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新疆 >和田 > 和田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Hetian City
  和田市是和田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昆侖山北麓,玉竜喀什河西岸。東鄰洛浦縣,西、南、北與和田縣相接。市區距烏魯木齊公路里程1513千米。總面積約48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28萬人,其中城市人口約9.6萬人,約占總人口的34.3%。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剋、蒙古、柯爾剋孜、錫伯、塔吉剋、烏孜別剋、塔塔爾等民族。
    郵編:848000 代碼:653201 區號:0903 拼音:Hetian Shi
    全市南高北底,北寬南窄,由南嚮北傾斜。是喀拉喀什河與玉竜喀什河的衝積平原。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鼕季不寒,春季多風沙浮塵天氣,年均氣溫12.2℃,年均降水33毫米。
和田概況
  和田市位於昆侖山脈北麓,浩瀚的塔剋拉瑪幹大沙漠南緣,於1983年9月9日被國務院批準建市,1984年8月18日正式挂牌;是和田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全市行政區劃總面積約466平方公裏,現轄5鄉2鎮,1個管理區,4個街道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和2塊“飛地”,一個是市區北邊120公裏的阿剋恰勒管理區,那裏有一塊15萬畝的草場,另一個是在市區南方140公裏的皮西牧場,那裏有一個189萬畝的天然牧場,每年6至8月盛草期非常漂亮,共有111個行政村,21個社區,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漢族、回族、哈薩剋等19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現有常住人口約28.2萬,其中城市人口約9.6萬人,占總人口的34.3%,農業人口約18.4萬人,占總人口的65.7%。和田市素以“玉石之都、地毯之鄉”著稱於世。玉、地毯、絲綢作為和田的“老三寶”,聞名遐邇,飲譽海外;維吾爾醫藥、大蕓、阿膠被譽為和田的“新三寶”,潛力巨大,商機無限。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和田市烏魯木齊北路1號,郵政編碼:848000,電話區號:0903 。
氣候資源
  和田屬幹旱荒漠性氣候,年均降水量衹有35毫米,年均蒸發量高達2480毫米。四季多風沙,每年浮塵天氣220天以上,其中濃浮塵(沙塵暴)天氣在60天左右。據環保部門測定,和田全年沒有一二類天氣,三類、四類天氣各28天,五類天氣300多天,月均降塵124噸/平方公裏。境內有大小河流36條,年徑流量73億多立方米,河流季節反差極大,夏季洪澇,秋鼕嚴重幹旱,春季極為缺水,4—5月來水量僅占全年水量的7%。
行政區劃
  市轄五鄉(肖爾巴格鄉、古江巴格鄉、伊裏其鄉、吐沙拉鄉、吉亞鄉),兩鎮(拉斯奎鎮、玉竜喀什鎮),四個街道辦事處(古勒巴格街辦、納爾巴格街辦、古江巴格街辦、奴爾巴格街辦)、一個管理區(阿剋恰勒管理區)和一個工業園區(浙江工業園區)。和田市地圖
經濟發展
  2007年全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4.6億元,同比增長24.9%,占全地區三分之一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實現11.6億元,同比增長16.1%,占全地區40%;財政總收入達到1.64億元,其中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25億元,同比增長24.9%,占全地區3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5050萬元,同比增加10890.4萬元,增長14.7%。
  “一號工程”再居全地區之首。2007年實施新建和續建招商引資項目共58個,實際到位資金4.32億元,同比增長43.43%,占全地區55%。自2005年以來纍计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71個,實際到位資金達到9.71億元,連續三年名列地區首位,占全地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總額的“半壁江山”。
