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中草药 > 哈士蟆
目录
hā shì má hā shì má
  [满hasima]又称中国林蛙。蛙的一种。身体灰褐色,生活于阴湿的山坡树丛中。雌性腹内有脂肪状物质,叫哈士蟆油,中医用为养阴药,主治虚劳咳嗽等症。哈士蟆为我国特产之一,主要产在东北各省。
hà shì má hà shì má
  即中国林蛙。产于中国东北的一种蛙,体长一般6—7厘米,背部土灰色至暗绿色,散布黄色及红色斑点,鼓膜处有一黑色三角斑,四肢有清晰的横纹,腹面乳白色,散有红色斑点,趾间有蹼,生活在阴湿之处,干燥体以及雌蛙输卵管干制品质块,即哈士蟆油,可用作强壮剂,又作“哈什蚂”,“哈什玛”
No. 3
  哈士蟆(哈hà) : 即“中国林蛙”(863页)。
No. 4
  中国林蛙
  英文: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简介 Introduction
  蛙科蛙属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商品名哈士蟆。有人将其恢复为种级,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西伯利亚、朝鲜也有分布。各地区个体变异较大。头体和四肢较细长,行动敏捷,跳跃力强,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背侧褶在鼓膜上方向外侧弯曲。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以多种昆虫为食。9月下旬至 10月初从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复苏。4月中至5月初是繁殖季节。8~20天孵出蝌蚪,1个月完成变态,体长约14毫米 。抱对个体在完成产卵后休眠10~15天。
动物形态 Animal form
  中国林蛙外形极象青蛙,体长平均5厘米,雌蛙较大。
  头较扁平,头宽略大于头长;口阔,吻端钝圆.略突出于下颌,吻棱较钝;口内锄骨齿2短斜行;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眼大,凸出,眼后方鼓膜显著。
  皮肤上有很多细小痣粒,背侧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略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再向后延伸达胯部,在颞部形成曲折状;侧褶间有少数分散的疣粒,在肩部有排成八形的。
  皮肤颜色随季节而变,秋冬为褐色,夏季则为黄褐色,鼓膜处有三角形黑斑,四肢背侧有显著的黑横纹;腹面皮肤光滑,乳白色,衬以许多小红点。
  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而略扁,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较显著。
  后肢长,胫跗关节前达眼或略超过之;趾端钝圆,第3、5趾等长;蹼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窄长,外跖突小圆。
  雄蛙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第1指上有极发达的灰色的婚垫。
  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生活在阴湿的山坡树林中,9月底至次年3月间营水栖生活;冬季群集在河水深处的大石块下进行冬眠。
  食物主要为鞘翅类昆虫,亦有少数的蜘蛛类动物。
  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四川等地。
  黑龙江林蛙形状与上种相似。
  皮肤粗糙,咽、喉及腹部有鲜艳的朱红色与深灰色花斑。
  雄蛙无声囊。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以上两种雌蛙的输卵管(哈蟆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 Acquisition
  于白露节前后捕捉。
  捕得雄蛙后即剖腹去内脏洗净,挂起风干或晒干;若捕得雌蛙,先取出输卵管(参见哈蟆油条),再除去其它内脏,然后晒干。
药材 Medicine
  干燥的哈士蟆,全身僵直,有紫褐色斑点,腹部黄白色,微带红色,腹中空虚,后肢腹面常呈淡红色。
  肉质干枯,体轻松,气腥。
  以体大,腹面色泽黄红,身干者为佳。
  产于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
  中国林蛙含蛙醇,是一种胆醇;其腓肠肌中三磷酸腺甙含率,因时节而异,最高)240毫克%,最低150毫克%,二磷酸腺甙最高)40毫克%,最低(20毫克%,并不含一磷酸腺甙。
  【性味】
  咸,凉,无毒。
  【归经】
  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哈士蟆的功效】养肺滋肾。 治虚劳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炖汤,1~3个。
