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城堡亦即卡隆堡宮,座落在西蘭島北部赫爾辛約市的海邊,與瑞典的赫爾辛堡市隔海相望,地處波羅的海出港口之一的歐爾鬆海峽最窄的出口處,在哥本哈根市東北約45公裏。 卡隆堡宮意為“皇冠之宮”,始建於1574年,1585年竣工,資金來自菲特烈二世國王(1559-1588)對經過歐爾鬆海峽船衹所徵得的通行稅。此堡由荷蘭建築師設計建造。宮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銅屋頂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是北歐最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宮殿。 卡隆堡宮歷史上曾兩度被毀:第一次是在1623年,整個宮殿及宮內陳設全被焚為灰燼,唯一幸存的是宮內的教堂。直到1637年纔被修復,宮內的結構有所改變,使之具有巴羅剋建築風格,宮外的屋頂由原來的圓形蠃旋塔改為現在有尖塔頂。第二次“北歐戰爭”期間,瑞典人於1658-1660年占領卡隆堡宮,將宮內物品洗劫一空。 現在宮內的陳設全是根據當時情況復製的。到菲特烈四世國王(1699-1730)時,加強了剋隆堡宮周圍的防禦工事,宮殿也不斷得到修復。從1785年到1922年,卡隆堡宮曾被用作兵營。宮堡外圍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 宮內現收藏了大量古代挂毯和油畫。卡隆堡宮還有一個“地下工事”設施。當時,從國王的臥室到地下工事有一條秘密暗道。遇有戰事,情況吃緊時,國王可以直接從臥室通過暗道來到地下工事,並由此遁逃它處。在地下工事裏有一座石雕像,名叫“丹麥人霍爾格”(holger danske)。他身穿戎裝,撫劍坐睡。相傳他是海盜時期的一名勇士,曾為丹麥立下豐功偉績。後因丹麥無戰事,撫劍而睡。他之所以坐睡,是處於警戒狀態,一旦丹麥遭人入侵,他即起身執劍衛國。整個地下工事可容納數以千計的士兵。戰爭時期,士兵在工事內既可訓練,又可儲兵,並有箭垛,抵禦外敵。工事內設有貯存腌魚鹹肉的池子,供士兵食用。在工事一隅有個三角形的死牢。死牢陰暗潮濕,專囚政治犯,多少年來被囚禁在死牢中的人,除一瑞典牧師外,無一人活着出來。 在卡隆堡宮外院的墻上,有一塊莎士比亞的紀念浮雕像。相傳,當年莎士比亞就是以這個城堡為背景寫下了著名悲劇“哈姆雷特”,故卡隆堡宮又稱為哈姆雷特城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