  園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園區建設在時間短、任務重、壓力大、睏難多的情況下,及時完成了“三通一平”,道路、電力、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杭州大道等3.5公裏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工業園區4.6公裏供排水設施建設全面完成。現有入園項目19個,預計項目總投資1.9億元,實際投入資金已達到5800多萬元。已有9傢企業項目主體完工。新城雛型已經顯現,新型工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即將全面發揮。
  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迅速。商貿活市戰略深入實施,投資環境不斷改善,以服務業、商貿旅遊業為主導的第三産業對全市經濟拉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旅遊人數達到56.76萬人次(其中:外賓6826人次),同比增長64.64%,實現旅遊收入4169.4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1.7%。全市已有私營企業357戶,註册資金4.08億元;個體工商戶6187傢,註册資金4396.55萬元。此外,和田市今年承辦的第四屆玉石文化旅遊節暨第二屆手工羊毛地毯博覽會,簽約項目達到1.8億元。
  現代農業産業結構更趨合理。農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城郊型農業的主導産業地位更加突出,設施農業大棚纍计達15360座、2.5萬畝。畜牧業發展穩定推進,牲畜存欄預計達到29.07萬頭(衹),商品畜27.98萬頭(衹)。林果業加速發展,精品林果面積已突破3萬畝。科技興農成效明顯,培育自治區級科技進步示範鄉鎮2個,科技示範戶220戶,科技示範村7個,科技示範點8個,農民技術員172名,科技明白人4215人。連續兩年被自治區評為科技進步先進縣市。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1.6億元,同比增長10%。勞務輸出19534人,實現勞務創收4119萬元,人均創收2109元。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9億元,同比增長20%。
  對口支援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們更加積極主動地與對口支援省市區及有關單位聯繫、溝通,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有關市區、單位和社會各界更加重視對口支援工作,多次組團來和考察指導。一年來,與對口支援單位互訪交流達到35批次、460餘人。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有關市區縣無償援助總投資6800萬元的14個項目,已纍计完成投資5150萬元。嘉興幼兒園、古江巴格安吉中學、杭州工業希望小學、援疆幹部宿舍樓、園區主幹道均已投入使用,浙江寄宿製中學、西湖希望小學等工程已基本完成。亞布拉剋浙江新村、浙江科技文化活動中心正在實施之中。對口支援領域不斷擴大,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等地無償為和田市培訓專業技術幹部50人,對口支援的各級各部門已纍计為和田市無償捐助資金達到300餘萬元,其中僅為和田市幹部無償提供培訓費就達150餘萬元。對口支援工作已形成從資金、項目到科技、人才等多方面、多領域的援疆工作新格局,極大的促進了和田市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社會建設