  【宜忌】痰湿咳嗽及便溏者忌用。
  (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No. 9
  哈士蟆
  (《饮片新参》)
  【异名】哈什蟆、红肚田鸡、蛤蚂(《中药通报》2(5):205,1956),田鸡(《辽宁主要药材》),雪哈(《药材资料汇编》),蛤蟆、吧拉蛙(《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或黑龙江林蛙的除去内脏的全体。
  【动物形态】①中国林蛙
  外形极象青蛙,体长平均5厘米,雌蛙较大。头较扁平,头宽略大于头长;口阔,吻端钝圆.略突出于下颌,吻棱较钝;口内锄骨齿2短斜行;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眼大,凸出,眼后方鼓膜显著。皮肤上有很多细小痣粒,背侧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略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再向后延伸达胯部,在颞部形成曲折状;侧褶间有少数分散的疣粒,在肩部有排成"八"形的。皮肤颜色随季节而变,秋冬为褐色,夏季则为黄褐色,鼓膜处有三角形黑斑,四肢背侧有显著的黑横纹;腹面皮肤光滑,乳白色,衬以许多小红点。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而略扁,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较显著。后肢长,胫跗关节前达眼或略超过之;趾端钝圆,第3、5趾等长;蹼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窄长,外跖突小圆。雄蛙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第1指上有极发达的灰色的婚垫。
  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生活在阴湿的山坡树林中,9月底至次年3月间营水栖生活;冬季群集在河水深处的大石块下进行冬眠。食物主要为鞘翅类昆虫,亦有少数的蜘蛛类动物。
  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四川等地。
  ②黑龙江林蛙
  形状与上种相似。皮肤粗糙,咽、喉及腹部有鲜艳的朱红色与深灰色花斑。雄蛙无声囊。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以上两种雌蛙的输卵管(哈蟆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于白露节前后捕捉。捕得雄蛙后即剖腹去内脏洗净,挂起风干或晒干;若捕得雌蛙,先取出输卵管(参见"哈蟆油"条),再除去其它内脏,然后晒干。
  【药材】干燥的哈士蟆,全身僵直,有紫褐色斑点,腹部黄白色,微带红色,腹中空虚,后肢腹面常呈淡红色。肉质干枯,体轻松,气腥。以体大,腹面色泽黄红,身干者为佳。
  产于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中国林蛙含蛙醇,是一种胆醇;其腓肠肌中三磷酸腺甙含率,因时节而异,最高)240毫克%,最低150毫克%,二磷酸腺甙最高)40毫克%,最低(20毫克%,并不含一磷酸腺甙。
  【性味】咸,凉,无毒。
  【归经】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养肺滋肾。治虚劳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炖汤,1~3个。
  【宜忌】痰湿咳嗽及便溏者忌用。(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药材 Medicine
  干燥的哈士蟆,全身僵直,有紫褐色斑点,腹部黄白色,微带红色,腹中空虚,后肢腹面常呈淡红色。肉质干枯,体轻松,气腥。以体大,腹面色泽黄红,身干者为佳。产于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动物形态】
  1.中国林蛙,雌蛙体长71-90mm,雄蛙较小;头较扁平,头长宽相等或略宽;吻端钝圆,略突出于 下颌,吻棱较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宽;鼓膜显著,明显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两短斜行,位于内鼻孔内侧,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第1,3指几等长;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较显著。后肢长。胫跗关节前达眼或略超过,左右跟部明显重迭,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足与胫等长或略长;趾端钝圆;趾细长,第3,5趾达第4趾的第2,3关节下瘤之中部,蹼发达,除第4趾外,其余各趾的蹼多少至趾端而蹼缘缺刻较大,外侧跖间具蹼而不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窄长,外跖突小而圆。