也是可以恢復健康的,但是截癱病人有很多是我們可以避免出現的,他們的這種寬容,他們遭受到沉重打擊的這種承受程度,讓我感動又難過。地震20周年時,我找到一位叫做張勝蘭護士,她就是在唐山地震中被高位截癱的。
  主持人:她是因為在救別人的時候,傷害到自身健康,被截癱的嗎?
  李宗浩:不是,這是原來空軍福建漳州部隊的一個護士,她原來護理過兩個高位截癱的護士,很不幸的是,她到唐山結婚去,就不幸發生了這個地震,把她壓在裏面,她丈夫是空軍飛行員。他們關係直到現在都很好,我特別受感動,我本來今天要請她來講,她因為感冒發燒沒法來,她就是地震發生以後,人傢把她從窗上擡出來,擡出送到附近的小醫院,這個醫生也不是惡意,也是屬於知識不好,給她牽引振幅,她當時疼暈過去了,後來就失去知覺了。本來她也是有機會不截癱的。
  唐山地震20周年的時候,我在北京武警總醫院搞了一次活動,我覺得我們應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相關電影
  《唐山大地震》
  馮小剛正在籌拍的新片 《唐山大地震》改編自現居加拿大的華人女作傢張翎的小說《餘震》。近日,記者終於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專訪了遠在多倫多的張翎。談及與馮小剛的合作,她透露,其實兩人早在這次合作前就已經認識。她同時也透露,馮小剛買下《餘震》的電影改編版權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也就是說,馮小剛拍地震電影並非跟風。而據張翎本人透露,在《唐山大地震》8月開機前,《餘震》將於今年6月發行小說單行本。創作衹用了五、六周時間 成都商報:您是溫州人,怎麽想到創作一部和唐山地震有關的小說? 張翎(以下簡稱張):記得2006年7月末的一天,我無意中在首都機場書店看到《唐山大地震親歷記》,這纔猛然想起那天正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的紀念日。那本書三下兩下抹去了三十年的時光和幾千公裏的距離,將一些往事直直地杵到了我眼前。我被擊中了,我感覺到了痛。 成都商報:您是一位聽力康復醫生,文學創作在您的生活中占有多大的比重?《餘震》的創作經過了多長時間? 張:我衹是一位“業餘”作者。其實海外的大部分作傢都是業餘的。《餘震》的創作過程衹有五、六個星期,是一種激情澎湃一瀉千裏的狀態,完全沒有任何阻隔和猶豫。和馮導早就認識 成都商報:馮小剛購買《餘震》的時候和您本人有過交流嗎? 張:我和馮導在多倫多有一個共同的朋友,通過這個朋友我們早在2006年就見過面。那次馮導帶着《夜宴》的後期製作團隊來多倫多,我們一起去吃了晚餐。 2007年初《餘震》在《人民文學》上發表,馮導讀了,深受感動,就來電話商量改編事宜。我和“華誼兄弟”公司很快就《餘震》的電影改編權達成了協議。有早先的見面鋪墊的基礎,協商的過程是非常順利的(簽約之後幾個星期,發生了汶川地震)。 成都商報:您覺得馮小剛適合拍喜劇還是悲劇? 張:我看過他很多部電影,在《集結號》之前,我的感覺是他擅長拍喜劇,可是《集結號》改變了我的看法,使我意識到了他創作風格中的多面性。是否用明星主演不重要 成都商報:汶川大地震時您在哪裏? 張:我在多倫多。那陣子多倫多的電視節目裏幾乎天天都有讓人心碎的畫面,我和我的一些朋友們都感覺患上了輕度抑鬱癥。又一群地震孤兒被推到了聚光燈下,慶幸的是這一次“心理輔導”的話題被許多人提了出來。 成都商報:您認為要將您的作品改編成電影需要做的最大改動是什麽? 張:《餘震》是我“生下的孩子”,當他脫離我的身體走嚮外面的世界時,他就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我相信導演的判斷能力和才華。 成都商報:您心目中有哪一位華人女演員適合出演女主角? 張:我覺得這麽一部沉重的歷史災難大片中,領銜主演是否是明星並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必須對這段歷史有深刻的瞭解和切膚的痛感,對在災難中不僅失去親人而且失去了童年的孩子們有真切的同情。從這個角度來說,來自災區或有過災難經歷的演員,可能更加合適。潘媛
中國歷次大地震
  2009年7月9日19時19分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官屯鄉發生6.0級地震
  2009年5月10日22時47分黑竜江省綏化市安達市發生4.5級地震
  2009年4月22日17時26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發生5.0級地震
  2009年4月19日12時08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發生5.5級地震
  2009年4月18日11時56分中國吉林省琿春市與俄羅斯交界發生5.3級地震
  2009年4月6日22時22分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發生3.5級地震
  2009年3月28日19時11分山西忻州市原平市發生4.2級地震
  2009年3月20日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公主嶺市交界(4.3級)
  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海西自治州(6.3級)
  2008年10月6日西藏拉薩市當雄縣(6.6級)
  2008年10月5日新疆烏恰縣(6.8級)
  2008年9月25日西藏仲巴縣(6.0級)
  2008年8月30日四川攀枝花地震(6.1級)
  2008年6月2日臺北市地震(6.0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8.0級)
  2008年3月21日06時33分新疆於田縣發生7.3級地震
  2007年6月3日雲南普洱(6.4級)
  2004年5月4日青海省德令哈地區(5.5級)
  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侖山地區(8.1級)
  1999年9月21日臺灣花蓮西南地震(7.6級)
  1998年1月10日河北尚義地震(6.2級)
  1996年5月3號內蒙古包頭市地震(6.4級)
  1996年2月3日雲南麗江地震(7.0級)
  1976年8月16日四川鬆潘—平武地震(7.2級)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7.8級)
  1976年5月29日雲南竜陵地震(7.4級)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地震(7.3級)
  1974年5月11日雲南大關地震(7.1級)
  1973年2月6日四川爐霍地震(7.6級)
  1970年1月5日雲南通海地震(7.7級)
  1969年7月18日渤海灣地震(7.4級)
  1966年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臺地震(7.2級)
  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脫地震(8.6級)
  1920年12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海原縣地震(8.5級)死亡23萬人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國陝西華縣地震(8.0級)死傷83萬人
相關詞
人物幸存者汶川地震地震帶地震華北地震區華北
包含詞
·唐山地震年唐山地震唐山地震紀實
唐山地震遺址唐山地震博物館唐山地震遺址公園
7·28唐山地震4·9唐山地震2010年唐山地震
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唐山地震30年寫給雲年:悲壯的歷程唐山地震年寫給雲年悲壯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