  城鄉面貌得到極大改變。按照跨河發展、沿河發展思路,濱河新區的詳規、控規基本完成。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一大批在建項目將在今明兩年凸顯效益,團结廣場、自然水衝溝、昆侖湖公園等已成為城市亮點,城市夜景更加絢麗,城市品位更加提升。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通村油路”工程紮實推進。市區主要道路的亮化、緑化、美化、淨化效果明顯,實現了路燈的智能化管理。城市供排水能力不斷加強。對城市部分背街巷道進行土路硬化和衛生整治,首期完成玫瑰花園小區前段、屠宰場道路、敬老路延伸段道路改造工程。亞布拉剋浙江新村110戶安居房、村委會、學校、商店等主體全部完工。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城鄉8800戶抗震安居工程全面完成,入住率達到100%,已連續兩年被自治區評為抗震安居工程建設先進縣(市)。436戶經濟適用房已全部投入使用。城市管理不斷加強,市民文明程度和參管、願管、服管意識大幅提高。深入開展了交通、衛生、安全、市場專項整治,保持了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嚴格遵循城市規劃,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齊抓共管,規範城市建設,堅决清理沿街、城鄉結合部、園區周圍等重點區域的違規建築行為,為經濟發展營造了更好的環境。
  精神文明建設等社會各項事業取得豐碩成果。以百日廣場文化活動、六進村、六進校、巴紮新風和三下鄉等活動為載體,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符合群衆需求的健康文化體育活動不斷豐富,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结、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順利通過自治區文明城市復驗,成功創建成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榮獲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社會保障體係更加健全,實現就業再就業532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2%以內。使2530戶、10374名低收入人口越過低收入貧睏綫;解决就業5328人,完成就業培訓350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養老保險徵繳率達95%,失業保險徵繳率達90%;醫療保險徵繳率達100%。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落實,已有50310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城市廉租房保障體係開始建立。天然氣入戶纍计達17000餘戶,電力、通訊、公交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繼續推進“科教興市”戰略,深入開展科普知識宣傳和科技展示活動。進一步擴大“兩基”教育成果,“兩基”驗收全面達標;積極推行“雙語”教學,“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12.89‰以內,人口出生率嚴格控製在15.69 ‰以內。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及城鎮醫療救助制度有效落實,農牧民參合人數近13.7萬人,城市參加城鎮醫療救助居民2.3萬人。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構建節約型社會,全年環保投資總額占到GDP的5%,財政安排環境保護專項資金20.6萬元。
歷史沿革
  1913年置和闐縣。曾稱豁旦、五端、忽炭,均係同名異譯。一說源自於闐,於闐係古代尉遲部落名。一說係藏語,意為“玉邑”。一說為印地語“柵欄”、“牲畜圈”,或“碉堡”之意。《大唐西域記》稱瞿薩旦那,係梵語“地乳”之意。1959年將和闐簡化為和田。
  和田歷史悠久,漢代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兩漢書、《魏書》、《隋書》、《新唐書》、《舊唐書》、《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宋史》、《明史》皆稱於闐。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屬西域都護府管轄。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毗沙都督府,隸屬安西都護府。置於闐鎮,為安西四鎮之一。地當吐蕃要衝。《新唐書》稱作西山城。北宋屬喀喇汗王朝,南宋屬西遼。元代為察合臺阿魯忽的封地,曾設置斡端宣慰使元帥府。明朝復稱於闐。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設和闐辦事大臣,轄額裏齊、哈拉哈什、玉瓏哈什、齊爾拉、剋勒底雅、塔剋等六城。光緒九年(1883年)置和闐直隸州,州治額裏齊(伊裏齊),隸喀什噶爾道。1913年改直隸州為和闐縣。1920年置和闐道,和闐縣屬和闐道。1928年屬和闐行政區,1943年屬和闐督察專區。1950年屬和闐專區。1959年和闐縣改名和田縣。1977年後屬和田地區。1984年和田縣析置和田市