皮肤上细小痣粒颇多,口角后端颌腺十分明显,背侧褶在颞部不平直而成曲折状,在鼓膜上方侧褶略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再后后延伸达胯部;两侧褶间有少数分散的疣粒,在肩部有排成“人”形者;腹面皮肤光滑。跖褶2。两眼间深色横纹及鼓膜处三角斑清晰,背面与体侧有分散的黑斑点,一般都在疣粒上;四肢横斑清晰;腹面灰色斑点颇多,有的甚至自咽至腹后都有斑纹。雄蛙前肢较粗壮,第1指上灰色婚垫极发达;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
  2.黑龙江林蛙,雄性体长63-66mm,雌性比雄性略大;头较扁平。头长宽几相等;吻端尖圆,稍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颊,部向外侧倾斜,鼻孔位于眼吻之间,眼间距小于鼻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喜欢膜显著,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椭圆形,位于内鼻孔内后方。前肢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显著,内外掌突均显著。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胫短,左右跟部稍重迭,足长于胫,趾端钝圆而略尖;蹼发达,除第5趾外,其余中趾的蹼虽未达指端,而蹼缘的缺刻不深;外侧跖间蹼几达基部,第5趾外侧无缘膜;关节下瘤显著而小,内跖突较细长;外跖突圆小或无。皮肤粗糙;背侧褶不平直;两侧褶间有分散的疣或长或圆,大至成行排列;后部的疣多而小,一般不成行;体侧、腹部两侧及后肢背面有许多小疣。雄性皮肤则较光滑;口角后端有一显著的颌腺;跗褶2,颇显著。腹面一般光滑,仅腹侧及腹后端有刺粒。颜色变异颇大。腹面有红色与深灰色花斑。
  【化学成分】
  中国林蛙含蛙醇,是一种胆醇;其腓肠肌中三磷酸腺甙含率,因时节而异,最高)240毫克%,最低150毫克%,二磷酸腺甙最高)40毫克%,最低(20毫克%,并不含一磷酸腺甙。
  【生活习性】
  蛤士蟆1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中生活和陆地生活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水中生活阶段是在较深的水域中进入冬眠状态,以渡过寒冷的冬季,一般从9月下旬
  到翌年4月中旬,历时150~180d。此时的蛤士模多群集于水下穴洞之中,不食少,新陈代谢降到极低水平;陆地生活阶段是到春季冰雪溶化,水温变暖时,冬眠的蛤士蟆渐渐开始活动,随着水温和气温的升高陆续上岸。此时的雌雄蛙体生殖腺均已
  成熟,在温暖的浅水池沼、田水中“抱对”和产卵,排精,在水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蛤十蟆完成生殖活动后,即进入陆地山林的草丛或灌丛中,营陆地生活。随着气温的升高,蛤士模逐渐由低地向高地,由阳坡向明坡迁移。此时援食旺盛,蛙体渐肥,幼蛙也正处于迅速生长时期,从9月中旬开始,气温降到15℃以下时,蛤土蟆开始向山下迁移,陆续到达越冬水域周围,在气温
  本降到10℃以下时,即陆续进入水中,又从陆地生活转入水中生活。蛤士蟆蝌蚪在水中为鳃呼吸,以植物碎屑、藻类、植物嫩芽、嫩叶等为食,为植物性食性期,约30d左右。变成蛙后即离
  水登陆,转变成动物性食性,以昆虫,蜘蛛,蜗牛等活饵为食,因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蛙舌,故有很强的放舌捕捉各种小型飞虫的能力。
  养殖技术入工繁殖须注意孵化期、变态期和越冬期3个环节。蛤士蟆每年繁殖 1次。产卵量大约 2 000枚左右,呈团状粘聚。最适产卵温度为10℃左右。这时应及时将卵团移入孵化池中,以每1m2 10-15团为宜。在水温20℃条件下3d后即可见蝌蚪陆续孵出。水温过低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增温,但水温一般不直超过25℃,否则会影响孵化和蝌蚪成活。水温过高时可通过灌排水降温。每 1m2水面可放养蝌蚪2000-5000只左右,随着蝌蚪的体形增大,每10d左右疏散巨次,最后达到每1m2约500-1000只,约35-40d即可变态成幼蛙,离水登陆。蝌蚪进入变态期时,摄食很少,不活动,多潜伏在水池边缘浅水内,经过体内剧烈的器官改造,尾部吸收,长出四肢。这时的代谢率很低,抵抗力很差,极易死亡,必须严密看管,特别防止水温
  骤变。水质污染,敌害侵袭,否则会造成大量死亡。约7d左右,即可转变成幼蛙,进入陆地生活。水池周边的灌木,草丛、砖石瓦块,有利于登陆后的幼蛙隐蔽遗光,必要时可增设草,可提高幼蛙成活率。良好的越冬水域对当年幼娃和成蛙非常重要,水深以在冰层下保持1m左右为宜。
  饲养管理目前养殖蛤士蟆多是采取人工繁殖和培育蝌蚪 ,经变态发育成为幼蛙之后即散放森林。草地之,任其自由来自私活动,待生长发育成熟后(2年以上)进行回捕。这样的养殖方式可以减少对大量蛙群的活饵供给,是一种“半散养”方
