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拼音: hé ér bù tóng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解释: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资料来源: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谓和衷相济,而又各有所见,不苟同于人 That He Zhong with mercy, but have seen, do not agree on others |
谓和衷相济,而又各有所见,不苟同于人。《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染迹朝隐,和而不同。”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和而不同,通而不杂。”参见“ 和同 ”。 |
|
发音 hé ér bù tóng
释义 和:和睦; 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语法 复句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补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简单来说,“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的共生关系,就是我们的身体由血、肉、骨头等构成的一个整体,是1+1大于2的关系;“同而不和”是简单的相加关系,水加上水还是水,1+1还是1,没有提高和促进的因素在里面。 |
|
成语名称
和而不同
汉语拼音
hé ér bù tóng
成语释义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成语出处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使用例句
无 |
|
君子和而不同 | 和而不同中法文化对话集 | 和而不同——中法文化对话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