  2000年,和田市轄4個街道、1個鎮、3個鄉:奴爾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納爾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拉斯奎鎮、伊裏其鄉、肖爾瓦格鄉、古江巴格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86127人,其中:奴爾巴格街道 19301人、古江巴格街道 23716人、古勒巴格街道 23803人、納爾巴格街道 29125人、拉斯奎鎮 23510人、肖爾巴格鄉 30847人、伊裏其鄉 21313人、古江巴格鄉 10922人、阿合恰管理區虛擬鄉 3590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155.04平方千米,總人口184498人,轄4個街道、1個鎮、3個鄉,即奴爾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納爾巴格街道、拉斯奎鎮、肖爾巴格鄉、伊裏其鄉、古江巴格鄉。
  2006年7月11日,新疆和田地區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洛浦縣吉亞鄉、玉竜喀什鎮與和田縣吐沙拉鄉正式劃歸和田市管轄。兩鄉一鎮劃歸和田市管轄後,和田市管轄區域變為五鄉、兩鎮、一個管理區、一個工業園區和四個街道辦事處。和田市的行政區域面積由155.04平方千米擴大至465.84平方千米,總人口由19.25萬人增加到27.19萬人。
鄉鎮簡介
  全市轄4個街道、2個鎮、5個鄉,1個管理區:奴爾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納爾巴格街道、拉斯奎鎮、玉竜喀什鎮、肖爾巴格鄉、伊裏其鄉、古江巴格鄉、吐沙拉鄉、吉亞鄉;阿合恰管理區。共有111個行政村、20個社區。市人民政府駐烏魯木齊北路。
  納爾巴格街道 面積:4.74平方千米 人口:3.2萬多人 代碼:653201004
  位於和田市東北角,古江北路終點,與和田市集貿市場隔面相望。管轄範圍東至和田地區農校,西至和田玫瑰酒業有限公司。東西長12千米,南北最寬處約達4.5千米,總面積約4.74平方千米。常駐居民6300餘戶,3.2萬餘人。轄5個社區:依來剋社區、阿格其博拉剋社區、艾蘇坦社區、明恰闊恰社區、裏青阿塔木社區。
  1978年8月成立和田縣和田鎮反修路街道辦事處,黨政均隸屬於和田縣和田鎮。1984年以前,街道辦事處也曾歸伊力其鄉政府管轄。1984年街道辦正式劃歸和田市管轄,更名為和田市納爾巴格街道。 原轄10個居民委員會,72個居民小組。
  奴爾巴格街道 面積:12.6平方千米 人口:2萬多人 代碼:653201001
  位於和田市北京西路以北,和墨路以南,東至文化路,西至肖爾巴格鄉。總面積12.6平方千米,共5884戶,人口20000多人。辦事處駐納瓦格路11號。轄4個社區:納爾巴格社區、托格拉剋阿勒迪社區、英巴紮社區、烏魯木齊北路社區。共有17個居民小組。
  奴爾巴格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85年10月。
  古勒巴格街道 面積:4平方千米 人口:2.6萬多人 代碼:653201003
  位於和田市中心。總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6434戶、2637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921人,暫住人口1604人。轄5個社區:木甫提霍加社區、木尕買裏社區、塔木什亞社區、西大橋社區、烏魯木齊南路社區。
  古江巴格街道 面積:6.7平方千米 人口:2.3萬多人 代碼:653201002
  位於和田市老城區,轄區範圍以東風商場前的和田路為界,東至東風幹渠大橋,南至屯墾路,北與納爾巴格街道接壤。總面積6.7平方千米,居民6624戶,23715人。轄9個社區:霍加木庫勒貝希社區、阿魯買裏社區、墩巴格社區、英買裏社區、米斯開爾闊恰社區、剋孜剋代爾瓦紮社區、巴格其社區、墩瓦剋拜社區、夏勒剋買裏社區。 
  拉斯奎鎮 面積:40平方千米 人口:1.7萬多人 代碼:653201100