  法,饲养成本降低。但由于生活环境,食物供应和天敌等影响,幼蛙死亡率较高,商品蛙回收率也较低。另一种方式即是对幼蛙和成蛙实行圈养,人工给予活饵。为一种高密度精养方法。
  这种方法投资较大,技术性较强,商品蛙回收率较高。必须有活饵充足供应,围墙防逃,防止天敌侵害,克服干旱和曝晒,有宽阔的隐藏所等条件。回捕时应严格限制雌雄比例和年龄,避免平衡失调。
  【性味】
  咸,凉,无毒。
  【归经】
  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哈士蟆的功效】养肺滋肾。 治虚劳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炖汤,1~3个。
  【宜忌】痰湿咳嗽及便溏者忌用。
  (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其他】哈士蟆可算世界上吃得最快的动物,它的一分钟要咀嚼4000多次。
营养分析 Nutritional Analysis
  林蛙全身是宝,富含4种激素、9种维生素、13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在药用、滋补和美容方面均具有卓越的功效,如:滋阴补肾、健脑益智、平肝养胃、抗衰驻颜、人体增高、降血脂、稳血压、抗感冒、嫩肌肤等诸多患疾,起到显著的提高免疫和治疗作用;对冻疮、脚气和水火烫伤均有效果。
  哈士蟆具有明显的润肺养胃、滋阴补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是一种强身健体滋补中药,对体虚气弱、气血两亏、神经性头痛、心悸失眠、痨嗽咳血、精力亏损和产后出血、无乳等病症有显著疗效,是国内外紧缺名贵药材。在国际市场享有声誉,产品供不应求,是我国传统出口药材。
  哈士蟆(ha shi ma)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动物。学名中国黑龙江林蛙,又名哈什蚂,黄哈蟆,油哈蟆,红肚田鸡,雪蛤等是我国东北长白山特有的珍稀的野生动物。哈士蟆“油”为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和卵巢、脂状物。哈士蟆油历来作为皇室进贡珍品,清朝时被列为“上八珍”和“八大山珍”之一。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哈士蟆油味甘咸、性平和。具解虚痨发热利水、消肿、补虚、尤益产妇。在《中国药典》、《中药大词典》、《中草药手册》《中国药志》等中也记载到哈士蟆油润肺养阴.化精添髓、补脑益智、延缓衰老、用于身体衰弱、产后气虚、肺痨咳嗽、内分泌失调等。医学研究现代医学分析鉴定哈士蟆油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雌二醇、孕酮、磷脂、18种氨基酸(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半必需的微量元素等成分,适应用于提高人体的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补充雌激素、软化心恼血管、补肾益精、润肺养阴、延缓衰老、滋肤、降脂等效果。现代医学称其为“绿色软黄金”而且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中药材。
食疗价值 Therapeutic value
  蛙科动物中国林蛙或黑龙江林蛙的肉。哈士蟆又称红肚田鸡、雪哈、蛤蟆、吧拉蛙。前者,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四川等地;后者,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获得雌蛙后,先取出输卵管,再除去内脏;获得雄蛙,即剖腹去内脏。洗净晒干备用。若鲜用,须除去肉脏和皮。
  [性能]味甘、咸,性微温。能滋养补虚,益肾气。
  [用途]用于体虚营养不良或小儿疳积,瘦弱少食;肾气虚衰,阳虚精少。
  [用法]煮汤,入菜肴等。
  [附方]
  雪哈汤:鲜哈士蟆3~5个,落花生60g。加水煮,以盐、猪脂少许调味服食。
  落花生与哈士蟆配伍,以增强滋养补虚的作用。用于身体虚弱或疳疾消瘦。
外形特征 Shape features
  哈士蟆(图2)哈士蟆又称中国林蛙,外形极象青蛙,共有2 种:
