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周尧
目录
No. 1
  昆虫分类学家、教授,圣马利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
  1912年生于浙江鄞县,1932年9月—1936年6月就读于南通农学院,1936年去意大利那波里大学,在世界昆虫分类学权威silvestri教授的指导下攻读昆虫学博士学位。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爆发,祖国河山遭到践踏,他悲愤不已,深感“不杀大虫,杀小虫何用”,于1938年回到祖国,投笔从戎,随军到了抗日前线。
  1939年5月10日,他以昆虫学专家的身份参加了中英庚款会川康科学考察团,同年11月被聘为西北农学院教授,从此扎根祖国西北,把一生精力都倾注在昆虫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事业上。
  从1939年到1979年40年中,周尧教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专业的普通昆虫学教学。他重视课堂讲授,讲课思路清晰,内容纯熟,语句简练,表达确切生动,板书工整。再加上他绘画昆虫图的独到功夫,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尽力把讲课和实验结合起来,根据昆虫分类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使学生听、看、做、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常带领学生到田间观察和采集标本,结合实际,传授技术,帮助学生识别昆虫。
  周尧教授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学必须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他不间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既重视应用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又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解决教学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在昆虫分类、小麦吸浆虫防治、中国昆虫学史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周尧教授从1936年起即进行昆虫分类研究。昆虫分类研究是他的主攻方向和第一专长,他认为昆虫分类工作的顺利进展取决于三个条件:标本积累、文献积累和经验积累。60年来,他亲自采集,并带领全系师生到全国各地进行采集,目前经过整理和保存的昆虫标本有70万号,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全国动物学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中保存昆虫标本最多的单位之一。由于周尧教授在昆虫分类研究方面有了上述三个方面的积累,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同事及研究生进行分类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工作基础。他独自、合作或指导研究生进行过25个昆虫类群的分类研究,是国内外昆虫分类学中涉及研究对象类群最多的学者之一。
  他对昆虫纲总科以上分类阶元进行了重新划分,建立了23个新亚目,45个新总科,2个新科。他先后发表昆虫学研究论文和著作200多篇(册),发现记述360个新种,32个新属,并培养出一大批硕士、博士、博士后昆虫分类研究高级人才。
  周尧教授曾先后担任西北农学院总务长、植物保护系主任、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研究所所长、昆虫博物馆馆长,并先后兼任过西北大学教授、西北医学院教授、西北林学院名誉教授、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所长、西北五省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主任顾问、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理事、西安世界语学会名誉会长、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昆虫知识》、《中国动物志》、《中国蝶类志》等杂志及很多系列丛书的编委等职务,为陕西省及全国昆虫学会、科技史学会、世界语学会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周尧教授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昆虫学家和学者,1979年国务院授予他“农业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意大利那波里大学授予他荣誉奖状,1985年他当选为圣马力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香港亚洲农业发展基金会授予他“亚洲农业杰出人士”称号并授予金奖,又因他在科技世界语领域的成就,1988年被国际科技世界语大会授予“绿色宇宙大奖”。
成果贡献
  过去世界昆虫学史,言必称 Aristoteles、Linnaeus、Darwin,竟无“中国”二字。周尧教授内心非常难受,为此开始研究我国古代昆虫学史,于1953―1956年阅读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及地方志等线装书七十余册,研究全国各地考古发掘资料,通过沙里淘金,于1957年写成《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此研究创立了我国昆虫史的新学科并为之奠定了基础。1980年,周尧教授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改写成《中国昆虫学史》,考证出在益虫饲养、害虫防治、形态学研究、天敌与化学药剂利用等昆虫学诸领域,中国都较欧美国家早几个世纪。此书一出震惊了世界昆虫学界与生物科学史坛,被国外专家誉为“不朽的著作”,世界昆虫学史由此被改写。该书内容现已被国内外专著及教科书所广泛引用,1990年获中国优秀科技史图书一等奖,现有中文、英文、世界语、意大利文、德文等5种版本。著名昆虫分类学家周尧
  早在六十年代,他就第一次在中国提出“时空统一”的进化分类与歧序分类的理论,并对昆虫的高级阶元类群进行了重新划分。在过去的60多年中,周尧教授在昆虫分类研究上发表有200多篇(册)论文与专著;建立了23个新亚目,45个新总科和2个新科,发现420多个新种与26个新属。更为可贵的是研究标本他都亲自采集。他采集昆虫标本的足迹遍及祖国除台湾、西藏以外的每个省、市、自治区。 
  早在他上大学期间,就创办了《趣味昆虫》、《中国昆虫学杂志》等昆虫学刊物3种。1979年,他创办并主编国际性学术刊物《昆虫分类学报》,聘请中、英、美、意、丹、日等国26位权威学者为编委,至今已23年,发表昆虫分类论文数为开国至今全国同类报刊的4倍,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种科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每年换回外文资料价值约2万美元,为国内同行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经过50年的研究,周尧于1989年完成的三卷本巨著《中国盾蚧志》,包括了全部中国已知种316种,而其中经过他亲自研究的就有212种。该书荣获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周尧教授1994年主编出版的《中国蝶类志》一书,该书堪称中国昆虫学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全书100万字,彩色图片5000余幅,包括中国蝴蝶12科366属1800余种及亚种,不仅编排了中国蝴蝶的分类系统,还严格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纠正了中外书籍上不少蝴蝶学名的历史性错误,审查了全部已有的中国蝴蝶的“中名”,并拟定了所有中国蝴蝶的属名与大批的新中名。第一次为中国蝴蝶中名的统一与系统化奠定了基础。该书堪称是世界各国蝴蝶志中最完善、最精美而无与伦比的一部巨著。该书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及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1997年,周尧教授完成了《中国蝴蝶分类研究》一书,60万字,图版195版,为全世界研究蝴蝶属征与翅脉最全的一部专著,使中国的蝴蝶研究达到更加完善的地步。该书200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周尧教授也因此被国内外誉为“亚洲之光”、“虫坛怪杰”、“蝶神”。
  逸事: 周尧教授的生平经历还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蝶之梦》
  性情爱好
  周尧教授除了在事业上的颇多建树外,文学、绘画、书法、集邮、篆刻、摄影、武术以至打猎,他也都喜欢。年轻时,他还学过中医、法律、木工、铸工、钳工,后来又学会了排版、印刷、编辑,自己办印刷厂。他精通意大利语、世界语、英语等多门外语。他曾深有感触地说,很难设想,如果没有这些业余爱好,自己能不能在昆虫研究王国里驰骋,能否取得那么多的成就。
荣誉成就
  1979年国务院授予他“农业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1985年他当选为圣马力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
  1983年和198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
  1979年和1989年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及中央参议委员;
  1988年被国际科技世界语大会授予“绿色宇宙大奖”,
  1995年获亚洲农业发展基金会“亚洲农业杰出人士奖”;
  2001年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会“科技进步奖”。
去世
  2008年12月15日7时40分,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并在国内外享有“虫坛怪杰”和“蝶神”美称的世界著名昆虫学家、圣马力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尧教授,因病在陕西杨凌逝世,享年98岁。
相关词
传媒民办出版社