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浙江 >寧波 >寧波市區 > 鹹通塔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鹹通塔聯繫方式地址:寧波市中山西路鹹通塔投訴電話寧波市旅遊投訴電話: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鹹通塔景區榮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鹹通塔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鹹通塔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從上海至此(286)公裏
  從杭州至此(229)公裏
  從南京至此(422)公裏
  鹹通塔美食寧波菜又叫“甬幫菜”,擅長烹製海鮮,鮮鹹合一,以蒸、烤、燉等技法為主,講究鮮嫩軟滑、原汁原味,色澤較濃。像腐皮包黃魚、苔菜小方烤、雪菜炒鮮筍,便宜又好吃。吃小吃要到城隍廟,既熱鬧又有特色,蟹粉小籠包、鍋貼米綫、豬油湯糰、酒釀圓子……邊走邊吃,直把肚子撐破。城隍廟的百年老店摳籽脊窋一定要去。
  小吃:寧波湯糰、水磨粉、三北藕絲糖、三北豆酥糖、溪口千層餅、豆沙八寶飯、寧波豬油湯糰、竜鳳金團、鮮肉小籠包子、水晶油包、三鮮宴面、食餅筒、臺州薑湯面、薑汁核桃蛋、臨海麥蝦、臺州手打面、黃岩苔菜餅、水浸糕豆面碎、麥餅筒、羊腳蹄、楊梅燒
  特色菜:冰糖甲魚、苔菜拖黃魚、腐皮包黃魚、網油包鵝肝、鍋燒河鰻、黃魚海參、寧(甬)式鱔魚、火踵全雞、苔菜小方塊、雪菜大黃魚
  鹹通塔住宿出門在外,一定很關心住宿問題。如果玩得好,吃得好,但住得不好,難免給人美中不足的感覺。在寧波,您不會有這樣的遺憾。遍布寧波各地的高、中、低檔賓館和飯店,為遊客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環境,使遊客能夠暢快淋漓地玩,而不必擔心玩纍了之後找不到好好休息的地方。寧波的賓館適合各種消費層次,既有五星級的寧波南苑酒店、四星級的寧波東港酒店,也有三星級的金竜飯店、寧波飯店,還有二星級的花園賓館。鹹通塔購物中山路、解放南路、開明街、東門口一帶是寧波最繁華的街區,有銀泰、中百、長發、新華聯商廈等大型商場。而古色古香的城隍廟周圍,則是飲食店最多的地區。寧波鋪天蓋地都是名牌西服的廣告,“雅戈爾”、“杉杉”都響當當的名牌。現在新增的月湖風景區→鼓樓步行街→中山公園這一係列景點連在一起,值得一遊。特別是鼓樓步行街的古建築和相隔僅一條馬路的范氏故居古董市場更是有意思。還有集緑地、休閑、購物於一身的天一廣場,更是不可不去。如果想買衣服,建議到彩虹服飾廣場和城隍廟步行街;如果想買便宜貨,則可去輕紡城、望湖、靈橋等大型市場轉轉;如果想買海貨,可到新江橋畔的幹貨市場選購。
  寧波的旅遊工藝品非常豐富,著名的有:骨木鑲嵌、堆塑漆器、寧波金銀綉、朱金木雕、翻簧竹刻、泥金彩漆、竹編、寧波草席、余姚陸埠佛雕等。
  寧波的土特産以海産品為主,主要有:石斑魚、新風鰻鮝、明府鮝、爵鮝、梭子蟹、青蟹、長街蟶子、西店牡蠣、象山海蜒、象山蝦皮、寧波淡菜、彈塗魚等。
  鹹通塔坐落在寧波市中山西路上,建於唐鹹通四年(863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長江以南現存的唯一唐代方形磚塔。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鹹通塔,亦稱天寧寺塔。天寧寺,原名國寧寺,始建於唐大中五年(851年),規模宏大。後寺名數易,至民國初年改為天寧寺。天寧寺前原建有左右兩塔,可惜左塔已在清光緒年間圮廢,右塔即為鹹通塔;因其塔磚右側有真書“鹹通四年造此磚記”的銘文,故名;又因塔身較矮小,形似烏龜,所以又俗稱“烏龜塔”。解放初,天寧寺被拆,衆多寺院古跡蕩然無存,僅留古塔。鹹通塔為磚結構,平面呈正方形,底層每邊長3.2米,占地面積10餘平方米。外塔頂部已無塔剎,全塔高約12米;塔內空呈方形,穹窿頂;塔體基本正直,無明顯傾斜趨勢,但剝蝕風化較嚴重。該塔共五層,底層略高並開有壺門,以上塔身逐層收縮變小;每層四壁均設有供奉佛像的龕,四周用磚砌疊澀檐,出挑密度0.7米左右。塔身古樸莊重,沒有柱、枋和鬥拱,每層覆以層層密疊的腰檐,具有唐代密檐式磚塔的明顯特徵,是我國長江以南現存唯一的原體保持最完整的唐代密檐式方形磚塔。
  鹹通塔對研究江南古城明州(即寧波)的環境坐標、唐代的磚結構建築技術、製磚技術以及宗教的歷史和唐代寺觀的規模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它也典型地體現了江南唐塔凝重、含蓄的特點與風格。這實際上是唐代明州人理性精神和美學追求的一種象徵。
  目前,鹹通塔已修葺一新。
No. 2
  鹹通塔坐落在寧波市中山西路上,建於唐鹹通四年(863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長江以南現存的唯一唐代方形磚塔。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鹹通塔,亦稱天寧寺塔。天寧寺,原名國寧寺,始建於唐大中五年(851年),規模宏大。後寺名數易,至民國初年改為天寧寺。天寧寺前原建有左右兩塔,可惜左塔已在清光緒年間圮廢,右塔即為鹹通塔;因其塔磚右側有真書“鹹通四年造此磚記”的銘文,故名;又因塔身較矮小,形似烏龜,所以又俗稱“烏龜塔”。解放初,天寧寺被拆,衆多寺院古跡蕩然無存,僅留古塔。鹹通塔為磚結構,平面呈正方形,底層每邊長3.2米,占地面積10餘平方米。外塔頂部已無塔剎,全塔高約12米;塔內空呈方形,穹窿頂;塔體基本正直,無明顯傾斜趨勢,但剝蝕風化較嚴重。該塔共五層,底層略高並開有壺門,以上塔身逐層收縮變小;每層四壁均設有供奉佛像的龕,四周用磚砌疊澀檐,出挑密度0.7米左右。塔身古樸莊重,沒有柱、枋和鬥拱,每層覆以層層密疊的腰檐,具有唐代密檐式磚塔的明顯特徵,是我國長江以南現存唯一的原體保持最完整的唐代密檐式方形磚塔。
  鹹通塔對研究江南古城明州(即寧波)的環境坐標、唐代的磚結構建築技術、製磚技術以及宗教的歷史和唐代寺觀的規模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它也典型地體現了江南唐塔凝重、含蓄的特點與風格。這實際上是唐代明州人理性精神和美學追求的一種象徵。
  目前,鹹通塔已修葺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