  1.中国林蛙,雌蛙体长71-90mm,雄蛙较小;头较扁平,头长宽相等或略宽;吻端钝圆,略突出于 下颌,吻棱较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宽;鼓膜显著,明显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两短斜行,位于内鼻孔内侧,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第1,3指几等长;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较显著。后肢长。胫跗关节前达眼或略超过,左右跟部明显重迭,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足与胫等长或略长;趾端钝圆;趾细长,第3,5趾达第4趾的第2,3关节下瘤之中部,蹼发达,除第4趾外,其余各趾的蹼多少至趾端而蹼缘缺刻较大,外侧跖间具蹼而不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窄长,外跖突小而圆。皮肤上细小痣粒颇多,口角后端颌腺十分明显,背侧褶在颞部不平直而成曲折状,在鼓膜上方侧褶略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再后后延伸达胯部;两侧褶间有少数分散的疣粒,在肩部有排成“人”形者;腹面皮肤光滑。跖褶2。两眼间深色横纹及鼓膜处三角斑清晰,背面与体侧有分散的黑斑点,一般都在疣粒上;四肢横斑清晰;腹面灰色斑点颇多,有的甚至自咽至腹后都有斑纹。雄蛙前肢较粗壮,第1指上灰色婚垫极发达;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
  2.黑龙江林蛙,雄性体长63-66mm,雌性比雄性略大;头较扁平。头长宽几相等;吻端尖圆,稍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颊,部向外侧倾斜,鼻孔位于眼吻之间,眼间距小于鼻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喜欢膜显著,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椭圆形,位于内鼻孔内后方。前肢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显著,内外掌突均显著。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胫短,左右跟部稍重迭,足长于胫,趾端钝圆而略尖;蹼发达,除第5趾外,其余中趾的蹼虽未达指端,而蹼缘的缺刻不深;外侧跖间蹼几达基部,第5趾外侧无缘膜;关节下瘤显著而小,内跖突较细长;外跖突圆小或无。皮肤粗糙;背侧褶不平直;两侧褶间有分散的疣或长或圆,大至成行排列;后部的疣多而小,一般不成行;体侧、腹部两侧及后肢背面有许多小疣。雄性皮肤则较光滑;口角后端有一显著的颌腺;跗褶2,颇显著。腹面一般光滑,仅腹侧及腹后端有刺粒。颜色变异颇大。腹面有红色与深灰色花斑。
分布范围 Distribution
  哈士蟆(图3)哈士蟆又名哈什蚂,黄哈蟆,油哈蟆,红肚田鸡,雪蛤等,是中国东北长白山特有的珍稀的野生动物。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四川等地。
生活习性 Habits
  哈士蟆(图4)蛤士蟆1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中生活和陆地生活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水中生活阶段是在较深的水域中进入冬眠状态,以渡过寒冷的冬季,一般从9月下旬到翌年4月中旬,历时150~180天。此时的蛤士模多群集于水下穴洞之中,不食少,新陈代谢降到极低水平;陆地生活阶段是到春季冰雪溶化,水温变暖时,冬眠的蛤士蟆渐渐开始活动,随着水温和气温的升高陆续上岸。此时的雌雄蛙体生殖腺均已成熟,在温暖的浅水池沼、田水中“抱对”和产卵,排精,在水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蛤十蟆完成生殖活动后,即进入陆地山林的草丛或灌丛中,营陆地生活。随着气温的升高,蛤士模逐渐由低地向高地,由阳坡向明坡迁移。此时援食旺盛,蛙体渐肥,幼蛙也正处于迅速生长时期,从9月中旬开始,气温降到15℃以下时,蛤土蟆开始向山下迁移,陆续到达越冬水域周围,在气温降到10℃以下时,即陆续进入水中,又从陆地生活转入水中生活。蛤士蟆蝌蚪在水中为鳃呼吸,以植物碎屑、藻类、植物嫩芽、嫩叶等为食,为植物性食性期,约30d左右。变成蛙后即离水登陆,转变成动物性食性,以昆虫,蜘蛛,蜗牛等活饵为食,因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蛙舌,故有很强的放舌捕捉各种小型飞虫的能力。
药材采集 Collecting medicinal herbs
  哈士蟆(图5)哈士蟆皮肤粗糙,咽、喉及腹部有鲜艳的朱红色与深灰色花斑。雄蛙无声囊。雌蛙的输卵管(哈蟆油)亦供药用。于白露节前后捕捉。捕得雄蛙后即剖腹去内脏洗净,挂起风干或晒干;若捕得雌蛙,先取出输卵管(参见哈蟆油条),再除去其它内脏,然后晒干。
  干燥的哈士蟆,全身僵直,有紫褐色斑点,腹部黄白色,微带红色,腹中空虚,后肢腹面常呈淡红色。肉质干枯,体轻松,气腥。以体大,腹面色泽黄红,身干者为佳。产于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 Chemical composition
  哈士蟆含蛙醇,是一种胆醇;其腓肠肌中三磷酸腺甙含率,因时节而异,最高240毫克%,最低150毫克%,二磷酸腺甙最高40毫克%,最低20毫克%,并不含一磷酸腺甙。
人工养殖 Artificial breeding
  哈士蟆(图6)养殖技术入工繁殖须注意孵化期、变态期和越冬期3个环节。
