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哀兵必胜
目录
哀兵必胜 Underdog win
拼音: āi bīng bì shèng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用作褒义

解释: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资料来源: 先秦·李耳《老子·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魏·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例子: 不,~!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

No. 2
  语出《老子》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抗,举;加,当;哀,悲愤。谓受压而充满悲愤心情的一方必能获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āi bīng bì shèng
  两军对垒,受压迫、处境绝望而悲愤反抗的一方必能获胜
No. 4
  《老子》:“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王弼 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任继愈 注:“哀,沉痛,悲愤。”后遂谓因受压而悲愤的一方,定能克敌制胜。《解放日报》1946.11.3:“正由于哀兵必胜,骄兵必败, 涟水 城郊就成为 蒋 军的坟墓。”
词目: Term objectives:
  哀兵必胜
注音: Phonetic:
  āi bīng bì shèng
字义: Meaning:
  哀,哀伤;兵,军队;哀兵,由于受压或遭受危难而处在悲愤中的军队。
释义: Interpretation:
  原意为两军实力相当时,悲愤而激昂的一方,用于战斗,必然胜利。
  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形容受压迫受欺凌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胜利。
用法: Usage:
  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一方必然胜利。原指兵力相当的两军对垒,心情悲愤的一方必胜。一说,“哀”有慈爱、怜惜的意思,“哀兵必胜”又可以解释为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必胜。所以《老子》六十七章中说:“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出处: Source:
  语本《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宝指身体),故抗兵相加(加,相当),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这就是说,兵力相当的两军对垒,充满悲愤心情的一方必然胜利。也就是说,抵抗侵略、反对压迫的正义之师一定获胜。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形容受到压迫、欺凌,而悲愤的一方必定能取胜。常与“多难兴邦”连用。
示例: Example:
  1、“沈国英道‘不,~!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一〇回】
  2、“我们让人欺负够了,全国百姓谁不愿打!岂不闻~啊!”【宗璞《南渡记》】
  3、“让我们都来发挥兢兢业业的精神,本着~的意志来努力。”【秦牧《晴窗晨笔·国家新庆》】
  4、“老人感叹道,这真是多难兴邦,~。” 宗喜景《故地》
  5、他们之所以敢于去面对强大的侵略者,是因为他们坚信~道理
词性: Part of Speech:
  中性成语
反义词: Antonyms:
  骄兵必败 失道寡助
近义词: Synonyms:
  师直为壮
英文: English:
  an army burning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 is bound to win
辨析: Analysis:
  “哀”不可写作“衰”。“哀”是悲愤、悲壮之意,不可理解为悲痛、悲哀。
造句: Sentence:
  多难兴邦,哀兵必胜
成语词典 Idioms
  成语名称 哀兵必胜 汉语拼音 āi bīng bì shèng 成语释义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成语出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使用例句 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
  ★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第十回
英文解释
  1. n.:  an army burning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 is bound to win
近义词
师直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