  位於和田市西北郊,鎮政府距市中心7千米。總面積40平方千米,總人口17221人,其中農業人口14249人,維吾爾族占總人口的98.5%。轄10個村委會:阿瓦提村、巴什拉斯奎村、阿熱果勒村、墩闊恰村、庫勒來剋村、博斯坦阿勒迪村、其蓋布隆村、阿剋塔什村、乃紮爾巴格村、闊什庫勒村,共有64個村民小組。
  玉竜喀什鎮 (原屬洛浦縣時其代碼為653224101,2006年劃歸和田市管轄)
  轄15個村委會:阿魯博依村、阿勒提來村、剋熱格艾日剋村、永巴紮村、達瓦巴紮村、巴什依格孜艾日剋村、阿亞剋依格孜艾日剋村、巴什米剋拉村、納格熱其村、庫提其村、阿剋其格村、依蓋其村、蘭幹村、阿亞剋米剋拉村、英阿瓦提村。
  伊裏其鄉 面積:26.64平方千米 人口:2.4萬人 代碼:653201201
  位於和田市城東四千米處,面積26.64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人,其中維吾爾族占人口的99%以上。轄17個村委會:剋孜剋代爾瓦紮村、英巴紮村、納瓦格村、阿特巴紮村、肖拉剋村、托萬阿熱勒村、夏瑪勒巴格村、阿熱勒村、托甫恰村、賽其阿剋塔什村、阿熱肖拉剋村、阿熱坎特村、蘇開墩村、依蓋爾其村、阿剋鐵熱剋村、亞甫拉剋村、肖爾巴格村。
  肖爾巴格鄉 代碼:653201200
  位於和田市西郊,距市中心3千米,東西長約7千米,南北寬約5千米,總面積34000畝,總人口4100戶、26000人。轄16個村委會:合尼村、肖爾巴格村、庫木巴格村、托萬肖爾巴格村、阿剋塔什村、英巴格村、鐵熱剋吾斯塘村、阿依丁庫勒村、尕宗村、阿剋蘭幹村、巴什鐵熱剋村、其迪爾村、巴什阿麯村、阿亞格阿麯村、阿爾勒村、熱依木巴格村。共有89個村民小組。
  古江巴格鄉 代碼:653201202
  位於和田市南郊,距市中心1.5千米。總面積9600畝,2999戶、12526人。轄7個村委會:塔木巴格村、古勒巴格村、塔木巴格霍伊拉村、特根拉村、托萬古江村、巴什古江村、如剋村。共有34個村民小組。
  吉亞鄉 (原屬洛浦縣時其代碼為653224200,2006年劃歸和田市管轄)
  轄18個村委會:塔吾尕孜村、蘇亞玉吉買勒剋村、歐吞其堯勒村、闊恰村、蘇亞蘭幹村、巴什蘭幹村、庫木巴格村、艾裏瑪塔木村、吉勒尕艾日剋村、闊塔孜買裏村、阿剋買裏村、夏剋買裏村、阿孜乃巴紮村、鐵熱剋力剋村、剋爾帕買裏村、買迪日斯博依村、喀勒塔吐格曼村、巴什吐格曼村。
  吐沙拉鄉 (原屬和田縣時其代碼為653221200,2006年劃歸和田市管轄)
  轄19個村委會:吐沙拉村、托庫孜拱拜改村、麯結來村、加木達村、斯亞村、闊剋拱拜孜村、喀熱買提村、加拉勒巴格村、普提拉什村、喀提其村、斯普斯亞村、瑪加村、吐居剋村、阿拉勒巴格村、墩村、阿剋提其村、賽剋散村、恰開什村、坎特艾日剋村。
  阿合恰管理區 代碼:653201500
  位於玉竜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之間,距離和田市中心120千米。地理坐標:東經80°18′45〞-80°29′11〞,北緯 37°15′30〞。東沿玉竜喀什河與洛浦縣的吉東鄉相望,南邊與和田縣依斯拉木瓦提鄉接壤,北邊與阿剋蘇阿瓦提縣接壤。東西最寬10.5千米,南北最寬處15千米,邊界綫長47.75千米,總面積113292.1公頃。總人口4039人,是以維吾爾族為主的聚居區。轄8個大隊:肖爾巴格、尕宗、阿剋塔什、阿麯、蘇剋墩、其勒剋、托甫恰、其拉力剋。共有27個村民小組。
  阿剋恰勒管理區始成於1998年,是和田市開發區。
英文解釋
  1. n.:  Hetian City,  Hotan City
近義詞
和田地區, 和田, 和田縣
包含詞
岸和田市十和田市和田市區
和田市醫院和田市人民醫院和田市第五中學
新疆和田市賓館和田市衛生防疫站和田地區和田市紡織品公司
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針織廠和田市達萬醫維吾爾醫醫院新疆和田市唐努日骨專科
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棉麻公司軋花廠新疆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田市分校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糧食局大漠賓館
新疆和田市預防保健所那瓦格防疫站新疆和田市古江巴格街辦防疫站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衛生防疫站
分類詳情
張開玉竜喀什鎮張開吉亞鄉張開吐沙拉鄉張開納爾巴格街道
張開奴爾巴格街道張開古勒巴格街道張開古江巴格街道張開拉斯奎鎮
張開伊裏其鄉張開肖爾巴格鄉張開古江巴格鄉張開阿合恰管理區
玉竜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