  蛤士蟆每年繁殖1次。产卵量大约2000枚左右,呈团状粘聚。最适产卵温度为10℃左右。这时应及时将卵团移入孵化池中,以每1m2 10-15团为宜。在水温20℃条件下3天后即可见蝌蚪陆续孵出。水温过低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增温,但水温一般不直超过25℃,否则会影响孵化和蝌蚪成活。水温过高时可通过灌排水降温。每1m2水面可放养蝌蚪2000-5000只左右,随着蝌蚪的体形增大,每10天左右疏散巨次,最后达到每1m2约500-1000只,约35-40天即可变态成幼蛙,离水登陆。
  蝌蚪进入变态期时,摄食很少,不活动,多潜伏在水池边缘浅水内,经过体内剧烈的器官改造,尾部吸收,长出四肢。这时的代谢率很低,抵抗力很差,极易死亡,必须严密看管,特别防止水温骤变。水质污染,敌害侵袭,否则会造成大量死亡。约7天左右,即可转变成幼蛙,进入陆地生活。水池周边的灌木,草丛、砖石瓦块,有利于登陆后的幼蛙隐蔽遗光,必要时可增设草,可提高幼蛙成活率。良好的越冬水域对当年幼娃和成蛙非常重要,水深以在冰层下保持1米左右为宜。
  饲养管理养殖蛤士蟆多是采取人工繁殖和培育蝌蚪 ,经变态发育成为幼蛙之后即散放森林。草地之,任其自由来自私活动,待生长发育成熟后(2年以上)进行回捕。这样的养殖方式可以减少对大量蛙群的活饵供给,是一种“半散养”方法,饲养成本降低。但由于生活环境,食物供应和天敌等影响,幼蛙死亡率较高,商品蛙回收率也较低。
  另一种方式即是对幼蛙和成蛙实行圈养,人工给予活饵。为一种高密度精养方法。这种方法投资较大,技术性较强,商品蛙回收率较高。必须有活饵充足供应,围墙防逃,防止天敌侵害,克服干旱和曝晒,有宽阔的隐藏所等条件。回捕时应严格限制雌雄比例和年龄,避免平衡失调。
药食成份 Drug and food ingredients
  哈士蟆(图7)【性味】咸,凉,无毒。
  【归经】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哈士蟆的功效】养肺滋肾。 治虚劳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炖汤,1~3个。
  【宜忌】痰湿咳嗽及便溏者忌用。
  (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哈士蟆全身是宝,富含4种激素、9种维生素、13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在药用、滋补和美容方面均具有卓越的功效,如:滋阴补肾、健脑益智、平肝养胃、抗衰驻颜、人体增高、降血脂、稳血压、抗感冒、嫩肌肤等诸多患疾,起到显著的提高免疫和治疗作用;对冻疮、脚气和水火烫伤均有效果。
  哈士蟆具有明显的润肺养胃、滋阴补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是一种强身健体滋补中药,对体虚气弱、气血两亏、神经性头痛、心悸失眠、痨嗽咳血、精力亏损和产后出血、无乳等病症有显著疗效,是国内外紧缺名贵药材。在国际市场享有声誉,产品供不应求,是中国传统出口药材。
  哈士蟆“油”为雌性外形特征
  哈士蟆(图2)哈士蟆又称中国林蛙,外形极象青蛙,共有2 种:
  1.中国林蛙,雌蛙体长71-90mm,雄蛙较小;头较扁平,头长宽相等或略宽;吻端钝圆,略突出于 下颌,吻棱较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宽;鼓膜显著,明显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两短斜行,位于内鼻孔内侧,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第1,3指几等长;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较显著。后肢长。胫跗关节前达眼或略超过,左右跟部明显重迭,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足与胫等长或略长;趾端钝圆;趾细长,第3,5趾达第4趾的第2,3关节下瘤之中部,蹼发达,除第4趾外,其余各趾的蹼多少至趾端而蹼缘缺刻较大,外侧跖间具蹼而不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窄长,外跖突小而圆。皮肤上细小痣粒颇多,口角后端颌腺十分明显,背侧褶在颞部不平直而成曲折状,在鼓膜上方侧褶略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再后后延伸达胯部;两侧褶间有少数分散的疣粒,在肩部有排成“人”形者;腹面皮肤光滑。跖褶2。两眼间深色横纹及鼓膜处三角斑清晰,背面与体侧有分散的黑斑点,一般都在疣粒上;四肢横斑清晰;腹面灰色斑点颇多,有的甚至自咽至腹后都有斑纹。雄蛙前肢较粗壮,第1指上灰色婚垫极发达;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
  2.黑龙江林蛙,雄性体长63-66mm,雌性比雄性略大;头较扁平。头长宽几相等;吻端尖圆,稍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颊,部向外侧倾斜,鼻孔位于眼吻之间,眼间距小于鼻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喜欢膜显著,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椭圆形,位于内鼻孔内后方。前肢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显著,内外掌突均显著。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胫短,左右跟部稍重迭,足长于胫,趾端钝圆而略尖;蹼发达,除第5趾外,其余中趾的蹼虽未达指端,而蹼缘的缺刻不深;外侧跖间蹼几达基部,第5趾外侧无缘膜;关节下瘤显著而小,内跖突较细长;外跖突圆小或无。皮肤粗糙;背侧褶不平直;两侧褶间有分散的疣或长或圆,大至成行排列;后部的疣多而小,一般不成行;体侧、腹部两侧及后肢背面有许多小疣。雄性皮肤则较光滑;口角后端有一显著的颌腺;跗褶2,颇显著。腹面一般光滑,仅腹侧及腹后端有刺粒。颜色变异颇大。腹面有红色与深灰色花斑。
  分布范围
  哈士蟆(图3)哈士蟆(ha shi ma)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动物。学名中国黑龙江林蛙,又名哈什蚂,黄哈蟆,油哈蟆,红肚田鸡,雪蛤等,是中国东北长白山特有的珍稀的野生动物。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四川等地。
  生活习性
  哈士蟆(图4)蛤士蟆1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中生活和陆地生活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水中生活阶段是在较深的水域中进入冬眠状态,以渡过寒冷的冬季,一般从9月下旬到翌年4月中旬,历时150~180天。此时的蛤士模多群集于水下穴洞之中,不食少,新陈代谢降到极低水平;陆地生活阶段是到春季冰雪溶化,水温变暖时,冬眠的蛤士蟆渐渐开始活动,随着水温和气温的升高陆续上岸。此时的雌雄蛙体生殖腺均已成熟,在温暖的浅水池沼、田水中“抱对”和产卵,排精,在水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蛤十蟆完成生殖活动后,即进入陆地山林的草丛或灌丛中,营陆地生活。随着气温的升高,蛤士模逐渐由低地向高地,由阳坡向明坡迁移。此时援食旺盛,蛙体渐肥,幼蛙也正处于迅速生长时期,从9月中旬开始,气温降到15℃以下时,蛤土蟆开始向山下迁移,陆续到达越冬水域周围,在气温降到10℃以下时,即陆续进入水中,又从陆地生活转入水中生活。蛤士蟆蝌蚪在水中为鳃呼吸,以植物碎屑、藻类、植物嫩芽、嫩叶等为食,为植物性食性期,约30d左右。变成蛙后即离水登陆,转变成动物性食性,以昆虫,蜘蛛,蜗牛等活饵为食,因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蛙舌,故有很强的放舌捕捉各种小型飞虫的能力。
  药材采集
  哈士蟆(图5)林蛙皮肤粗糙,咽、喉及腹部有鲜艳的朱红色与深灰色花斑。雄蛙无声囊。雌蛙的输卵管(哈蟆油)亦供药用。于白露节前后捕捉。捕得雄蛙后即剖腹去内脏洗净,挂起风干或晒干;若捕得雌蛙,先取出输卵管(参见哈蟆油条),再除去其它内脏,然后晒干。
  干燥的哈士蟆,全身僵直,有紫褐色斑点,腹部黄白色,微带红色,腹中空虚,后肢腹面常呈淡红色。肉质干枯,体轻松,气腥。以体大,腹面色泽黄红,身干者为佳。产于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中国林蛙含蛙醇,是一种胆醇;其腓肠肌中三磷酸腺甙含率,因时节而异,最高240毫克%,最低150毫克%,二磷酸腺甙最高40毫克%,最低20毫克%,并不含一磷酸腺甙。
  人工养殖
  哈士蟆(图6)养殖技术入工繁殖须注意孵化期、变态期和越冬期3个环节。
  蛤士蟆每年繁殖 1次。产卵量大约2000枚左右,呈团状粘聚。最适产卵温度为10℃左右。这时应及时将卵团移入孵化池中,以每1m2 10-15团为宜。在水温20℃条件下3天后即可见蝌蚪陆续孵出。水温过低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增温,但水温一般不直超过25℃,否则会影响孵化和蝌蚪成活。水温过高时可通过灌排水降温。每1m2水面可放养蝌蚪2000-5000只左右,随着蝌蚪的体形增大,每10天左右疏散巨次,最后达到每1m2约500-1000只,约35-40d即可变态成幼蛙,离水登陆。
  蝌蚪进入变态期时,摄食很少,不活动,多潜伏在水池边缘浅水内,经过体内剧烈的器官改造,尾部吸收,长出四肢。这时的代谢率很低,抵抗力很差,极易死亡,必须严密看管,特别防止水温骤变。水质污染,敌害侵袭,否则会造成大量死亡。约7天左右,即可转变成幼蛙,进入陆地生活。水池周边的灌木,草丛、砖石瓦块,有利于登陆后的幼蛙隐蔽遗光,必要时可增设草,可提高幼蛙成活率。良好的越冬水域对当年幼娃和成蛙非常重要,水深以在冰层下保持1米左右为宜。
  饲养管理目前养殖蛤士蟆多是采取人工繁殖和培育蝌蚪 ,经变态发育成为幼蛙之后即散放森林。草地之,任其自由来自私活动,待生长发育成熟后(2年以上)进行回捕。这样的养殖方式可以减少对大量蛙群的活饵供给,是一种“半散养”方法,饲养成本降低。但由于生活环境,食物供应和天敌等影响,幼蛙死亡率较高,商品蛙回收率也较低。
  另一种方式即是对幼蛙和成蛙实行圈养,人工给予活饵。为一种高密度精养方法。这种方法投资较大,技术性较强,商品蛙回收率较高。必须有活饵充足供应,围墙防逃,防止天敌侵害,克服干旱和曝晒,有宽阔的隐藏所等条件。回捕时应严格限制雌雄比例和年龄,避免平衡失调。
  药食成份
  哈士蟆(图7)【性味】咸,凉,无毒。
  【归经】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哈士蟆的功效】养肺滋肾。 治虚劳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炖汤,1~3个。
  【宜忌】痰湿咳嗽及便溏者忌用。
  (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哈士蟆全身是宝,富含4种激素、9种维生素、13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在药用、滋补和美容方面均具有卓越的功效,如:滋阴补肾、健脑益智、平肝养胃、抗衰驻颜、人体增高、降血脂、稳血压、抗感冒、嫩肌肤等诸多患疾,起到显著的提高免疫和治疗作用;对冻疮、脚气和水火烫伤均有效果。
  哈士蟆具有明显的润肺养胃、滋阴补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是一种强身健体滋补中药,对体虚气弱、气血两亏、神经性头痛、心悸失眠、痨嗽咳血、精力亏损和产后出血、无乳等病症有显著疗效,是国内外紧缺名贵药材。在国际市场享有声誉,产品供不应求,是中国传统出口药材。
  哈士蟆“油”为雌性哈士蟆的输卵管和卵巢、脂状物。哈士蟆油历来作为皇室进贡珍品,清朝时被列为“上八珍”和“八大山珍”之一。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哈士蟆油味甘咸、性平和。具解虚痨发热利水、消肿、补虚、尤益产妇。在《中国药典》、《中药大词典》、《中草药手册》《中国药志》等中也记载到哈士蟆油润肺养阴.化精添髓、补脑益智、延缓衰老、用于身体衰弱、产后气虚、肺痨咳嗽、内分泌失调等。医学研究现代医学分析鉴定哈士蟆油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雌二醇、孕酮、磷脂、18种氨基酸(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半必需的微量元素等成分,适应用于提高人体的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补充雌激素、软化心恼血管、补肾益精、润肺养阴、延缓衰老、滋肤、降脂等效果。现代医学称其为“绿色软黄金”而且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中药材。
  食疗价值
  蛙科动物中国林蛙或黑龙江林蛙的肉。哈士蟆又称红肚田鸡、雪哈、蛤蟆、吧拉蛙。前者,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四川等地;后者,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获得雌蛙后,先取出输卵管,再除去内脏;获得雄蛙,即剖腹去内脏。洗净晒干备用。若鲜用,须除去肉脏和皮。
  【性能]味甘、咸,性微温。能滋养补虚,益肾气。
  【用途】用于体虚营养不良或小儿疳积,瘦弱少食;肾气虚衰,阳虚精少。
  【用法】煮汤,入菜肴等。
  【附方】
  雪哈汤:鲜哈士蟆3~5个,落花生60克。加水煮,以盐、猪脂少许调味服食。落花生与哈士蟆配伍,以增强滋养补虚的作用。用于身体虚弱或疳疾消瘦。 的输卵管和卵巢、脂状物。哈士蟆油历来作为皇室进贡珍品,清朝时被列为“上八珍”和“八大山珍”之一。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哈士蟆油味甘咸、性平和。具解虚痨发热利水、消肿、补虚、尤益产妇。在《中国药典》、《中药大词典》、《中草药手册》《中国药志》等中也记载到哈士蟆油润肺养阴.化精添髓、补脑益智、延缓衰老、用于身体衰弱、产后气虚、肺痨咳嗽、内分泌失调等。医学研究现代医学分析鉴定哈士蟆油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雌二醇、孕酮、磷脂、18种氨基酸(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半必需的微量元素等成分,适应用于提高人体的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补充雌激素、软化心恼血管、补肾益精、润肺养阴、延缓衰老、滋肤、降脂等效果。现代医学称其为“绿色软黄金”而且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中药材。
英文解释
  1. n.:  Chinese forest frog
近义词
哈什蚂, 哈什玛
相关词
贵妃
包含词
冰糖哈士蟆木瓜哈士蟆人参哈士蟆
清炖哈士蟆贵妃哈士蟆清汤哈士蟆
丰康牌哈士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